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论语】孔子嗅山鸡
查看: 1625|回复: 4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孔子嗅山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5-18 19: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临窗独饮 于 2023-5-18 19:07 编辑

【原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供]之。三嗅而作。

这是因而起的一个公案。雉,鸡,色彩斑斓,善走而不能久飞,通常在树丛隐蔽处窝,生性胆怯,无论蹲巢或外出觅食,都会不时机警地观望四周,如有动静,迅速逃窜,若遇突来声音刺激时,惊飞失措。

这里“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描绘的就是这么一个情景。色,山色。斯,相当于“然”。举,兴起。集(雧),群鸟在木上。合起来,山野美景生机勃勃,山鸡滑翔复又栖集于林。

孔子置身其中,心情大好,说,“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山梁上的母山鸡,正是好时节啊好时节。言下之意,正是产蛋孵化的好时节。谁料子路会错了意,以为说是吃母山鸡的好时节,想方设法抓了一只,炖好,上供给孔子享用。

这一下孔子哭笑不得了。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可见他是怎么样的人,此时面对这正处于产蛋孵化期的母山鸡,他可能会吃吗?何况前面刚刚强调过,“不时不食”,不合时令的坚决不吃。违背时令,即为违礼,孔子会做吗?但眼看弟子如此诚心上供,不吃,又拂了他一番孝敬之心。怎么办?智慧如孔子,自然有他的办法。不吃肉也不喝汤,而是做了一个动作,“三嗅而作。”

作,起身。关键是“嗅”。我们知道,鬼神享用祭品用“嗅”,现在子路既然来“供”,有如上供鬼神祭品,孔子就幽默地对之以“嗅”。更有趣的还是他的动作细节“三嗅”——嗅了又嗅,好像在向子路表示,“嗯嗯,我享用得很好!”然后站起身来,似乎又在告诉子路,“我享用过了,该走了,谢谢你的祭品!”

二千多年前的这出有如哑剧的公案,是否让我们读来会心一笑?不得不说,如何愉悦地遵礼,不负如来不负卿,孔子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5-18 19: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伪善的具体表现
比“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境界差远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5-18 19:17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5-18 19:37 |只看该作者

那最后让谁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18 19:39 |只看该作者
1、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此句为“逸诗”。逸诗就是跟《诗三百》同时代而没有被收录到《诗三百》里的上古诗歌,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著作。就如这句,仅见于《论语》,但不见于《诗经》。

以醉笑的理解,这句的意思是引用,是比兴。《论语》的作者在记录孔子这段事的时候,引用了这句“逸诗”作“比”。因为这两个情景有相似之处。所以,这两句是独立于全文之外的,在孔子没做这件事之前就有的。不要跟孔子联系起来去理解。

相当于你看到醉笑给段子的情书后,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今有段子,醉笑好逑。关关雎鸠两句,比醉笑跟段子早2500多年。

色,是说人的表情。举,是起飞。这个比较好懂,临兄如今尚举乎?哎,就这个意思。

色斯举矣,说雉鸡看到人的表情不对了,马上就起飞了。

翔而后集,说雉鸡飞了一圈之后,又聚集在树枝上。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5-18 19:5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子路也够笨的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5-18 20:02 |只看该作者
然后呢,刚好孔子带着子路不知道干嘛去,路上看到山梁上有个母的雉鸡,于是孔子说,山梁上的这只是个母雉鸡,正式要下蛋的时节了。孔子在赞叹大自然生生不息啊。

2,子路共之。不是子路抓了这只母雉鸡给炖了,然后“供”给孔子吃。这么理解有点太“民科”了。

子路在现场,焉能听不懂孔子的意思?何况“山梁雌雉”,子路说抓就抓到么?雉鸡会飞,而且“色斯举矣”,会看人的神色。

这里,共通“拱”。 子路听了孔子这么说,就对山梁上的雉鸡拱拱手,表示敬意。

三嗅而作,嗅,疑似误抄。一本做嘎,鸟叫声。“三嗅而作”的主语,不是孔子,也不是子路。

是雉。作,是起的意思。起飞,跟前文的“举”同义。

雉鸡看到孔子指指点点,子路比比划划滴,叫了几声飞走了。

这个场面,正应了“逸诗”的“色斯举矣”。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5-18 20: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02
然后呢,刚好孔子带着子路不知道干嘛去,路上看到山梁上有个母的雉鸡,于是孔子说,山梁上的这只是个母雉鸡 ...


哈哈,我也觉得不太可能炖山鸡。

临窗是故意那么写吧?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5-18 20: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3-5-18 20:11 编辑

孔子与子路,两个人在荒郊野外,怎么会立时抓来一雉马上炖了?

难道,孔子和子路就地生火,带着锅呢?

况且,情境也不对啊,按你的理解 ,子路以为孔子想吃,是不是得跑出去抓雉鸡?

这时候孔子在干吗?情景重现:

孔子看着子路满山打野鸡,抓到之后,杀了野鸡,拿出随身携带的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烧水拔毛,炖熟。子路把炖好的鸡汤端上来,

孔子背着手慢慢地踱到炖熟了的野鸡面前,弯下腰,闻了闻,才曰:你麻痹袄子路,谁特么让你把野鸡给炖了滴?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5-18 20: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09
孔子与子路,两个人在荒郊野外,怎么会立时抓来一雉马上炖了?

难道,孔子和子路就地生火,带着锅呢?

哈哈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5-18 20:12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18 20:06
哈哈,我也觉得不太可能炖山鸡。

临窗是故意那么写吧?


