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1801
发表于 2015-9-15 10:56 |只看该作者
(11)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①,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②!”袁虎率而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曰: “诸君颇闻刘景升不③?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赢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④。”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注释】

①“桓公”句:桓温北伐,先后三次,这一则疑指晋太和四年伐燕一事,参看《言语》第55则注①。平乘楼,指大船的船楼。
②陆沉:比喻国家动乱,国土沦陷。王夷甫:王衍,字夷甫,位至三公,喜好清谈,据《晋书·王衍传》说,他“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后来被后赵主石勒俘虏,还劝石勒称帝,终于被杀。
③懔然:令人生畏的样子。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任荆州牧,在曹操和袁绍的斗争中,想保持中立。后来曹操率军攻打他,未至,他就病死了。
④飨:用酒肉招待人。

【译文】

    桓温进兵洛阳,经过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区,和下属们登上船楼,遥望中原,感慨地说道:“终于使国土沦陷,长时间成为废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担这一罪责!”袁虎轻率地回答说:“国家的命运本来有兴有衰,难道一定是他们的过错?”桓温神色威严,面露怒容,环顾满座的人说:“诸位多少都听说过刘景升吧?他有一条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载走远路,简直连一头瘦弱的母牛都不如。魏武帝进入荆州后,把大牛杀了来慰劳士兵,当时没有人不叫好。”桓温本意是用大牛来比拟袁虎。满座的人都震惊了,袁虎也大惊失色。

使用道具 举报

1802
发表于 2015-9-15 10:57 |只看该作者
(12)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①。桓公每游燕,辄命袁,伏。袁甚耻之,恒叹曰:“公之厚意,未足以荣国士②;与伏滔比肩,亦何辱如之③!”

【注释】

①“袁虎”句:袁宏小名虎;本性刚直,文笔优美,任大司马桓温府中记室参军。伏滔,有才学,名声很好,桓温任他为参军,深受赏识。
②国士:一国所推崇的杰出人物。
③比肩:并肩,比喻声望地位相等。

【译文】

    袁虎和伏滔一同在桓温的大司马府中任职。桓温每逢游乐宴饮,就叫袁虎和伏滔陪同。袁虎对此感到非常羞愧,常常对桓温叹息说:“您的深厚情意,不足以使国士感到光荣;把我和伏滔同等看待,还有什么耻辱比得上这个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03
发表于 2015-9-15 10:57 |只看该作者
(13)高柔在东,甚为谢仁祖所重①。既出,不为王、刘所知。仁祖曰:“近见高柔大自敷奏,然未有所得②。”真长云:“故不可在偏地居,轻在角■中,为人作议论③。”高柔闻之,云:“我就伊无所求④。”人有向真长学此言者,真长曰:“我实亦无可与伊者。”然游燕犹与诸人书:“可要安固。”安固者,高柔也。
【注释】

①高柔:字世远,乐安县人,曾任司空参军。安固县令(所以下文直称安固)。罢官后想隐居,后又出任冠军参军。乐安和安固县属扬州临海郡,在建康东部,所以说高柔在东。
②敷奏:向君主进言陈事。
③角■(nuò):屋角;角落。这里指偏僻的地方。
④就伊:亲近他;和他交往。

【译文】

    高柔在东边,深为谢仁祖所敬重。到京都以后,不被王濛、刘真长所赏识。仁祖说:“近来看见高柔大力地呈上奏章,然而没有什么效果。”刘真长说:“本来就不能在偏僻的地方居住,随便地住在一个角落,不过是被人当作议论的对象。”高柔听到这句话,说:“我和他交往并不图什么。”有人拿这句话向刘真长学舌,刘真长说:“我实在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给他。” 然而游乐宴饮时还是给各位写信说:“可以邀请安固。”安固,就是高柔。
  

使用道具 举报

1804
发表于 2015-9-15 10:57 |只看该作者
(14)刘尹、江虨、王叔虎、孙兴公同坐,江、王有相轻色。虨以手歙叔虎云:“酷吏!”①词色甚强。刘尹顾谓:“此是瞋邪?非特是丑言声,拙视瞻②。”

【注释】

①歙(xié):用力进逼;捅。
②视瞻:指顾盼的眼神。此句原注:“言江此言非是丑拙,似有忿于王也。”

