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同治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病死在承德避暑山庄行宫。死前一天,咸丰在病榻上召集群臣交代后事,立唯一的儿子爱新觉罗·载淳为皇太子,并命户部尚书肃顺、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及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赞襄政务,即顾命八大臣。次日咸丰一命呜呼,六岁的载淳继位,拟年号“祺祥”,咸丰皇后钮钴禄氏和载淳生母叶赫那拉氏并称皇太后。
十月,两宫皇太后携幼帝回京,八大臣扶咸丰灵柩后行,两宫皇太后早已暗中勾结留守京城处理洋夷事务的恭亲王奕䜣密谋宫廷政变,十一月,肃顺等人一到北京即遭革职拿问,改恭亲王奕䜣为议政王,赐端华、载垣自尽,肃顺处死,其余五人褫职戍边。载淳皇帝年号改为“同治”,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自道光帝以后,大清再没用过“秘密建储”制度。咸丰帝就载淳这么一个儿子。而载淳没有后代,之后的两个皇帝是从宗亲中挑选的,直到亡国。
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在两宫太后和议政王奕䜣精心谋划下,重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胡林翼等汉臣,终于剿灭了太平天国。
同治十二年,两宫太后退帘,还政于同治帝。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同治帝因天花病逝于养心殿,年仅十九岁。
同治帝短暂的一生,刚亲政一年就死了,在皇帝位置上没有任何作为。在位十三年间,所有功过,都跟他无关。
要么说咸丰是个倒霉蛋呢,一登基就闹太平天国,他一死,太平天国就灭了,洋人也不怎么捣乱了,有两回小打小闹,都被李鸿章“议和”摆平了。所以从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到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太后垂帘,政局稳定,大清王朝出现了三十年相对安稳的日子,吏治整肃,文化繁荣,奕䜣和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又开展了“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经济有所恢复,史称“同光中兴”。慈禧当然认为这是自己的功劳。
慈禧书法也很不错的,关于慈禧和她的书法,等写完大清十皇帝,专门写一篇“慈禧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