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夜夜秋雨孤灯下 于 2011-8-3 21:28 编辑
最近,归隐宋朝和芥末、昊哥等几个杰出网的朋友常来艺文视点,杰出网我也去过 ,但只认识了毛毛,还没来得及认识别人,就领着毛毛私奔了。看大家都是天晴的朋友,我赶紧把我与天晴的争论起因说清楚,免得被群殴。
今年六月初,我在情感夜话版看到一个题目叫《我读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书》的帖子,里面谈及李泽厚和余秋雨评价陶渊明,我并不知道作者说的“世界上最好的书”到底是什么,单就帖子的话题与作者探讨几句“魏晋风度”:
曹操,诸葛亮,跟“清谈喝酒吃药打铁”的(嵇康吧?)和陶渊明,都是魏晋时期的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之后,又一个急剧动荡的时期,在近四百年的时间里,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加剧,战争连年不断,军阀割据,天下大乱,跟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魏晋风度的五个时期,分别是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
我想:李泽厚先生也应该谈到这些人和概念,可能你没有一一列举。
汉朝三百年,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传统到了东汉末年,权力掌握在尚名法的曹操手中,儒家突然贬值了,建安七子之首的孔融,就被曹操所杀,从220年曹操死,曹丕称帝开始,三国纷争的同时,魏国内部曹氏和司马氏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知识份子只好退隐山林,以“道家”清谈伪装自己,,司马昭又杀了夏侯玄,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也被司马昭所杀。知识分子被迫向权力集团屈服。
“王谢世家”的谢就是谢安,指挥淝水之战的,他以“请谈论道”名士出身,整天跟王羲之那些“清流”饮酒赋诗,出仕后及不跟权臣合作又匡扶社稷,就是知识分子转型的范例。
至于陶渊明,恕我冒昧,谈论你的偶像。
我不知道你怎么理解陶渊明,陶渊明的思想仍然是“内儒外道”,早年他是很有“兼济天下"的雄心的,由于他庶民的出身,在讲究”门阀“制度的晋代,他的理想抱负都无法实现,熬到29岁才做个小小的祭酒,他曾经投靠控制半壁江山的桓玄,依然不被重视,后来桓玄篡位,他辞官回家,刘裕击败桓玄,称帝,他又去投靠刘裕。到四十一岁时,已经五次出来做官,也不过做到小小的彭泽县令。终于绝望。
陶渊明是在政治理想破灭,“郁郁不得志”之后,归隐农田的,《桃花源记》写于退隐之后,说明他在政治上仍然有自己的社会理想。不过他无法实现罢了。
我也喜欢陶渊明的田园诗,境界很高。
中国历朝历代知识分子,当政治抱负不得实现的时候,往往效仿陶渊明。所以陶渊明颇受推崇。
因为这个时期的儒家知识分子都有这样的转变过程,儒,道,并举,加上佛教盛行,三百六十年间,以《易经》《老子》《庄子》为思想核心的”玄学“盛行,——玄学即哲学,魏晋南北朝,成为集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之大成的时期,中国每个研究哲学、美学的大家,必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精通。李哲厚,余秋雨更是其中领袖。
余秋雨通俗些,毕竟是个文人,谈历史,有点浪漫。
李哲厚严谨得多,轻易不会抒情的,呵呵。
我很少看余秋雨的书。他的东西属于文学作品。当然喽,不是说余秋雨不好哦。只是不适合我。
我更愿意直接读哲学及美学。
我很崇拜李哲厚,我的一点美学知识,都是读他的书学会的。