【译文】

    丹阳尹刘惔、江虨、王叔虎、孙兴公坐在一起,江虨和王叔虎露出互相轻视的神色。江虨用手捅一下王叔虎说:“残暴的官吏!”辞色很强硬。刘惔看着他说:“这是生气吗?不只是说话难听,眼神拙劣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05
发表于 2015-9-15 10:57 |只看该作者
(15)孙绰作《列仙·商丘子赞》①,曰:“所牧何物?殆非真猪。傥遇风云,为我龙摅②。”时人多以为能。王蓝田语人云:“近见孙家儿作文,道何物真猪也③。”

【注释】

①“孙绰”句:《列仙传》记述商丘子喜欢吹竿放猪,到七十岁也不显老。孙绰曾为《列仙传·商丘子》作赞,即作总评。
②摅(shū):飞腾。
③“近见”句:其意讥讽孙文粗俗。

【译文】

    孙绰作《列仙传·商丘子赞》,其中写道:“所放牧的是什么?恐怕不是真正的猪。假使遇到风云变化,会载着我像龙一样飞腾而去。”当时的人大都认为他有才能。蓝田侯王述告诉别人说:“近来看见孙家那小子写文章,说什么何物,真猪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06
发表于 2015-9-15 10:57 |只看该作者
(16)桓公欲迁都,以张拓定之业①。孙长乐上表谏,此议甚有理。桓见表心服,而忿其为异,令人致意孙云:“君何不寻《遂初赋》,而强知人家国事②!”

【注释】

①“桓公”句:东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公元 356 年),桓温任征讨大都督,率军北伐,攻入洛阳。桓温想统治全国,就趁机建议把京都由建康迁回洛阳。朝廷害怕桓温,不敢反对,孙绰便上奏议功阻。拓定,指扩展国土,安定国家。
②“君何”句:孙绰年轻时就想隐居,在会稽住了十多年,游山玩水,于是作(遂初赋)来表 明自己的隐居心意。家国事,国事,政务。

【译文】
  
    桓温想迁都洛阳,来发展扩充疆土,安定国家的事业。长乐侯孙绰上奏章谏阻,他的主张很有道理。桓温看到奏章以后心里很服气,可是恨他持异议,就叫人向孙绰转达自己的想法说:“您为什么不重温《遂初赋》,而硬要去过问别人的家国大事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807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17)孙长乐兄弟就谢公宿,言至款杂①。刘夫人在壁后听之,具闻其语。谢公明日还,问昨客何似,刘对曰:“亡兄门未有如此宾客②。”谢深有愧色。

【注释】

①孙长乐兄弟:指孙绰和他的哥哥孙统。
②亡兄:指已死的刘真长。谢安的妻子是刘真长的妹妹。

【译文】

    长乐侯孙绰兄弟到谢安家住宿,言谈非常空洞、杂乱。谢安妻子刘夫人在隔壁听,全都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谢安第二天回到内室,问刘夫人昨晚的客人怎么样,刘夫人回答说:“亡兄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宾客。”谢安脸色很羞愧。
  

使用道具 举报

1808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18)简文与许玄度共语,许云:“举君亲以为难①。”简文便不复答,许去后而言曰:“玄度故可不至于此。”

【注释】

①“举君”句:君亲指君主和父母,这里指尽忠和尽孝。许玄度认为忠孝不能两全。下文说到简文帝不同意这种看法。

【译文】

    简文帝和许玄度在一起谈话,许玄度说:“我认为选拔忠孝两全的人是困难的。”简文帝便不再回答,许玄度离开以后才说:“玄度本来可以不说这种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809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19)谢万寿春败后,还,书与王右军云:“惭负宿顾①。”右军推书曰:“此禹、汤之戒②。”

【注释】

①“惭负”句:据《晋书·王羲之传》载,谢万任豫州都督时,王羲之曾写信告诫他不要高傲。谢万不肯采纳。晋穆帝升平三年(公元359年),谢万受命北伐,仍然傲慢异常,不肯抚慰将士,终于未遇敌而先溃。
②禹、汤之戒:《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即说上古帝王禹、汤谴责自己,国家就兴旺。这里讥笑谢万仍然傲慢,没有真正认识错误。

【译文】

    谢万在寿春失败后,回来,给右军将军王羲之写信说:“我很惭愧,辜负了你一向对我的关怀照顾。”王羲之推开信说:“这是夏禹、商汤那种警诫自己的话。”

(20)蔡伯喈睹睐笛椽①,孙兴公听妓,振且摆,折。王右军闻,大嗔曰:“三祖寿乐器,虺瓦吊!孙家儿打折②。”

