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燕集南亭 白话《世说新语》
楼主: 闲过信陵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话《世说新语》 [复制链接]

1951
发表于 2015-9-16 08:49 |只看该作者
(6)王安丰妇,常卿安丰①。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②!”遂恒听之。

【注释】

①卿安丰:称安丰为卿。按:称对方为卿是平辈间表示亲热而不拘礼法的称呼。
②“亲卿”句:按礼法,夫妻要相敬如宾,而王妻认为夫妻相亲相爱,不用讲客套。

【译文】

    安丰侯王戎的妻子常常称王戎为卿。王戎说:“妻子称丈夫为卿,在礼节上算做不敬重,以后不要再这样称呼了。”妻子说:“亲卿爱卿,因此称卿为卿;我不称卿为卿,谁该称卿为卿!”于是索性任凭她这样称呼。

使用道具 举报

1952
发表于 2015-9-16 08:50 |只看该作者
(7)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颇预政事,纳货①。蔡公谓之雷尚书②。

【注释】

①幸妾:受宠爱的妾。
②尚书:官名,掌管文书奏章,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译文】

    丞相王导有个爱妾姓雷,颇多干预朝政,收受贿赂。蔡谟称她为雷尚书。

使用道具 举报

1953
发表于 2015-9-16 08:50 |只看该作者
《世说新语》:仇隙第三十六 (

使用道具 举报

1954
发表于 2015-9-16 08:50 |只看该作者
【题解】

    仇隙,指仇怨、嫌隙。本篇记述各种结怨的故事,点明结怨的起因、报仇的经过、结果等。其中一些条日反映出古人对仇怨所持的道德观念,例如古人认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父仇必报,否则不孝,第 3、4 则就是抽刀报父仇的事例。有一些条目记下了公报私仇的小人行径,如第 1、5 则。还有以个人好恶恩怨而欲置人于死地者,如第 2、8 则。这些内容也能反映出那个乱世的人情世态。
  

使用道具 举报

1955
发表于 2015-9-16 08:50 |只看该作者

(1)孙秀既恨石崇不与绿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礼①。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②!”岳于是始知必不免。后收石崇、欧阳坚石,同日收岳③。石先迭市,亦不相知。潘后至,石谓潘曰:“安仁,卿亦复尔邪?”潘曰:“可谓‘白首同所归’。”潘《金谷集》诗云:“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④。”乃成其谶⑤。

【注释】

①绿珠:石崇的爱妾,善吹笛,根漂亮。孙秀曾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不肯给。孙秀怒,矫诏逮捕石崇。潘岳:字安仁,曾任给事黄门侍郎。孙秀诬陷他和石崇追随淮南王等作乱,夷三族。
②“中心”句:引自(诗经·小雅·隰桑),这里指心中存着这件事,哪一天能忘记。中心, 心中。
③欧阳坚石:欧阳建,字坚石,是石崇的外甥。
④“投分”句:大意是,我希望寻找坚贞的知己,友情始终如一,同生共死。投分(fèn),志向相合;知交。石友,比喻象金石一样坚贞的朋友。
⑤谶(chèn):预兆;预言。

【译文】

    孙秀既怨恨石崇不肯送出绿珠,又不满潘岳从前对自已不礼貌。后来孙秀任中书令,潘岳在中书省的官府里见到他,就招呼他说:“孙令,还记得我们过去的来往吗?”孙秀说:“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潘岳于是才知道免不了祸难。后来孙秀逮捕石崇、欧阳坚石,同一天逮捕潘岳。石崇首先押赴刑场,也不了解潘岳的情况。潘岳后来也押到了,石崇对他说:“安仁,你也这样吗?”潘岳说;“可以说是‘白首同所归’。”潘岳在《金谷集》中的诗写道:“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这竟成了他的谶语。

使用道具 举报

1956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957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2)刘玙兄弟少时为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坑,坑毕,垂加害矣。石崇素与玙、琨善,闻就恺宿,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①,答云:“在后斋中眠。”石便径入,自牵出,同车而去,语曰:“少年何以轻就人宿!”

