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替玲珑反拍一下段子
查看: 2458|回复: 4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替玲珑反拍一下段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0-11-29 1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碰个瓷,内什么,贴纸还没写呢,待会儿见,打个广告先。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0-11-29 1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0-11-29 22:17 编辑

先听段曲子,心定下来。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0-11-29 20:00 |只看该作者
坐地板。。。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0-11-29 20: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0-11-30 19:44 编辑

这是教授的原贴:

【五十学易 2020-11-29 17:39

『我一直孜孜不倦地劝一池,就是生怕一池被改造成另一个小西。』

无弦风,

且看段干教授第一是白纸黑字原文引用玉玲珑,标点,时间,都是原封不动。

第二,我就拍她一句:你这是学佛的必须程序么,著相,贪法施之功。

第三,我还挑拨一下:人家醉笑与灭灯退魈费力在前,玉玲珑讨好在后,这火候把握得恰到好处哈。

第四,顺路谤佛,玉玲珑家的佛不灵,否则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劝一池』却不见成功呢?】


    关于第三点,因为本烟看帖少,对于事情了解不够透彻,所以不便多说。主要就第二和第四点说下自己的一点浅见。

    所谓正文其实几句话就能说完,但里面涉及的佛家理念较深,所以前面做段插叙。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圆觉经》也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也就是上至佛菩萨,下至芸芸众生皆有佛性,是为平等。

    凡圣的差别在于迷悟不同。我们凡夫本有的自性清净被无明、尘沙、见思烦恼所障覆,心性的智慧德能处于隐态,透不出来,不明了诸法实相。  
  

    六祖慧能大师说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这话乍看有些别扭,但从理上讲意思蛮深的。明藕益大师也说过: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凡夫之心,不能无念,每起一念,则落十法界,每起一念,为一受生之缘。

    世间人真的有过吗?从本质性上讲,没有。所谓事有理无,相有体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外面的境界是我们心现识变的。八识田中种子遇缘起现行,种子熏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不断生灭转化的,所以外面的境界有善有恶,不过是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的作用,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的。
  

    众生在凡夫位之时,四相具足,所以需从基础上做功夫,所谓先转恶为善,再转迷为悟。

   善恶之说,不仅释家提出,儒家也有讲到,性善之说出于孟子,【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性恶之说出于荀子,【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而论语阳货篇则曰,【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所说之性,为心之体,没有善恶。所说之习,为心之用,有善有恶。性本无善恶,习染不同。习于善则善,习于恶则恶。习是心性之显发,所以性善性恶及善恶混诸说,是就习而说,非就性言。儒家认为欲窥见心性,成就圣人之道需于弃恶从善格物致知上用功。

    这方面佛教的法相唯识宗讲得比较详细,《百法明门论》云:百法,大类分“一切法”为“有为法”及“无为法”,这两大类法即摄尽世出世间一切万法。而有为法则分为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其中心所法分为11个善心所、26个恶心所或说烦恼心所及随烦恼心所。当然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而佛的目的亦在于令人断恶修善,转烦恼为菩提。可见善恶可转,而转变的目的在于达到最终之修证旨趣“六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0-11-29 20:24 |只看该作者
好,开始来学术探讨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0-11-29 20:29 |只看该作者
外面的境界是我们心现识变的。八识田中种子遇缘起现行,种子熏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不断生灭转化的,所以外面的境界有善有恶,不过是我们八识五十一心所的作用,是我们自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变现的。
-------------------
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0-11-29 20:30 |只看该作者
遥望江南 发表于 2020-11-29 20:24
好,开始来学术探讨了

待续 :)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0-11-29 20:33 |只看该作者
当然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
--------------------------
那佛法中的善有没有通过语言能启发到的?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0-11-29 20:35 |只看该作者
而学佛的目的亦在于令人断恶修善,转烦恼为菩提。可见善恶可转,而转变的目的在于达到最终之修证旨趣“六无为法”中的“真如无为”。
-------------------------
可能学不来,也学不到
也许就是一面镜子而已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要照一照的需要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0-11-29 2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0-11-29 20:59 编辑

