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座有兰言 于 2024-11-5 16:43 编辑
姜萍事件写几句:
姜萍这事打从发生起,就进入到一个怪圈,从一个很简单的概率问题,进入到声势浩大的道德审判中。
如果从概率问题上解决,打从姜萍的月考试卷的真实性确定以后,这事基本就明了。试想,一个平时月考仅在及格线上徘徊的同学,然后在全国数学竞赛中拿了奖,这种概率有多大?如果你再去研究一下阿里初赛那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赛制,相信智商在线的人,大概就都能有个基于事实的判断了。
但这事因为姜萍的身份,让整个事件发生了质变。所有站队姜萍的人,基本所持理由是相信数学有天才,相信平凡也能出奇迹,而质疑方的理由是证据链在逻辑上不自洽,不相信大力出奇迹。这事在网上吵了小半年,整体来看,质疑方一直处于下风,,但凡有所质疑的,都被群嘲为性别歧视、学术霸凌。
终于,阿里发榜了,外带一个申明。这个时间节点发,我也是服了。语焉不详是因为无法言明,然后,依然是群情汹涌,黑幕说不绝于耳。
让我感慨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判断标准。对于事件的真伪判断,不是认证姜萍同学的成绩是否真实,而是一边倒地去论证质疑者目的是否恶毒。就好像一个班级的普通学生考了满分,隔壁班级的老师怀疑其是否抄了答案,结果最后变成了讨论“你为什么不相信我们班的普通学生能考满分,目的何在?是不是妒忌?是不是见不得我们的逆袭?”。然后质疑者成功陷入了道德自证的泥潭……
姜萍事件也是如此,认证方向的转变成功地为吃瓜者提供了情绪价值,于是整个事件就此失衡。但这样,真的好么?如果阿里没有决赛,那么又是怎样的结局?无端的,我想起了《三体》中的程心,一个圣母体质的毁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