【注释】

①蔡伯喈:蔡邕,字伯喈,东汉人。他避难到江南,住在客舍里,观察房上的竹椽子,认为是好竹,就用来做笛子,果然声音美妙。这支笛子一直流传下来。这里的笛椽,疑指用竹椽子做成的笛子。按:这一则难解,疑有错乱、误字。
②虺瓦吊:含义不明,疑是骂人的话。虺瓦指毒物和轻贱之物。

【译文】

    蔡伯喈观察竹椽子而做成竹笛,孙兴公听伎乐时用来打拍子,抖动摇晃,折断了。右军将军王羲之听说,非常生气地说:“祖上三代保存的乐器,没有心肝的东西!竟被孙家那小子打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10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21)王中郎与林公绝不相得①。王谓林公诡辩,林公道王云:“著腻颜帢,■布单衣,挟《左传》,逐郑康成车后②。问是何物尘垢囊③!”

【注释】

①相得:彼此合得来。
②颜帢(qià):魏代士人戴的一种便帽,前面横缝着。晋代以后,渐去掉缝儿,就叫无颜帢。可知颜帢是旧制,所以讥为腻。?布:疑指某一种布。?,字书未见此字。郑康成:郑玄,字康成,东汉时的经学大师,遍注群经。按:这几句是讥讽王坦之治学食古不化。
③尘垢囊:装灰尘和污垢的口袋,用来比喻王坦之。

【译文】

    北中郎将王坦之和支道林非常合不来。王坦之认为支道林只会诡辩,支道林批评王坦之说:“戴着油腻的古帽,穿着布制单衣,夹着《左传》,跟在郑康成的车子后面跑。试问这是什么尘垢口袋!”
  

使用道具 举报

1811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22)孙长乐作王长史诔①,云:“余与夫子,交非势利②;心犹澄水,同此玄味③。”王孝伯见曰:“才士不逊,亡祖何至与此人周旋④!”

【注释】

①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参看《文学》第78则注①。
②“余与”句:大意是,我和您的交往并非势利之交。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③“心犹”句:大意是,我们的心如同水一样清,都有这种谈玄的趣味。
④才士:这里指孙绰。亡祖:指王濛。王孝伯是王濛的孙子。

【译文】

    长乐侯孙绰给司徒左长史王濛写诔文,说:“余与夫子,交非势利;心犹澄水,同此玄味。”王孝伯看后说:“文人不谦虚,亡祖何至于跟这种人交往!”

(23)谢太傅谓子侄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①。”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②!”

【注释】

①中郎:抚军从事中郎谢万,是谢安的弟弟。
②衿抱:胸襟;胸怀。虚:指没有欲望。

【译文】

    太傅谢安对子侄们说:“中郎才是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车骑将军谢玄说:“中郎胸怀不够开阔,又怎么能算是独一无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12
发表于 2015-9-15 10:58 |只看该作者
(22)孙长乐作王长史诔①,云:“余与夫子,交非势利②;心犹澄水,同此玄味③。”王孝伯见曰:“才士不逊,亡祖何至与此人周旋④!”

【注释】

①诔:哀悼死者的一种文体。参看《文学》第78则注①。
②“余与”句:大意是,我和您的交往并非势利之交。夫子,对学者的尊称。
③“心犹”句:大意是,我们的心如同水一样清,都有这种谈玄的趣味。
④才士:这里指孙绰。亡祖:指王濛。王孝伯是王濛的孙子。

【译文】

    长乐侯孙绰给司徒左长史王濛写诔文,说:“余与夫子,交非势利;心犹澄水,同此玄味。”王孝伯看后说:“文人不谦虚,亡祖何至于跟这种人交往!”

(23)谢太傅谓子侄曰:“中郎始是独有千载①。”车骑曰:“中郎衿抱未虚,复那得独有②!”

