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1771
发表于 2015-9-14 08:55 |只看该作者
(12)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①。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②?”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

【注释】

①“诸葛”句:这里说两人按习惯说法来争辩姓氏的先后顺序,以别高低。余嘉锡《世说新语 笺疏》第 791 页说:凡两字连续而有平仄声的不同,总是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姓族,姓氏家族。
②葛:诸葛氏原为葛氏,后称诸葛。

【译文】
  
    尚书令诸葛恢和丞相王导两人一起争论姓氏的先后。王导说:“为什么不说葛、王,而说王、葛?”诸葛恢说:“譬如说驴马,不说马驴,驴难道胜过马吗!”

(13)刘真长始见王丞相,时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弹棋局①,曰:“何乃淘②!”刘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刘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

【注释】

①熨:压;紧贴。弹棋局:弹棋的棋盘。
②淘(qìng):冰凉。这是吴方言。

【译文】
  
    刘真长初见丞相王导,当时是最热的月份,丞相把腹部压在弹棋盘上,说:“怎么这么凉啊!”刘真长辞出以后,有人问他见到王导,看法怎么样,刘真长说:“没有见到其他特别的地方,只是听到他说吴语罢了。”

(14)王公与朝士共饮酒①,举琉璃碗谓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谓之宝器,何邪②?”答曰:“此碗英英③,诚为清彻,所以为宝耳。”

【注释】

①朝士:周代官名,后泛称朝廷官吏。
②“此碗”句:王导以碗比喻伯仁,嘲笑他无能,腹中空洞无物。
③英英:明亮的样子。

【译文】
  
    王导和朝廷的官员一道饮酒,他举起琉璃碗对周伯仁说:“这个碗腹内空空,还称它是宝器,为什么呢?”周伯仁回答说:“这个碗亮晶晶的,确实晶莹澄澈,这就是成为宝器的原因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772
发表于 2015-9-14 08:55 |只看该作者
(15)谢幼舆谓周侯曰①:“卿类社树,远望之,峨峨拂青天②;就而视之,其根则群狐所托,下聚涵而已③。”答曰:“枝条拂青天,不以为高;群狐乱其下,不以为浊。聚溷之秽,卿之所保,何足自称!”
  
【注释】

①谢幼舆:谢鲲,字幼舆,喜欢玄学,任达不拘,曾任豫章太守,后任王敦长史。《晋书·谢鲲传》载:“鲲不徇功名,无砥砺行,居身于可否之间,虽自处若秽,而动不累高。”
②社树:社坛周围的树。峨峨:形容高峻。
③聚溷(hùn):聚集污秽。

【译文】
  
    谢幼舆对武城侯周顗说:“你像社坛上的树,远远望去,高耸云霄;走近去看,它的根部却是群狐聚居的地方,下面堆积看污秽的东西罢了。”周顗回答说:“树枝擦着青天,我不认为高;群狐在它根部捣乱,也不认为混乱。至于藏垢纳污这种丑恶的事,是你所占有的,哪里值得自夸呢!”
  

(16)王长豫幼便和令,丞相爱恣甚笃①,每共围棋,丞相欲举行,长豫按指不听。丞相笑曰:“讵得尔,相与似有瓜葛②

【注释】

①王长豫:王悦,字长豫,是丞相王导的儿子。和令:温顺善良。爱恣:溺爱。
②瓜葛:爪、葛都是蔓生植物,比喻有一定牵连、关系。

【译文】
  
    王长豫小时候就很和善,丞相王导非常疼爱他。每次和他一起下围棋,王导要动子走棋,长豫却按着指头不让动。王导笑着说:“你怎么能这样做,我们相互间好像还有点关系吧!”

(17)明帝问周伯仁:“真长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辖特①。”王公笑其言。伯仁曰:“不如卷角牸,有盘辟之好②。”

【注释】

①辖(jiè)特:阉割过的公牛。指能任重致远。
②“不如”句:这是嘲笑王导的,暗示王导是卷角牸,嘲笑他老年无所作为,但能让骑牛的人满意。卷角牸,指卷角母牛。牛老了就卷角,不能快走。盘辟,盘旋进退。

【译文】
  
    晋明帝问周伯仁:“真长是怎么样的人?”周伯仁回答说:“自然是个千斤重的阉牛。”王导嘲笑他说的活。周伯仁说:“当然比不上卷角老母牛,能好好地盘旋进退。”

(18)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译文】
  
    丞相王导枕着周伯仁的膝,用手指着他的肚子说:“你这里有什么东西?”周伯仁回答说:“这里空空洞洞,没有东西,可是能容纳下几百个像你这样的人。”

(19)干宝向刘真长叙其《搜神记》①,刘曰:“卿可谓鬼之董狐②。”

【注释】

①干宝:字令升,博学多才,曾任散骑常侍。著《搜神记》,这是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多神怪灵异之事,其中保存了很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②董狐:春秋时晋国太史,敢于坚持史官的记事原则,素有古之良史之称。

【译文】
  
    干宝向刘真长叙说他的《搜神记》,刘真长说:“你可以说是鬼神的董狐。”

使用道具 举报

1773
发表于 2015-9-14 08:55 |只看该作者
  干宝 (?~336),东晋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明天启《海盐县图经》云:“父莹,仕吴,任立节都尉,南迁定居海盐,干宝遂为海盐人”。自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干宝初仕盐官州别驾(刺史的从吏官),后因刘聪、石勒之乱,西晋亡,东晋立,南北对峙,干宝举家迁至灵泉乡(今海宁黄湾五丰村与海盐澉浦六忠村的交界处)。永嘉四年(310年),父卒,葬澉浦青山之阳,干宝为父守孝。至三世时,迁至梅园(今海盐通元),自此,海盐成为干氏子孙繁衍的居住地。

    干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更是小说家的一代宗师。他的《搜神记》短篇小说集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小说的鼻祖。干宝学识渊博,著述宏丰,横跨经、史、子、集四部,堪称魏晋间之通人。至今有关专家已收集到的干宝书目达26种,近200卷。

    干宝年轻时学识渊博,遍览群籍,曾由华谭推荐任著作郎。建武元年(317年),经中书监王导推荐,领修国史。时因家贫,求补山阴(今绍兴)令,迁始安(今桂林)太守。东晋大兴元年(318年)二月封关内侯。太宁元年(323年),王导请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咸和元年(326年),母桓氏卒,葬灵泉里西南隅,干宝辞官为母守孝。咸和四年服阕回朝。永和元年(345年)致仕,永和七年(351年)秋卒,葬灵泉里后花园。朝廷特加尚书令,从祀学宫。

    干氏家族自三国后期,仕吴者颇多,到晋朝已有名人不断出现,其后在历朝均有名人,政功显著。千余年间,干氏家族所繁衍的子孙已分居于北京、天津、南京、陕西、山东等地。尤以浙江海盐的沈荡、通元、澉浦、六里,海宁的盐官,宁波的余姚,嘉善的干窑等地。聚居为盛。故自东晋以来,已有1700多年族史,显为望族。海盐作为干氏家族世代繁衍的集中居住地,至今后裔已有52代。近年来,海盐县对干宝的生平及史学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视,尤其是在干宝后裔的大力支持下,由干氏四十八世裔孙干乃军执笔续修《干氏宗谱》。自1991年起,历经10余载的调查考证,目前,一部新的《干氏宗谱》续修本已正式完稿。干氏家族对于宗谱续修,历来十分重视。干氏宗谱立干宝为始祖,五世孙干朴首撰,三十八世孙干大行续修并序。自四十世孙干钦昊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86年)最后一次续修宗谱算起,至今已有300余年未曾续修了。并且,由于干氏后裔散居神州大地,主要分为东西大支和永宁乡支两支,至抗战前,宗谱有的已散失,给续修带来一定的难度。文革期间,海盐县博物馆收缴保存了十分宝贵的干氏东西大支的旧谱三册,是这次续谱的主要依据。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干乃军不负众望,历尽艰辛,奋笔耕耘,终于使海盐县第一部民间续修的家谱《干氏宗谱》得以问世。此举已在全国各地广大干氏后裔中传为佳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774
发表于 2015-9-14 08:55 |只看该作者
(20)许文思往顾和许,顾先在帐中眠,许至,便径就床角枕共语①。既而唤顾共行,顾乃命左右取杭上新衣②,易己体上所著。许笑曰:“卿乃复有行来衣乎③?”

