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母亲(更新中)
楼主: 大尾巴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亲(更新中) [复制链接]

91
发表于 2018-5-22 18:04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那谁谁说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在生活的历练中,也能够煅造出坚强而优秀的品质。像楼主的母亲那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自小就只能靠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92
发表于 2018-5-22 21: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8-5-23 18:51 编辑

       32
       母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无论什么事一但做起来是绝对不会马虎和一定做好的。图书馆原本就是把书整理一下借给职工看,就连工会也并没有想到母亲做的这么认真。这个图书馆最后在北京市工会系统拿了奖,母亲还作为先进工会工作者,出席了在劳动文化宫召开的颁奖大会。当时,当红的作家浩然还去了母亲的图书馆,在礼堂做了讲座。
       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真正的接触了很多的书,在天津的时候,姥姥为了避免我上街淘气,曾经强迫我坐在床上看书,当然是从街上推着小车租书的那里租的连环画,也叫‘小人书’。那些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另外的感觉,它既不是好吃的,也不是好玩儿的,但是,租的书看完了,对租书的到来却总有一种期盼。后来也看过一些小说一类,不过已经不记得了,到今天为止我还记得当初我看的第一本小说是王鲁彦写的《归家》,内容已经没有印象,只记得那本书不太厚,包着淡蓝色的书皮,已经非常破旧,书皮的纸都起了毛,书名是用钢笔写的,歪歪扭扭。
       在母亲的图书馆里,我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的书,我还记得和母亲整理图书馆的时候,翻弄那些书有一股尘土的味道,因为时间太长,那尘土的气味都是辣的。
       大概是因为母亲没有念过书,所以她对书特别的爱惜,每一本书都她都认真的爱护,不管是借出去的书还是还回来的书,凡是破损的一定是修补的整整齐齐,这是她做的最多的工作,我后来也常去母亲的图书馆,经常看见她坐在那里粘补破损的书和包书皮。
       “看看,这样是不是就好看多了?”母亲把修补好的书递给我看时说。
       由于图书馆就在食堂的门口,一些职工买了饭到图书馆来借书,一边吃一边看,母亲就会提醒他们,吃完了饭把手洗干净再看,不能把书弄脏。
       也正是因为她爱护书,很多书被她无意的保护了下来。那个时候上边文化部门经常会给图书馆一些书单,上面标明哪些属于“黑书”、“禁书”,虽然文革已经到了后期,一些作家或者一些作品还在经常的变动和调整中。比如《水浒传》,我记得当时图书馆所藏的有两种版本,一种是七十回版本,一种是一百回版本。这两本书和当时被称为“四大名著”的书是属于可以借阅的范围的。可是,到了毛主席提出评《水浒》的时候,《水浒传》就出了新的版本,一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百回版本,一种是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百二十回本。
       当然,《水浒传》以前就有章回不同的版本,文革出版的这些版本基本也是根据旧版本的改造。因为毛老爷子提出了评论《水浒传》批宋江的运动,新版本应运而生。旧版的《水浒传》就属于禁书了。
       我记得母亲从新华书店进了几十本新版的《水浒传》,还是我用自行车把它们驮到图书馆的。
       打开新版《水浒传》你会在书的首页上看到用黑体字印的毛主席“《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及“《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两段语录和鲁迅的“《水浒》不反天子,招安后去打别的强盗,终于是奴才。”的话。
       而且书的内容也有改动,比如旧版《水浒传》方腊是武松擒住的,因为水浒的章节里有《武松独臂擒方腊》,新版《水浒传》则把擒方腊的人改成了鲁智深。为什么这么改动鬼才知道,大概武松这个人的革命性没有鲁智深彻底吧?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事不可思议,但是当时就是这样的情况。不过有一点,如果谁的手里还存有文革版本的《水浒传》,现在也属于值钱的收藏品。
       “评水浒”应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时间大概是1975年,1976,华国锋就宣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的决定,同一年,毛老爷子也逝世了
       那些被划定为“禁书”或者“黑书”的书,按照规定要送去造纸厂的,母亲没有这样做,她把它们单独放在一个书架上,用布帘蒙起来。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很多书解禁的时候,母亲的图书馆里这些“禁书”要比其它的地方多。
       母亲的工厂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厂址已经被开发成了楼盘,每当我走到那的时候我就会想,那些书也不知道最后到底去了哪儿?

