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5-18 11:33 编辑
临窗读论语一则: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且不论其解释琐碎,也不论其主旨曰“夫子开玩笑”未免轻薄,只说这个“材”字,我以为临窗解释不确。临窗的解释,与钱宾四的翻译相同。曰:
❶先生说:“在这世间,吾道是不能行的了。我想乘木筏,飘浮到海外去,算只子路一人会和我同行吧。”子路听了大喜。先生说:“由呀,你真好勇过我,可惜我们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啊。”
其中:海=海外;材=造桴之木材
朱晦庵有不同的理解:
❷程子曰:“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也,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议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其中:材=裁度,材通裁
无蕊采信朱子义。李泽厚先生的译文也与朱子相同:
❸孔子说:主张行不通了,坐木排到海上漂流去,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听到了,非常高兴。孔子:子路比我还勇敢呢,就是不知道如何剪裁自己。
杨伯峻先生独树一帜,曰:
❹孔子道:主张行不通了,我想坐个木桴到海外去,跟随我去的恐怕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高兴的很。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太好勇敢了,大大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
其中:材=子路的才器
我认为杨伯峻先生把“材=才器”是对的。他的整句翻译却又不对,我給出一个新翻译,曰:
❺“各国不实行我的治世之道,我将泛舟海上;随我而行的,必会是仲由吧。”听说夫子之言,子路颇得意。孔子说:“仲由像我一样有勇德,我俩都材无所取,难见用于世。”
其中:“无所取材”=“材无所取”=“材无所取于世”。理解“无所取材”是论语常见的倒装句,则知我这个翻译比以上诸家见长,把“道,勇,材”三个字眼融贯一通。以上诸家不同程度上有偏差。进而言之: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夫子之道不见用于世,是故感于心而叹于言。叹之,感之,自然而然想起子路:唉,仲由也将会跟我泛舟海上的。
请问,孔夫子根据什么理由相信仲由也会同舟泛海呢?
是如朱子所说么:因为仲由没有分寸,所以仲由肯定会随夫子浮于海上?
是如钱宾四所说么:因为找不到造船材料,所以仲由肯定会随夫子浮于海上?
是临窗所说么:因为夫子开玩笑,戏谑仲由,所以才感叹仲由也会随舟浮海上?
是如榆园所说么:因为子路一无可取,所以仲由肯定会随夫子浮于海上?
非也,非也。孔子复起于地下,必将无间然于我的解释。夫子与仲由之材也无所取于世,是道不行也;“知,仁,勇,天下之达德也”,仲由与夫子皆好勇德,“知耻近乎勇”,是故夫子耻其道之不行也,仲由耻其材无所取也。
子路知耻,又何以曰“子路喜”哉?子路耻材无所取矣,喜与夫子同德同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