【注释】

①卒迫:同“猝迫”,仓猝,突然。讳:隐讳;隐瞒。

【译文】

    刘玙兄弟年轻时是王恺所憎恨的人,王恺曾经请他们兄弟两人到家里过夜,想要不声不响地害死他们。就叫人挖坑,坑挖好了,就要杀害了。石崇向来和刘玙、刘琨很要好,听说两人到王恺家过夜,知道会有意外,就连夜去拜访王恺,问刘玙刘琨兄弟在什么地方。王恺匆忙间没法隐瞒,只得回答说:“在后面房间里睡觉。”石崇就径直进去,亲自把他们拉出,一同坐车走了,并且对他们说:“年轻人为什么这么轻率地到别人家过夜!”
  

使用道具 举报

1958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3)主大将军执司马愍王,夜遣世将载王于车而杀之,当时不尽知也①。虽憨王家亦未之皆悉,而无忌兄弟皆稚②。王胡之与无忌,长甚相昵③。胡之尝共游,无忌入告母,请为馔。母流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将。吾所以积年不告汝者,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盖以避祸耳④。”无忌惊号,抽刃而出,胡之去已远。

【注释】

①司马愍王:司马丞,字元敬,曾任湘州剜史,封为谯王,死后谥为愍王。世将:王世将,是王敦的堂兄弟,曾任荆州刺史,追随王敦叛乱,王敦曾任命他为乎南将军、荆州刺史。
②无忌:字公寿,是司马丞的儿子。
③王胡之:字脩龄,是王世将的儿子。
④门:家族。声著:声张。

【译文】

    大将军王敦捉享了愍王司马丞,夜里派王世将把他弄到车里杀死了,当时人们不完全知道这件事。即使是愍王家里的人也不是都了解内幕,而司马丞的儿子无忌兄弟又都年幼。王胡之和无怠两人,长大以后非常亲密。有一次,王胡之和无忌在一起游玩,无忌回家告诉母亲,请她准备饭食。母亲流着泪说:“王敦从前肆意残害你父亲,借王世将的手把你父亲杀了。我多年来没有告诉你们,是因为王氏家族势力强大,你们兄弟还年幼,我不想把这件事张扬开来,原来是为了避祸啊。”无忌听了很震惊,号哭起来,拔出刀就跑出去,可是王胡之已经走远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59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4)应镇南作荆州,王脩载、谯王子无忌同室新亭与别①。坐上宾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一客道:“谯王丞致祸,非大将军意,正是平南所为耳。” 无忌因夺直兵参军刀,便欲斫脩载②;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③。

【注释】

①应镇南:应詹,字思远,升任江州剌史、平南将军,死后追赠镇南大将军。王脩载:应是王世将的儿子,《晋书·无忌传》说到饯行时,丹阳丞省之在座,那么脩载应是耆之的字。
②直兵参军:王公府里的瞩官。
③阿(gě):大船。

【译文】

    镇南大将军应詹出任荆州刺史时,王脩载和谯王司马丞的儿子无忌同时到新亭给他饯别。座上宾客很多,没想到这两人都来了。有一位客人说:“谯王丞遇难,不是大将军的意思,只是平南将军干的罢了。”无忌于是夺了直兵参军的刀,就要杀王脩载;脩载逃出去,被迫投河,船上的人救了他,才得以免死。
  

使用道具 举报

1960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5)王右军素轻蓝田,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①。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②。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③。于是彼此嫌隙大构。后蓝田临扬州,右车向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④。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⑤。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注释】

①丁艰:指王蓝田死了母亲。
②不果:没有成为事实;没有实现。
③陵辱:凌辱;侮辱。
④临:监临;治理。按:王述除服后,出任扬州刺史。求分会稽为越州:会槽郡瞩扬州,王羲之不愿在王述管辖之下,所以请求把会槽从扬州分出并升格为州。
⑤数:一一列举。

