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南沙贝 于 2011-6-2 14:58 编辑
这本《琼崖红色记忆》有出国到美国到澳洲还有去香港等地区的红二代的文章,摘录几节与大家共享: 越洋追寻 在澳洲的一个红后代 飞机划破夜空,满天星斗在深邃高远的宇宙间闪烁……我这次的回国是临时起意,仓促间的决定—— 接到儿时玩伴转来《琼崖红色记忆》征稿启事时,屋外正下着瓢泼大雨,鼓点般的骤雨,像千军万马的铁蹄,声声击打在心坎… …去国离乡近二十年了,这 “红色”的记忆有否被西风的“氯气”漂得褪了原色?我曾根植与故土的定位座标,有否因为迁徙而移了方向?培养了我价值取向的养分,有否因为水土不服而有所流失?以我被“腐朽资本主义”浸淫多时的思想观,去描述诠释“红色”的概念是否不合时宜?于是我试探着从心海深处捞出记忆的匣子;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掀开旧相册的扉页—— 一下子,就被一种不可名状的情绪涌动得不能自己,那泪,是从心底溅出来的… …我抓起电话打给大洋彼岸的姐姐,她在那头也哽咽得不成声调。至此,我才意识到,这红色的记忆,犹如红色的血液,紧紧附著于我们的生命,这辈子都绝难忘却了,父母亲终其一生在人生舞台上的演绎,镌刻在我们的灵魂里!我需要搜集一些更充实的材料。是冲动,也是深思熟虑,于是有了这次越洋追寻之旅。 黛青色的天际,慢慢地被燃烧了,激情四溢的霞光,极尽夸张铺排之能事,泼染了满天云彩。飞机平稳地驶进了故乡的天空,脚下流金溢彩的地方,是父母曾经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红色记忆的发源地……
不向父亲说再见 在美国的一个红二代
对父亲我不说再见, 让父亲的音容和身影, 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永远活在我的心理。 铁骨红心(他父亲的事迹节选)
1978年8月的一天,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走进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老人来自海南岛,是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谢志德。这次随海南老干局老红军观光团进北京参观,当他随着讲解员,走到土地革命战争馆的一幅珍贵的照片前时,他突然被这幅大照片深深的吸引,因为这张照片上的年轻人的脸型和相貌,还有那身白西装,手执的白色礼帽 一瞬间激开了老人固封大脑里巳久的记忆,喃喃自问自答〝是他吗?真象是他!〞。为了不认错人,老人揉揉干涩的双眼,掏出衣袋里的老花镜,用衣角轻轻地擦拭镜片再戴上,再细细地对这幅照片研究起来。老人先看了照片上的一行文字,注解是这样写的:“中共两广省委军委书记李硕勋赴海南前在香港的留影”。然后,老人伸出布满青筋干瘦的双手想去抚摸一下照片,他清晰的记得老李那握着毛笔写遗书的手,细长、干练,跟照片上拿着礼帽的手一摸一样;他还记得他的双眼炯炯有神、刚毅豪气,跟这照片一摸一样;真是“见像如见人!” 谢志德老人在这张相片前,一驻足就整整一个半钟头,被细心的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观察到,她取出一张军博馆制印的《文史资料赠献登记》表,向老人走过去问:〝老同志,我们馆收集口述历史及文史资料,您如有,请填这张表,我们会有人与您联系〞并用手指眼前这幅大相片向老人介绍:“这位革命烈士,是国务院总理李鹏的父亲。”她还向老人提醒,〝你掉队了,你们团队巳到那边分馆观展了〞。 此时的老人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掉队,急追同行来观展的队伍。老人一边追走,一路自语,〝没想到,老李职务这么高,真没想到……〞。 一张30年代的旧相片,就这样勾起谢志德老人的回忆。
遗书
(文略,李硕勋烈士的遗书是由谢志德在监狱买通狱警寄出去的)
冷笑版主:其实我也知道在网络根本改变不了你我的观点,我也是很理解你的想法的。贝婶帖到这也不想再说什么了,倒是建议你买一本书来看看,就是不要忘记历史。 前面那几个馒头虽然有沙子糟糠,不如最后那个馒头好吃,但还是有其根源的。 支持艺文视点我可是贡献多篇了!为这个我们握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