    真正学佛是为解脱大道,为明心见性。目的是出世间的。但出世间的修法须在世间磨练,所谓历事练心。 慧能师也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怎样转迷为悟,转恶为善,需从身语意下功夫,尤其意。真正的功夫在于放下。《红楼梦》中说,要想好,便要了,若不了,便不好。这了,便是放下,想放下,需看破。“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然在当今时代众生根性愈趋粗劣,如何更好的放下呢?佛门经常拿坛经上记载的神秀师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和慧能师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相比较,一者未见性,一者见性。但须知六祖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上上根人,佛门中的特例,不是普适的。而神秀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一般人的修持。所以修学人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当下的起心动念是否符合佛在经教中的教诲。
    
   而且放下并不是教众生什么也不做了,是放下心中所分别执着的那些虚无幻相,名缰利锁。放下后还是要提起,出家人要提起对众生的真诚慈悲,“远绍如来,近光大法。”上求下化,教化众生,做人天之师范。而在家人也要负起自己对于社会家庭工作的责任。当年曾有人问布袋和尚,怎样修行?布袋和尚先是把肩上布袋往地上一放,然后又把布袋提起重放肩上。这一放一提,是妙极的开示。


    佛法不是二法。《金刚经》上佛说“无住生心”,讲真这个境界凡夫不能说,因为是诸佛证得的。但为了修学勉为其难求个相似的解悟的话,宇宙之间万事万物缘起性空,而心识境相都没有自体,刹那生灭,所以能所俱不可得,当体即空。我们似生活在《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虚拟世界里,所谓“梦里不知身是客”。既是假相,所以无住,放下,放下无明尘沙见思三大烦恼。无住了为何又要生心,因为相虽是假的,但是它相续,会生灭,转变。因空了,变成果,果空了,又成为因。所以生心很重要,心好相则好。佛家即教四众弟子生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之四弘誓愿之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为无边众生勇于荷担如来家业。所以“无住生心”,无住让我们放下,不分别,不执着,生起出离心,生心又让我们提起,为佛法,为众生,而发菩提心。放下与提起不二,无住与生心为一。

    在当下之应用,因无始劫习气业染,不可能说放下就能放下,可先学着看淡,看淡名闻利养,减除贪嗔痴慢。不执着,不攀缘,随分随力,“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0-11-29 21:13 |只看该作者
怎样转迷为悟,转恶为善,需从身语意下功夫,尤其意。真正的功夫在于放下。《红楼梦》中说,要想好,便要了,若不了,便不好。这了,便是放下,想放下,需看破。
-----------------------
先给远烟
我很迷茫,这放下究竟是能学得的,还是天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0-11-29 21:14 |只看该作者
而神秀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一般人的修持。所以修学人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当下的起心动念是否符合佛在经教中的教诲。
----------------------
如果信此生会在学习中有所改变,神秀此法是更加实际,仁爱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0-11-29 21:16 |只看该作者
先顶一下,一眨眼,玲珑又挨了好多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0-11-29 21:21 |只看该作者
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来改变一个人的天性,是非常困难的
有生来就很豁达,生来就很空灵,很淡泊的,实在是太美妙,那何偿不是超自然于他的垂青
性灵这种东西,和肉体上所有的特征一样,是生来即定的
至少基督教是这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0-11-29 21:22 |只看该作者
以上话是我一时说的,还有待于后半生去验证
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0-11-29 21: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0-11-30 19:49 编辑

    抱歉插叙过长了,写的还有点乱,转入正题。

    教授所说第二点,“我就拍她一句:你这是学佛的必须程序么,著相,贪法施之功。”


    玲珑学佛,用句术语,善根深厚。但人家也还在途中,所以我们不能以一个觉者的悟性来要求她。她孜孜不倦地劝一池,从世间法的角度也只是尽一个朋友之义。那她尽自己之义是一方面,她的朋友听不听是另一方面。但问耕耘不说收获。从佛教角度也可说度人,但这不意味着她就是着相贪法。凡事看存心,以我对玲珑有限的了解,感觉她的存心不是为了自己,确是为了朋友,当然我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认知一定正确,但总之我们没有谁看到她的存心不是。所以此处就如康德的物自体一样,不明的话可以先悬置,不必下定语。