【译文】

    右军将军王羲之一向轻视蓝田侯王述,王述的晚年得到的评价和声誉更高更大,王羲之尤其不满。王述在任会稽内史时遭母丧,留在山阴县办理丧事。王羲之接替他出任会稽内史,他屡次说要前去吊唁,可是一连多天也没有去成。后来他亲自登门通知前来吊唁,等到主人哭起来后,他又不上灵堂就走了,以此来侮辱王述。于是双方深结仇怨。后来王述出任扬州刺史,王羲之仍然主管会稽郡,刚得到任命王述的音讯,就派一名参军上朝廷,请求把会稽从扬州划分出来,成立越州。使者接受任务时领会错了意图,结果深为当代名流所讥笑。王述也暗中派从事去一一检察会稽郡各种不法行为,因为两人先前有袭痕,王述就叫王羲之自己找个合适的办法来解决。王羲之于是告病离任,因愤慨而送了命。
  

使用道具 举报

1961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6)王东亭与孝伯语,后渐异①。孝伯谓东亭曰:“卿便不可复测?” 答曰:“王陵廷争,陈平从默,但问克终云何耳②。”

【注释】

①”王东亭”句:王恭(字孝伯)因为中书令王国宝专擅朝政,想杀国宝,而东亭侯王殉以为时机未到,极力劝止。后来王殉又劝王国宝辞职,以缓和矛盾。这里所谓后渐异,疑指此。
②“王陵”句:汉惠帝死,吕后想封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认为不可,再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认为可以。后来陈平和周勃一起诛杀诸吕,立汉文帝,安定了刘氏天下。从默,依从,不说话。克终,结果,未了。

【译文】

    东亭侯王珣和王孝伯两人谈论过,后来,王珣的意见逐渐不一样了。王孝伯对王珣说:“您怎么再也不可捉摸了?”王珣回答说:“王陵在朝廷上力争,陈平顺从而不说话,这都不足为据,只看结果怎么样啊。”

使用道具 举报

1962
发表于 2015-9-16 08:51 |只看该作者
(7)王孝伯死,县其首于大桁①。司马太傅命驾出至标所,孰视首②,曰:“卿何故趣欲杀我邪③?”

【注释】

①“王孝伯”句:晋安帝时,太傅司马道子专权,引王愉、司马尚之为腹心。隆安二年(公元398 年),王孝伯以讨伐王愉等为名,起兵反,兵败被杀。县(xuán),悬挂。大桁,即朱雀桥,横跨于秦淮河上。
②标所:立柱子悬首示众的地方。
③趣(cù):通“促”,急促。

【译文】

    王孝伯死后,把他的头挂在朱雀桥上示众。太傅司马道子坐车到示众的地方,仔细地看着王孝伯的头,说道:“你为什么急着要杀我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963
发表于 2015-9-16 08:52 |只看该作者

    王恭(?—398年),字孝伯,东晋太原晋阳人。卒于晋安帝隆安二年。王蕴之子,晋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少有美誉,清操过人。容貌美好,时人称赏他“濯濯如春月柳”。王恭曾说:“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与王忱齐名友善,但后来二人失和。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尝称誉之:“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
  
    起家为著作郎,叹道:“仕宦不为宰相,才志何足以骋!”累迁吏部郎,历建威将军。孝武帝时,为前将军,兖、青二州刺史。慕容垂入侵青州,王恭遣偏师御敌,失利,降号辅国将军。会稽王司马道子执政,宠信王国宝等小人,王恭经常正色直言,为道子所忌。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四月,王恭以除王国宝为名向都城建康进军,司马道子赐死王国宝、诛杀王绪以求罢兵,王恭还兵京口。不久,司马道子任用王愉为江州刺史,以制约外镇的王恭、庾楷等。隆安二年(398年),王恭计划第二次率北府兵进军建康,桓玄、殷仲堪一同响应,推王恭为盟主。司马道子之子司马元显派人以重利说动北府军将领、王恭属下刘牢之倒戈,王恭兵败,被司马道子杀害于建康的倪塘。王恭的五子及其弟王爽、王爽兄长的儿子秘书郎王和、孟璞、张恪一同遇害。