       33
       我们老是说一个词叫“机遇”,并祈求它给我们带来好运气。其实,世界上没有“机遇”这个东西,千差万别的事就在那摆着,不过是你走的路太短,活动的范围有限而已。
       对于母亲这样没有文化却干了一件文化的事来说,如果非要说是“机遇”,那么它给母亲带来了什么呢?只有辛苦,看来“机遇”也不都是好事情。
       母亲单位的工会主席老杜说过,我真不应该调你到这来,我看你比在车间干活还累呢,这哪是照顾病号?这件文化的事母亲一直干到退休。
       母亲退休的第一年,好像是个节日,老杜带着一些母亲平时交往不错的朋友来看望她。有些人就说,自从您走了以后,图书馆不像样了,还丢了很多的书,书破了也没人管。
       老杜说,是不是你再回去干一段时间?母亲笑着说,没了谁地球都得转,我再回去干最后还是得走,图书馆不像样了不是因为我走了。
       母亲是个淡定的人,在她的眼里,事无巨细都是一个态度,她不会留恋过去,也不怕面对未来。
       母亲退休回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弟弟去接班。弟弟去了母亲的厂里干活,在细沙车间作了“保全工”。所谓“保全工”就是车间里的机器维修人员,因为细纱车间都是女工,这个活得男人干。
       弟弟去的时候并不安心,他觉得没劲,周围都是女人。细纱车间有点像钢铁厂,机器是不能停的,因为一但停了,纱就会断。所以,保全工需要不停的维修出现的小故障,他觉得累。
      “你去看看那些围着机器转的女人,别说她们还得干活,就是一天走的路也要好几十里地,你一个大老爷们儿说累,你不觉得丢人?”
       从此,弟弟再也不敢提起工作的不满意,不过,他还是自己给自己找了出路,先是去文化馆的表演班上课,最后报考了电影学院,这一切都是秘密的,因为他不敢对母亲说。
       母亲对工作的珍惜是非一般常人可比,我记得我上班以后,母亲对我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许请假,即使我真的病了在家休息,她也会不停的催促我去上班。
       “我就不知道什么叫有病,这要是在过去,你不去上班饭碗就砸了。”
       所以我觉得,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理由在支撑,这个理由非要坚实不可,母亲对工作的认真和执着,完全是因为她的经历告诉她工作能让她填饱肚子,而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填饱肚子更重要的。
       用“命乖运蹇”来形容母亲的一生非常合适,退休的她本来可以免去奔波劳碌之苦,可是偏巧这个时候父亲得了肺结核,母亲又开始了伺候病人的工作。父亲住院母亲会一直陪着,还要跑回来给家里做饭,那个时候我已经上班,她却绝对不会让我请假替换她。
       “你爸爸这病的挺是时候,正好赶上我退休。”
       这就是母亲对生活的态度,她认为任何事情无论苦乐都是正常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3
发表于 2018-5-22 21:08 |只看该作者
无弦风 发表于 2018-5-22 18:04
那谁谁说的: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普通的劳动者,在生活的历练中,也能够煅造出 ...


使用道具 举报

94
发表于 2018-5-22 21:38 |只看该作者
好人不是装出来的,本性的善良勤劳最受人待见也走的更远。

使用道具 举报

95
发表于 2018-5-23 00:47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8-5-22 21:07
32
母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人,无论什么事一但做起来是绝对不会马虎和一定做好的。图书馆原本就是把书整理一 ...