【注释】

①角枕:用兽角作装饰的枕头。
②杭:同“桁”,衣架。
③行来衣:出门所穿的体面衣服。

【译文】
  
    许文思去顾和的府上,顾和先已在帐子里睡觉,许文思来到,就径直上床靠着角枕跟顾和交谈。不久又招呼顾和一道走,顾和便叫随从去拿衣架上的新衣,换下自己身上的衣服,许文思笑着说:“你竟然还有出门穿的衣服吗?”
  

(21)康僧渊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调之①。僧渊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

【注释】
①康僧渊:西域僧人。参看《文学》第 47 则。

【译文】
  
    康僧渊眼睛深陷,鼻梁很高,丞相王导常常嘲笑他。僧渊说:“鼻子是脸上的山;眼睛是脸上的深潭;山不高,就没有神灵,潭不深,就不会清澈。”

(22)何次道往瓦官寺礼拜甚勤①。阮思旷语之曰:“卿志大宇宙,勇迈终古。”何曰:“卿今日何故忽见推?”阮曰:“我图数千户郡,尚不能得;卿乃图作佛,不亦大乎?”

【注释】

①瓦官寺:佛寺名,亦名瓦棺寺,在故金陵凤凰台。礼拜:向神佛行礼。

【译文】
  
    何次道经常去瓦官寺拜佛,非常虔诚。阮思旷对他说:“你的志向比宇宙还大,你的勇气超过了古人。”何次道说:“你今天为什么忽然推重起我来?”阮思旷说:“我谋求几千户的小郡郡守之职,尚且得不到;你却希图成佛,这个志向不也是很大吗?”


(23)庾征西大举征胡,既成行,止镇襄阳①。殷豫章与书,送一折角如意以调之②。庾答书曰:“得所致,虽是败物,犹欲理而用之。”

【注释】

①“庾征西”句:庾翼原为荆州刺史,镇守武昌,在晋康帝建元元年(公元 343 年)率众北伐,驻扎于襄阳,这时升为征西将军。到第二年,康帝和哥哥庾冰死,庾翼也没有多少战功,便还镇夏口。成行:指军队已经出发。
②折角:指如意的一角折断了,有残缺;也比喻折损人家的傲慢。这里用折角如意,有双关意。

【译文】
  
    征西将军庾翼大举征伐胡人,军队出发以后,停留在襄阳防守。豫章太守殷羡给他写信,并送他一个破损了一角的如意来戏弄他。庾翼回信说:“收到你送来的礼物,虽然是破损了的东西,我还是想修好它来用。”
  

使用道具 举报

1775
发表于 2015-9-14 08:56 |只看该作者

(24)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①,问:“老贼欲持此何作②?”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③?”

【注释】

①单急:单薄、紧窄。
②老贼:朋友间的戏称。
③“我若”句:桓温穿的是戎装,所以这样说。

【译文】
  
    大司马桓温趁着下雪要去打猎,先去探望王仲祖、刘真长等人。刘真长看见他的装束单薄紧窄,问道:“老家伙穿着这身衣服要做什么?”桓温说: “我如果不穿这种衣服,你们这班人又哪能闲坐清谈?”
  

(25)褚季野问孙盛:“卿国史何当成?”①孙云:“久应竟,在公无暇,故至今日。”褚曰:“古人‘述而不作’②,何必在蚕室中③!”

【注释】

①“褚季野”句:孙盛在东晋时代历任参军、廷尉正、秘书监。好学不倦,著《晋阳秋》,词直而理正,被赞为良史。这句说的”国史”,即指《晋阳秋》,何当,何时。
②“古人”句:‘述而不作’是孔子说的,意指传述而不创作。语出《论语·述而》。
③“何必”句:指司马迁受宫刑写《史记》一事。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被判宫刑,刚受过宫刑的人畏风寒,要居于蚕室中调养,蚕室是执行宫刑和受宫刑者所居的狱室。以后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句是讥讽孙盛“在公无暇”一语。

【译文】
  
    褚季野问孙盛:“你写的国史什么时候完成?”孙盛回答说:“早就应该完成了。由于公务在身没有闲暇时间,所以拖到今天。”褚季野说:“古人只是‘传述前人之言,而不创作’,你为什么一定要在蚕室中才能完成呢!”

(26)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①。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注释】

①高灵:高崧,小名阿酃,并非“灵”字。中丞:御史台长官,掌管公卿奏事、察举非法等事。 祖:饯行的隆重仪式,参看《方正》第 12 则注①。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朝廷多次下令征召他出仕,都不应命。后来出任桓温的司马,将要从新亭出发,朝中官员都到来看望送行。高灵当时任中丞,也前去给他饯行。在这之前,高灵已经多多少少喝了些酒,于是就借着这点酒像喝醉了一样,开玩笑说:“你多次违抗朝廷的旨意,在东山高枕无忧地躺着,大家常常一起交谈说:‘安石不肯出来做官,对老百姓打算怎么办呢!’ 现在百姓对你又打算怎么看呢?”谢安笑着不回答。

使用道具 举报

1776
发表于 2015-9-14 08:56 |只看该作者
(27)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翁集家门,倾动人物①。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②。”

【注释】

①翕(xī)集:聚集。家门:家族。倾动:震动;倾倒。
②“但恐”句:谢安一族之中,堂兄谢尚、哥哥谢奕、弟弟谢万都已高官厚禄,富贵一时,而谢安有隐居之志,无出仕之心。可是名声已显,恐为时势所逼,不得不出仕,所以说了这句话。

【译文】
  
    当初,谢安在东山,处于平民地位,这时兄弟之中已经得到富贵的,都集中在他这一家门,倾倒了名士。谢安妻子刘夫人对谢安开玩笑说:“大丈夫不该这样吗?”谢安便摁着鼻子说:“只怕避免不了呢。”

(28)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①,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②。”

【注释】

①印山:当为■山。
②巢、由:巢父、许由,是传说中的远古隐士。参看《言语》第 1 则注②和第 9 则注⑥。

【译文】
  
    支道林托人向竺法深买印山,竺法深回答说:“没有听说巢父、许由买座山来隐居。”
  

(29)王、刘每不重蔡公。二人尝诣蔡,语良久,乃问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曰:“身不如夷甫。”王、刘相目而笑曰①:“公何处不如?” 答曰:“夷甫无君辈客。”

【注释】

①相目:相看;互相使眼色。
【译文】
  
    王濛、刘真长常常不尊重蔡谟。两人曾经去看望蔡谟,谈了很久,竟问蔡谟说:“您自己说说您比夷甫怎么样?”蔡漠回答说:“我不如夷甫。” 王漾和刘真长相视而笑,又问:“您什么地方不如?”蔡谟回答说:“夷甫没有你们这样的客人。”
  

(30)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①,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

【注释】

①张吴兴:张玄之,字祖希,曾任吴兴太守。

【译文】
  
    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那年,掉了牙,前辈贤达知道他不平凡,故意戏弄他说:“您嘴里为什么开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说:“正是让你们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使用道具 举报

1777
发表于 2015-9-14 08:56 |只看该作者
(31)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①,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民②。”

【注释】

①郝隆:字佐治,曾任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
②我晒书:民间风俗,七月初七日晒经书和衣裳。郝隆看见别人晒衣裳,戏称自己满肚子经书也要晒晒。

【译文】
  
    郝隆在七月七日那天到太阳地里脸朝上躺着,有人问他干什么,他回答 说:“我晒书。”


