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楼主: 树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复制链接]

1711
发表于 2015-2-17 21:09 |只看该作者
赏析:

  1956年,63岁的毛主席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诗,诗依然壮志。他从上片对游泳的舒畅之感及时光流逝之感一直写到下片对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在胸的自由联想。

  接着笔力一转,拨出雄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点明此诗是“游泳”之主旨,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在江上所感到的舒展、空阔。)诗人在1957年2月11日写给民主人士黄炎培的信中注解了此句:“游长江二小时飘三十多里才达彼岸,可见水流之急。都是仰游、侧游,故用‘极目楚天舒’为宜。”“楚天”当然是指长江中游地区的天空,这儿指武汉上空。

  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1955年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宋玉《高唐赋》,称楚襄王梦见神女,神女说她“旦为行云,暮为行雨。”

使用道具 举报

1712
发表于 2015-2-17 21:10 |只看该作者
{:4_121:}

使用道具 举报

1713
发表于 2015-2-17 21:10 |只看该作者
{:4_125:}

使用道具 举报

1714
发表于 2015-2-17 21:10 |只看该作者
{:4_138:}

使用道具 举报

1715
发表于 2015-2-17 21:10 |只看该作者
{:4_134:}

使用道具 举报

1716
发表于 2015-2-17 21:11 |只看该作者
《西江月·井冈山》

使用道具 举报

1717
发表于 2015-2-17 21:11 |只看该作者
作者: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1718
发表于 2015-2-17 21:11 |只看该作者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使用道具 举报

1719
发表于 2015-2-17 21:11 |只看该作者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720
发表于 2015-2-17 21:12 |只看该作者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使用道具 举报

1721
发表于 2015-2-17 21:12 |只看该作者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使用道具 举报

1722
发表于 2015-2-17 21:13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2、旌旗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3、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4、岿(kuī)然: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5、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6、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7、宵遁:指敌人乘夜逃跑。
  8、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章昭注:“众心所好,莫能败之,其固若城也。”。意思是说万众一心,就坚如城堡。

使用道具 举报

1723
发表于 2015-2-17 21:13 |只看该作者
 翻译: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使用道具 举报

1724
发表于 2015-2-17 21:13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这首词毛泽东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使用道具 举报

1725
发表于 2015-2-17 21:14 |只看该作者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红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同时与上阕红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使用道具 举报

1726
发表于 2015-2-17 21:15 |只看该作者
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使用道具 举报

1727
发表于 2015-2-17 21:16 |只看该作者
{:4_121:}

使用道具 举报

1728
发表于 2015-2-17 21:16 |只看该作者
{:4_125:}

使用道具 举报

1729
发表于 2015-2-17 21:16 |只看该作者
{:4_134:}

使用道具 举报

1730
发表于 2015-2-17 21:19 |只看该作者
《菩萨蛮·大柏地》

使用道具 举报

1731
发表于 2015-2-17 21:19 |只看该作者
作者: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1732
发表于 2015-2-17 21:20 |只看该作者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使用道具 举报

1733
发表于 2015-2-17 21:20 |只看该作者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4
发表于 2015-2-17 21:20 |只看该作者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使用道具 举报

1735
发表于 2015-2-17 21:20 |只看该作者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736
发表于 2015-2-17 21:21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大柏地:乡名,位于江西省瑞金市北部,距市区30公里,素有“瑞金北大门”之称,319国道横贯南北,与宁都县、石城县相邻,是毛泽东等革命家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
  2、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七色。
  3、彩练:彩色绢带,喻虹。
  4、当空:在正前方的天空中央。
  5、雨后复斜阳:唐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雨后却斜阳。”
  6、关山:泛指附近群山。
  7、阵阵:每一列战斗队形。宋赵什《和韵前人初出锁头》诗:“淮木林林脱,霜鸿阵阵飞。”是说大雁列队而飞;本词则谓群山如层层军阵。北周皮信凋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风云积惨,山阵连阴。”
  8、苍:青黑色。
  9、鏖战:苦战。
  10、急:激烈。
  11、弹洞:枪眼。洞,若视为动词、作“洞穿”解,亦通。
  12、前村:前面的村庄,指战场附近的一个小村枣杏坑。
  13、装点:装饰点缀。宋华岳《登楼晚望》诗:“装点江山归画图。”
  14、今朝:如今。
  15、看:此处读平声。

使用道具 举报

1737
发表于 2015-2-17 21:21 |只看该作者
翻译:

  空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紫,
  而谁又在手持这彩虹临空舞蹈?
  黄昏雨之后又见夕阳,
  延绵的群山正渐次变得葱茏。

  想当年在此激战,
  昔日的弹洞仍留在村庄的壁头。
  就让它来点缀面前的江山吧,
  如今看上去却更加鲜艳。

使用道具 举报

1738
发表于 2015-2-17 21:22 |只看该作者
赏析:

  词的上阕,诗人主要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寓情于景物之中。美妙的想象,引人无限的遐想。下阙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由过去写到现实,由叙述转到抒情。全词语句跌宕优美,气势高远,意境深邃。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川风景才描绘,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胸襟。读者即在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气氛中受到熏陶,又在革命史诗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使用道具 举报

1739
发表于 2015-2-17 21:22 |只看该作者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使用道具 举报

1740
发表于 2015-2-17 21:22 |只看该作者
此词一开始就描绘了当日夏天傍晚雨后晴空的山水风景,先从目前夕阳西下的晚空入笔,一来就是七个颜色字,而且每字每顿,突兀奇瑰,有破空到来之感,同时又十分形象传神地给了我们一幅斑斓的夏日黄昏图。接着第二句更加大胆灵妙。究竟是谁手持彩虹临空而舞?仿佛诗人将自己溶入其间;这如画的风景谁来描绘,谁来掌握?令人读起来就是诗人自己,他就是这样美景的绘图人,这美景的变幻者,这“红雨随心翻作浪”的真正主人。然后从空中到眼前的夕辉与青山,黄昏雨后的群山格外苍翠欲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烁着绮丽的暮色。这三、四句中,虽然第三句化用花间词人温庭筠的“雨后却斜阳”但并非落入花间派的婉约纤柔之中,其中一个“复”字就显得比“却”字有重量,更肯定,“却”字却更婉转、更轻一些。而且第四句的风物也呈浩然大气,尤其是“阵阵”二字,有浩荡铺展之势,“关山”二字也是从大象入手,最后一个“苍”字显得气韵悠荡,无边无涯之感回荡于心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