越是艰苦环境越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母亲的坚强正应了这句,她原则、坚持、乃至执拗几乎全是生活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6
发表于 2018-5-23 07: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8-5-23 18:48 编辑

       34
       在中学好歹混了三年的我,最后一个学期放暑假的时候我彻底的扔了书包跑到天津姥姥家。那个时我觉得万分的轻松,尽管上学的时候我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底是有一件事要牵挂,何况逃学是要冒风险的,这回毕业了,我觉得我彻底的恢复了自由。
       可是毕业分配碰到了一个问题,我前文说过,在我回到北京的时候,父亲同时也把舅舅的大女儿也就是我的妹妹的户口也办到了北京,她上学始终跟我一个班,这是父亲找学校特意安排的,为的是让她监视我。
       我的妹妹学习很好,属于那种下死功夫读书的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我的毕业考试也不错,在全班男生里名列第二,是历年考试成绩最好的一次。那年已经恢复了高中,但是不是如现在那样谁都可以上,一个班里也就是几个学生能够上高中。其余的都要去插队,上高中成为逃避插队最好的办法。如果按照成绩来说我是够上高中的资格,巧的是妹妹的成绩也很好,学校有规定,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有一个必须去插队,无论你的成绩好坏。
       我当然并没有考虑前途问题,说实话,如果当时让我上高中我一定会发愁。在天津呆了一段时父亲给我写了一封信,大意是说,他们决定让我去插队,让妹妹留在家里。并特意强调说这是母亲的意思。
       四月底我回到了北京,母亲大概怕我有想法说:“男孩子就应该出去闯练,女孩子应该留在家里。”
       我当时对不上高中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可是对插队却一点儿也没底,因为上学的时候曾经上农村劳动过,知道那里很苦。
       母亲的意思是不能违拗的,这在我来说已经是一条铁定的原则。那年的五月份我背着铺盖去了农村,整整插了三年的队。
       我插队的时候,北京的所谓知识青年已经不会被分配到外地插队而是在近郊,所以,我插队的地方离家里并不远,只有二十多公里。但是我很少回家,因为在我住的这个楼里,没有插队的学生,我觉得很丢人。即使偶尔回来一次也是在晚上,走的时候会绝早的出门,为的是不想碰见街坊。
       五月份插队,七月份就赶上了麦收,我的手被镰刀割了一个口子,队里为此放了我三天假回家休息。母亲看到以后说:“这就让你知道知道,馒头不是那么好吃的。”
       每次回来母亲都要做点好吃的,可是她从不问我在农村苦不苦。
       第一年年底的时候,我分红分到了二十四块钱,拿回家里给了母亲,母亲说:“给你姥姥寄去吧,她整整的为你操了十几年的心,让她高兴高兴。”
       我按照母亲的吩咐把钱寄给了姥姥,姥姥没过几天就跑到了北京埋怨母亲。意思大概是说,我在农村挣的这俩钱儿不容易,她不会要并且给我带回来了。
       “妈,您这就是偏心眼儿,我十岁就上班,那个钱挣得比他还不容易,您怎么没这么心疼呢?”母亲开玩笑的对姥姥说。
       姥姥最后还是没要这个钱,而且还给我凑到三十块钱一个整数给了我。我拿着钱不知道怎么办,母亲说:“请我们吃顿饭吧。”
       我记得那次我请全家去了“全聚德”吃了一顿烤鸭,姥姥一边儿吃一边儿掉眼泪说,她说她吃着这鸭子不是滋味儿。

