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红袖家园 红袖杂谈 沉默等待
查看: 1926|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沉默等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8-29 2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这一段时间,不看佛经,也不想任何与佛法有关的内容。
最近看毛选,不同版本的毛泽东传,还有些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研究书籍。
毛选和佛经交替着读,一样的感到欢喜。

曾想,哪天退休,择一地去静修,打坐,参禅,读经。深入经藏,亲身体会,可惜那时候,要精力不济了。

学修的第一天起,不曾迷信什么权威,我指的是,目前在世的任何权威,乃至包括那些过世的大德。在我的理念中,如果要真正品尝到佛法的精髓,唯有以佛为师,当然,这个思路不适合很多人。每人各有各的路径。
对我来说,这过程,就是自修,自学,自悟。
中间么,走过很多弯路,钻过许多牛角尖。

很多次,为了彻底、完全、全方位、正确的理解某个“字”或某个“词”,期间反复翻阅经典,包括四处求教,然而始终困在那里,进退不得。几天、几周、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三五年。苦思冥想,就那样的陷入绝境。直到某一天,忽然灵光一闪,滴水石穿。
这种困境,遇到的次数很多,好在都克服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先入为主的经验、知识、经历。这习气,也是业力。
责备他人没有意义,自己能确切的知道自己的心,就好。

随便的讲,让人轻视,令人轻法,讲法的人有责任。灵山的尊者不是收了唐僧的紫金钵么,不能把讲法当作免费散发传单。
弘法的最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尽管人身难得今已得,依旧正法难闻,还是对有缘人讲。

想当然的解说经典,随处可见。在这到处信口开河的时代,沉默也是好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8-30 00:06 |只看该作者
多看看毛选,吸收点正能量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8-30 00:12 |只看该作者
随便的讲,让人轻视,令人轻法,讲法的人有责任。灵山的尊者不是收了唐僧的紫金钵么,不能把讲法当作免费散发传单。
弘法的最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尽管人身难得今已得,依旧正法难闻,还是对有缘人讲。

——这是对的

对着没有兴趣的,等于无缘人,讲多了徒增反感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8-30 00: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我可是拿毛选当范文来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8-30 05: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2-8-30 06:10 编辑

恭喜你,开始跳出来了。你如果继续读佛经,跳不出来,又继续说教,大美丽又会继续笑话你学佛走火入魔了。

正如你文章中所说,随便的讲令人轻法,这是你悟出来的道理,随便讲法就是你过去经常做的事情。现在悟出来这个道理以后转过头来批评别人,就重新获得了大美丽的尊重。您看,她都给你加精了。

转变对一个人的看法就是这么容易。

不要堕入任何一边,不要形而上学、断章取义。读佛经的最终结果不是拿其中一句话一个字一篇文章一部经典来作为绝对规则。学佛的最终目的是锻炼思维。

它可以让你在山巅上跳舞。什么意思?成对的自相矛盾的概念,你不随便落入任何一边。

比如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解脱,获得绝对的自由,然而戒律又给人约束。它的一些颇具神秘性的概念让人生疑,然而它又说不信这些的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学的不够好的人就会在这些自相矛盾的概念中产生疑惑,从而迷失。学的好的则在这些概念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没有任何疑点,也不会轻易堕入一边。


正如您所说不能随便说的问题。你读的是汉传佛教翻译过来的经典,不说翻译会损失一部分真义,就在你读的过程中也会因为你自己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领悟它的真义。加之你尽管套用其中几句话约束自己的行为,然而你之前并无约束,也无实修。即你并没有完全持戒,在此基础上,你当然不能传法。

传法,是指系统地向有缘之人说法,我没有。

护法,也是要选择时机,不要一见就护,但时机到了,机缘所致,该护也得护。

比如大美丽随意挖苦讽刺学佛之人没有好结果,我说了,也就说了。

根器好的人看了我这两天的发言以后会顿悟四个字:四大皆空。

根器不好的人会嘲笑我随便说法,让人轻法,徒增笑柄。

然而,没有经历过戒定慧没有过至少五六年实修,没有戒除贪嗔痴的人,是暂时理解不了的。

其实佛教里还有一条戒律:不随便批判同修之人修地不好,不要有骄慢之心,感觉只有自己修得好,不要告诉大家你在修行,等等。

这些戒律要遵守。然而,同样,没有形而上学的结果就是,当你略有犯戒时你会有省悟和自我反思,然而,发心,永远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的发心,从开始来到六星,就是谈学佛感受的贴子开始,到现在很久没来突然出现一直滞留三天,我的发心一直未变。

