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桓公入洛,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①,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②!”袁虎率而对曰:“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桓公懔然作色,顾谓四坐曰: “诸君颇闻刘景升不③?有大牛重千斤,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赢牸。魏武入荆州,烹以飨士卒,于时莫不称快④。”意以况袁。四坐既骇,袁亦失色。
【注释】
①“桓公”句:桓温北伐,先后三次,这一则疑指晋太和四年伐燕一事,参看《言语》第55则注①。平乘楼,指大船的船楼。
②陆沉:比喻国家动乱,国土沦陷。王夷甫:王衍,字夷甫,位至三公,喜好清谈,据《晋书·王衍传》说,他“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后来被后赵主石勒俘虏,还劝石勒称帝,终于被杀。
③懔然:令人生畏的样子。刘景升:刘表,字景升,任荆州牧,在曹操和袁绍的斗争中,想保持中立。后来曹操率军攻打他,未至,他就病死了。
④飨:用酒肉招待人。
【译文】
桓温进兵洛阳,经过淮水、泗水,踏上北方地区,和下属们登上船楼,遥望中原,感慨地说道:“终于使国土沦陷,长时间成为废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承担这一罪责!”袁虎轻率地回答说:“国家的命运本来有兴有衰,难道一定是他们的过错?”桓温神色威严,面露怒容,环顾满座的人说:“诸位多少都听说过刘景升吧?他有一条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料比普通牛多十倍,可是拉起重载走远路,简直连一头瘦弱的母牛都不如。魏武帝进入荆州后,把大牛杀了来慰劳士兵,当时没有人不叫好。”桓温本意是用大牛来比拟袁虎。满座的人都震惊了,袁虎也大惊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