       35
       我从小学的时候就记得,父亲总是住院,一年最少也要一次,那个时候我知道了肺结核。我想我大概是这么小的年纪里第一个知道这种病的人,因为我深有体会。我到北京以后,父亲住院我都要去看他,最后甚至就是陪住。我也应该是年龄最小的陪住家属。因为家里除了我就是一个小我六岁的弟弟,和我舅舅的女儿,她跟着我们母亲直到今天,也就是我的妹妹。家里我是老大,除了妈妈没人指望。
       父亲什么时候得的这个病,我不知道,用母亲的话说就是东跑西颠的累的。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淘气老师到家里家访,她大概是知道我父亲是个当兵的。那天也正赶上我父亲在家里发烧,那个老师不住嘴的对父亲说,您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奔波劳碌,还特意的嘱咐我要继承革命传统,每当我看到央视主持人采访老军人的时候那种假装表演范儿的口气就让我想起了她,那次她竟然没有提及我在学校的错误,看上去就是看望我父亲来的。我母亲很感激,父亲没什么表情,大概他的高烧让他顾不得。
       1937年,父亲从山东老家跑出来,开始是游击队后来参加了正规军,一直到1949年跟着林彪的四野打下了天津,年底来到北京转业,如果不是这个肺结核,他应该继续跟着林彪南下,也许他就把小命丢了。肺结核好像故意让父亲报恩或者怕他忘记似地,从此缠上了他直到1985年逝世。
       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真的为了打跑日本鬼子才从军,在我们楼里也有一个人,跟父亲是同一年从老家跑出来的,可是他却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是个机枪手,1946年他被共军俘虏转成了共军。这个人是个大个子,就是因为他是机枪手,解放军才留下了他。
       共产党的干部是论资排辈的,“参加革命”的时间非常重要,他决定了你的地位和待遇。父亲因为参加了共军,所以,他的级别比这个人高,分的房子也不一样,父亲分了一个三居室,那个人分了一个独居,父亲的房子向阳的朝向,那个人房子是个楼的拐角处,是个东房。因为他虽然也是1937年从家里出来,可是他参加革命的资历只能从他1946年当俘虏那年算起。
       这个人姓韩,楼里的人都叫他韩大个。他经常上我们家里来,因为这个楼里住的都是父亲单位的人,他们上班在一起,下班也在一起。
       我估计他没什么文化,所以,这么多年的经历居然让他在待遇上不满,我经常听到他在我家抱怨,同是在枪子里混出来,怎么他就分这么大的房子,他怎么是这个级别?
       母亲会笑着跟他说,老韩,那只能说你是投错了胎了。韩大个不解的说,你问问大哥,他出来的时候知道投谁的胎吗?
       在我的印象里,这个韩大个基本没怎么上过班,尽管能把一袋子大米或者自行车扛上五楼,却一直说腰疼在家混日子。
       父亲犯病的时间多是在入冬,按照中医的说法,这个时候阳气渐衰,有肺病的人最容易犯病,我的印象里在陪住的时候也多是冬天。
       由于结核病是传染病,父亲住院的地方多是在通州的结核病防治所,这也是那个时候北京唯一一家治疗结核病的医院。这个医院今天还有,周围已经是高楼林立很繁华了,想当初周围除了庄稼地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医院。冬天万物萧条,冷风刺骨。
       从我的家到这里,坐公交车要将近两个小时,母亲就是这样往返于医院和家中,我第一次陪住就是在这里。那个时候父亲的肺结核已经过了传染期,他住在非传染病区。那天我和母亲去看他,他正在发烧,医生建议留下一个人陪着,母亲看着我说,你一个人回去能行吗?我说行。父亲却说,这里是男病房,你在这里也不方便,叫他在这顶一下吧。
       母亲听了说这么点儿的孩子能行吗?父亲说,怎么不行?我像他这个年纪都跟我爹下地了。就是让他给我点儿水喝,烧的大发了告诉一下大夫。
       我实在是心疼母亲这么大老远跑来跑去,特别是家里还有弟弟妹妹,我说我能行。
       母亲不放心的走了,我开始在椅子上坐着,不断的给父亲那把小茶壶里倒开水,或者给他一条冷毛巾。
       结核病这个毛病非常熬人,因为它的病情在晚上会加重,白天就会好的多。所以,父亲晚上喘的只好半坐着不能睡觉。
       我必定是个孩子,晚上没多长时间就睡着了,半夜的时候父亲要水喝,喊了我好几声没听见,父亲居然把茶壶扔了过来,我当然是醒了,屋里的人也都醒了。
       第二天早晨,住在他旁边的床上的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头对父亲说,你这可不对,孩子这么小,你一茶壶飞过去,万一给他开了瓢儿怎么办呢?
       后来我对母亲说了这段经历,母亲说,他这是病拿的,你别记恨他。现在我当然不记恨父亲,可是当时我的确是想不通,那年我十四岁。

