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涧鸣 于 2015-9-29 08:10 编辑
怎样才能记住旧相识?
文/涧鸣
有位初识不久的朋友,一次见他一瘸一拐的,崴了脚,几天后见他已健步如飞,过几天又碰到他,仍然步履蹒跚,忙惊问其故。他听后眨眨眼笑道,“上次你见到的一定是我弟弟,我们是双胞胎。”终于有一天也结识了他弟弟,果然如同一个模子刻的,难怪会认错。其实我的形象记忆煞是了得,十年八年前有过接触的人,再相见,一般都会认出。双胞胎之事只是个特例。
但我有个极大的弱点,就是很难记住别人的姓名,包括打过多次交道的,有时某个人的面孔和身影明明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就是想不起他叫什么。常常遇到尴尬不说,在人们极注重“感情”与交流的现实中,的确很不利于沟通。
前几年在河南一个部门认识了一位副处长,去年在河南又与其相遇,久别重逢,都很激动,不约而同一起向前跨步,并各伸出双手紧紧相握,在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飘洒的雪花中相互嘘寒问暖、倾诉离别之情,只剩下热泪盈眶了。依依惜别之际犹约定今后多联系。可一转脸,我却怎么也想不起他的姓名来。假如他也有我一样的毛病,而今生今世又不会有机会再次相遇,岂不就断了联系。
这还算好的,因为终究见到了对方,最怕的是接电话。有的人来电话一张口就是,“我是某某某!”好像他的大名早已名震遐迩,你岂能不知。更有的人一上来就同你像老熟人一般“唧唧嘎嘎”家里外头地说得热烈慷慨,而你却想不起他是哪方神圣。每逢遇此,为不至尴尬,我都会一面同他(她)“今天的天气哈哈哈”地敷衍着,一面根据其话音的地方特色和偶尔透出的些须信息,脑子在记忆库中做着飞速的搜索。有的想起来了,真是喜出望外,于是装做没事人一样,对答如流,好像我早就很记得他(她)。但也常常会在听对方浪费了半天感情,又实在想不起其是谁的情况下,不得不愧疚地嗫嚅着问对方,“您是哪位?”也因此而使有的旧相识愤然而去,从此就“泥牛过海”没了消息,想来真是罪过。
我很赞赏一种打电话的形式,就是上来先报名,然后对你说他曾经在某年某地什么场合同你有过接触,使你马上就能进入记忆或想起个大概,既然是很有些时日不曾联系了,这样提醒一下,双方谁都不至于尴尬。我给别人打电话从来如此。
至于再遇到“熟人”,我也尽量学机灵点,再不敢贸然问其贵姓,而是问:“您的电话有变吗?”并借机说:“您再给我一张新名片吧。”当接过他的新名片后,立即迅速地扫一眼对方姓何名谁,什么单位,由于已然成竹在胸,所以马上就能够若无其事并从容起来。
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可以说是一个人的代码,它可以是我们的长辈起的,也可能是自己中途改的,原因很多。有人考证,艾青的原名叫蒋海澄,1933年写《大堰河──我的褓姆》时,想用一个笔名,当时已写下蒋字的“艹”字头,因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在“艹”字头下信手打了个“×”,恰好变成个 “艾”字,于是他便以“艾”为姓,“海澄”正好为青色,就起笔名叫艾青。又如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闻亦多。五四运动后,他主张取消字、号,甚至取消姓。有一天他对同学说,他要取消姓,改一个简单的名字。 一位同学说:最简单的就是‘一’字,你就叫‘一多’吧! 后来又恢复了姓,便叫成了“闻一多”了。从古至今,这种事例可以说举不胜举,但不管怎样,与人交往,都应记住别人的名字,如记不住,对别人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不尊重,对自己来说则是一种折磨,我不知在记住别人的名字方面,哪位有什么高招,愿闻其详。
作者:王建明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文化街42号楼1103室 邮编:100031 电话:13661028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