(32)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①。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②。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③。”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④。”

【注释】

①东山之志:隐居东山的意愿。严命:严厉的命令。按:在谢安就任桓温的司马以前,扬州刺史庾冰、吏部尚书范汪都曾授他官职,都遭到拒绝。
②远志:中药名。根名远志,苗名小草。
③“此甚”句:出、处明指露出地面和埋在土中,暗指出仕和隐居,语意双关,以讥笑谢安的出仕。
④会:兴会;意趣。

【译文】
  
    谢安起初有隐居山林的意愿,后来官府征召的命令多次下达,势不得已,这才就任桓温属下的司马。在这时,有人送给桓温草药,其中有远志。桓温拿来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怎么一种东西却有两样名称呢?”谢安没有立即回答,当时郝隆在座,随声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不出就是远志,出来就是小草。”谢安深感惭愧。桓温看着谢安笑着说:“郝参军这个失言却不算坏,话也说得极有意趣。”
  

(33)庾园客诣孙监,值行,见齐庄在外,尚幼,而有神意①。庾试之,曰:“孙安国何在②?”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诸孙大盛,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③。”还,语人曰:“我故胜,得重唤奴父名④。”

【注释】

①庾园客:庾爱之,小名园客,是庾翼(字稚恭)的儿子。孙监:孙盛,字安国,任秘书监,所以称孙监。齐庄:孙放,字齐庄,是孙盛的儿子。神意:灵气。
②“孙安”句:直呼对方父亲的名字,这是不敬的。
③“未若”句:庾园客用了齐庄父亲的名字,齐庄也直称庾翼来报复。翼翼:形容旺盛,兴旺。因有两个“翼”字,所以下文齐庄说:“得重唤奴父名。”
④奴:卑贱之称。

【译文】
  
    庾园客去拜访秘书监孙盛,碰上孙盛外出,看见齐庄在外面,年纪还小,却有一股机灵气。庾园客就考验他一下,说:“孙安国在什么地方?”齐庄马上回答说:“在庾稚恭家。”庾园客大笑说:“孙氏家族非常旺盛,有这样的儿子!”齐庄又回答说:“不如庾氏家族那样洋洋翼翼。”齐庄回家告诉别人说:“实是我胜了,我能够多叫一次那奴才的父亲的名字。”

(34)范玄平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史曰①:“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力所能助②。”

【注释】

①范玄平:范汪,字玄平,曾任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
②“此非”句:指理亏得厉害,用什么力量也不能挽回。

【译文】
  
    范玄平在简文帝家作客,清谈就要理亏了。把左长史王濛拉过来说:“你帮帮我!”王濛说:“这不是拔山的力量所能帮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78
发表于 2015-9-14 08:57 |只看该作者
(31)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①,人间其故,答曰:“我晒书民②。”

【注释】

①郝隆:字佐治,曾任征西将军桓温的参军。
②我晒书:民间风俗,七月初七日晒经书和衣裳。郝隆看见别人晒衣裳,戏称自己满肚子经书也要晒晒。

【译文】
  
    郝隆在七月七日那天到太阳地里脸朝上躺着,有人问他干什么,他回答 说:“我晒书。”


(32)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①。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②。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③。”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④。”

【注释】

①东山之志:隐居东山的意愿。严命:严厉的命令。按:在谢安就任桓温的司马以前,扬州刺史庾冰、吏部尚书范汪都曾授他官职,都遭到拒绝。
②远志:中药名。根名远志,苗名小草。
③“此甚”句:出、处明指露出地面和埋在土中,暗指出仕和隐居,语意双关,以讥笑谢安的出仕。
④会:兴会;意趣。

【译文】
  
    谢安起初有隐居山林的意愿,后来官府征召的命令多次下达,势不得已,这才就任桓温属下的司马。在这时,有人送给桓温草药,其中有远志。桓温拿来问谢安:“这种药又叫小草,怎么一种东西却有两样名称呢?”谢安没有立即回答,当时郝隆在座,随声回答说:“这很容易解释,不出就是远志,出来就是小草。”谢安深感惭愧。桓温看着谢安笑着说:“郝参军这个失言却不算坏,话也说得极有意趣。”
  

(33)庾园客诣孙监,值行,见齐庄在外,尚幼,而有神意①。庾试之,曰:“孙安国何在②?”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诸孙大盛,有儿如此!”又答曰:“未若诸庾之翼翼③。”还,语人曰:“我故胜,得重唤奴父名④。”

【注释】

①庾园客:庾爱之,小名园客,是庾翼(字稚恭)的儿子。孙监:孙盛,字安国,任秘书监,所以称孙监。齐庄:孙放,字齐庄,是孙盛的儿子。神意:灵气。
②“孙安”句:直呼对方父亲的名字,这是不敬的。
③“未若”句:庾园客用了齐庄父亲的名字,齐庄也直称庾翼来报复。翼翼:形容旺盛,兴旺。因有两个“翼”字,所以下文齐庄说:“得重唤奴父名。”
④奴:卑贱之称。

【译文】
  
    庾园客去拜访秘书监孙盛,碰上孙盛外出,看见齐庄在外面,年纪还小,却有一股机灵气。庾园客就考验他一下,说:“孙安国在什么地方?”齐庄马上回答说:“在庾稚恭家。”庾园客大笑说:“孙氏家族非常旺盛,有这样的儿子!”齐庄又回答说:“不如庾氏家族那样洋洋翼翼。”齐庄回家告诉别人说:“实是我胜了,我能够多叫一次那奴才的父亲的名字。”

(34)范玄平在简文坐,谈欲屈,引王长史曰①:“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力所能助②。”

【注释】

①范玄平:范汪,字玄平,曾任吏部尚书,徐、兖二州刺史。
②“此非”句:指理亏得厉害,用什么力量也不能挽回。

【译文】
  
    范玄平在简文帝家作客,清谈就要理亏了。把左长史王濛拉过来说:“你帮帮我!”王濛说:“这不是拔山的力量所能帮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79
发表于 2015-9-14 08:57 |只看该作者
(35)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①。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②。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③。”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注释】

①“郝隆”句:桓温曾任南蛮校尉,即驻守南方民族地区的将领,郝隆在他府中任参军。
②三月三日会:原来为农历的上已节,魏代以后定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人们到水边洗濯,祈福驱邪,也借此宴饮、郊游。
③“娵(jū)隅”句:鱼儿在清池中跳跃。娵隅,古时南方的民族称鱼为娵隅。

【译文】
  
    郝隆任桓温南蛮校尉府的参军。三月三日的聚会上,要求作诗,不能作诗的,要罚喝三升酒。郝隆开始因为作不出诗受罚,喝完酒,提起笔来便写了一句:“娵隅跃清池。”桓温问:“娵隅是什么?”郝隆回答说:“南蛮称鱼为娵隅。”桓温说:“作诗为什么用蛮语?”郝隆说:“我从千里之外来投奔您,才得到南蛮校尉府的参军一职,哪能不说蛮语呢!”
  

(36)袁羊尝诣刘恢,恢在内眠未起①。袁因作诗调之曰:“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②。”刘尚晋明帝女,主见诗不平③,曰:“袁羊,古之遗狂④!”

【注释】

①刘恢:是刘惔之误。
②“角枕”二句:大意是华丽的褥子上用兽角装饰的枕头鲜艳夺目,精美的席子上锦被光辉灿烂。语出《诗经·唐风·葛生》:“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葛生》是一首描写丈夫出征,生死不明,妻子在家思念的诗。袁羊用这篇诗的语句作诗嘲笑刘惔,无怪庐陵公主见诗不平。
③尚:指娶公主为妻。刘恢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为妻。
④狂:放荡不羁。

【译文】
  
    袁羊有一次去拜访刘惔,刘惔正在内室睡觉,还没有起床。袁羊于是作诗戏弄他说:“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刘惔娶晋明帝女儿为妻,庐陵公主看见袁羊的诗愤愤不平,说:“袁羊是古代狂徒的后代!”

