涮羊肉: 涮羊肉这玩意儿其实在北京不算是什么高档的吃食,就是东来顺在过去也不过是个饭馆而已,并没有现在吹的神乎其神。北京人之所以费尽心机的在作料上下功夫就是要遮去羊肉的膻味。 涮羊肉,除了羊肉以及吃法以外,其他的地方都比羊肉讲究。羊肉的选料都是羊的后腿,东来顺的羊都来自于锡林郭勒,据说,后期东来顺在锡林郭勒专门有自己的牧场。(现在不是了,羊肉哪的都有涮羊肉哪个部位都涮,因为吃羊肉的人比羊都多。)比如涮肉的铜锅,高矮胖瘦都是有尺寸的,为的是锅子容易开 ,还能保持温度,作料也是如此,芝麻酱、虾油、酱豆腐、(腐乳,也叫红方)、韭菜花、香醋、黄酱、辣椒油、糖等等,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在放上香葱末兑成作料。切肉的刀工也讲究。过去,切羊肉是用一种宽不过三寸,长有一尺半左右的刀,这个刀的刀刃非常的薄,蹭刀的不是磨刀石而是一块杨木的木板。想想看,一个木板可以蹭刀,可见这刀刃薄到什么程度?羊肉卷好,五花三层,切成一寸宽,四寸长的 肉片,肉片红白相间,码放在四寸青花瓷盘子里特别的好看。 芝麻火烧也特别的讲究,芝麻火烧讲究是半发面,里面有芝麻酱(所有包括作料用的芝麻酱都叫二八酱,也就是八份芝麻酱,两份儿花生酱混合而成)花椒盐,打成火烧,火烧的表面是一层芝麻。总之,辅料和家伙以及工序才是涮羊肉的真功夫,到了吃的时候就是糟践了,放在开水里涮了就吃,一点也不讲究了。涮羊肉的蔬菜主要是大白菜和冻豆腐,后来的那些涮的菜是 后加的,这不是讲究,因为那个时候,吃涮肉是冬天,冬天没别的菜。 关于涮羊肉的来历有很多种版本的说法,一说是蒙古人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把头盔放在火上放上水,开了锅就把羊肉切成片放进去涮了吃。现在涮羊肉的铜锅就类似于蒙古人戴的头盔。我去过伊克昭盟的成吉思汗博物馆,(也有说那是成吉思汗的陵墓,这有点不靠谱,因为他的墓到现在也是个迷。)看见过那个时候蒙古人戴的头盔,有点像涮羊肉的铜锅,所以我认为这种说法比较靠谱。 还有人说,铜锅是蒙古包的造型,看起来也有点像,总之,涮羊肉是跟蒙古人有联系的,既然和蒙古人有联系,游牧民族的吃法就不会精致,因此,涮羊肉并非是个讲究的吃食的说法就站的住脚了。 本来想说说小玩意儿,一下子又跟吃干上了,我其实是个馋鬼,再没有吃能吸引我的了。 说到涮羊肉就想起了北京过去还有一种小吃叫“羊霜霜”,记得过去西四丁字街马路西边有一家。我原来说过,北京的名小吃都是给穷人吃的,“羊霜霜”也不例外。穷人吃不起肉,“下水”(动物的内脏和血)就成了解馋的东西。“羊霜霜”的原料是羊血和羊肠子,把一羊血灌进肠子里,类似于东北的血肠。把这种血肠灌好了,放在锅里煮熟,这个时候,羊霜霜的颜色是灰白色的,那灰白色就是肠衣的颜色,很像下雪的霜,“羊霜霜”由此得名。 卖“羊霜霜”的也是小贩,推着小车,车子上是个挑子,放在地下,一边是炉子和锅,一边是吃羊霜霜的各种作料,客人要吃,小贩就把煮熟的“羊霜霜”放在案板上切成段,用羊汤反复的过热,再兑上羊汤,放上辣椒油,芝麻酱,撒上一把香菜,味道特别的好。 我吃这个东西一直以为是回民的小吃,有一次我跟一个回民的朋友拍马屁说:“你们回民的‘羊霜霜’我最爱吃了。” 谁想那回民白了我一眼说:“你说错了,回民是不吃羊血的,因为认为羊血是最脏的。” 你看,我拍马屁拍到驴蹄子上了,不过,“羊霜霜”的确真的好吃,现在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