不是,临窗要解读一下《论语》,大概已经四五年了。

这是他对论语的解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5-18 20:13 |只看该作者


笑死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5-18 20:1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12
不是,临窗要解读一下《论语》,大概已经四五年了。

这是他对论语的解读。


他读的也可以作为一种版本,这样的孔子更接地气。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5-18 20:2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18 20:16
他读的也可以作为一种版本,这样的孔子更接地气。


但文言文有自己的语境。不是怎么解释都可以的。

古诗文最怕“望文生义”,这句中,嗅字,肯定不对。 “三嗅而作”的,肯定不是孔子。所以临窗的标题说说“孔子嗅山鸡”,实在是望文生义。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5-18 20:29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18 20:16
他读的也可以作为一种版本,这样的孔子更接地气。


就像清末民初以来,好多人续写过《红楼梦》,《红楼梦》至今还在,没有一个续写的流传超过十年。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5-18 20:38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29
就像清末民初以来,好多人续写过《红楼梦》,《红楼梦》至今还在,没有一个续写的流传超过十年。



临窗这个可以叫【论语】俗解,通俗的俗不是庸俗的俗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5-18 20:42 |只看该作者
儒家思想占据古代历史一大半的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汉出现了一大批“经学家”,郑玄之类的。又经过宋代儒学高潮,二程朱熹,明清两代更加皓首穷经,两千多年来数以亿万计的文人墨客,一生研究《论语》。到你临窗手上,全推翻了?

推陈出新,先把“陈”推好。不然醉笑考据之后,说孔子其实是我二大爷。

这也算推陈出新嘛。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5-18 20:4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09
孔子与子路,两个人在荒郊野外,怎么会立时抓来一雉马上炖了?

难道,孔子和子路就地生火,带着锅呢?

醉老师,山鸡在文中,“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只是对象,不是主角。你说“三嗅而作”的主语是山鸡,依据在哪里?如果你说的对,那按你这个说法,《论语》应是散文集,而不是说教集。问题是,《论语》记载这么一个以山鸡为主角的情景干什么,意义何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5-18 20:48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18 20:38
临窗这个可以叫【论语】俗解,通俗的俗不是庸俗的俗


你知道国宝帮吗?

临窗相当于《论语》界的国宝帮。就是“元青花”,拍卖行买了十几个亿的那个,一共有十五个,另外的十四个都在我手上。只不过我的那十四个,底款都印着“适用微波炉”,比拍卖行那个还要值钱。因为这证明了,元代就有微波炉。

我一点都不是讽刺临窗,我非常尊重他欣赏他,但于古汉语,我自忖他还不如我。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5-18 20:4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42
儒家思想占据古代历史一大半的时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两汉出现了一大批“经学家”,郑玄之 ...

你这段话的中心思想:前人那么多的大家,你临窗算啥?呵呵,这个我就不辩解了。酒了,先休息了。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5-18 20:4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48
你知道国宝帮吗?

临窗相当于《论语》界的国宝帮。就是“元青花”,拍卖行买了十几个亿的那个,一共 ...

看18楼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5-18 20:50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18 20:47
醉老师,山鸡在文中,“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只是对象,不是主角。你说“三嗅而作”的主语 ...


孔子有好生之德。

你说《论语》是说教集,为什么孔子还跟子路开玩笑说我特么去哪儿整木材?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5-18 20:53 |只看该作者


我在之前跟他争论过了。很难说服他。

就像故宫鉴定师很难说服国宝帮一样。

不过也没必要说服临窗,临窗解读论语好几年了,精神可嘉。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5-18 20:53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5-18 20:50
孔子有好生之德。

你说《论语》是说教集,为什么孔子还跟子路开玩笑说我特么去哪儿整木材?

对了,临走之前,说一下,你的解释,前人早就有了。希望听到你自己的见解。醉老师晚安。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5-18 20:54 |只看该作者
我并不专门研究论语,我只是喜欢对古诗文的解析,应对高考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5-18 20:59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18 20:53
对了,临走之前,说一下,你的解释,前人早就有了。希望听到你自己的见解。醉老师晚安。


是的,我自认没有可能留突破古人的观点,毕竟他们干这个干了两千多年了。

我是个职业教师,教师最怕异想天开,因为我要指导学生应对高考。

所以我的答案一定是中规中矩的。

但我总觉得,你对古诗文的理解,还处在“望文生义”的层面,流于肤浅。我说的那个“情境重现”你思考一下。孔子有没有可能让子路抓了雉鸡,炖熟了,闻一闻??

临窗加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5-18 21:03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18 20:47
醉老师,山鸡在文中,“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只是对象,不是主角。你说“三嗅而作”的主语 ...

前两句,引用“逸诗”,雉就是主角。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之是代词,代雉,后面“三嗅而作”承前省,绝对是雉的动作。

前人的说法,不是随便可以推翻的。

都推翻了,孔子真的就是我二大爷。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5-18 21:03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可怜的古汉语
想讲明白一个简单故事都这么费劲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5-19 03:19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哈。。。临窗脑洞大开,醉笑捧哏精彩,哈哈哈

真不该睡前看这个帖子,这下全是二大爷背着锅碗瓢盆举着油盐酱醋闻山鸡汤的镜头回放。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5-19 09:02 |只看该作者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3-5-19 03:19
哈哈哈哈哈。。。临窗脑洞大开,醉笑捧哏精彩,哈哈哈

真不该睡前看这个帖子,这下全是二大爷背着锅碗瓢 ...

啊哩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