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国学堂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楼主: 树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盖诗楼。。。。树林,树根快进来 [复制链接]

1741
发表于 2015-2-17 21:22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742
发表于 2015-2-17 21:23 |只看该作者
诗人毛泽东在这里没有像写《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或那两首《渔家傲》反第一、二次大“围剿”那样以“天兵怒气冲霄汉”的壮怀激烈之情,直抒胸臆,即景写诗斥敌;而是轻松地慢慢地驻足细看,留恋光景,回首当年。

使用道具 举报

1743
发表于 2015-2-17 21:23 |只看该作者
古往今来,吟咏战地的诗文,不胜枚举。如唐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曹操的《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发出“独怅然而涕下”;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亦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等,无非是描绘战地凄惨景象,或抒发个人感慨,或表达惆怅心情。

使用道具 举报

1744
发表于 2015-2-17 21:23 |只看该作者
诗人打破以往陈旧的模式和内容,以乐观豪迈的激情,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战地风景,歌颂革命根据地军民携手并肩,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和革命的英雄气概

使用道具 举报

1745
发表于 2015-2-17 21:24 |只看该作者
{:4_121:}

使用道具 举报

1746
发表于 2015-2-17 21:24 |只看该作者
{:4_125:}

使用道具 举报

1747
发表于 2015-2-17 21:24 |只看该作者
{:4_134:}

使用道具 举报

1748
发表于 2015-2-17 21:25 |只看该作者
《念奴娇·昆仑》

使用道具 举报

1749
发表于 2015-2-17 21:25 |只看该作者
作者:毛泽东

使用道具 举报

1750
发表于 2015-2-17 21:25 |只看该作者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使用道具 举报

1751
发表于 2015-2-17 21:26 |只看该作者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使用道具 举报

1752
发表于 2015-2-17 21:26 |只看该作者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使用道具 举报

1753
发表于 2015-2-17 21:26 |只看该作者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754
发表于 2015-2-17 21:26 |只看该作者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使用道具 举报

1755
发表于 2015-2-17 21:27 |只看该作者
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

使用道具 举报

1756
发表于 2015-2-17 21:27 |只看该作者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1757
发表于 2015-2-17 21:27 |只看该作者
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使用道具 举报

1758
发表于 2015-2-17 21:37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昆仑: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2、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3、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4、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5、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6、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7、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8、消熔:积雪消融、融化。
  9、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
  10、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11、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12、千秋:千年。
  13、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14、谁人:何人。
  15、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16、评说:评论、评议。
  17、安得:怎得、哪得。
  18、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19、遗(wèi):赠与。
  20、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21、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使用道具 举报

1759
发表于 2015-2-17 21:39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昆仑:昆仑,即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地理观念上的昆仑山,指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古代神话的西方昆仑,是汉以前地理上的昆仑一名与传说中昆仑的结合。作者自注:“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2、横空出世:横空,横在空中;出世,超出人世。形容山的高大和险峻。
  3、莽:莽莽,状高大。《小尔雅》:莽,大也。后世引申有鲁莽、莽撞、猛健诸义。
  4、阅尽人间春色:阅尽,看足、看尽、看遍。人间春色,不止指大地春光,而且指人世衰盛。
  5、飞起玉龙三百万:玉龙,白色的龙;三百万是形容其多。这里是说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蜿蜒不绝,好像无数的白龙正在空中飞舞。(按:作者原注中的“前人”指北宋张元。张元句,始见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一,原作“战死玉龙三十万,败鳞风卷满天飞”。以后有关记载渐有出入。南宋魏庆之辑《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条作“战退<旧时通行本作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似为作者原注所据。“当年孙行者过此”,是当地居民传说《西游记》里的故事。)作者自注:“宋人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登高远望,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溶,危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6、搅得:闹得、搞得。今语的“搞”,早期白话作品中都作“搅”。
  7、周天寒彻:满天冷透。
  8、消熔:积雪消融、融化。
  9、江河横溢:长江黄河都发源于昆仑山脉,所以昆仑山积雪消融,江河水量大增,都会泛滥起来。
  10、横溢:就是横流,即泛滥。
  11、人或为鱼鳖:江河横滥,洪水成灾,人也许为鱼鳖所食。《左传·昭公元年》:“微(没有)禹,吾其鱼乎!”
  12、千秋:千年。
  13、功罪:几千年来昆仑山给长江黄河输送的水源给人民带来了许多好处,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是功;造成洪水泛滥,因而给人民带来灾祸,这是罪。在这里,罪是实写,功是虚写。
  14、谁人:何人。
  15、曾与:曾给、曾为。《诗词曲语词汇释》:“与,为也,给也。”。
  16、评说:评论、评议。
  17、安得:怎得、哪得。
  18、倚天抽宝剑:传楚宋玉作《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倚天,形容宝剑极长和带剑的人极高大。
  19、遗(wèi):赠与。
  20、还东国:首次发表时原作“留中国”,一九六三年版《毛主席诗词》改为“还东国”。
  21、环球:一作寰球,整个地球。

使用道具 举报

1760
发表于 2015-2-17 21:39 |只看该作者
翻译:

  破空而出了,莽莽昆仑山,
  你已看遍人世间的春秋风云。
  你雪山般的身躯飞舞起千百万冰棱,
  满天被你搅得寒入骨髓。
  夏天你的冰雪在溶化,江河纵横流淌,
  有些人或许葬于鱼腹。
  你的千年功过是非,
  究竟何人曾予以评说?

