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4-10-29 18:32 编辑
04
2014年1月12日,腊月十二,李良开家杀年猪的日子。一大早,杀猪匠如约而至,开始指导徐小芳、李渊、李长和前来帮忙的乡邻做着烧开水、洗黄桶等各项准备。
尽管已经多年不养猪了,但李良开、徐小芳夫妇还是保持着每年腊月杀年猪的习惯。当然,猪是从附近乡邻家中买来的,早早预付了定金,并说好不喂或少喂饲料和添加剂,最终价钱也比卖给猪贩子高一些,要杀之前赶回自家的猪圈里象征性地喂养几日,或者捆缚抬回来直接杀掉。
随着生活条件的逐年改善,杀年猪不再像以前一样单纯为了保障一大家人全年的油水,更多的是延续祖宗留来的年俗,维系越来越淡的年味。用李良开的话讲:“不杀猪,怎么过年!”
对李良开、徐小芳老俩口而言,杀年猪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长年在外打拼的四个儿子、四个儿媳腌制腊肉腊肠,回老家过年的自己捎走,不能回来的托人捎去或邮寄,一年一次,从未间断。
这一年,由于李良开患上胃癌,在杀不杀年猪这件事上,夫妻两人的意见并不统一。徐小芳坚持不杀,想省下买猪的钱给丈夫治病;李良开却非要按惯例办,还叮嘱妻子,说自己走了以后,只要徐小芳还活着,每年还要买猪来杀,还要给孩子们熏腊肉灌腊肠,好让他们记住老家还有亲人,不要忘了家乡的味道。
一直以来,徐小芳都犟不过李良开,这一次也不例外,不仅钱照花,猪照买,还按李良开意见买了一头份量更重的大肥猪。李良开讲了,今天儿子儿媳、孙儿孙女们全部回老家过年,必须把年货准备充足。
不过,在何时杀年猪这件事上,徐小芳没有按丈夫的意见办,而是提前了整整十天。李良开想在他生日的前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杀年猪,到时家里来客人,就省得再去月溪场买新鲜肉了。而徐小芳则担心丈夫病情加重直接留在医院,更怕李良开下次昏迷后再也醒不过来,于是临时决定,赶在李良开入院治疗前,趁大儿子、小儿子和大孙子在家,提前把年猪杀了,好让丈夫吃上新鲜的年猪肉,以免留下更多的人生遗憾。
妻子的心思,李良开何尝不懂?他破天荒地没再固执己见,任由徐小芳领着两个儿子忙来忙去,自己则在大孙子的陪伴下,顶着晨光去了一趟柏树梁,看了看那些祖父留下来的百年古树。
李鹏程想看杀猪,借口说柏树梁的风大,阻止爷爷前往。李良开看破孙子的心思,哈哈大笑:“你小子,学会玩心眼了?这天儿,哪来的风?想看杀猪吧?那玩意有什么好看的?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淋淋的,多残忍多不人道啊。要不你以后再看?你崽儿看杀猪的机会还多得很,陪我这个老头子去柏树梁,那可是陪一次少了一次罗。”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李鹏程没再说什么,搀扶着爷爷出了家门…
忙乎到上午十点,繁琐的杀猪程序才宣告完成。等吃上饭,已近十二点。
新杀了年猪,饭菜自然很丰盛,酸辣椒炒精肉,爆炒猪肝,水滑肉,血旺子,全是李良开平日里爱吃的菜。可他已经吃不下什么东西,微笑着坐在那里,除了不时给大孙子夹菜,几乎不动筷子。嘴里倒是没闲着,不停地喊杀猪匠和前来帮忙的乡邻吃菜喝酒,生怕怠慢了人家。
吃过饭,李渊、李长找来一副滑竿,要抬着父亲去与唐家岩一梁之隔的龚家岩,说朋友的车在公路上等着,直接开往位于重庆万州城区的三峡中心医院。
李良开坚持不坐滑竿,非要自己步行前往,谁劝也不好使。
原本说好徐小芳不去医院,留在山上的家里收拾卫生,为李良开的生日做些准备。临近出发,徐小芳忽然改变主意,非要跟着去,说是两个儿子粗心大意的,怕是照顾不好老爷子。
山路难走,加之身体虚弱,走了不过十分钟,李良开已是气喘吁吁,迈不开脚步。两个儿子争着要背父亲,李鹏程也不吱声,几步蹿到李良开跟前,往地上一蹲,示意爷爷趴在自己背上。
“个老子你捣什么乱!有我和幺叔在,还轮不到你!起开!”李渊担心儿子背不动,连声喝斥着。
“凭什么不让我背?我偏不!”李鹏程大声抗议着,“我说过要背他上医院的!我长大了,我背得动!”
听闻此言,李良开感动不己,泪水顿时盈满满眶,脸上却满是笑意:“谁都别争,就让我大孙子背!”