使用道具 举报

97
发表于 2018-5-23 07:25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8-5-22 21:38
好人不是装出来的,本性的善良勤劳最受人待见也走的更远。


使用道具 举报

98
发表于 2018-5-23 07:26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8-5-23 00:47
越是艰苦环境越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母亲的坚强正应了这句,她原则、坚持、乃至执拗几乎全是生活教的。


使用道具 举报

99
发表于 2018-5-23 09:31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34,35这两段看得让心情难受,一是写姥姥吃烤鸭的心情,二是写自己小小年纪陪床的事。俗语讲,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母亲”算是一个把这经念得不错的人。
这是我第二次听人说起肺结核,前一次是我一个网友,他的女儿在清华念大学,也染上了这个病。

使用道具 举报

100
发表于 2018-5-23 19:59 |只看该作者
结核病都是营养差造成的,胖子不会得结核病。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发表于 2018-5-24 08:2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
发表于 2018-5-24 16:24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8-5-23 07:25
34
       在中学好歹混了三年的我,最后一个学期放暑假的时候我彻底的扔了书包跑到天津姥姥家。那 ...

我们家两个人得过肺结核,因为离部队近,卫生队和镇医院两面跑,看了一段时间都治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03
发表于 2018-5-24 16:28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8-5-23 07:25
34
       在中学好歹混了三年的我,最后一个学期放暑假的时候我彻底的扔了书包跑到天津姥姥家。那 ...

大鹰哥这段写得动了情,或许是真实的第一人称表达读者更能体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发表于 2018-5-24 20:40 |只看该作者
继续跟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05
发表于 2018-5-25 06:2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8-5-27 08:03 编辑

       36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对于经历文革的我来说,读书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概念,相反我倒是看到了很多读书人的遭遇。我的对门有一个人,精通德法两国语言,他可以看法文或者德文的原版小说。
       他在父亲单位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反正他是看见谁都点头哈腰,好像该谁八百块钱似地。
       文革让知识分子跌倒了谷底,但是由于仅仅是十年,中国自古以来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深入骨髓。所以,高考一恢复就有很多人报名参加,我记得那也是我们国家唯一一次冬天招生,因为考试的时候教室里很冷。
       我那个时候已经参加了工作,当然我是做梦也没想过要去考大学。一天下班母亲说,听说现在谁都可以考大学了,你不想试试?
       有人一定会问,假如我的母亲是个文化人,她对我这样的要求就合理了,可偏偏她是一天学也没上过的人。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她想起让我去考大学呢?我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尝试这样做,我更没听说哪个家长这样要求孩子。
       回想起来还是跟姥姥爱读书和母亲后来在图书馆的经历有关,也可能就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感到了读书的好处。
       我不知道什么是大学,我更不知道考大学的难度,我中学毕业等待分配的时候,姥姥曾经给我请了一个老师在家里继续学习高中数学,因为初中底子差,所以早就就着饭吃了。那个老师并不是专业老师,而是一个电车公司的工程师,据说后来还参加了天津地铁的设计工作,是个清华大学毕业生。当时的理由也很简单,姥姥就是怕我忘了已经学过的东西。其实她哪里知道,我在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把学的东西忘了。
       每天晚饭后,姥姥会把炕桌放在床上,桌子上是沏好的茶和一盒当时算是好烟的墨菊牌烟卷。我现在还记得那个烟盒是粉色的,上面画着一个黑色的龙菊的图案。那个人长的挺好看,浓眉大眼,两个眉毛中间还有一颗黑痣。抽烟非常厉害,嘴唇都是紫色的。
       现在,对待母亲的要求我说不上感兴趣却不敢拒绝,因为我也算计到了,我根本就考不上,去试一下让母亲高兴也就是了,当时我把这件事认为是为她做的事。
       还有一个对我也有吸引力,当时工厂里特意规定,在考试以前的前十天会给报名考试的人十天的假期复习功课。考上考不上单说,先骗十天假是真的。
       在考试的所有科目里,我最发愁的是数学,我上学的时候数学几乎就没及格过,高中的数学跟天书一样。我决定好好的复习一下数学,厂里那个时候有补习班,我下了班就去补习。现在我想起来是个战术性的错误,因为后来考试结果出来我才知道,那次考试是按照总分录取的,并不刻意要求某一科的成绩。结果我把太多的时间花在毫无希望的数学上,以至于在考地理的时候,我是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临时看了一下地理书。
       最后结果出来了,我好像差了14分。考试没有成功一点也没打击我的情绪,我觉得总算完成了一项任务,唯一觉得对不起母亲的是没考上。
       当我把考试结果告诉她的时候,母亲说,这我早就料到了,就是让你试试,明年再考一次我看一定行。
       我没有听母亲的话,第二年我就不再去考试了,直到今天,母亲还是提起这件事。你要是听我的,接着在第二年考试,你准能考上,你考上了大学就不是今天这个样了,看来人是不能和命争的。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直到今天我也没有为没考上大学后悔过。以后厂里有高中补习班,可以发毕业证,外边有大专班,也有高考补习班。当时去上学成了时髦,我却从来也没有再次进入过课堂。