以后这里不会再来。各位与佛有缘的道友,一路顺安~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8-30 05: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对了,忘记告诉你,我这个暑假只读了五本书,它们分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南乡三十六村》《漩涡里》《佛教研究十八篇》《齐物论释疏证》。

不得不承认,你、论金、远烟、五十学易、沈管理员等很多人在汉语翻译过来的佛教经典里涉猎广泛,堪为吾师。培养出很好的思辨品质,这点,请君入瓮堪为典范。

六星,有很好的学习基础和土壤。然而,偏执弥漫整个空间,不利于你们的集体修行。不被其他不学习的人带偏,加强实修体验,这条路,道阻且长,人生苦短,珍惜缘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8-30 06: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2-8-30 06:08 编辑

欧了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8-30 06: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2-8-30 06:04
欧了

就这句没看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8-30 08:18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2-8-30 05:45
恭喜你,开始跳出来了。你如果继续读佛经,跳不出来,又继续说教,大美丽又会继续笑话你学佛走火入魔了。
...

随便敲点,可能乱,缺少逻辑和次序。

没什么跳出来,还是那样子。不同的是,现在遇到有人问才说,不像以前无因开讲。佛经中,唯在法华经中世尊无因开讲,那是因为即将入涅槃,到了最后时刻必须要说“真实”法。按通常原则,法非请不说。

人与人,任何人之间,遇到都是有缘分的,无论善缘逆缘,都是久远以来的缘分。
今世相交的厚薄,相处的远近,相知的深浅,相待的长短,都可推想无数世前彼此缘分的多少。虽不能历历在目的洞见,但能模糊的推知。对于因果的相信与确定,就体现在这里。

我观有交集的人,仿佛看到彼此之间千丝万缕的无形的线。与人走的越近,说明前缘越深,然而走得越近,又会生出新的线将彼此纠缠,这是业力。
说到业力,业力并非全是坏事,业有善恶

不过,这个善恶作何解?
很少谈这个,六道之中是世间法,基本不会有人以出世间的角度去看问题。即使讲了,徒增口争。
法的善恶,以是否趋向于解脱、合乎正法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并非通常理解的那种行善、作恶,那只是人类社会的定义。以这个善恶为出发点,所行才为慈悲;否则,不是慈悲,只是世间小善。

见到有缘人,不由自主的谈到佛经。有人欢喜,有人嗔恚。欢喜的人默然不语,但我知道;嗔恚的人口出恶言,不予理睬。次数多了,就是心生烦恼的人,也逐渐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这就达到目的。

另外,虽然以汉传看得多,但我对南传更感兴趣,藏传也稍微读了一点。没有优劣的对比,只是去了解,每一种都能接受,在里面都能看到正法的影子。但每一种也不会全接收,只是作为参考,我有自己的想法和路。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8-30 08:37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2-8-30 05:45
恭喜你,开始跳出来了。你如果继续读佛经,跳不出来,又继续说教,大美丽又会继续笑话你学佛走火入魔了。
...

对了,关于戒律。

在家人未经允许,不可读比丘戒,更何况是去学。
我在知道这个禁止后,还是偏偏去购了四分僧尼戒回来阅读。读过部分之后,明白为什么出家人戒律不允许常人去看,确实不适合。

不过,我学习戒律不是为了持戒,更主要是想弄清,为什么要制定这一条戒律,违反这一条对修行有什么影响。
然后又百度或其他方式,学习了一些戒律当初制定的背景,来龙去脉。深入了解戒律的成因、背景,才更清楚应如何持戒,甚至有时应不持戒(戒相)。

有些最出名的偈,因为当事人的原因而广为流传。很多佛教偈子,不仅有当时背景,还有内涵,这个内涵也包括错解,有些错解,知道的人并不多。
反感一些人动不动拿佛教偈语去充门面,基本引用佛教偈语的人,十个就有九个闹笑话,当然讲的人和看的人只是觉得热闹。嗯,这是嗔心。
把古德内容贴脸上,像个佛媛。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8-30 08:59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2-8-30 05:45
恭喜你,开始跳出来了。你如果继续读佛经,跳不出来,又继续说教,大美丽又会继续笑话你学佛走火入魔了。
...