使用道具 举报

1964
发表于 2015-9-16 08:52 |只看该作者
(8)桓玄将篡,桓脩欲困玄在脩母许袭之①。庾夫人云:“汝等近,过我馀年,我养之,不忍见行此事。”

【注释】

①“桓玄”句:桓玄和桓脩是堂兄弟,桓脩年幼时常受到桓玄的欺侮,所以怀恨在心。

【译文】

  桓玄将要篡夺帝位,桓脩想趁桓玄在桓脩母亲那里时袭击他。桓脩母亲庾夫人说:“你们是近亲,等过了我的晚年再说吧,我养大了他,不忍心看到你做这种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965
发表于 2015-9-16 08:52 |只看该作者
【桓修其人】
   
    桓修(?-404),字承祖,小字“崖”,东晋吏部郎、左卫领振武将军。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被杀于东晋元兴三年(-404),汉朝名儒桓荣之后。其祖父为东晋宣城内史桓彝。尚简文帝女武昌公主,桓玄篡时,以为抚军大将军,封安成王。刘裕义旗起,斩之。


(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966
发表于 2015-9-16 08:54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1967
发表于 2015-9-16 15:24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9-8 20:05
你是他最忠贞的粉丝,为了你他值啊~

不是吧,他在这边混了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个把忠实粉丝吗??太可怜,太悲催啦

使用道具 举报

1968
发表于 2015-9-16 15:26 |只看该作者
青芜 发表于 2015-9-8 20:06
奖金大大滴~你也赶紧发~~

这钱俺挣不了啊都给老闲留着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969
发表于 2015-9-19 18:03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周文1:郑伯克段于鄢

使用道具 举报

1970
发表于 2015-9-19 18:05 |只看该作者
   初①,郑武公娶于申② ,曰武姜③。生庄公及共叔段④。庄公寤生⑤,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⑥。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⑦,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⑧。公曰:“制,岩邑也⑨,虢叔死焉⑩,佗邑唯命⑾。”请京⑿,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⒀:“都,城过百雉⒁,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⒂;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⒃。”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⒄?”对曰:“姜氏何厌之有⒅?不如早为之所⒆,无使滋蔓。蔓,难图也⒇”。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21),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22)。公于吕曰(23):“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24)。?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25),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26)。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27)”,厚将崩。”

  大叔完聚(28),缮甲兵,具卒乘(29),将袭郑。夫人将启之(30)。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31)。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32),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34),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35)。”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36),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37)。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38)。请以遗之(39)。”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40)!”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41),遂而相见(42),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43):“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44)!”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45)!”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46):“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47)。《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48)。’其是之谓乎?”

使用道具 举报

1971
发表于 2015-9-19 18:05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
(2)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
(3)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4)庄公:即郑庄公。共(gōng)叔段:共是国名,叔为兄弟排行居后,段是名。
(5)窹(wù)生:逆生,倒生,即难产。
(6)恶(wù):不喜欢。
(7)亟(qì):多次屡次。
(8)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虎牢关。
(9)岩邑:险要地城邑。
(10)虢(guó)叔:东虢国国君。
(11)佗:同“他”。唯命:“唯命是从”地省略。
(12)京:郑国邑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南。
(13)祭(zhài)仲:郑国大夫,字足。
(14)雉(zhi):古时建筑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
(15)参:同“三”。国:国都。
(16)堪:经受得起。
(17)焉:哪里。辟:同“避”。
(18)何厌之有:有何厌。厌:满足。
(19)所:安置,处理。
(20)图:课,治。
(21)毙:仆倒,倒下去。
(22)鄙:边境上得邑。贰于己:同时属于庄公和自己。
(23)公子吕:郑国大夫,字子封。
(24)若之何:对他怎么办。
(25)庸:用。
(26)廪延:郑国邑名,在今河南延津北。
(27)昵:亲近。
(28)完:修缮。聚:积聚。
(29)缮:修整。甲:铠甲。兵:武器。具:备齐。卒:步兵。乘(shèng):兵车。
(30)夫人:指武姜。启之:为他打开城门。
(31)帅:率领。乘:一车四马为一乘。车一乘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32)鄢:郑国邑名,在陵境内.
(33)五月辛丑:五月二十三日.古人记日用天干和地支搭配。
(34)城颖:郑国地名,在今河南临颍西北。
(35)黄泉:黄土下的泉水。这里指墓穴。
(36)颖考叔:郑国大夫。颖谷:郑国邑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南。封人:管理边界的官。
(37)舍肉:把肉放在旁边不吃。
(38)羲: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肉。
(39)遗(wéi):赠送。
(40)繄(yì):语气助词。没有实义。
(41)闕:同“掘”,挖。
(42)隧:地道。这里的意思是挖隧道。
(43)赋:指作诗。
(44)融融:快乐自得的样子。
(45)泄泄(yì):快乐舒畅的样子。
(46)君子:作者地托。《左传》作者常用这种方式发表评论。
(47)施(yì):延及,扩展。
(48)这两句诗出自《诗·大雅·既醉》。匮:穷尽。锡:同“赐”,给予。