       37
       写到这我有些犹豫,因为我是按照我的年龄表来叙述母亲的,到了这个阶段我该写我女朋友的故事了。只是写起来有些顾虑,因为必定这属于隐私。但我觉得是个挺好听的故事,母亲在这个故事里的角色不但精彩而且让人无奈。
       我那个年代,年轻人如果不超过二十五岁交女朋友是会被认为太早了,也就是现在说的早恋。看来真是与时俱进,现在的早恋年龄大大提前了,初中就有了。这也难怪,物价不是也涨了好几十倍吗?
       说起交朋友的故事也挺好玩儿,我有个师弟,有一天吃午饭的时候他问我,给你介绍个对象你看怎么样?那个时候我的周围的同事里已经有人在交女朋友,这当然对我也是个触动,但我自己却没有特别迫切的需要。因为我实在是太忙了,下班回家吃了饭就跑出去,我有一大帮插队的朋友在一起混,他们基本离我住的地方不远,其中有很多还是我中学的同学,这些人里没有一个交女朋友。
       另外我还有个顾虑,父亲在我一上班的时候就嘱咐我,不许过早的交女朋友,再有我的朋友里面没人交女朋友,如果我这样做了不但家父亲的关难过,同时还会遭到朋友的讥讽。后来我明白了这个讥讽的现实意义,随着后来他们渐渐有人交了女朋友,结果就是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少,我们这个团伙就是因为交女朋友最后彻底黄了。
       师弟给我介绍的这个女朋友是他的街坊,是一个餐馆的服务员,也就是我现在的老婆。非常可惜的是,我一辈子竟然没有多交几个女朋友选择一下,有一次我说,我一辈子就交了一个女朋友就成了家,我觉得我挺专一,我老婆说,那只能说明你笨蛋,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
       当时搞对象女方的条件今天听起来非常可笑,第一是政治面目,第二是家庭人口,第三是做的工作。
       如果你是党员或者是共青团员,政治面目就解决了,如果你家庭人口少这就意味着你的生活条件不错,如果你的工作好也行。可是这三条我有两条不占,第一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政治组织,不是我不乐意是没人要,当然我也没申请过。我的工作当时是个有毒有害的工种,也不符合条件,唯一符合条件的是,我的家庭人口算是少的。
       正是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一点不夸张的说,很多我的同事找对象都很困难。有的甚至就找了近郊农村的姑娘。现在想起来,找了农村的姑娘是因祸得福了,不久,北京近郊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都被占了地,农村是集体财产,地被占了国家给钱,而且还给提供工作,集体的财产包括现金都会按照人口平分。
       我有一个同事找了一个离工厂不远的农村姑娘,结婚两年那个村子就被占了,这个姑娘被分配到百货大楼做售货员,家里好像还分了几千块钱,并在城里给了房子。
       几千块钱那个时候只是听说,谁见过?而且农村的姑娘都喜欢找一个城里的工人,所她们的条件就不高,不会像城里的姑娘那样有条件。我这个同事身高比雷锋高一厘米,一米五五,长的也很难看,可是他的媳妇是个大眼睛高挑个的姑娘,真是一把鲜花插在了牛粪上,而且还分了这么多的财产,想起来我当时真的走错了一步。
       师弟的话叫我也很纠结,找对象不行,因为有了家庭,朋友和女方条件的限制,不找也有点儿紧迫感,因为那个一米五五的牛粪找了村妞对我也是一个刺激,所以我当时并没有明确答应,这件事就放下了。
       老人有一句话,千里姻缘一线牵,夫妻是有缘分的,大概是十月份,也就是距离我师弟说这件事的半年多以后,这件事才真正开始了。
       这个日子我记得挺清楚,因为那天是我发工资的日子。每到发工资我们这些没家没业的小光棍总要聚集起来吃一顿,这个月是你,下个月是他,轮流坐庄。这次是师弟请客,他带我们来到一个餐厅。
       那个时候的餐厅不像现在,客人跟祖宗似地坐在那等着人伺候,你去吃饭都是自理,服务员不会管你。你先去服务台点菜,当时交钱给你一个牌,菜做好了服务员会在柜台后面喊你的牌子上的号码,听到喊你的号码你自己去把菜端到桌子上。凉菜和酒水在另外一个柜台,也是你自买自取。
       记得有一段相声,服务员喊道:34号溜肥肠,谁的肠子?客人还得赶紧答应,我的,是我的肠子,这个笑话说的就是当时餐馆的情景。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6
发表于 2018-5-25 06:21 |只看该作者
无弦风 发表于 2018-5-23 09:31
34,35这两段看得让心情难受,一是写姥姥吃烤鸭的心情,二是写自己小小年纪陪床的事。俗语讲,家家有本难念 ...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发表于 2018-5-25 06:21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8-5-23 19:59
结核病都是营养差造成的,胖子不会得结核病。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8-5-25 06:22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8-5-24 16:28
大鹰哥这段写得动了情,或许是真实的第一人称表达读者更能体会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8-5-25 06:2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发表于 2018-5-25 09:30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后面更有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发表于 2018-5-25 10:09 |只看该作者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8-5-25 06:21
36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对于经历文革的我来说,读书的重要性根本就没有概念,相反我倒是看到了很多读 ...