不要堕入任何一边,不要形而上学、断章取义。读佛经的最终结果不是拿其中一句话一个字一篇文章一部经典来作为绝对规则。学佛的最终目的是锻炼思维。

它可以让你在山巅上跳舞。什么意思?成对的自相矛盾的概念,你不随便落入任何一边。

比如它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解脱,获得绝对的自由,然而戒律又给人约束。它的一些颇具神秘性的概念让人生疑,然而它又说不信这些的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学的不够好的人就会在这些自相矛盾的概念中产生疑惑,从而迷失。学的好的则在这些概念中游刃有余、驾轻就熟,没有任何疑点,也不会轻易堕入一边。
----------------------------------------------------------------------------------------------------------------------
学佛的最终目的,不是锻炼思维。锻炼思维,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是学佛过程的效果,不是最终目的。

思维尚在六识,还未见七八。将六识当作心,这在楞严经第一部中,阿难被世尊多次呵责。
学佛的终点,不仅不是前六识,也不在第七第八,真心不在这里。
八识都是真心的影子,不是真心的本体。不能将思维意识,当成“自我”。

即使看破虚妄,于八识之中明白了真心,知道了本性,这明心见性,也只是修行的起点,由此才开始踏上真正的修行之路。在此之前,就像在黑夜里。

明心见性的前后,如同黑夜与开灯。
黑夜中的人,各自有不同的、千奇百怪的梦;灯亮之后,都见到同样的光。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2-8-30 09:0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08:18
随便敲点,可能乱,缺少逻辑和次序。

没什么跳出来,还是那样子。不同的是,现在遇到有人问才说,不像 ...

跳出来说明功夫高,就如飞出来一般,令我们俗人走出来观摩学习。修行绝不仅是为了看清这个世界和自己,而是尽最大努力与日月同光。嗯,我该吃药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2-8-30 09:37 |只看该作者
贴一个曾经苦参时的笔记。如下:

《无明何来,妄心何生 》编辑于 2016-10-12 16:52 阅读(2)

师兄墨子与我交流修习体会,也算对我的考证,我便由刚读完的《楞严经》说开去。说到“无明不觉生三细”这里,突然自己被自己的一念给卡住。
既是清净本体,那无明从何而来;既能生出无明,那也还是清净本体吗。我在这个地方有些关键的东西还没搞清、吃透,似懂非懂。
该内容在《楞严经》中有讲: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世尊,若复世间一切根、尘、阴、处、界等,皆如来藏,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诸有为相?次第迁流,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富楼那,及诸会中漏尽无学诸阿罗汉:……
“觉非所明,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异彼所异,因异立同;同异发明,因此复立无同无异。”
关于一念无明升起的原因,世尊的回答是:
真觉非所明之境,但因起心欲加明于觉体上,因而反将本觉立为所欲明之境。这是第一度颠倒,也就是《起信论》中所说的三细的第一细,无明业相。所明之境既已妄立,于是便生出你的妄能,即能见分。这就是三细的第二细,“转相”,以其为转第八识之本有明觉成为妄觉(即见分)。

经文对此的答复直截了当,直白清楚,但我无论如何都不理解。我的疑问依旧是:1、心本清明,妄心从何而生;2、若因无明而生妄心,无明从何来;3、性自不动,怎会生出无明。
相妄性真,这个道理我倒是清楚,真妄不二我也能讲出。但到了无明升起的环节,就还是卡住。
莫可奈何时读《六祖坛经浅释》,读到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有了些思路,认为:关于心与妄心的区别,以及妄心升起的原因,关键在于“住”。想到这点后,发现金刚经、坛经中,说的是一样道理:金刚经中反复强调不住于相;而坛经中六祖也是从无所住开悟。于是我总结:心性清净,在于无所住;至于清净本心中,妄心为何会升起,关键在于有所住。