使用道具 举报

1972
发表于 2015-9-19 18:07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做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公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窹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玉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叙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又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城超过了三百丈,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按先王的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违反了先王的制度,这会使您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怎能避开这祸害呢?”祭仲说道:“姜氏有什么可满足呢?不如早些处置共叔段,不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更何况是您自己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大叔,就请允许我去事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陈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用不着,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做事不仁义就不会有人亲近,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地,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于是,他命令公子吕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颖,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水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考叔当时是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请他吃饭,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颖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问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颖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项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于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颖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大雅·既醉》说‘孝子德行无穷个永久能分给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973
发表于 2015-9-19 18:08 |只看该作者
【读解】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十分典型的兄弟相争的故事。

  人们常用“亲如兄弟”来形容亲情的深厚,也用“亲兄弟,明算帐”来说明亲情和利益冲突之间的关系。我们凭自己的生活体验深知,亲情在很多时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亲情远远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导致的矛盾冲突。

  当然,兄弟相争,并非完全没有是非曲直,并非完全没有正义、真理的存在。比如,郑庄公与共叔段的权位之争,按传统观念,长子是王位天然的继承者,是“天理”,不容有违背。这样,郑庄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当的一方,而共叔段夺取王位的图谋,便是不合理的、不正当的。

  代表合理的、正义的一方,往往充满“正气”,可以慷慨陈辞。鸣鼓攻之,可以稳坐如山,居高临下,所以郑庄公才可以自豪地、以先知的口吻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抛开这个故事不论,‘多行不义,必自毙”也算是一条普遍真理,正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样。几乎可以说,古往今来,凡是作恶的人,搞阴谋诡计的人,违法乱纪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最终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但是,如果坐着等待结果的到来,等待作恶者“自毙”,显然是愚蠢的,无异于自己坐以待毙,很可能让作恶者占尽了风光好处。我们要相信毛主席说过的:“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例。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所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起而对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么说来,以恶抗恶,以暴力抗恶,以阴谋诡计对阴谋诡计,在一定范围内便是合理的事。真理、道义总得以某种方式来加以捍卫,对真理、道义的信念,总不能替代实际有效的行动,就好比强盗闯进我们家里,是不可能凭借善良的愿望和对正义的信念来阻止强盗的抢劫的。唯有拿起武器,同强盗搏斗,把强盗赶出家门去,才是用行动来维护自己的信念,因而真理、正义才可能得到证明,得到捍卫。

  儒家传统一直是主张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在内心承认的真理,在思想和言论中确信原则,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加以体现,让真理、原则变成行动的指南。如果能做到这样,不溢、恶行、阴谋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兽,也不是不可战胜和征服的。关键不在对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挺身而出,从而让东风压倒西风。

使用道具 举报

1974
发表于 2015-9-19 18:08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周文2:周郑交质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①。王贰于虢②,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③。王子狐为质于郑④,郑公子忽为质于周⑤。

