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子只是一个道具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故事,貌似人人都知道,因为当年是选在中学课本里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选这段,这不是宣扬关系网嘛,多毒害娃娃们幼小的心灵。不知道现在课本里还有木有,家里木有读书的娃娃,也不关心这个了——话说,娃读书的时候我貌似也没关心过。
这个故事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门子,也就是原来葫芦庙里的小沙弥。
其实,有没有门子,薛蟠打死人这个案子的最终结果都不会有什么不同,贾家和王家自会在关键的时候想起贾雨村这个人,贾雨村也自然会卖他们一个面子,枉一回法。那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多笔墨写这个人呢?我觉得啊,这门子就是一个道具,他不是作为一个人物出现的,而是作为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道具出现的,而作为道具,他有很多作用:
其一,通过门子的嘴直截了当交代了故事背景,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关联互相依存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当然主要还是证明贾家的庞大和实力。
其二,也只有通过门子的口,才能交待香菱的身世背景,因为香菱五岁上就丢了,那时候估计还不记事,再说,就算记事了,以后又能通过什么途径说出来呢?没有被拐子拐走受尽折磨这一段,又怎能说香菱平生遭际实堪伤,富贵人家的小妾嘛,到处都是。
其三,让薛蟠以呆霸王的形象亮相。本来薛家公子,身份显贵,一介皇商,想来多少该有些儒雅之气吧,可是这为了抢个丫头,一顿把冯渊打得稀烂不说,还混不吝,打完了拍拍屁股走人。毕竟是人命官司啊,若不是这冯渊家里实在没人,总得折腾三五个来回吧,岂能这么轻巧就完事了。可见这薛蟠果然是又混又呆,还没脑子。
其四,这个故事原本也就是引出香菱啊薛家啊薛蟠啊这些人和事而已,并不是本书侧重的故事,所以,通过门子的介绍,让贾雨村尽快结了案,免得各种打通关系,麻烦而无意义。
其五,进一步揭露贾雨村的小人嘴脸。谄上欺下,心胸狭窄。稀里糊涂断了官司,然后赶紧写信给贾家和王家表功,却不感激门子虽傻了吧唧却一片赤诚,生怕让人知道了自己的贫寒过往,估计也生怕他明知道香菱是被拐来卖的,他却睁只眼闭只眼忘恩负义吧,所以竟然把门子远远地充发了。
还有没有别的作用?也许有,不过被我开发出这么多,作为道具,也是个很棒的道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