(37)殷洪远答孙兴公诗云:“聊复放一曲①。”刘真长笑其语拙,问曰:“君欲云那放②”殷曰:“■腊亦放,何必其■铃邪③?”

【注释】

①“聊复”句:大意是,姑且再放声歌一曲。
②“君欲”句:刘真长认为放字用在这里很拙劣,所以反问他怎么放?
③■(tà)腊”句:柏腊,鼓声。?铃:钟铃声,金石声。放,指放出,发出。殷洪远意在说明自己的诗虽然象鼓声,比不上金石声清脆悦耳,却也能表情达意,何必要雕章琢句,刻意作金石声。

【译文】
  
    殷洪远答孙兴公的诗说:“聊复放一曲。”刘真长笑话他用语拙劣,问道:“您想说怎么放?”殷洪远说:“鼓声也是放,为什么一定要放出金石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80
发表于 2015-9-14 08:57 |只看该作者
(38)桓公既废海西,立简文①。侍中谢公见桓公,拜;桓惊笑曰:“安石,卿何事至尔?”谢曰:“未有君拜于前,臣立于后②。”

【注释】

①“桓公”句:桓温在晋太和六年(公元 371 年)废晋帝为海西县公,立丞相司马里为帝,这就是简文帝。桓温乘机诛杀,流放一些大臣。威势显赫,谢安见而遥拜。
②“未有”句:君,用来尊称在上位者,也指君主;臣,既是谦称,也指臣子。谢安用这两个词,意属双关,讽刺桓温想当君主。另外,“臣立于后”,《晋书·桓温传》作“臣揖于后”。

【译文】
  
    桓温废黜海西公后,立简文帝。侍中谢安进见桓温,行了个大礼,桓温惊讶地笑道:“安石,你为什么这样呢?”谢安回答说:“没有君先行礼,臣后站起来的道理。”
  

(39)郗重熙与谢公书,道王敬仁闻一年少怀问鼎①。不知桓公德衰,为复后生可畏?

【注释】

①问鼎:篡位。先秦时代把九鼎当做传国之宝,问鼎的大小轻重,就是意欲夺取天下。

【译文】
  
    郑重熙写信给谢安,说起王敬仁听说一个年轻人图谋篡夺王位的事。不知是桓公德行衰微,还是后生可畏?
  

(40)张苍梧是张凭之祖①,尝语凭父曰:“我不如汝。”凭父未解所以②,苍梧曰:“汝有佳儿。”凭时年数岁,敛手曰:“阿翁,诅宜以子戏父!③

【注释】

①张苍梧:张镇,字义远,曾任苍梧太守。
②所以:缘故。
③敛手:拱手,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译文】
  
    苍梧太守张镇是张凭的祖父,他曾经对张凭的父亲说:“我比不上你。” 张凭的父亲不懂得是什么原因,张镇说:“你有个出色的儿子。”当时张凭只有几岁,恭恭敬敬地拱手说:“爷爷,怎么可以拿儿子来开父亲的玩笑呢!”
  

(41)习凿齿、孙兴公未相识,同在桓公坐①。桓语孙:“可与习参军共语。”孙云:“蠢尔蛮荆,敢与大邦为仇②!”习云:“薄伐猃犹,至于太原③。”

【注释】

①习凿齿:字彦威,荆州襄阳郡人。桓温任荆州刺史时,聘他任从事、西曹主簿,后因触犯了 桓温,降为户曹参军。
②“蠢尔”句:《诗经·小雅·采芑》:“蠢尔荆蛮,大邦为仇”,大意是“你们楚国蠢蠢欲动,和我们大国做仇敌。孙兴公引《诗经》,是嘲笑习凿齿的籍贯为蛮荆,是南蛮。蛮荆,本指春秋时代的楚国。”
③“薄伐”句:语出《诗经·小雅·六月》,大意是:讨伐匈奴,到了太原(指把匈奴赶出了太原)。按:孙兴公是太原人,所以习凿齿也引《诗经》嘲笑他的籍贯是匈奴所处之地。猃犹(xiǎny ǔn),北方的一个民族,即北狄,匈奴。

【译文】
  
    习凿齿和孙兴公还不认识,两人一起在桓温家作客。桓温对孙兴公说: “该和习参军一起谈谈。”孙兴公说:“你们荆蛮蠢蠢欲动,胆敢和大国做对头!”习凿齿说:“讨伐猃犹,打到了太原。”

(42)桓豹奴是王丹阳外生,形似其舅,桓甚讳之①。宣武云:“不恒相似,时似耳!恒似是形,时似是神。”桓逾不说。

【注释】

①桓豹奴:桓嗣,字恭祖,小名豹奴。王丹阳:王混,字奉正,官至丹阳尹。
【译文】
  
    桓豹奴是丹阳尹王混的外甥,容貌象他的舅父,桓豹奴很忌讳这点。桓温说:“不总像他,只不过有时像他罢了!经常和他相像的是外貌,有时像他的是神态。”桓豹奴听了更加不高兴。
  

使用道具 举报

1781
发表于 2015-9-14 08:57 |只看该作者
(43)王子猷诣谢万,林公先在坐,瞻瞩甚高。王曰:“若林公须发并全,神情当复胜此不?”谢曰:“唇齿相须,不可以偏亡①。须发何关于神明!”林公意甚恶,曰:“七尺之躯,今日委君二贤②。”

【注释】

①须:依赖;凭借。按:这句疑指支道林唇齿有些毛病。
②七尺之驱:身高七尺,是成人的身长,借指男子汉,大丈夫。

【译文】
  
    王子猷到谢万家去,支道林和尚早已在座,他眼光很高,瞧不起人。王子猷说:“如果林公胡须头发都齐全,神态风度会比现在更强吗?”谢万说: “嘴唇和牙齿是互相依存的,不可缺少一部分。至于胡须头发和人的精神有什么关联呢!”支道林心里很不高兴,说:“我这堂堂七尺之躯,今天就交给你们二位贤达了。”
  

(44)郗司空拜北府,王黄门诣郗门拜①,云:“应变将略,非其所长②。” 骤咏之不已。郗仓谓嘉宾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语殊不逊,深不可容!”③嘉宾曰:“此是陈寿作诸葛评。人以汝家比武侯,复何所言④!”

【注释】

①“郗司空”句:指郡愔就任徐州军政长官事,参看《捷悟》第 6 则注①。王黄门:王徽之,字子猷,是郗愔的外甥,曾任黄门侍郎,为人做世不羁。
②“应变”句:《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陈寿评诸葛亮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陈寿与诸葛亮有个人恩怨,所以下这样的评语。将略,用兵的谋略。
③郗仓:郗融的小名,郗愔第二子。嘉宾:郗超,字嘉宾,是郗仓的哥哥。
④汝家:你,这里指其父郗愔。武侯: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国,刘备死,刘禅继位,封为武乡侯。

【译文】
  
    司空郗愔就任北府长官,黄门侍郎王子猷登门祝贺,说:“随机应变和用兵谋略两方面,并不是他的长处。”不停地反复朗诵着这两句。郗仓对嘉宾说:“父亲今天受任,子猷说话非常不谦恭,很不该宽容他!”嘉宾说: “这是陈寿给诸葛亮作的评语,人家把你父亲比作诸葛亮,你还说什么呢!”