一旁的徐小芳早已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车到月溪场,李鹏程换乘小客车回县城念书,李良开一行四人没有下车,直奔三峡中心医院而去。
原本,李鹏程非要陪爷爷去医院,被李良开劝住了。他叮嘱孙子好好学习,争取在随后几天的期末考试中考个好成绩,最好拿个奖状回家。
当天下午,做过必要的入院检查,看过李良开之前的病历资料,问清病人已获知病情之后,主治医生倒也十分坦率,当着李良开的面,讲了下面这番话:“人家大医院都检查过了,结论肯定没有问题。癌细胞已经扩散,做手术和化疗都已经没有实际意义了,住院也没啥大用,也就是缓解一下痛苦。还有多长时间?个把月,大概也就这个样子。住不住院,你们自己定。”
“当然要住院,不住院我们来干什么?”没等妻儿开口,李良开率先表态。徐小芳、李渊、李长也赶紧附和,住院治病事情就算定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一向节俭的李良开突然变得奢侈起来,主动要求住最好的病房里,用最贵的药品,还对两个儿子呼来唤去的,一会儿要吃桔子,一会儿要吃苹果,买回来不是嫌大就是嫌小,不是太酸就是太面,把李渊、李长兄弟两个支使得滴溜乱转。
这还不算完,李良开还再三给远在拉萨和成都的二儿子李远、三儿子李流打电话,要他们赶紧往徐小芳的银行卡里打钱,说自己住院开销很大,一天要好几千,仅靠老大和老幺支撑不下来。
面对李良开的这些反常举动,徐小芳有些看不明白,不知道丈夫唱的是哪一出
有一天晚上,趁两个儿子又被丈夫支出去买万县小面和巫山烤鱼的空隙,徐小芳忍不住问李良开:“老头子,你这是折腾啥呢?我怎么觉得你变了个人一样?你连稀饭都吃得很少,还能吃小面和烤鱼?”
“我折腾啥?我也不想折腾。”李良开没有隐瞒妻子,“是大孙子教育了我。不管怎么说,我都是个得了癌症的病人,不让娃儿们花钱给我治病,外人会说闲话,他们内心也会觉得不安。那就让他们花好了!”
“那得花多少钱啊?”住院的开销很大,李良开使用的贵重药品,几乎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之内,徐小芳真有些担心四个儿子承受不起。
“他们四兄弟,就按一人一万来算,花完四万块,我立马出院走人。”李良开像是早就计划好了,一板一眼地向妻子透露自己的打算。
“你啷个晓得花了多少钱?”徐小芳还是不太明白。
“哈哈,这个难不到我。”李良开胸有成竹,“我早就给收款的地方打好招呼了,说我带的钱有限,快到四万块必须提前通知我,否则别怪我欠账。”
“医院能听你的?”徐小芳疑惑不解。
“现在的医院是什么地方?挣钱的地方。”李良开有些不屑,“听说你要欠账,人家巴不得让你快点出院。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我这个病,治不治没什么意义,就是来走个过场,好让娃儿们心安…”
1月18日,住院治疗第七天,李良开说啥要办出院手续,两个儿子怎么劝也不听。兄弟俩去一结账,三万九千九百九十六元。
离开医院前,徐小芳把李良开的真实想法告诉两个儿子。兄弟俩先是抱头痛哭,尔后拥住父亲,哭得像个孩子。
李良开倒是显得很淡然:“莫哭莫哭,我们回家,准备过年!”
租车回唐家岩的路上,一向很享受坐车的李良开竟然开始晕车,走一道吐一道,最后连胆汁都吐出来了,不得不打开车窗,任由冰冷的空气满车乱蹿。
如此一折腾,李良开出现感冒症状,整个人元气大伤,身子更加虚弱,大部分时间只能躺在床上,靠输营养液维持生命。
此时,离李良开的生日还有一周时间。 李良开出生于农历1944年腊月二十五,到公历2014年1月25日,整整六十九周岁,按照铁峰山一带“男进女出”的说法,还没到庆贺大寿的日子。根据这一说法,男子满七十周岁、女子满七十一周岁,才可以庆贺七十大寿。 显然,即将迎来六十九岁生日的李良开还不具备庆贺七十大寿的条件。可徐小芳和孩子们却不管这些,一定要把他的六十九岁生日当成七十大寿来办,哪怕提前一年,也要办得风风光光。原因只有一个:李良开来日不多,再不热热闹闹地为他办个生日,真就来不及了。 提前给李良开过七十大寿,是徐小芳和四个儿子早就打算好了的事情。一来借此冲冲癌症带来的晦气,让全家人开开心心过个团圆年;二来也让节俭一辈子的李良开高兴高兴,过好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生日。 这是全家人的头等大事,远在成都的李流夫妇赶了回来,李远也在部队忙完演习,及时请假赶回唐家岩。 到小年这天,也就是1月23日,在田梅的带领下,6个放了寒假的孩子全都回到山上老家,等着给爷爷庆贺七十大寿。 李良开、徐小芳也算得上儿孙满堂。李渊夫妇育有一子一女,李远夫妇育有一子,李流夫妇育有两子,李长夫妇育有一女。6个孩子一回来,成天打打闹闹,叽叽喳喳,李良开看在眼里,乐在心上,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 近二十年来,一大家人终于聚齐了,李良开无比欣慰。尽管已吃不下什么东西,每到开饭时,他都坚持着从床上爬起来,强撑着坐在祖父留下来的八仙桌上,乐呵呵地看着一大家人吃饭闲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