本来,对这个答案已经很确定,也很自信,但第二天又有些吃不准。对于无明的升起,依旧是困惑。
炫融师兄给我发了一段楞严经中的“一切法本如来藏”部分解说,学易师兄为我转了无师兄根据圆觉经提出的看法,容安师兄对此问题与妙妙进行了交流,还有的师兄建议我参话头。很感谢各位师兄的看法和提出的指点,但我最后突然明白了:这个问题,只能由自己来翻阅文典、学习参悟,是无法借助外力的,我应补全、完善对第一义的理解。
别人讲的再多,也只能由自己来体悟这个问题,我预感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关口。







参这“无明”二字,花了好几年,看了很多论述和经典,自己还专门写笔记,整理了很多经典中的相关部分来做对比,苦思冥想。
那时,苦中有乐,很难忘。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2-8-30 11:0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2-8-30 11:09 编辑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09:37
贴一个曾经苦参时的笔记。如下:

《无明何来,妄心何生 》编辑于 2016-10-12 16:52 阅读(2)


首先问好楼主。

纠结了一下,还是说几句。主要在路上,并未证悟,怕说错误人。所以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貌似在天涯看过你的帖子,说自性等于阿赖耶。(也可能记错了,如果记错了先说声抱歉。)手机打字不太方便,简单明了亮明所学,自性(即真如)不等于阿赖耶。

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不太好理解,因为是头上安头的事。

楞严经中富楼那尊者的问题是根本大问,我们明了了也就成就了,在途中之时不必过于执着此事。可看做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等证量达致彻悟时,疑情自然脱落。就像你本自清净的眼睛上戴的那副有色眼镜无形中摘掉了。

选择一个法门专一实修比较重要。解行相应。了生脱死第一关分段生死做不到的话就谈不上所谓解脱所谓见性。学佛,如入宝山空手而归就很可惜。

以前的我很爱说,现在总感觉很惭愧。因为一直比较贪玩,不够精进,习气深重,就此打住,你看看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2-8-30 11:12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1:01
首先问好楼主。

纠结了一下,还是说几句。主要在路上,并未证悟,怕说错误人。所以不一定对,仅供参 ...

您说讲的,与我的理解,是一致的:自性≠第八识。

打个比方,只是比方:如果自性是一棵树,第八识,相当于树的影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2-8-30 11:19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1:01
首先问好楼主。

纠结了一下,还是说几句。主要在路上,并未证悟,怕说错误人。所以不一定对,仅供参 ...

佛经中所讲的内容,已很艰深,如果能更进一步,去深入思维,思考经文中没有直接讲的东西,就能破解许多困惑。

就说这个“知见立知为无明本”。更进一步,有个问题:为什么会知见立知?懂了“知见立知”这个不容易,即使只从字面上搞清“知见立知”,也要花点工夫。但有个问题,是否考虑过:为什么会有知见立知?

我参过之后,才对“无明”有了属于自己的深的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2-8-30 11:3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忽有故人心上过 于 2022-8-30 11:41 编辑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11:19
佛经中所讲的内容,已很艰深,如果能更进一步,去深入思维,思考经文中没有直接讲的东西,就能破解许多困 ...


本来我不打算再说什么了。看到这里我想提醒你一下,不要被语言束缚住了。如果你被语言束缚住了,你就等于白学了。学佛到了一定的阶段,会突破语言的藩篱和障碍。在佛家哲学思想里,语言和言语都是要摒弃的。假名安立。另外,在这样一个普通人占大多数的论坛里,不要说太多佛教术语,说多了会给人一种感觉,石头炒鸡蛋,鸡蛋少石头多,最后鸡蛋炒焦了,大家眼睛里看见的都是石头,没有鸡蛋。无论在哪里,语言都要能够帮助你成功地传递信息给他人。佛教翻译成汉语的过程那么复杂,年代那么久远,古文功底不好的还有字面理解的障碍,作为你,读得越多研究的越深越会陷入另一种执着。要跳出来,身轻如燕,可以在山巅上跳舞。

我说的在山巅上跳舞是指面对矛盾的两个山头,可以飞来飞去,不会执着于一边。比如我现在在说的语言的问题。既要得意而忘言,承认语言的无能,又要适度运用好语言,让语言发挥应有的功能。最不该的是被语言所困。