(45)王子猷诣谢公,谢曰:“云何七言诗①?”子猷承问,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②。”

【注释】

①七言诗:相传汉武帝在柏梁台上和群臣联句,赋七言诗,每人一句,一句一意,世称柏梁体。 旧说七言诗起源于此。
②“昂昂”两句:《楚辞·卜居》:“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鬼”。这里引用时减去了表达选择问的词。大意是:像千里马那样高视阔步,像野鸭子那样漂浮不定。按:王子猷引此,说明他不懂装懂。

【译文】
  
    王子猷去拜访谢安,谢安问:“什么是七言诗?”王子猷被问到,回答 说:“昂昂若千里之驹,泛泛若水中之凫。”
  

使用道具 举报

1782
发表于 2015-9-14 08:58 |只看该作者

(46)王文度、范荣期俱为简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后。王因谓曰;“簸之扬之,糠秕在前①。”范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②。”

【注释】
①糠秕(bǐ):秕糠。
②洮:洗。沙砾:沙子和小石块。按:两人借位置的先后互相取笑。

【译文】
  
    王文度和范荣期一起得到简文帝邀请。范荣期年纪大而职位低,王文度年纪小而职位高。到了简文帝那里,将要进去的时候,两人轮番推让,要对方走在前面;已经推让了很久,王文度终于走在范荣期的后面。王文度于是说:“簸米扬米,秕子和糠在前面。”范荣期说:“淘米洗米,沙子和石子在后面。”
  

(47)刘遵祖少为殷中军所知,称之于庾公。庾公甚忻然,便取为佐①。既见,坐之独榻上与语②。刘尔日殊不称,庾小失望,遂名之为“羊公鹤”③。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④。故称比之。

【注释】

①忻(xīn):同“欣”,喜悦。佐:指佐官,下属。
②独榻:一人坐的榻。尊敬的宾客坐独榻。参看《方正》第 13 则注①。
③羊公鹤:不舞之鹤,指名不副实的人。
④氃氋(tóngméng):羽毛松散的样子。

【译文】
  
    刘遵祖年轻时为中军将军殷浩所赏识,殷浩向庾亮推荐他。庾亮很高兴,就聘他来做僚属。见面后,让他坐在独榻上和他交谈。刘遵祖那天说话,却和他的名望特别不相称,庾亮稍微有些失望,于是把他称为“羊公鹤”。从前羊叔子有只鹤善于舞蹈,羊叔子曾经向客人称赞这只鹤。客人试着叫人赶来,鹤却羽毛松松垮垮的。不肯舞蹈。所以拿羊公鹤做比拟来称呼他。
  

(48)魏长齐雅有体量,而才学非所经①。初宦当出,虞存嘲之曰:“与卿约法三章:谈者死,文笔者刑,商略抵罪②。”魏怡然而笑,无忤于色③。

【注释】

①魏长齐:魏f ,字长齐,官至山阴令。体量:气量。
②文笔:韵文称文,散文称笔,文笔泛指文章,这里指写文章。
③怡然:愉快的样子。忤:抵触。

【译文】
  
    魏长齐很有气量,可是才学不是他所擅长的。刚做官要赴任时,虞存嘲笑他说:“和你约法三章:高谈阔论的人处死,舞文弄墨的人判刑,品评人物就治罪。”魏长齐和悦地笑了,没有一点抵触情绪。

(49)郗嘉宾书与袁虎,道戴安道。谢居士云:“恒任之风,当有所弘耳①。”以袁无恒,故以此激之。

【注释】
①弘:扩大;光大。

【译文】
  
    郗嘉宾写信给袁虎,转述戴安道。谢居士的话说:“有恒心和负责这种作风,应当有所发扬啊。”因为袁虎没有恒心,所以用这句话来激励他。
  

(50)范启与郗嘉宾书曰:“子敬举体无饶,纵掇皮无馀润①。”郗答曰:“举体无馀润,何如举体非真者?”范性矜假多烦,故嘲之②。

【注释】

①子敬:王献之,字子敬。饶:指肌肤丰满。掇皮:剥皮。馀润:指丰润的肌肉。
②矜假:矫揉造作。

【译文】
  
    范启给郗嘉宾的信写道:“子敬全身干巴巴的,即使扒下他的皮,也没有一点丰满光泽。”郗嘉宾说:“全身干巴巴的比起全身都是假的,哪样好?” 范启本性矫揉造作,絮烦多事,所以嘲笑他。
  

(51)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财贿①。谢中郎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②。”
  
【注释】

①二郗:郗愔和弟弟郗昙。两人信奉天师道。二何:何充和弟弟何准。两人信奉佛教,广修佛 寺,供养和尚。
②谄:巴结;奉承。佞:巧言谄媚。

【译文】
  
    郗愔和郗昙信奉天师道,何充和何准信奉佛教,都用了很多财物。西中 郎将谢万说:“二郗奉承道教,二何讨好佛教。”
  

(52)王文度在西州①,与林法师讲,韩、孙诸人并在坐。林公理每欲小屈,孙兴公曰:“法师今日如著弊絮在荆棘中,触地挂阂②。”

【注释】

①西州:指扬州,州府所在地是西州城。按:王文度(名坦之)的父亲王述曾任扬州刺史。
②触地:遍地;到处。挂阂:挂碍。

【译文】
  
    王文度在西州,和支道林法师一起讲论,韩康伯和孙兴公等人都在座。支道林每逢道理要稍亏时,孙兴公就说:“法师今天像穿着破棉衣走入荆棘中,到处牵扯着。”
  

使用道具 举报

1783
发表于 2015-9-14 08:58 |只看该作者
(53)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①?”郗未答,韩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虚②?”

【注释】

①夷、齐、巢、许:伯夷、叔齐、巢父、许由,都是上古清廉之士。支策据梧:语出《庄子·齐物论》,原文是:“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这是说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持杖敲击乐器,战国时宋人惠子倚着梧桐树辩论,他们的技艺、学识几乎是登峰造极了,故晚年仍坚持这样做。
②游刃皆虚:指刀刃在骨节的间隙切割,以喻顺应环境,保全自己。《庄子·养生主》讲到庖丁解牛,懂得牛的结构,刀刃在骨节间的活动余地很大,不会损坏刀刃。

【译文】
  
    范荣期看到郗超世俗之情不淡,戏弄他说:“伯夷、叔齐、巢父、许由 一举而留名后世,你为什么一定要劳损身心,像师旷、惠子那样劳苦呢?” 郗超还没有回答,韩康伯接着说:“为什么不让自己游刃有馀?”

(54)简文在殿上行,右军与孙兴公在后。右军指简文语孙曰:“此啖名客①。”简文顾曰:“天下自有利齿儿②。”后王光禄作会稽,谢车骑出曲阿祖之③。王孝伯罢秘书丞,在坐,谢言及此事,因视孝伯曰:“王丞齿似不钝。”王曰:“不钝,颇亦验。”

【注释】

①啖名客:指好名之士。啖:嗜好,喜好。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 816 页所引,啖名应为啖石,是王右军和简文帝共嘲孙兴公的话。道家有啖石法,而孙兴公善于持论,然多强词夺理,所以王右军戏之为啖石客。这一解释较好。不然,以简文帝的地位,王右军怎敢那样戏弄他!
②利齿儿:牙齿坚利的人。这是对啖名(啖石)一说的解释。
③王光禄:王蕴,曾任光禄大夫,后任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曲阿:城名,在今江苏丹阳县。

【译文】
  
    简文帝在大殿上行走,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孙兴公在后面跟随。王羲之指着简文帝对孙兴公说:“这是啖名客。”简文帝回头说:“天下自有利齿儿。” 后来光禄大夫王蕴出任会稽内史,车骑将军谢玄到曲阿设宴为他送行。这时,免去秘书丞职务的王孝伯也在座,谢玄谈起这件事,顺便看着王孝伯说:“王丞的牙齿好像不钝。”王孝伯说:“不钝,还相当灵验。”
  

(55)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跳出屋外,方蹑履问讯①。公曰:“汝可谓‘前倨而后恭’②。”

【注释】

①跣:赤脚。蹑履:穿鞋。
②“前倨”句:语出《战国策·秦策》。据载,苏秦贫困时,嫂不为礼。后富贵而归,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说:“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谓先前傲慢而现在谦卑。

【译文】
  
    谢遏在夏天的一个夜晚,脸朝上睡着,谢安清晨突然来到,谢遏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脚跑出屋外,这才穿鞋请安。谢安说:“你可以说是‘前倨而后恭’。”
  