六月中旬,我在艺文视点发帖《读书当读文学史》,提出”爱好文学的版友应该系统的学习一点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增加知识底蕴”。
天晴老师跟帖说:
醉笑啊,你看了许多书,也有不少感受,并且拿出你学习心得来和大家分享,想叫别人也能走上快速提高自己的捷径路,用心很好。
但是这样的东西我不敢写,第一、如果我写了恐怕没人会看,第二、如果真的有人看了还想学我,我还怕误人子弟。
当代中国知识最渊博的人是余秋雨无疑,看着他渊博的学识很多人向他求教学习的秘诀,他对怎样学习的论述在网上,文字的和视频的资料多得很,建议大家去看余秋雨。我读余秋雨四年,整个是脱胎换骨的感觉。 |
我不知道此人是谁,打消我的积极性不说,让大家都去读余秋雨。
我回复说:
我只是建议大家读读文学史。但没有“想叫别人也能走上快速提高自己的捷径路”。
一,我再三说过:读书没有捷径。
二,读书只是一种消遣,读书不是学武术,读完了哪本书就一定会什么。
有机会可以一起谈谈余秋雨
天晴老师回复我:
如果辩论文学史,我就不跟你辩论,原因是,那是我的短板。我不会以卵击石,自找苦吃。
你既然很少看余秋雨,就不要和我辩论余秋雨了。
不过,学习是有捷径的,都是读书,有的人很快就能成才,而另一些人终其一生也还是平庸之辈。这里主要是一个方法的问题。劝你去看看余秋雨谈论读书的文章或演讲吧。
我对此人反复推荐余秋雨有些反感,井底之蛙,乡下孩子没进过城似的,但仍然没想起来是谁,回复说:
关于余秋雨,世纪之初,看过他的一两本散文集,之所以很少看就是因为觉得不太喜欢他的风格,或者不适合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的自由化思潮被遏制,文化界消沉低落之际,余先生的”文化散文“脱颖而出,他在戏曲研究方面也很有建树。但不至于达到“最渊博”的地步,相反,余先生最被诟病的恰恰 是他的文章里一些历史常识的谬误,以及西学方面的薄弱。当然这是相对那些“学贯中西”的泰斗们而言、
这引起了天晴老师的不满,要我拿出证据,我从网络上找了“吴海发致余秋雨的一封信”转过来,天晴老师却不说对错,呜呼了起来:
“ 呜呼,塞万提斯,你刻画的人物太鲜活生动了。”
我终于想起来,天晴,就是那个“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书”的那个人。呵呵。
我回复说:
回复 74# 天晴
天晴老师,别顾左右而言他。不止这一篇《十万进士》,天晴老师可知道“石破天惊逗秋雨”一书?作者查出余秋雨散文中历史谬误达120多处。虽不尽然,但多数都是事实。如《洞庭一角》中,余先生的原文称吕洞宾为”道家始祖”,您觉得余秋雨的这个提法正确么?
还有,您呜呼了?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呜呼什么?
我个人不喜欢余秋雨有两点,一是文字太过阴柔华美,甚至太煽情。二是余先生太喜欢作秀,电视上曝光率很高,有些“文化超男”的味道,而在歌手大赛、模特大赛上普及小学文化知识,除了余秋雨之外,可见过任何一个大师级的学者干过这事?
其实我并不否认余先生是个很优秀的散文家和戏曲研究的学者,他的作品很值得一读,我只针对你说的”知识最渊博”一说,和劝大家都去读“余秋雨”。
天晴老师提倡全民都去学习余秋雨,醉笑暗自担心:长此以往,国人上下都如余先生般捏着“兰花指”,真的不是很可观。
请允许醉笑不捏兰花指,谢谢。
就当代活着的算,余秋雨也算不上“最渊博”,你这一点上有些浮夸了。你承认么?他比李泽厚如何?
补充一句,文学批评,各抒己见,醉笑对余秋雨和天晴老师 个人 没有任何不满和成见,这一点还请明察,您的这句“呜呼”有些超出“争论”的范畴了,不能因为醉笑不喜欢余秋雨,您就“呜呼”吧?
天晴老师再不理我,连续在艺文视点发了好多帖子,大都是转帖《余秋雨谈阅读》一口气转了六篇,继续宣传他的余大师天下第一。
我觉得,如此推崇一个当代散文家,而且还要求别人也推崇,除了知识方面的问题,还有些人格不健全。
后来看到他写的《萨特的智慧》,以为他故意矫情,在跟帖中出言戏谑,被版主封掉。也就不再理会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