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3-6-24 10:17 编辑
早在30多年前,气候变化问题就引发了全球性关注,并于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致力于通过全球性协调一致行动应对这一挑战。此后取得的第一个里程碑式成果,就是1997年面世的那个雄心勃勃的《京都议定书》—— 一份堪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行动纲领。
赞成并代表美国ZF草签《京都议定书》的代表,是后来在总统竞选中以极其微弱票数败给小布什的时任美国副总统戈尔——他曾因呼吁人们重视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获诺贝尔和平奖。尽管该公约已被全球近200个国家批准,并于2005年正式生效,中国也早在2002年就批准了该公约。但令整个世界大感意外的是,美国ZF事后出尔反尔,一直拒绝推动国会批准这份来之不易的全球性共同行动纲领。美国人的这一背信行为一如这个世界警察蛮横地拒绝签署《国际海洋法公约》。作为发达国家的带头大哥,美国此行径的直接后果,就是让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第一份行动纲领几近成了一堆废纸!并为此后国际社会达成任何同类协议带来严重后遗症。
《京都议定书》面世12年后的2009年12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北欧童话之国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在那里召开。遗憾的是,那届大会没能写出美好的童话,而是以失败告终。
美国总统的出场戏码。 当选总统尚不足一年,没有任何值得提起成就的奥巴马意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他带着志得意满、一览众山小的爆棚自信,把美国世界老大的做派演绎得淋漓尽致,几近目中无人。白宫发言人宣布,奥巴马总统将推迟到最后一天才到会,并告诉媒体:“总统认为,美国的领导力能在他参加会议时发挥最大效用”,总统最后出席,“可以发挥临门一脚的领导角色”!
美国对待中国的小动作。 在丹麦女王为各国领导人举行的欢迎宴会上,温家宝总理从一位与中国交好的欧洲领导人处获悉,当晚有一场奥巴马主导,20多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非正式会议,名单上亦包括中国。让温总感到吃惊的是,中方并未接到任何通知。显然美国人不希望中方参加。经核实后,温总决定自己不出席,而是派一副外长与会。这位副外长一到会即开门见山:我是不请自来的!并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抗议。
高潮:中美会场内外的直接碰撞。 在正式大会上,美方不仅抛出了对发展中国家不公平的温室气体减排额度要求,竟然还提出中国减排工作需接受国际检查等无理主张。对美方的傲慢要求和不合外交礼仪的强硬做派,温总理相当不悦,决定还以眼色。
在不久后举行的大范围会议上,中方派了一名级别更低的官员代表温总理参会。对此,奥巴马相当恼火,要和温总理直接谈。在美方要求下,中方答应,当晚7时可以安排见面。之后其助手告诉奥巴马,温总此时正与印度、巴西、南非三国领导人开会协调发展中国家立场。闻听此言,堂堂美国总统开始发飙,不顾基本外交礼仪,不请自到,直接硬闯温总主持的多边会场。奥巴马还边走边喊道:“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你准备好了吗?”在尴尬的气氛中,四国商讨临时变成五国谈判。
不难想象的结局。 按联合国计划和奥巴马的如意算盘,都打算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新的全球性协议,替代美国人不喜欢的《京都议定书》。但由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严重分歧,以及美国的霸道做派和中国不买账,这一既定目标未能实现,谈判陷于僵局。原定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不得不被迫再延长8年(至2020年)。这无疑是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损失。
但即使如此,温总理还是代表中国ZF在大会上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