    当然玲珑确有做的不太到位的地方,比如虽然佛家讲究怨亲平等,从她自己的角度是在践行这一理念,但成年人的世界劝谏三次以上就可以了,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义务尽到即可,不必过于执着。否则就不能怪你的朋友们对你所谓过于慈悲有所微词了。

    再来看教授所说第四点,【顺路谤佛,玉玲珑家的佛不灵,否则为什么『孜孜不倦地劝一池』却不见成功呢?】      
           

    哈,“玉玲珑家的佛”,佛还分你家我家她家的吗?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不见成效,一和因缘有关,二和摄受力有关。三和被劝者的善根有关。前面也说了,佛都度不了无缘之人,何况玲珑呢,玲珑只需尽分即可,结果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0-11-29 21:33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1:22
以上话是我一时说的,还有待于后半生去验证
晚安~

三拳晚上好,谢谢。抱歉今天晚了,你的一些问题我只能明天再看了,如能知晓一二,定为解惑,但不敢保证是真的,我也仅是一个佛学爱好者,还在路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0-11-29 21:54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9 21:16
先顶一下,一眨眼,玲珑又挨了好多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0-11-29 21:58 |只看该作者

我去,刚干完活,看了一眼,形势大乱啊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0-11-29 22:01 |只看该作者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9 21:58
我去,刚干完活,看了一眼,形势大乱啊

怎么乱了,我还没看页面呢,不过乱了也没事,玲珑不是正好锻炼一下,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嘛 :)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0-11-29 22:06 |只看该作者
问好跟帖的各位,明天上班,所以晚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0-11-29 22:11 |只看该作者
著相,贪法施之功
-----------------------
楼主讲得太复杂了。我觉得这7 个字拍点在那个“生怕”上。若真是可度,真金不怕火炼,自然不会被打回原形。所以,玲珑的劝和担心,在修佛者看来,是为外形障目的多余念经。

同理,第四层意思如说朽木不可雕也,倒不一定说度者不灵,而是缘木求鱼,空劳牵挂。

你没怎么驳教授,只是解读了一下吧,普及得不错,佛也没招啊,自古魔道不两立,仅此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0-11-29 22:18 |只看该作者
我劝一池恰好三次了,准备不再劝了。主要胆子小了,再劝下去,估计不止红袖人揍我,六星人和一池也要揍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0-11-29 22:25 |只看该作者
做事但尽己心吧,结果如何看缘分。别人怎么看我,不在我考虑范畴之内。
我确实福缘深厚,身边净是大德。今天就见了三个,个顶个值得我顶礼膜拜。觉得论坛上,为些许小事吵来吵去,毫无意义。我以诚意待人,人若必欲欺我,我成全之。
再退一步说,凡事都是因果,与其争吵不服,不如坦然受之。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0-11-30 06:50 |只看该作者
我也觉得段子的文章有可拍,网络和现实的同一个人人其实不可分割~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0-11-30 18:41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0:33
当然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
--------------------------
那佛法中的善有没有通过语言能启 ...

有啊,如六度集经,依六波罗蜜(佛教讲究菩萨修六度,也称六波罗蜜,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项修持内容。之次第分类收录了多种本生故事,对人都很有启发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0-11-30 18:42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0:35
而学佛的目的亦在于令人断恶修善,转烦恼为菩提。可见善恶可转,而转变的目的在于达到最终之修证旨趣“六无 ...

是的,各有因缘,各安天命。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0-11-30 18:46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1:13
怎样转迷为悟,转恶为善,需从身语意下功夫,尤其意。真正的功夫在于放下。《红楼梦》中说,要想好,便要了 ...

能学的啊,那些精进的修行人的修持经历就是不断看破放下的过程,当然这里面不包括我,我爱玩。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0-11-30 18:47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1:14
而神秀师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适合一般人的修持。所以修学人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己当下的起心动念 ...

是的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0-11-30 18:52 |只看该作者
三拳 发表于 2020-11-29 21:21
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修养来改变一个人的天性,是非常困难的
有生来就很豁达,生来就很空灵,很淡泊的,实在 ...

改变确实不容易,所谓知易行难,但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否则修行无益。性灵在佛教来看,凡夫是被障覆了,但确实从未失去,不过需要通过修习去掉遮蔽的障碍以达至见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