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季风 于 2025-8-2 10:48 编辑
关于曝光的几个问题 第一讲:相机的测光系统 谈到曝光就离不开相机的测光系统,最早相机是没有测光系统的,那时的摄影师都有很厉害的本领:目测估计曝光。到了一个地方一看,心里就有了合适的曝光参数,拍出来八九不离十。这个本事很重要,尤其是新闻摄影,机会稍纵即逝,你不能眼疾手快机会就没了。等你拿出测光表测光,再调整相机,黄瓜菜都凉了。 但毕竟是凭经验估计,拍宽容度大的黑白片还可以,曝光差一点可以再暗房里找回来,人工估计曝光问题不大。但拍摄彩色反转片就不行了,彩色反转片宽容度相当小,有可能差半档曝光片子就废了,这时人工估计曝光就显得力不从心,一台精准的测光表就是必不可少的了。手持式测光表在当时令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师们如虎添翼,很多经典作品就是建立在精准测光的基础上才得以诞生的,精准测光还催生了著名的亚当斯的“区域曝光法”。即使在数码摄影大行其道的今天,一台精准的手持测光表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发展到今天,机内测光系统已经成为所有的数码相机的标配,而且日益精准。具备了TTL(过去叫直读胶片表面测光,现在应该叫直读传感器表面测光了吧)功能,测光方式包括评价测光、中心重点平均测光、局部测光、点测光等等多种测光方式。 尽管如此,仍然有一个取得正确曝光的重要因素是无可替代的,那就是选择正确的测光方式,会用测光系统、善用测光系统的程度决定你的测光的准确程度,而不是这个测光系统如何先进。 相机的测光系统能干什么呢?它就是能够计量照射到感光原件上的光照有多强,通过计算给出一个曝光参数,但这个参数是否准确呢?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你的测光系统“看”什么地方,怎么“看”!譬如你把镜头对准了一个模特的脸测光,相机立刻就给出了一个参数,用这个参数你可以把模特拍的非常漂亮,但用同样的方法拍摄雪地或煤堆就不行了。 问题来了,照相机的测光系统知道你拍的是美女的脸吗,或者一片雪地或者一个煤堆吗?答案是它并不知道,甚至它连色彩都看不见,只看到黑白影像,测光系统就是个色盲。它的工作原理就是不管你把镜头对准什么地方,不管是美女的脸还是雪地或煤堆,它都要按照把他们都拍成反光率18%的灰调来给出曝光参数的。准确再现18%的灰调就是测光系统的任务。这个反光率18%的灰也被称作18度灰。 为什么是18%的灰,而不是50%或者是90%的灰?这时根据色调比较平均的景物计算出来的,把这个景物的反光率综合起来计算,得出来的结果就是18%的灰。所以在拍摄一般的景物的时候对着反光率18%的标准灰板测光,都能得到正确的曝光。 18%的灰是什么样子呢,除了器材店出售的标准灰板外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东西,就是柯达负片,也就是我们过去拍彩色照片的胶卷盒,它是一个黑色的圆筒上面有一个灰色的盖子,这个盖子的颜色就是18%的灰。18%的灰和我们亚洲人的肤色很接近,所以在没有灰板的情况下,对准我们的手背测光也可以得到近似18%灰的参数。 但是这个比较平均的景物是什么呢?它肯定不能是一个煤堆,也不可能是一片雪地,也不能是逆光的景色或夜景。 如果我们按照相机的测光系统给出的参数去拍摄一个煤堆,肯定拍出的煤不是黑色的,而是灰色;同样的方法去拍雪地,雪也不是白色的,而是灰色的;(注意,前提是煤堆或雪地要充满画面)拍逆光则是天空曝光合适,而地面的景物完全成了黑色;夜景则会使光源过曝,景物发灰。 这时就出现上面说的如何选择正确的测光方式的问题了,再先进的东西,不会用也是枉然。 首先要确定我们要表现什么,无论胶片还是数码传感器都不可能把人眼所看到的色彩或影调全部表现出来,我们眼睛的宽容度比胶片或数码传感器要高出很多。胶片和数码传感器的宽容度是有限的,只能把我们所看到的一部分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拍摄照片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把你所要表现的主体完美地表现出来,并同时兼顾周边景物。 这里有几个方法供大家参考: 1.“白加黑减”,在拍摄大面积白的时候(这个大面积是指充满我们的取景框,而不是景物的实际面积有多大),要在相机给出的参上适当增加曝光,就能把白色拍成白色而不是灰色。拍摄大面积黑色的时候,适当减少曝光就能把黑色拍成黑色而不是灰色。 2.在逆光拍摄的时候,要尽量贴近被主体摄物去测光,尽量让被摄物充满画面,避免周围光线的干扰。 上面说的这两条使用的时候曝光模式最好使用M档,也就是手动档,如果用自动挡测光后要锁定曝光,按下AE-L键,不然就白测了。 3.拍摄夜景的时候要用M档,通过实际测试找出正确的曝光参数,不要采用任何方式的自动模式。 4.正确选用相机的测光模式,现代的数码相机可以提供多种测光模式,以佳能单反为例,说明书上是这样写的(遗憾只能录入文字,图形只能大家自己看说明书了): 评价测光——这是一种通用的测光模式,适合人像甚至逆光主体。相机自动设置适合场景的曝光参数。 局部测光——由于逆光的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时,该测光模式非常有效。局部测光覆盖取景器中央8%的面积。 点测光——该模式用于对拍摄主体或场景某个特定部分进行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3.5%的面积。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面对四种模式我们如何选择呢? 简单地说,根据不同的拍摄题材和拍摄目的选择,如拍摄纪实片,抓住精彩瞬间是第一要务,曝光的要求就不能太严格,所以选择评价测光比较靠谱。如果是想精雕细刻地拍摄或者遇到光线比较复杂而时间又允许的时候,建议采用点测光模式,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的曝光,另外两种测光模式基本介于以上两种之间,就不一一赘述了。 5.在高反差的环境下注意兼顾明暗两端,在拍摄反差很高的景物时,可以利用“向右曝光”的方法(以后要详细讲),尽可能地增加曝光,只要高光不溢出就行。然后在后期时将亮部压暗,暗部提亮,就能兼顾到明暗两端的细节。 6.在选用光圈优先(即A或Av档)或速度优先(即S或Tv档)时使用点测光要注意选择测光点,首先心里要熟悉18%灰大概是一个什么亮度,然后寻找近似这个亮度的部位作为测光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