  
(56)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①。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②。至破冢,遭风大败③。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家,真破冢而出④。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注释】

①还东:回东边去,这里指回家。顾长康,晋陵人,晋陵在今江苏武进县,古属扬州,在荆州 东边。
②布帆:布做的船帆,也指帆船。
③破冢: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长江东岸。
④破冢而出:指死里逃生。冢,坟墓。

【译文】
  
    顾长康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请假回家。那时按照惯例不供给帆船,顾长康极力恳求殷仲堪借船,才得以起程。到了破冢,遇到大风,布帆完全坏了。顾长康写信给殷仲堪说:“地名叫破冢,我们真是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病。”

(57)苻朗初过江,王咨议大好事,问中国人物及风土所生,终无极已①。朗大患之。次复问奴婢贵贱,朗云:“谨厚有识中者,乃至十万②;无意为奴婢问者,止数干耳③。”

【注释】

①苻朗:字元达,是前秦苻坚的侄儿,在前秦任青州刺史,当晋国讨伐青州时,向谢玄投降,被任用为员外散骑侍郎,渡江到扬州。王咨议:王肃之,字幼恭,王羲之第四子。曾任中书郎、骠骑咨议。
②识中:知识。
③“无意”句:这句话语意双关,苻朗借此讥刺王肃之间事喋喋不休。令人轻贱。无意:无见识。

【译文】
   
    苻朗刚过江到晋国,骠骑咨议王肃之非常好管闲事,问中原地区的人物和风土人情、物产,问个没完没了。苻朗对他非常心烦。然后又问奴婢价钱的高低,苻朗说:“谨慎、忠厚、有见识的,竟然可达十万钱;没有见识,只是提出奴婢问问的,不过几千钱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84
发表于 2015-9-14 08:58 |只看该作者
(53)范荣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①?”郗未答,韩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虚②?”

【注释】

①夷、齐、巢、许:伯夷、叔齐、巢父、许由,都是上古清廉之士。支策据梧:语出《庄子·齐物论》,原文是:“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这是说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师旷持杖敲击乐器,战国时宋人惠子倚着梧桐树辩论,他们的技艺、学识几乎是登峰造极了,故晚年仍坚持这样做。
②游刃皆虚:指刀刃在骨节的间隙切割,以喻顺应环境,保全自己。《庄子·养生主》讲到庖丁解牛,懂得牛的结构,刀刃在骨节间的活动余地很大,不会损坏刀刃。

【译文】
  
    范荣期看到郗超世俗之情不淡,戏弄他说:“伯夷、叔齐、巢父、许由 一举而留名后世,你为什么一定要劳损身心,像师旷、惠子那样劳苦呢?” 郗超还没有回答,韩康伯接着说:“为什么不让自己游刃有馀?”

(54)简文在殿上行,右军与孙兴公在后。右军指简文语孙曰:“此啖名客①。”简文顾曰:“天下自有利齿儿②。”后王光禄作会稽,谢车骑出曲阿祖之③。王孝伯罢秘书丞,在坐,谢言及此事,因视孝伯曰:“王丞齿似不钝。”王曰:“不钝,颇亦验。”

【注释】

①啖名客:指好名之士。啖:嗜好,喜好。据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第 816 页所引,啖名应为啖石,是王右军和简文帝共嘲孙兴公的话。道家有啖石法,而孙兴公善于持论,然多强词夺理,所以王右军戏之为啖石客。这一解释较好。不然,以简文帝的地位,王右军怎敢那样戏弄他!
②利齿儿:牙齿坚利的人。这是对啖名(啖石)一说的解释。
③王光禄:王蕴,曾任光禄大夫,后任会稽内史、镇军将军。曲阿:城名,在今江苏丹阳县。

【译文】
  
    简文帝在大殿上行走,右军将军王羲之和孙兴公在后面跟随。王羲之指着简文帝对孙兴公说:“这是啖名客。”简文帝回头说:“天下自有利齿儿。” 后来光禄大夫王蕴出任会稽内史,车骑将军谢玄到曲阿设宴为他送行。这时,免去秘书丞职务的王孝伯也在座,谢玄谈起这件事,顺便看着王孝伯说:“王丞的牙齿好像不钝。”王孝伯说:“不钝,还相当灵验。”
  

(55)谢遏夏月尝仰卧,谢公清晨卒来,不暇著衣,跳出屋外,方蹑履问讯①。公曰:“汝可谓‘前倨而后恭’②。”

【注释】

①跣:赤脚。蹑履:穿鞋。
②“前倨”句:语出《战国策·秦策》。据载,苏秦贫困时,嫂不为礼。后富贵而归,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说:“嫂,何前倨而后卑也?”意谓先前傲慢而现在谦卑。

【译文】
  
    谢遏在夏天的一个夜晚,脸朝上睡着,谢安清晨突然来到,谢遏来不及穿衣服,光着脚跑出屋外,这才穿鞋请安。谢安说:“你可以说是‘前倨而后恭’。”
  
  
(56)顾长康作殷荆州佐,请假还东①。尔时例不给布帆,顾苦求之,乃得发②。至破冢,遭风大败③。作笺与殷云:“地名破家,真破冢而出④。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注释】

①还东:回东边去,这里指回家。顾长康,晋陵人,晋陵在今江苏武进县,古属扬州,在荆州 东边。
②布帆:布做的船帆,也指帆船。
③破冢:地名,在今湖北江陵县东南长江东岸。
④破冢而出:指死里逃生。冢,坟墓。

【译文】
  
    顾长康任荆州刺史殷仲堪的参军,请假回家。那时按照惯例不供给帆船,顾长康极力恳求殷仲堪借船,才得以起程。到了破冢,遇到大风,布帆完全坏了。顾长康写信给殷仲堪说:“地名叫破冢,我们真是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病。”

(57)苻朗初过江,王咨议大好事,问中国人物及风土所生,终无极已①。朗大患之。次复问奴婢贵贱,朗云:“谨厚有识中者,乃至十万②;无意为奴婢问者,止数干耳③。”

【注释】

①苻朗:字元达,是前秦苻坚的侄儿,在前秦任青州刺史,当晋国讨伐青州时,向谢玄投降,被任用为员外散骑侍郎,渡江到扬州。王咨议:王肃之,字幼恭,王羲之第四子。曾任中书郎、骠骑咨议。
②识中:知识。
③“无意”句:这句话语意双关,苻朗借此讥刺王肃之间事喋喋不休。令人轻贱。无意:无见识。

【译文】
   
    苻朗刚过江到晋国,骠骑咨议王肃之非常好管闲事,问中原地区的人物和风土人情、物产,问个没完没了。苻朗对他非常心烦。然后又问奴婢价钱的高低,苻朗说:“谨慎、忠厚、有见识的,竟然可达十万钱;没有见识,只是提出奴婢问问的,不过几千钱罢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85
发表于 2015-9-14 08:58 |只看该作者

(58)东府客馆是版屋①。谢景重诣太傅,时宾客满中,初不交言,直仰视云:“王乃复西戎其屋②。”

【注释】

①东府:原为晋简文帝的府第,后来是他儿子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住宅。客馆:招待宾客的处所。 版屋:用木板修筑的房子。
②西戎其屋:西方民族的房子。西戎人通常住板屋。《诗经·秦风·小戎》:“在其版屋,乱我心曲”,这是秦襄公率兵讨伐西戎,出征者之妻怀念丈夫的诗。

【译文】
  
    东府的宾馆,是用木板修建的房子。谢景重去拜访太傅司马道子,当时宾客满座,他并没有和别人交谈,只是抬头望着房顶说:“王竟然住西戎的板屋了。”

(59)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①。”

【注释】

①佳境:美妙的境界。按:甘蔗的头部最甜,从蔗梢吃起,越吃越甜。

【译文】
  
    顾长康吃甘蔗,先从蔗梢吃起。有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逐渐进入 美妙的境界。”
  