这段末梢大鹰哥夹进了幽默,也就是笑点。总的来看生活是严肃而恼人的,纵观来说生活不过是“那时时间”。经过跟踪大鹰哥墨迹我得出一个结论:书是什么?书应该是最直接的历史。当然,那种有意向的书除外。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发表于 2018-5-25 12:50 |只看该作者
记得有一段相声,服务员喊道:34号溜肥肠,谁的肠子?客人还得赶紧答应,我的,是我的肠子,这个笑话说的就是当时餐馆的情景。

鹰哥记得积水潭医院门外头有个“王胖子驴肉火锅”不?我看见那个招牌就想笑。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发表于 2018-5-25 19:47 |只看该作者
慢慢看母亲的故事,每次看亲情挺心酸的,母亲老了头发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发表于 2018-5-26 10:05 |只看该作者
期待精彩……慢慢叙!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发表于 2018-5-28 10:3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8-5-29 19:53 编辑

       38
       写些字记述母亲是我早有的打算,所以,凡是牵涉到她的事件是一定要说的,正因为如此,我才冒着暴露隐私的风险去说说我个人的事。正如我上文说的,母亲在我迄今为止的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对我的影响极大,这也是因为我自从来到北京很少离开过她的原因,母亲的生活轨迹和我的生活轨迹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师弟带着大家来到饭馆,让人奇怪的是,点完了菜交完了钱,居然没有听到叫我们的号码,没一会就有几个服务员把饭菜端到了桌子上,这不仅让我感到奇怪,就是周围的人也奇怪的看着我们,那奇怪的眼光里也有羡慕,理由非常简单,这是来吃饭的人都没有的待遇。
       我说,这里的服务员态度真不错,居然还管端菜,其它几个人也这样说,只有师弟不说话。师弟这个人是个很城府的人,虽然年纪比我小,但是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数。正是这个原因和性格,他后来从一个工人混到了厂团委,再后来当了厂级干部,最后混到汽车工业公司做了处长,又后来混到了国外,再后来杳无音信。
       饭快吃完的时候,走过来一个服务员问,汤凉了我去给你们热一下吧?周围的人又是感恩戴德的连声道谢。
       最后散了席,大家起身各自回家,师弟拦住我说,你等等咱们一起走。又等了一会儿,刚才那个要给我们热汤的服务员走了过来,此时她已经换下了白色的工作服,上身穿一件黑白格的线呢外套,蓝裤子脚下一双半高跟儿的布鞋。
       走出饭馆,一人推着一辆自行车,此时正是北京的十月份,风很大,服务员脸上蒙了一块红色的纱巾。
       我和师弟走在前边,服务员走在后面,我当时挺奇怪,因为我早就把师弟要给我介绍女朋友的事忘的精光,所以我问他,她干嘛老跟着咱们?师弟说,别缺心眼了,一个大姑娘会跟着咱们?这就是我要给你介绍的女朋友。
