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4-11-13 23:34 编辑
《斯通纳》随记
“(他)手指开始松软,捏着的那本书慢慢滑落,快速越过他不动的身体,跌进房间寂静中。”至此,斯通纳走完一生,小说也到此结束。阅读时习惯把打动自己的页面折起来,读完,书至少厚了四分一,精彩段落太多。
阴郁,冷淡,晦暗,伤感,全书散发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大二时,学农的斯通纳受一位文学教授的影响,改修文学。不动声色的老教授,那一刻,想起电影《死亡诗社》中离经叛道的基汀老师,让生命觉醒,追求精神的自由,激情,这是文学的力量。可是,在大学当了一辈子文学老师的斯通纳,生活却与之相去甚远。
结婚一个月,他就知道婚姻失败,一年之后,确定已无法挽回。冷漠到诡异的家庭氛围,这桩婚姻居然能寿终正寝。如果孩子是一种延续,悲剧便不会终结。他们的女儿,被母亲完美塑造成自己的接班人,冷漠,怪异,神经质。斯通纳有过出轨,那是他生命中少有彩虹般的日子。可惜,屈于现实的压力,很快结束。
一战爆发,他没有参战,却失去好朋友,二战来临,校园变得和一战一样,荒芜,死亡,暮气沉沉。老教授怀着对一战的绝望去世,斯通纳对战争充满厌恶却无能为力。小说似乎一直在暗示一种循环,关于命运,关于世界。妻子与女儿,老教授与斯通纳,生活环环相扣,昨天是今天的见证,明天是今天的重复。每一件都是事实,可是没有一件是真的。“从长远看,各种东西甚至让他领悟到这点的这份学问,都是徒劳和一场空,而且最终要消解成一片他们憾动不了的虚无。”生命是一场虚空,毫无意义。
但是斯通纳真实地活了一生。结婚生女,谨言慎行,努力工作探求自我,被上级打压升职无望。人道中年,热情渐灭,出轨,大病,临退休突然体味到工作乐趣想延迟,却被更大的疾病拦腰斩断。有职业操守,抗议学术造假,违背领导意愿给一名研究生论文不及格。也曾象基汀,扔掉教学大纲,按自己的理解授课。“他想当一名教师,他成了教师。但他知道,他永远知道,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一个冷漠的人。他曾梦想过某种正直,某种 绝对的纯洁。他寻找过妥协和无关紧要的攻击性消遣。他曾想象过智慧,在漫长岁月的尽头,他找到了无知。他想,还有什么呢?他还期望什么呢?他问自己。”
该书成于六十年前,现在读来,斯通纳的一生,仍像当下平淡无奇大多数人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