建议读一下梁启超的《佛教研究十八篇》,了解一下你们学习的汉传佛教经典都是怎么来的?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曾经是找一个懂梵语的,一边念诵一边解释,再找一个既懂梵语又懂汉语的逐句记录,然后再整理成汉语的佛经。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解读之人的误读或不能足够准确的解读。这种对佛经的误读和不能足够准确地解读是很可怕的。鸠摩罗什和玄奘的翻译挺好。

所以忘掉那些术语吧,得鱼而忘筌,既然有所领悟,就不要被表达形式所束缚。

学习佛经的一部分混论坛的人,最初的发心只是为自己装点门面,所以术语什么的挂满全身,乍看很好看,细看啥也没说,只是一个搬运工。

好了,该说的真的说完了。说的不一定对,口出狂言属于妄语,我也不好。如有不敬,向老师们道歉。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2-8-30 12:51 |只看该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2-8-30 11:38
本来我不打算再说什么了。看到这里我想提醒你一下,不要被语言束缚住了。如果你被语言束缚住了,你就等 ...

我在一个围棋群,里面有一半人不会下围棋。下棋的人在群里聊天,可能是这样的:“右下星被点了三三,压完以后,长一个出去,如果对方扳了就断。”
“尖一个不如小飞,被镇头可以跳出去。”
“对方刺的话可以反冲。”

不会下棋的人,看下棋群友聊天如同天书。但棋友不会为了照顾所有人,把聊天改成,
"走在这个子的斜对角,比走在日字型那里好。"
“对方上方隔两行那个点落一个子的话,你可以斜一条线向上两行那个位置走出去。”


围棋交流,有围棋交流的术语,不是为了炫耀什么,是习惯了。尖、小飞、扳、虎、大飞,对他们来说是下意识的、常识性的,之间交流没有任何障碍。
如果有人质疑,“这样不亲民,你让看不懂的人怎么办?”
很简单啊,看不懂,说明那不是讲给你的。
“你会用大白话表达么?你能改成接地气的大白话么?”
答:会,不能。
各行各业,都有术语。行业内,使用术语表达很准确,最大限定的减少歧义和误会,提高交流效率。


另外,准确规范的使用术语,并不容易。如果对一个术语了解的不准、不透、不全,有时候会出现使用或引用的笑话。
你看,这个帖子主要是和有些基础的网友交流,所以,不需要处处做注解。
线下和师兄讨论问题时,比这个还生硬。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2-8-30 13:00 |只看该作者
学习佛经的一部分混论坛的人,最初的发心只是为自己装点门面,所以术语什么的挂满全身,乍看很好看,细看啥也没说,只是一个搬运工。

好了,该说的真的说完了。说的不一定对,口出狂言属于妄语,我也不好。如有不敬,向老师们道歉
=======================
这个说得还不能说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2-8-30 13:13 |只看该作者
至于说要读多少经与书(文字)才可以,那肯定不能这么说。西游记说了有些道理,要看还不如看这个书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2-8-30 13:41 |只看该作者
两个问题

1、杀生
以是义故,杀害蚁子犹得杀罪,杀一阐提无有杀罪。

如果只从字面理解,佛教允许杀人,还说杀人无罪,是吗。很多人,引用上述这句,攻击佛教是鼓励杀人的。出自涅槃经。
但在佛教戒律中,杀人乃重罪,为四波罗夷之一,堕无间地狱。是不是自相矛盾?
经典中,对一阐提长篇大论的反复解读。然而,大众并不懂或不能完全理解这个“一阐提”的含义,有人就出来做文章,咬住一点,“我不管,反正就是让杀人。”


2、吃素
关于吃肉、吃素。
有点考据精神的人,会查到梁武帝,南北朝成了吃素的起点,与佛教关系不大。
另外,藏传、南传中,没有严格限制荤素,但汉地佛教是不允许的。此外,这个所谓不限制,是在乞食时如果施舍的食物中有荤可以吃,但不是让你去主动买肉、大快朵颐,这是两个概念。
有的居士、学佛者,借口原始佛教不限荤腥,然后大吃大喝,自我安慰。馋就是馋,不要试图曲解经典为自己辩护。甚至更有别有居心的人,把“不禁止吃肉”,篡改为“让吃肉”。一字之差,含义全变。
自欺欺人有意思么。谁逼你学佛了?