(60)孝武属王珣求女婿,曰:“王敦、桓温,磊砢之流,既不可复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须①。正如真长、子敬比,最佳。”珣举谢混。后袁山松欲拟谢婚,王曰:“卿莫近禁脔②。”

【注释】

①磊砢:形容才能卓越。
②禁脔(luán):比喻不许别人染指的东西。脔,切成块的肉。《晋书·谢混传》:“元帝始 镇建业,公私窘馨(缺乏),每得一} (豚),以为珍膳,项(颈)上一脔尤美,辄以荐帝,群下未 尝敢食,于时呼为禁脔。故静珣因以为戏。”

【译文】
  
    晋孝武帝嘱托王珣选女婿,说:“王敦、桓温,属于才能卓越一类的人,既不可能再找到,而且这种人稍为得意,也喜欢过问别人的家事,很不是我需要的人。只是像真长、子敬一样的人最理想。”王珣提出谢混。后来袁山松打算把女儿嫁给谢混,王珣就对袁山松说:“你不要靠近禁脔。”

(61)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①。顾恺之曰:“火烧平原无遗燎②。”桓曰:“白布缠棺竖旒旐③。”殷曰:“投鱼深渊放飞鸟④。”次复作危语⑤。桓曰:“矛头浙米剑头炊⑥。”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曰:“井上辘轳卧婴儿。”殷有一参军在坐,云:“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曰:“咄咄逼人⑦!”仲堪眇目故也⑧。

【注释】

①语次:谈话之间。了语:一种语言游戏,说出了结之事。
②“火烧”句:意指烈火烧光了平原,一点火种也没有剩下。遗燎,馀火,剩下的火种。按: 下文每人所说的句子都和了字押韵。
③“白布”句:意指用白布裹着棺材,竖起了招魂幡出殡。旒旐(liúzhào),招魂幡,出殡时 在棺材前引路的旗子。
④“投鱼”句:意指把鱼放回深渊,把飞鸟放回山林。
⑤危语:举出危险之事的话。下文的句子也都和危字押韵。
⑥“矛头”句:意指在矛尖上淘米,在剑尖上煮饭。浙(xī)米,淘米。
⑦咄咄逼人:惊叹给人以威胁。这里形容出语侵人,令人难受。
⑧眇(miāo)目:瞎了一只眼睛。

【译文】

  南郡公桓玄和荆州刺史殷仲堪谈话时,顺便一同说那种表明一切都终了的事。顾恺之说:“火烧平原无遗燎。”桓玄说:“白布缠棺竖旒■。”殷仲堪说:“投鱼深渊放飞鸟。”接着又说处于险境的事。桓玄说:“矛头浙米剑头炊。”殷仲堪说:“百岁老翁攀枯枝。”顾恺之说:“井上辘轳卧婴儿。”殷仲堪有一个参军也在座,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殷仲堪说:“咄咄逼人!”这是因为殷仲堪瞎了一只眼睛。
  

(62)桓玄出射,有一刘参军与周参军朋赌,垂成,唯少一破①。刘谓周曰:“卿此起不破,我当挞卿②。”周曰:“何至受卿挞!”刘曰:“伯禽之贵,尚不免挞,而况于卿③!”周殊无忤色。桓语庾伯鸾曰:“刘参军宜停读书,周参军且勤学问④。”

【注释】

①朋赌:指分组赌射箭。一朋等于一组。破:指破的,中箭靶。这句话说再中一箭,即可取胜。
②此起:这一发;这一箭。起,发射。
③“伯禽”句:伯禽是周朝周公的儿子,受封于鲁。周公辅佐周成王处理国政,成王有罪时,就鞭打伯禽。这上句是用父亲打儿子一事来戏弄对方。
④“刘参”句:桓玄以为,刘参军滥引古书故事,用伯禽的事来比拟是不伦不类,所以说宜停止读书;周参军不知道刘参军是促弄自己,这是因为不学习,所以说且勤学问。

【译文】
  
    桓玄出外射箭,有一位刘参军和周参军合成一组赌射箭,快要成功了,只差射中一箭。刘参军对周参军说:“你这一箭不中,我该鞭打你。”周参军说:“哪至于受你的鞭打!”刘参军说:“伯禽那样显贵,还不免受到鞭打,何况你呢!”周参军一点不满的表情也没有。桓玄对庾伯鸾说:“刘参军应该停止读书,周参军还要用功学习。”

(63)桓南郡与道曜讲《老子》,王侍中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顾名思义①。”王未答,且大笑。桓曰:“王思道能作大家儿笑②。”

【注释】

①“王主”句:王主簿指王桢之,小名思道,曾任侍中,大司马长史。而《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全书着重阐明道,使道显明。王桢之名思道,所以桓玄说他可以顾名思义。
②大家儿:士族豪门的子弟。按:王思道是王羲之的孙子,也是士族子弟。这一句是讥讽他放纵失礼。

【译文】
  
    南郡公桓玄和道曜研讨《老子》,侍中王桢之当时任桓玄的主簿,也在座。桓玄说:“王主簿可以从自己的名字想到道的含义。”王桢之没有回答,而且放声大笑。桓玄说:“王思道能发出大家儿的笑声。”
  

(64)祖广行恒缩头。诣桓南郡,始下车,桓曰:“天甚晴朗,祖参军如从屋漏中来①。”

【注释】
①屋漏:破屋漏雨之处。

【译文】
  
    祖广走路经常缩着脑袋。他去拜访南郡公桓玄,刚一下车,桓玄说:“天 气很晴朗,怎么祖参军像是从漏雨的房子里出来一样。”
  

(65)桓玄素轻桓崖①。崖在京下有好桃,玄连就求之,遂不得佳者。玄与殷仲文书以为嗤笑曰:“德之休明,肃慎贡其楛矢②;如其不尔,篱壁间物亦不可得也③。”
  
【注释】

①桓崖:桓脩,小名崖,是桓玄的堂兄弟。
②休明:美善光明。肃慎:古代民族名,在今东北北部一带,从事狩猎。周武王克商,肃慎来 贡楛矢。楛(hù)矢:用楛木做杆的箭。
③篱壁间物:指家园所生产的东西。

【译文】
  
    桓玄一向轻视桓崖。桓崖在京都的家里有良种桃,桓玄接连去要种子,终究没得到良种。桓玄写信给殷仲文,就这件事嘲笑自己说:“如果道德美善光明,连肃慎这样的边远民族都来进贡弓箭;如果不是这样,就连家园里的出产也是得不到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786
发表于 2015-9-14 09:18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787
发表于 2015-9-15 10:54 |只看该作者
《世说新语》:轻诋第二十六

使用道具 举报

1788
发表于 2015-9-15 10:54 |只看该作者
  轻诋,指轻视诋毁。对人有所不满,或当面、或背地里说出,其中有批评,有指摘,有责问,有讥讽,这就是本篇所搜集的主要事例。篇内一般记述说话的环境,能让人了解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的话。有少数条目所述情况太简单,甚至只是一两句评论,不易让人了解轻诋哪一方面。个别条目是记述一些恶作剧的做法,如第7则。
  
    轻诋的着眼点是多方面的,有言论、文章、行为、本性、胸怀等,甚至形貌、语音不正都会受到轻蔑,总之是对什么不满就说什么。其中有一些事例对了解哪个时代还是有启发的。例如第1则记王眉子对他叔父王澄的批评,王澄以善于品评人物而成为名士,王眉子却认为他的品评是妄语。可知把士人弄得如醉如痴的品评,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胡说。又如第2则记周伯仁轻视乐广,其实据《晋书》所载,两人在当时俱有重名,所不同的是周伯仁袭父爵武城侯,而乐广却门第寒微,少孤贫。可见轻诋的是门第,是为了维护门阀制度。又如第11则记桓温斥责清谈名士王夷甫误国,可知当时就有人认识到清谈的危害。

使用道具 举报

1789
发表于 2015-9-15 10:54 |只看该作者
(1)王太尉问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①眉子曰:“何有名士终日妄语!”