    王崩⑥,周人将畀虢公政⑦。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⑧。秋,又取成周之禾⑨。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⑩,质无益也。明恕而行⑾,要之以礼⑿,虽无有质,谁能间之⒀?苟有明信⒁,涧溪沼24沚23之毛⒂,蘋蘩蕴藻之菜⒃,筐筥錡釜之器⒄,潢污行潦之水⒅,可荐於鬼神⒆,可羞於王公⒇,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苹》21,《雅》有《行苇》、《泂酌》22,昭25忠信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975
发表于 2015-9-19 18:08 |只看该作者
注释:

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虢(guó),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土。
3.交质:交换人质。
4.王子狐:周王平的儿子。
5.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6.崩:去世。
7.畀bì:交给。
8.祭(zhài)足:即祭仲,郑大夫。温,周朝小国。
9.成周:周地,今在河南洛阳市东北。
10.中:同“衷”,内心。
11.明恕:互相体谅。
12.要:约束。
13.间:离间。
14.明信:彼此了解,坦诚相待。
15.沼沚:小池塘。毛,野草。
16.苹:水生植物,即浮萍。蘩,白蒿。蕴藻,一种聚生的藻类。菜,野菜。
17.筐莒(jǔ):竹制容器,方为筐,圆为莒。锜(qí)釜,饮具,有角为錡,无角为釜。
18.潢:积水池。污,积水。行潦(hang lao),流动的积水。
19.荐:享祭,祭祀。
20.羞:进奉。
21.《采蘩》、《采蘋》:均为《诗●召南》篇名,写妇女采集野菜以供祭祀。
22.《行苇》、《泂(jiǒng)酌》:均为《诗●大雅》篇名,前者写周祖先晏享先人仁德,歌颂忠厚。后者写汲取行潦之水供宴享。
23.沚:水中小块陆地 
24.池塘
25.昭:表明
26.潢污:不流动的积水。

使用道具 举报

1976
发表于 2015-9-19 18:09 |只看该作者
 郑武公、郑庄公是周平王的卿士(官名)。(周平王)分权给虢公,郑庄公怨恨周平王。周平王说:“没有的事(偏心于虢公)。”于是周王、郑国交换人质(证明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

    周平王死(后),周王室准备让虢公掌政。四月,郑国的祭足率军队收割了温邑的麦子。秋季,又收割了成周的稻谷。周和郑互相仇恨。

    君子说:“信用不发自心中,盟约抵押也没用。开诚布公互相谅解地行事,用礼教约束,虽然没有抵押,谁能离间他们呢?假如有真诚的信用,山涧溪流中的草,蕨类水草这样的菜,竹筐铁锅这样的器物,低洼处沟渠中的水,都可以供奉鬼神,献给王公为食,何况君子缔结两国的盟约,按礼去做,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啊?《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诗,都是昭示忠信的。”

(完)

使用道具 举报

1977
发表于 2015-9-19 18:09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周文3:石碏谏宠州吁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①,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②。又娶于陈③,曰厉妫(guī)。生孝伯,蚤④死。其娣⑤戴妫生桓公⑥,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⑦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⑧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⑨,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⑩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⑾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⑿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⒀。

使用道具 举报

1978
发表于 2015-9-19 18:10 |只看该作者
①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一带。齐:国名,姜姓,在今山东北部、中部地区。东宫︰太子的居所。
②硕人︰典出《诗经.卫风》中的一篇,乃歌颂庄姜美丽的诗篇。
③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东部及安徽西部。
④蚤︰通早。
⑤娣(dì)︰妹。古时诸侯娶妻,妹可随姊同嫁。
⑥桓公︰名完,在位十六年,后为州吁所杀。
⑦嬖(bi)人︰妾。
⑧石碏(què)︰卫国大夫。
⑨义方︰为人行事的规范。
⑩阶︰酿成也。
⑾眕(zhěn)︰安重,忍耐而不轻举妄动。
⑿陵︰欺侮。
⒀老︰告老致仕。

使用道具 举报

1979
发表于 2015-9-19 18:11 |只看该作者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妫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公子州吁是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

    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庄公不听劝告。

    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980
发表于 2015-9-25 11:21 |只看该作者
《古文观止》周文4:臧僖伯谏观鱼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