对此,如果你学的南传,应守南传的戒律;如果修大乘的法门,就应持大乘的戒律。如果,既不想受南传的严格与按部就班,又不想守汉地的规矩戒律,这种“既....又.....”的人,还是不要学佛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2-8-30 14:08 |只看该作者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13:41
两个问题

1、杀生

吃肉这个问题,再讲点吧。

汉地不允许吃肉,就不要管啥时候开始的,如果学汉地的法,也想持戒,吃素就对了。佛门大开,自愿修行。

如果说南传可以吃肉,这个可以研究,藏传不要拿出来说,意义不大。到藏传那里,连印地本土的佛教都快灭绝了,你拿这个讲事没啥意义。参考南传就可以了,南传是上座部的传承,可以窥见原始佛教的一些特点。

首先,这个吃肉的准确表述应该是“不禁止”,只能这么理解-不禁止吃肉。再多就过了,”允许“,“同意”,甚至”让“,”让吃肉“,这些说法都是你自己脑补出来的,不要扯到戒律上。
当比丘请示佛陀时,佛陀允许他们吃乞食中的肉,但仅限三净肉(非因己而杀)。
其次,针对的对象,是出家人。什么是出家人?以乞食为生,修行为业,解脱为目的。这几个是硬性的,不要自己脑补一些例外情况。否则,可以不去出家。
只能乞食,必须乞食,所以;”给什么吃什么”。通俗解释,就这样。这是允许吃荤的前提;换句话说,在此前提下,允许吃荤。
一个在家人,每天去超市购物的那种,居士或其他,请不要掺和进来讨论能否吃荤,和你真没关系。

乞食为生(这是前提),吃荤不犯戒(仅限南传),且仅限三净肉。
如果自己去买肉,或点菜,就不要自欺欺人,这不是为你而杀,讲这样的话,说明你连起码的因果都不懂、不信、不畏。
不信因果,你学佛干啥?而且,你学的谁家的佛,自创的?

总而言之,吃肉这个内容,其实很严格。即使学南传,也不要以为顿顿烧鸡,你想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2-8-30 14:2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2-8-30 14:36 编辑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13:41
两个问题

1、杀生


哈,别这么严厉嘛,这样有可能会吓走一部分对佛教感兴趣的人。

关于吃素

释迦佛陀当年和弟子们乞食时候确实是大众供养什么就吃什么,不给人添麻烦。

但记得楞严经四种清净明晦章里有说,世尊教出家人可以食的五净肉,是世尊以大悲神力化生,没有命根。

吃素貌似是梁武帝提倡的。

藏地食肉和风俗习惯及地理条件有关,蔬菜等较少嘛。

学佛,尤其初期,除了汉传出家弟子,对吃素没有严格要求。五戒之一是不杀生嘛。如吃肉不妨碍念佛。但如果慢慢深入佛法的话,就可能会有转变,不忍食众生肉了。

吃素,能长养悲心。

如济公或金山活佛这种高僧,另当别论。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2-8-30 14:4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2-8-30 14:50 编辑
君爱 发表于 2022-8-30 14:08
吃肉这个问题,再讲点吧。

汉地不允许吃肉,就不要管啥时候开始的,如果学汉地的法,也想持戒,吃素就 ...


别急,慢慢说,慢慢来,不然吃素这道门槛会吓退很多人的。~

慧命重于身命。可先入佛门,后入佛智嘛。

当然发了大心的老修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但一边吃肉仍是可以一边念佛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2-8-30 15:13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4:27
哈,别这么严厉嘛,这样有可能会吓走一部分对佛教感兴趣的人。

关于吃素

有没有命根,这事,不能轻易下结论,这可是大事。
首先,命根是什么,什么是命根。

不过不了解命根,怎么判断没有命根?
谁能下结论,说其中肯定不包含一种自己所不了解的东西。

命根是什么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2-8-30 15:23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4:45
别急,慢慢说,慢慢来,不然吃素这道门槛会吓退很多人的。~

慧命重于身命。可先入佛门,后入佛智 ...