【注释】

①中郎:抚军从事中郎谢万,是谢安的弟弟。
②衿抱:胸襟;胸怀。虚:指没有欲望。

【译文】

    太傅谢安对子侄们说:“中郎才是千百年来独一无二的。”车骑将军谢玄说:“中郎胸怀不够开阔,又怎么能算是独一无二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813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4)庾道季诧谢公曰:“裴郎云:‘谢安谓裴郎乃可不恶,何得为复饮酒!’①裴郎又云:‘谢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马,略其玄黄,取其俊逸②。”谢公云:“都无此二语,裴自为此辞耳。”庾意甚不以为好,因陈东亭《经酒垆下赋》③。读毕,都不下赏裁,直云:“君乃复作裴氏学!” 于此《语林》遂废。今时有者,皆是先写,无复谢语。

【注释】

①诧:告诉。裴郎:裴启,曾撰《语林》一书,其中搜集汉至魏晋的言语应对。这里所谓裴郎 云,实指《语林》一书所记。
②九方皋:是春秋时代善于相马的人。有一次,秦穆公叫他去寻找千里马,他回报说,找到了一匹黄色公马,牵来一看,却是黑色母马。伯乐说他是看重马的本质,不关心外表。
③“因陈”句:经酒垆下一事参着《伤浙》第2则。这事出自裴启《语林》,王珣为之作赋。庾道季读这篇赋,是要说明《语林》所记并非假的。可是谢安仍坚持裴启所记不实。

【译文】

    庾道季告诉谢安说:“裴郎说‘谢安认为裴郎却是不错,怎么会又喝酒!’ 裴郎又说:‘谢安评论支道林如同九方皋相马一样,不去看马的毛色,只注意马的非凡善跑。”谢安说:“根本没有说过这两句话,是裴启自己编造的呀。”庾道季心里很不以为然,便读出东亭侯王珣《经酒垆下赋》。朗读完了,谢安一点也不评论好坏,只是说:“你竟然做起裴氏的学问!”从此《语林》便不再流传了。现在流传下来的,都是先前的抄本,再也没有谢安的话。
  
  

使用道具 举报

1814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5)王北中郎不为林公所知,乃著论《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略云: “高士必在于纵心调畅①。沙门虽云俗外,反更束于教,非情性自得之谓也②。”

【注释】

①高士:德行高尚而不做官的人,指隐士。
②沙门:佛教徒。

【译文】

    北中郎将王但之不被支道林所赏识,便著述《沙门不得为高士论》。大致说:“隐士一定处在随心所欲、心境谐调舒畅的境界。和尚虽然是置身世外,反而更加受到宗教的束缚,说明他们的本性并非悠闲自得。”

使用道具 举报

1815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6)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者婢声①!”

【注释】

①“何至”句:洛生咏的语音低沉粗重,而顾长康是晋陵郡无锡人,南方人,语音清细,所以轻视洛生咏。

【译文】

    有人问顾长康:“为什么不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来咏诗呢?”顾长 康回答说:“何至于模仿老女仆的声音!”

使用道具 举报

1816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7)殷f 、庾恒并是谢镇西外孙。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尝俱诣谢公,谢公熟视殷,曰:“阿巢故似镇西①。”于是质下声语曰:“走何似?” 谢公续复云:“巢颊似镇西。”庾复云:“颊似,足作健不②?”

【注释】

①阿巢:殷f 的小名。
②作健:做健儿;成为强者。

【译文】

    殷f 、庾恒都是镇西将军谢尚的外孙。殷f 年少时就很直爽,有悟性, 庾恒常常不推重他。有一次他们都去拜访谢安,谢安仔细看着殷f 说:“阿巢原来像镇西。”于是,庾恒低声问道:“到底哪里像?”谢安接着又说: “阿巢脸蛋儿像镇西。”庾恒又问:“脸蛋儿像,就能成为强者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817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8)旧目韩康伯:将时无风骨①。

【注释】

①将时:握住胳膊肘。将,一本作持,这似乎更好。原注谓“韩康伯似肉鸭。”按:《品藻》第66则和这一则同是评论韩康伯,可是褒贬不同。

【译文】

    过去人们评论韩康伯是:即使捏着他的胳膊肘儿,也没有一点刚气、骨头。
  

使用道具 举报

1818
发表于 2015-9-15 10:59 |只看该作者
(29)苻宏叛来归国,谢太傅每加接引①。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无折之者②。适王子猷来,太傅使共语。子猷直孰视良久,回语太傅云: “亦复竟不异人。”宏大惭而退。

【注释】

①苻宏:前秦王苻坚的太子。晋孝武帝太元十年(公元385年),西燕王慕容冲攻打苻坚所据的长安,苻坚留苻宏守长安,自己出奔。后来慕容冲攻入长安,苻宏归降晋朝。接引:接待推荐。
②上:凌驾;高出。折:折服。

【译文】

  苻宏逃跑出来归降晋国,太傅谢安常常加以接待、推荐。苻宏自认为有才能,经常喜欢压倒别人,座上宾客没有人能折服他。恰好王子猷来,谢安让他们一起交谈。王子猷只是仔细打量了他好久,回头对谢安说:“终究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苻宏深为惭愧,便告辞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19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30)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 “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①。”