  今天我要来谈一谈昆仑:
  不要你如此高峻,
  也不要你这么多的雪花。
  怎样才能背靠青天抽出宝剑,
  把你斩为三片呢?
  一片送给欧洲,一片赠予美洲,
  一片留给日本。
  在这和平世界里,
  整个地球将像这样感受到热烈与凉爽。

使用道具 举报

1761
发表于 2015-2-17 21:40 |只看该作者
赏析:

  《念奴娇·昆仑》的丰富性可能会使细心的读者应接不暇,而又扑朔迷离。严格地说这是一首十分复杂的诗,诗人的胸怀在这首诗中不仅仅是容纳了祖国河山,而且容纳了整个人类世界,即气魄之大仅祖国山川已不能容纳,它必向外奔溢,穷尽八荒,涵盖环宇。那么我们在此再追问一句,它的主题到底是什么?作者已在1958年12月21日为这首诗的批注中向我们揭开了谜底:“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接着作者继续批注道:“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62
发表于 2015-2-17 21:40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读者在读到“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时,一定要问毛主席为什么要把昆仑一分为三赠予英、美、日呢?根据作者的解释是反对帝国主义,我们循着这一思路向前,就会豁然开朗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63
发表于 2015-2-17 21:40 |只看该作者
纵观毛主席的一生从来都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不屑于一寸一地之得失,他输得起也赢得起。他胸怀世界的抱负是从青年时代就开始的,他读过世界上众多英雄的传记并以此激励自己的壮志。他在长沙还是一英俊书生时就指点祖国江山,创办新民学会及稍后的《湘江评论》。青春时的抱负随着岁月的流逝没有丝毫减退,反而越来越高涨,一浪高过一浪,终于在1935年10月,借昆仑山为着眼点或壮志之出发点,一举表达了他对于全世界的义务、责任及抱负,这一切都是很具体的,说到底就是要把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而且要铺开到世界的每个一角落,形成燎原之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毛主席对于世界革命的整套思想体系露出了最初的光芒,从这一天开始,直到后来他提出了第一、第二、第三世界学说,在最大范围内团结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革命同志,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为此,“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即是把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毛泽东思想传送给他们,而不是真的把昆仑砍成三段送给他们。

使用道具 举报

1764
发表于 2015-2-17 21:41 |只看该作者
前面谈了此诗的思想境界之美,这里转谈一下此诗的艺术之美。

使用道具 举报

1765
发表于 2015-2-17 21:41 |只看该作者
因为我们知道如此复杂的主题本身要表达清楚已不容易,而且要同艺术相结合就更非易事了,但天公(即昆仑)出来帮忙了,诗人“横空出世”般的胜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66
发表于 2015-2-17 21:41 |只看该作者
诗之上半阕写昆仑山之壮丽从冬天一直写到夏日,冬天的酷寒、夏天的水祸,功过是非,谁曾评说。诗人在此以昆仑象征祖国,并站在一个高度评说祖国几千年历史的功过是非。气势流畅,有一泄千里之感,从大象入物,又有细节描绘,“飞起玉龙三百万”化用前人“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二句,正如作者所说借此一句来形容雪山。此句用得灵妙自然、恰切精当。再有“人或为鱼鳖”一句,意象突兀,如超现实主义诗歌中的奇异比喻,指夏日从此昆仑横流下来的江河湖水已泛滥成灾,加害于人,同时又暗指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之云。然后破空斗胆一句提问:“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使用道具 举报

1767
发表于 2015-2-17 21:41 |只看该作者
下半阕,诗人挺身而出,直面昆仑道,今天我要来谈一谈你了,这高度,这大雪都不需太多。“这高”、“这多雪”中的“这”字用得简省好看,显得诗人内心笃定大气,仅两个“不要”就解决了。接着是“安得倚天抽宝剑”一句,令人联想到稼轩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二句“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以及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二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甚至还令笔者想到金庸一部武侠小说的名字《倚天屠龙记》。而诗人毛泽东不正是在1935年10月倚天拔剑斩玉龙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768
发表于 2015-2-17 21:43 |只看该作者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扞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769
发表于 2015-2-17 21:43 |只看该作者
最后二行带有预言性质,在未来的和平世界里,全人类将共享一个冷暖适应的气候,这是字面之意,但它的潜在之意是诗人坚信他所扞卫及奉行的理想属大道中正,必将普行于全人类。这理想是世界革命进行到最后胜利,彻底埋葬帝国主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770
发表于 2015-2-17 21:44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行的“凉热”二字极富诗意,前者清凉后者热烈,放在一块加以辩证综合就调出一个恰切的温度,另外,这二字的象征意义也极为精蕴,含而不露,辗转达意,却又一语中的,最后应了作者自己所层层推出的主题:反对帝国主义而不是别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