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8-12-14 22:16 编辑
今天发现杂谈有个宝帖,东湖的《随园及鱼玄机》,申请了个全局置顶。
推荐阅读。
推荐理由:
本篇,由小说《随园》引申到《随园诗话》和袁枚。因为小说《随园》跟袁枚及《随园诗话》相关联,按东湖的意思,袁枚的《随园诗话》是小说《随园》的背景和底座。
不了解袁枚《随园诗话》,就读不懂这篇小说。
是吧。
然后东湖又写到鱼玄机。
东湖说:“我们读一篇小说,读一篇好的出色的小说,为什么我们会想到或者触动到许多的历史与当下的情怀?就因为小说中所叙述的、所讲述的故事,它所包涵或承载的东西,厚重而且深沉,值得我们去挖掘,去细细品味。”
小说中的“杨洁与老师薛子仪”,袁枚与弟子,温庭筠与鱼玄机,这三个故事跨越古今,被东湖以一个“戏仿”的理念穿了起来:
“当我们读到鱼玄机的这些活生生的存在时,我们回过头来看《随园》这篇小说,想想小说中的“我”,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呢?只不过,鱼玄机与她老师和她男人,“我”与文学老师及老王,这种关系,正好相反。按照“戏仿”论,“我”(杨洁)就是对鱼玄机的戏仿,薛子仪就是对袁枚和温庭筠的戏仿。而《随园》这篇小说,总体而言,还是在表达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互为观照与戏仿的关系。”
读书读到这份上,东湖已深得读书之三昧。
这篇文章有宽度,有厚度。有人物有故事,有古有今,有文有史,有文学评论,有美学理念,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内涵丰富,容量庞杂,东湖信手拈来,驾轻就熟,掌控的不错。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形散神不散”。
如果说,这篇有瑕疵的话,天牙说的“帖子过长”有一定道理。可以适当删减一些文字,比如介绍袁枚的生平,有些面面俱到,可以割爱。
还有一点,窃以为,东湖对小说《随园》主题的诠释,“而《随园》这篇小说,总体而言,还是在表达一种理想与现实的互为观照与戏仿的关系。”太轻了。
据说,最好的读书分享文章,就是让你看了之后很想看看原作。
从这个意义上说,东湖这篇相当成功。
袁枚的《随园诗话》,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概论课的必读书目,早年依稀读过,想必,天牙也听体育老师讲过。
而鱼玄机,当年在《艺文视点》,曾经与嘉人论道,嘉人给醉笑出个题目:“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王昌”何许人也?醉笑曾经写过一帖。而嘉人也写过关于“鱼玄机”,故对鱼玄机略知一二。
现在我就想找找东湖说的那篇小说《随园》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