       工厂了也有和我年龄相仿青年女工,我们整天也是耳鬓厮磨的混在一起,那个时候的人很单纯,除了下班去洗澡不去一个澡堂子,几乎也没有男女的分别,更何况她们穿的和我们同样的工作服,现在听了师弟的话让我心里紧张起来。我问他怎么个介绍法?师弟说,你们家门口不是有个小公园吗?一会你们就去那聊聊,我自己回家去。
       自从师弟说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就开始打鼓,在我心里,搞对象可是件大事情,不但没有搞过,就是听说的也很少,因为谁搞对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当故事讲,他们都是秘密的。当然,如果你把搞对象的事作为平日的谈资,一定有人说你缺心眼。
       路好像很短,没一会功夫就到了师弟说的那个街心公园。
       师弟停下来下了车,我也跟着下来,后面的服务员也下了车,师弟走过去说了几句什么,然后转过身来走到我跟前说,你们聊聊,你可注意,说话别粗鲁,特别是别带脏字儿,把你平常的大大咧咧的样子收起来,装一回蛋,听见啦?
       师弟走了,就剩下我俩站在路边,谁也不知道说什么,最后还是我鼓起勇气说,咱们到那待会儿吧?
       服务员没说什么只是站在那不动,我这才发现,那个所谓的街心公园黑漆漆的连个路灯都没有,那个时候的女孩子胆子小,我想她是有些担心吧?
       老天爷好像也搞怪,风刮的很大。北京的十月本来就爱刮风,可是像那天的风刮的那样邪乎我到今天也没见过,所以,我到今天仍然忘不了那个日子,这不是我是个痴情的人,是那风深深的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后来跟我老婆开玩笑,我说你可能是猪八戒下凡,驾着风来的,我也跟我母亲形容过当时的情景。
       我和我老婆在一起这么多年,总是吵吵闹闹,磕磕绊绊,我母亲说,这就应了那天的天气,日子不得安稳。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发表于 2018-5-28 10:33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发表于 2018-5-28 10:34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8-5-25 10:09
这段末梢大鹰哥夹进了幽默,也就是笑点。总的来看生活是严肃而恼人的,纵观来说生活不过是“那时时间”。 ...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发表于 2018-5-28 10:34 |只看该作者
泌水 发表于 2018-5-25 12:50
记得有一段相声,服务员喊道:34号溜肥肠,谁的肠子?客人还得赶紧答应,我的,是我的肠子,这个笑话说的就 ...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发表于 2018-5-28 10:34 |只看该作者
桃之夭夭。 发表于 2018-5-25 19:47
慢慢看母亲的故事,每次看亲情挺心酸的,母亲老了头发白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发表于 2018-5-28 10:35 |只看该作者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18-5-26 10:05
期待精彩……慢慢叙!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