【注释】

①“见一”句:王氏兄弟多穿白衣领服装,故讥为白颈乌。哑哑声,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载:“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今所谓喏,乃始于江左诸王。方其时,惟王氏子弟为之”。据此,哑哑声是讥笑作揖时出声致敬的那种声音。

【译文】

    支道林到会稽去,见到了王子猷兄弟。他回到京都,有人问:“你看王氏兄弟怎么样?”支道林回答说:“看见一群白脖子乌鸦,只听到哑哑叫。”
  

使用道具 举报

1820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31)王中郎举许玄度为吏部郎,郗重熙曰①:“相王好事,不可使阿讷在坐②。”

【注释】

①郗重熙:郗昙,字重熙,简文帝为抚军时,召为司马,大概与王坦之同时。坦之曾任抚军掾, 迁从事中郎。
②相王:指简文帝,参看《文学》第51则注①。阿讷:许玄度的小名。按:这句暗示许玄度不胜任此职。

【译文】

    从事中郎王坦之推荐许玄度任吏部郎,郗重熙说:“相王喜欢管事,不可让阿讷在座。”

使用道具 举报

1821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32)王兴道谓谢望蔡①:“霍霍如失鹰师②。”

【注释】

①谢望蔡:谢琰,因淝水之战破荷坚有功,封望蔡公。后任会稽内史、都督五郡军事,没有加强武备,终被孙恩战败而死。
②霍霍:原指鸟急飞的声音,此指来去匆匆的样子。师:驯鹰的人。

【译文】

    王兴道评论望蔡公谢琰说:“来去匆匆像个丢了鹰的鹰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822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33)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云:“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①?”

【注释】

①哀家梨:指秣陵哀仲家的梨,又大又好,入口就溶化。烝:同蒸。按:这一句指愚蠢的人不辨味,得好梨也要蒸着吃。

【译文】
  
    南郡公桓玄每当看见别人不痛快,就生气说:“您得到哀家的梨,该不会蒸着吃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世说新语》:假谲第二十七

使用道具 举报

1824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假谲,指虚假欺诈。本篇所记载的事例都用了作假的手段,或说假话,或做假事,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从其中想要得到的结果看,有一些手段是阴谋诡计,而另一些则并非如此。例如第12则记孙兴公嫁女之诈是事先策划的阴谋,而第7则记王羲之幼年为了保全性命而“诈孰眠”,就只是一种应变之计。还有一些随机应变的事例,虽然也是所谓谲,但全无恶意。例如第14则记谢安不喜欢他的侄儿带香囊,“而不欲伤其意。乃诱与赌,得即烧之”。又如第2则记曹操让士卒望梅止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于假谲中见机智, 这类假谲似不宜加以指摘。至如第 3、4 则叙述曹操的奸诈,惨杀别人来保护自己,透露出士族阶层中掌握生杀大权者的虚伪、残忍。又如第13则记范玄平喜欢玩弄权术,本是有求于人却又心口不一,终于自食其果。这类假谲就无一毫可取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25
发表于 2015-9-15 11:00 |只看该作者
(1)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贼!”青庐中人皆出观,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妇②。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得动③。复大叫云:“偷儿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④。

【注释】

①游侠:重义气、勇于救人急难的人。
②青庐: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门旁,叫做青庐,新婚夫妇在里面行交拜礼。
②青庐:当时婚俗,用青布做帐幕,设于行交拜礼。
③还(xuán):迅速。枳(zhī):多刺的树。枳树和棘树 都多刺。
④遑迫:恐惧急迫。掷:腾跃。

【译文】

    魏武帝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他们去看人家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曹操便进去,拔出刀来抢劫新娘子。接着和袁绍迅速跑出来,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 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使用道具 举报

1826
发表于 2015-9-15 11:01 |只看该作者

(2)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①。乃令曰:“前有大海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②。”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注释】

①汲(jī):取水。
②饶子:果实很多。

【译文】

    魏武帝曹操率部远行军,找不到取水的路,全军都很口渴。于是便传令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树林子,梅子很多,味道甜酸,可以解渴。”士兵听了这番话,口水都流出来了。利用这个办法得以赶到前面的水源。
  

