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5-7-18 12:23 编辑
之前,他们说,四川,重庆,湖南,贵州都喜欢辣,辣与辣有什么不同吧?
结论是:四川人偏爱“麻”辣。比如,椒麻鱼,青花椒鱼,麻辣兔头——“麻”和“辣”相伴而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麻的调味料,是花椒。在对花椒的偏爱里,我可能算川人里排在前面的。花椒油,藤椒油,花椒面,花椒粒——我有个小小的脖枕,内容物是花椒籽,枕着,酥麻麻的沁香萦绕,让人甚觉心安。
自妹子家搬走之后,我接管厨房工作,几乎所有的菜肴都离不开这个佐料:花椒。凉拌菜多用花椒油、藤椒油,煮菜装盘时多用花椒面,炒菜么,自然是花椒粒儿。
先生和儿子先是抗议,说能不能少放点儿?你这个花椒的调味儿,都有点麻嘴的感觉了。
走人民群众路线,自然要接受人民的意见,于是尽可能少放一点,偶尔习惯性放多了,就嬉皮嘻哈笑两声,表达一下“老人家,记性不好”的歉意。
但,先生和儿子又有意见了,说能不能只用花椒油和花椒面?怎么每道炒菜里都放花椒粒儿?一不小心咬到籽粒会磕到牙的呢。
啊?我厨房里还有半盒,另有两盒没开封的,全都是花椒粒儿,咋整?小小声商量,说,要不,这批用完了再说?!
儿子一拍桌子豪气干云,记得家里有石窠子是吧?我待会儿全舂成花椒粉吧。
先生双手,恨不得再加双脚支持,并认真参与建言建策,跟儿子说,记得把花椒粒烘干烘脆,才更方便操作,也能捶得更细碎些。
皆大欢喜。
又过了两、三天,……发现为旅程而备的,后来不打算付诸实践的,竟还有半盒花椒粒儿,乐得我不要不要的。
炒菜太明显了,偷摸放在炖菜里呢?我如此寻思。炖菜的佐料有点复杂,见缝插针放几粒,该不容易“见光死”吧?
结果的结果是:根本不容侥幸心理。
炖了锅蘑菇鸡肉,儿子舀了勺汤入碗,无比狐疑看了又看,抬头问我,好像是花椒粒儿?
噗嗤一声就笑了,这孩子,眼神太好了吧?真不可爱。岂不闻,难得糊涂么……
儿子追着我逼问,老实交代,是不是又买花椒粒儿了?
哈哈笑着告饶,说,真没有,真没有……
先生也作证,说,是你老妈以前收藏好,准备带出门用的。
儿子郁闷片刻,说,老妈,你对花椒是有多执念?我辛苦大半个下午,才把花椒都捶成粉末,想不到你还有库存。
半开玩笑,也是自我解嘲,说,你老妈我这个叫,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是吧,是吧,四川辣妹子对“麻味儿”的情有独钟。
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