吃肉不妨学佛,学佛难断吃肉。

佛经不是一道符咒,也不是药方,今天刚端起书,忽然就厌食了。
对肉的喜爱,来自习气,惯性,传承,业力,等等。
学佛可以明理,但明理不能断习气,不能消业。
习气业力的改变,靠修行,实修、践行。行为改变业力,行动改变习气。
知而不行,如同瘫痪;行而不知,如同盲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2-8-30 16:0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好帖!好跟帖!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2-8-30 16: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君爱 于 2022-8-30 17:18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4:45
别急,慢慢说,慢慢来,不然吃素这道门槛会吓退很多人的。~

慧命重于身命。可先入佛门,后入佛智 ...

既然谈到这里,不如讲透了。这个吃肉和学修的关系。
闻思修,闻法,思辨,修习(实修、践行),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闻法学法,这个过程是明理,这个阶段的最高成就是明心见性。
修,修行、实修、践行,这个过程是明理之后的理论指导实践,知行逐渐合一的过程。以所知指导所行,以所行验证所知,直至合一。合一也为证道。
明心见性是开悟,知行合一是证悟(验证、证明所悟)。

开悟的时候,理可以都明白;证悟的时候,习气都除尽。
很多修行人,道理他清楚的很,说起来头头是道,但身上很多毛病依旧在,比如坏脾气,贪吃,懒惰,各种各样吧。但不能因为这些毛病,就否定他的开悟,这是两回事。
种种毛病,也叫习气,习气的去除是在闻思修的第三阶段,修,这个过程中实现的。

道理的明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闻法、思辨的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在某一个瞬间,机缘巧合下,豁然开朗,当下如沸水泼雪,醍醐灌顶,种种困惑迎刃而解。这一瞬间,叫做顿悟。
当然,没人是生来顿悟,顿悟之前需要有积累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学到足够多之后,就待机缘,水到渠成。破障而出的一刹那,就是顿悟。

而习气的消去,与明理不同,不存在这种忽然的质变,就是靠滴水穿石,耐心毅力的坚持,不断自我磨砺,渐渐消去。
因此才有,理可顿悟,事需渐修的说法。这个道理,无论对于南传汉地,大小乘,都是一样的。

吃肉是习气,迷恋肉味属于贪。即使心里明白,但依旧馋,想吃,那就慢慢改么。
学佛之人,仍有吃肉,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贪嗔痴三毒,开悟,断痴,贪与嗔尚在。
从个人角度,这个阶段是断去痴,但对痴是否已断尽,不很确定,我认为很可能仍未断尽(仅个人意见)。

这个话题,再展开说可能变得说来话长.......
贪嗔痴的断除,没有一定的必然次序,而且和是否修行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天生就贪心弱,或者嗔心弱。比如形容一个人:乐善好施,脾气好,等等,天生的习性,这也是习气/业力。

戒定慧三行,对治贪嗔痴三毒。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持戒是出离六道的首要条件。
愚人持戒未开悟,可出六道;慧根开悟不持戒,仍堕轮回。

不要轻视习气。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2-8-30 17:5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2-8-30 18:05 编辑

刚打了一大段,不小心点击丢了,重新写几句。今天实在没啥时间,前面抓空回的贴,可能过于简单了,没说清楚。

我是感觉你前面关于吃素的说法对于学佛者来说过于严苛了,这样可能会导致契理不契机,从而把一部分对佛教感兴趣而对吃素生畏的人挡在门外。我的意思是相对于吃素来说,五戒之一的不杀生是真正严格的。没有戒除肉食的先让人进门,看看佛门风光再说其它。

如你所说吃肉是习气,而又正因为不能轻视习气,所以我才提倡先包容的。感觉你前后说法稍有矛盾。~

另外这个帖子有些佛门术语和经教问题值得再商榷一下,不过现在实在没空,只能再说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2-8-30 18:27 |只看该作者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2-8-30 17:57
刚打了一大段,不小心点击丢了,重新写几句。今天实在没啥时间,前面抓空回的贴,可能过于简单了,没说清楚 ...

随想随写,临屏草就,许多地方想到就写,比较草率,乃至有错。
请多指教。
先这样放着吧,不改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