使用道具 举报

1827
发表于 2015-9-15 11:01 |只看该作者
(3)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辄心动。”因语所亲小人曰:“汝怀刃密来我侧,我必说心动。执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无他,当厚相报①。” 执者信焉,不以为惧,遂斩之②。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为实,谋逆者挫气矣③。

【注释】

①无他:没有别的;无害。
②执者:指被逮捕的人。
③挫气:挫伤了勇气;丧气。

【译文】

    魏武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人要害我,我立刻就心跳。”于是授意他身边的侍从说:“你揣着刀隐蔽地来到我的身边,我一定说心跳。我叫人逮捕你去执行刑罚,你只要不说出是我指使,没事儿,到时一定重重酬报你。” 那个侍从相信了他的话,不觉得害怕,终于被杀了。这个人到死也不醒悟啊。 手下的人认为这是真的,谋反者丧气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28
发表于 2015-9-15 11:01 |只看该作者

(4)魏武常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觉①。左右宜深慎此。”后阳眠,所幸一人窃以被覆之,因便所杀②。自尔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注释】

①斫(zhuó):砍。
②阳:通“佯”,假装。所幸:宠幸的人。

【译文】

    魏武帝曹操曾经说过:“我睡觉时不可随便靠近我,一靠近,我就杀人,自己也不知道。身边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点。”有一天,曹操假装睡熟了,有个亲信偷偷地拿条被子给他盖上,曹操趁机把他杀死了。从此以后,每次睡觉的时候,身边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

使用道具 举报

1829
发表于 2015-9-15 11:01 |只看该作者

(5)袁绍年少时,曾遣人夜以剑掷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揍之,其后来必高,因帖卧床上①。剑至果高。

【注释】

①揆:揣测。帖:通“贴”,紧挨。

【译文】

    袁绍年轻时候,曾经派人在夜里投剑刺曹操,稍微偏低了一些,没有刺中。曹操考虑一下,第二次投来的剑一定偏高,就紧贴床躺着。剑投来果然偏高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830
发表于 2015-9-15 11:02 |只看该作者
(6)王大将军既为逆,顿军姑孰①。晋明帝以英武之才,犹相猜惮,乃著戎服,骑巴賨马;赍一金马鞭,阴察军形势②。未至十馀里,有一客姥居店卖食,帝过愒之③,谓姥曰:“王敦举兵图逆,猜害忠良,朝廷骇惧,社稷是忧,故劬劳晨夕,用相觇察④。恐形迹危露,或致狼狈。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与客姥马鞭而去,行敦营匝而出⑤。军士觉,曰:“此非常人也!”敦卧心动,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⑥!”命骑追之,已觉多许里。追士因问向姥:“不见一黄须人骑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复及。”于是骑人息意而反。

【注释】

①“王大”句: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 323 年),大将军王敦任扬州牧。镇守姑孰(今安徽当涂县)。第二年王敦起兵再反,直指建康,晋明帝事先知王敦将反,便暗中去察看王敦营垒。
②猜惮:疑惧。巴賨(cóng)马:巴州賨人所进贡的马。賨人是秦汉时居住在四川、湖南一带 的民族。赍(jī):携带。
③客姥(mǔ):客居此乡的老妇人。愒(qì):同“憩”,休息。
④劬(qú)劳:劳苦。觇(chān)察:侦察。
⑤匝(zā):一周;一圈。
⑤鲜卑奴:对晋明帝的蔑称。晋明帝母亲是燕代(今河北一带)人,鲜卑族曾居此地,而明帝相貌也像外族人,黄须。

【译文】

    大将军王敦已经发动叛乱,把军队驻扎在姑孰。晋明帝纵有文才武略,也还疑惧他,于是就穿上军装,骑着良马,拿着一条金马鞭,去暗中察看王敦军队的情况。离王敦的军营还差十多里,有一外乡老妇在店里卖小吃,晋明帝经过那里停下来休息,对她说:“王敦起兵图谋叛乱,猜忌并且陷害忠臣良将,朝廷惊恐,我担心国家的命运,所以早晚辛劳,来侦察王敦的动向。恐怕行动败露,可能陷于困境。我被追击的时候,希望老人家为我隐瞒行踪。” 于是把马鞭送给这位外乡老妇就离开,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王敦躺在床上,忽然心跳,说:“这一定是黄胡子的鲜卑奴来了!”下令骑兵去追赶他,可是已经相距很远了。追击的士兵就问刚才那位老妇;“没有看见一个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经过吗?”老妇说:“已经走了很久了,再也追不上了。”于是骑兵打消了追赶的念头就回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