【注释】

①眉子:王玄,字眉子,是王衍的儿子,有豪气,也有才能,是知名人士。他的叔父王澄,字平子,以善于品评人物知名于世。按:《识鉴》第12则记王平子骂眉子“志大其量”。
【译文】
  
    太尉王衍问眉子说:“你叔父是名士,你为什么不推重他?”眉子说: “哪有名士整天胡言乱语的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90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791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2)庾元规语周伯仁:“诸人皆以君方乐。”周曰:“何乐?谓乐毅邪①?”庾曰:“不尔,乐令耳②。”周曰:“何乃刻画无盐,以唐突西子也③?”

【注释】

①乐毅:战国时燕国人,燕昭王时任上将军,曾率五诸侯国之兵征伐齐国,大破齐军,封为昌国君。
②乐令:乐广,西晋人,官至太子舍人、尚书令。
③“何乃”句:指用丑妇来比美女,比拟不伦不类。无盐,指无盐女,传说中的丑女。西子,即西施,古代的美女,春秋时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刻画,描摹。唐突,冒犯,亵渎。按:依《晋书》所记,乐广虽然名重当时,却门第寒微,而周伯仁德望素重,又袭父爵,门第高贵,故轻视乐广。

【译文】
  
    庾元规告诉周伯仁说:“大家都拿你和乐氏并列。”周伯仁问道:“是哪个乐氏?是指的乐毅吗?”庾元规说:“不是这样,是乐令啊。”周伯仁说:“怎么竟美化无盐来亵渎西施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92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3)深公云:“人谓庾元规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许①!”

【注释】

①柴棘:枯枝和荆棘,比喻有心计,胸怀不坦荡。

【译文】

  竺法深说:“有人评论庾元规是名士,可是他心里隐藏的柴棘,恐怕有三斗之多!”
  

使用道具 举报

1793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4)庾公权重,足倾王公①。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②。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尘污人。”

【注释】

①庾公:庾亮,字元规,初任丞相参军,得到晋元帝的器重。
②冶城:冶城属于丹阳郡,王导在西晋未年曾任丹阳太守,疑其驻在地为冶城。参看《言语》 第70则注①。坐:驻守。

【译文】

    庾元规权势很大,足以超过王导。庾元规在石头城,王导在冶城坐镇。一次,大风扬起了尘土,王导用扇子扇掉尘土说:“元规的尘土玷污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794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5)王右军少时甚涩讷①。在大将军许,王、庾二公后来,右军便起欲去。大将军留之,曰:“尔家司空、元规,复可所难②!”

【注释】

①涩讷:说话迟钝不流利。
②司空:指王导,官至侍中。司空。可所难:同“何所难”。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少年时很不善于说话。他在大将军王敦府上,王导和庾元规两人后到,王羲之便站起来要走。王敦挽留他,说:“是你家的司空和元规两人,又为难什么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95
发表于 2015-9-15 10:55 |只看该作者
(6)王丞相轻蔡公①,曰:“我与安期、千里共游洛水边,何处闻有蔡充儿②!”

【注释】

①蔡公:蔡谟,字道明,是蔡充的儿子,在苏峻叛乱时,出任吴国内史,当时王导已为显官。后迁五兵尚书、司徒。有一次,他和王导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弄得王导既惭愧又生气,所以王导贬损他。
②“我与”句:指西晋时代京都还在洛阳的事。西晋时王导已任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后为安东司马、丹阳太守。而蔡谟到东晋时代才出任官职。安期,王承的字,在西晋中叶出任骠骑参军,名声很大。千里,阮瞻的字,很有才能,在西晋时任太子舍人,受到司徒王戎的推重。

【译文】
  
    丞相王导轻视蔡谟,说:“我和安期、千里一道在洛水之滨游览时,哪里听说有蔡充的儿子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796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7)褚太傅初渡江,尝入东,至金昌亭,吴中豪右燕集亭中①。褚公虽素有重名,于时造次不相识,别敕左右多与茗汁,少著粽,汁尽辄益,使终不得食②。褚公饮讫,徐举手共语云:“褚季野③。”于是四坐惊散,无不狼狈。

【注释】

①东:对建康来说,吴郡、会稽为东。金昌亭:亭名,在苏州城西门附近。豪右:豪门大族。
②造次:匆忙。粽:粽,一说指蜜饯果品。
③举手:指拱手作揖。褚季野:褚裒,字季野,很有名望,死后追赠侍中、太傅。参看《雅量》 第18则。

【译文】

    太傅褚季野刚到江南时,曾经到吴郡去,到了金昌亭,吴地的豪门大族,正在亭中聚会宴饮。褚季野虽然一向有很高的名声,可是当时那些富豪匆忙中不认识他,就另外吩咐手下人多给他茶水,少摆上粽子,茶喝完了就添上,让他始终也吃不上。褚季野喝完茶,慢慢和大家作揖、谈话,说:“我是褚季野。”于是满座的人惊慌地散开,个个进退两难。
  

使用道具 举报

1797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8)王右军在南,丞相与书,每叹子侄不令,云:“虎豚、虎犊,还其所如①。”

【注释】

①“虎豚”句:虎豚是王彭之小名,官至黄门侍郎。虎犊是王彪之小名。是王彭之三弟,累迁至左光禄大夫。两人是王导的族人。豚的原义是猪,犊的原义是小牛。这句指两人才质低下,正如各自的小名一样。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在南方,丞相王导给他写信,常常慨叹子侄辈才质平庸, 说:“虎豚、虎犊,正像他们的名字一样。”
  

使用道具 举报

1798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9)褚太傅南下,孙长乐于船中视之。言次,及刘真长死,孙流涕,因讽咏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①。”褚大怒曰:“真长平生何尝相比数,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②!”孙回泣向褚曰:“卿当念我!”时咸笑其才而性鄙。

【注释】

①“人之”句:语出《诗经·大雅·瞻印》,大意是,贤德的人都逃亡了,国家就要艰难危急了。殄瘁(tiǎncuì),困苦。
②比数:并列在一起来计算,这里指和礼法之士相提并论。这句实指瞧不起他们。

【译文】
  
    太傅褚季野到南方去镇守京口,长乐侯孙绰到船上去看望他。言谈之间说到刘真长之死,孙绰流着眼泪,就背诵道:“人之云亡,邦国殄瘁。”褚季野很生气他说:“真长平生何尝和他们相提并论,而你今天装出这付面孔对着我!”孙绰收泪对褚季野说:“你应该同情我!”当时人都笑话他虽有才学可本性庸俗。

使用道具 举报

1799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10)谢镇西书与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①。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②。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③?”

【注释】

①“谢镇西”句:殷浩曾任扬州刺史,会稽郡属扬州,疑是此时谢尚曾举荐刘真长。
②标同伐异:称赞同道而攻击异己,等于党同伐异。
③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降阶:降级;降低官位,阶,旧时官员的品级。驱驰:奔走;效劳。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写信给扬州刺史殷浩,推荐刘真长主管会稽郡,殷浩回信说:“真长党同伐异,是个大侠士。他曾说刺史降级是很严重的事,你怎么竟然为他奔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00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10)谢镇西书与殷扬州,为真长求会稽①。殷答曰:“真长标同伐异,侠之大者②。常谓使君降阶为甚,乃复为之驱驰邪③?”

【注释】

①“谢镇西”句:殷浩曾任扬州刺史,会稽郡属扬州,疑是此时谢尚曾举荐刘真长。
②标同伐异:称赞同道而攻击异己,等于党同伐异。
③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降阶:降级;降低官位,阶,旧时官员的品级。驱驰:奔走;效劳。

【译文】

    镇西将军谢尚写信给扬州刺史殷浩,推荐刘真长主管会稽郡,殷浩回信说:“真长党同伐异,是个大侠士。他曾说刺史降级是很严重的事,你怎么竟然为他奔走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