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一望乡关烟水隔——浅析嘎玛丹增的《三匹亮瓦》
查看: 11348|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望乡关烟水隔——浅析嘎玛丹增的《三匹亮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20 00:24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2-5-23 14:03 编辑

                                      一望乡关烟水隔
                                                ——浅析嘎玛丹增的《三匹亮瓦》


/归隐宋朝

    今晨,无眠。
    读了嘎玛丹增的《三匹亮瓦》,一时感慨,竟然搅扰了我平素遛早的习惯,开始码这篇文字。嘎玛丹增的文章气场很大,有一种贯穿始终的氛围感直接影响读者的心绪。有稍许无奈与忧郁流露,更多的则是一种从容和淡定。文中隐隐的有一股逼人心底的理性因素存在,发散出一种悲悯的情绪,贯穿始终却又了无痕迹。他在这个顾县镇驻足的时间可能并不长久,但他的目力所及却扫尽了陈街陋巷、古往今来的细碎之处。

    “我坐在顾县镇老街的一间茶馆,脖子伸得老长,房顶上的三匹玻璃亮瓦,毫无规则地安放在瓦格间。我很肯定,有熟悉的东西,在进入了我的身体。夏天的阳光从那里溜进来,落在竹串架墙壁,它反射的光芒灼痛了后背,似乎有人在轻轻晃动我,让我想起黑夜中,被亮瓦叫醒的梦境,以及住在柴房的公鸡,唠叨不停的黎明。”
        …………

    读此文犹如看到一位久居漠北的闲者,独守于寂寥的寒夜,用一柄火钳去拨旺火钵中的白炭。那三匹亮瓦,就是那柄火钳,掀起了像所有故乡一般的小镇带有斑驳印迹的一角,让我们在一种熏然若酥、恬淡将融的氛围里——怅然若失。这是我顺着他的文字的一种臆测,其实这是一位旅者身在似曾相识的异乡常有的一种思维状态。恍惚间,那遥不可及的过往岁月与眼前有些飘忽不定的景致,如忽明忽暗的灯火一般遥相辉映。这一时刻,时光仿佛静止,思绪也裸呈于一片浮光掠影之中,似乎只有灵魂不曾安静下来。在这种“一切都显得慢条斯理,看上去极其悠闲而恬静”的氛围里,晨曦独坐,读此文还真不是一个好消受,来来去去,竟挣不脱他看似漫不经心结成的网。

    细品嘎玛丹增的文字,有一种置身于江南古街旧园的感觉:细腻雅致、斑驳沧桑。虽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心理距离很遥远的笔名,但严格讲并没有康巴汉子的那种粗狂、豪迈及信马由缰,倒是无处不在的透出一种儒雅,一种诗人式的精雕细琢。譬如:

    “我可能又一次,回到了一直想转身的地方。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它们的名字,但要准确描述对它们的感情,竟成了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我像一个被往事追踪的那个不知是谁的人,一直忙着找寻留在身体内的形态、声音和色彩,而不是大地上更多没有见过的事物。”
    “我很沮丧,小镇的传统,并不接受找寻缺失东西的温情,我被它们包围其中,但我无法进入。”
    “我记住了一个艺人,却永远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就像古镇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行,永远不会收购我的缅怀一样。”
    “格桑梅朵说,怀旧是一种巫术,任何存在都有几盎司无辜。”
    “难道从前,比现在更幸福么?!炎炎夏日,天空瓦蓝,蓝得就跟谎言一样。”
        
         …………

    这样的文字从一个叫嘎玛丹增的笔端流出,总有些异样的感觉,我还是觉得这更像是一位江南寒儒踯躅于深墙雨巷之间,自思随想、低吟浅唱。忘情于烟雨楼台、青幽石径;俯仰于古今河汉、细数春秋。思考是有的而且深邃,这是嘎玛丹增文字的又一特色,他的思索如同他的旅行,总是走走停停,甚至有些反复。比如,他对于顾县镇的看法:

    “顾县镇的象征,就是木头和泥瓦承载的时间和历史。木墙木柱木门木窗木梯木檐木桌木椅,一切都和木头相关,因为没有过度修复,正是我喜欢的式样。”
       “我对古建筑过度的修补或复制,从来都很抵抗,川主寺曾经的神性,可能正被修改。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如果它一旦成为废墟,就会证明今天修复的正确。遗憾的是,我永远只在未来看清今天的错误。直到重新回到老街,我也没有要去参观的想法。”

    这种有些矛盾的思索是基于对过去的留恋,还是出于对未来的无奈?可能都不是,或许只是作者绕不开的一个心结而已。其实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让我们不知所以然的纠结着,并且继续这样不知所以然的作茧自缚着。前几日读了李子四的《又踏杨花过谢桥》,他对晏几道的“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击节不已:“其实我们做人,难得的就是这种‘无拘检’的灵魂,时时不忘去看前方的景致。”这确是一种好情致,想想都觉得洒脱、惬意。然而能让我们“无拘检”者寂寥,我不能,恐怕嘎玛丹增也不能。多数时候还是身不由己、心不由境,晏几道不也是“梦魂惯得”吗?这样一想不免又觉怅然。无奈,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对人、对事,对周遭的一切。

       写这篇东西我还是做了一点功课的,我竟然找到了同一篇文章的评论,王克楠的《木质的乡镇及文化——解析嘎玛丹增的<三匹亮瓦>》。王克楠如此评价嘎玛丹增的文字:“嘎玛丹增散文给我的印象,是本真的,是远离喧嚣的,过去的散文是,这篇散文依然是。他好像是一个闲散的人,到处游走,其实他是在用自己的心去发现。”“其实,作为一个有担当感的作者,他是一直没有停止对‘本源真相’的考量和寻找。”

    我并不赞同他的后一段话,我始终觉得嘎玛丹增在潜意识里躲避着什么,我似乎隐约地感觉到这恰恰是本真、是真相。这从他的《越走越远》到《在时间后面》,再到《美丽的死亡,是我所有的悲伤》,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精神世界与现实感受之间是存在落差的。他认为古老文化的死亡,就是人类无力抗拒的忧伤。当然,我们已经不能在这里对此进行评判了。我同意王克楠关于嘎玛丹增散文特点的评述:“善于精雕细刻。……物质的感觉连带了心理的感觉,真的具有嘎玛丹增式的叙事特点。”他的结束语让我颇为认同:人是需要生存的背景的,不仅仅需要现在的背景,也需要用“过去时”的背景来映照自己,从这个角度说,嘎玛丹增的散文总是做着这个方面的努力,而且卓有成效。

    说实话,王克楠的评论差点儿让我罢笔,因为我对于嘎玛丹增基本上是陌生的,但是他的旅者的心迹实在是令我着迷,我始终觉得这带有某种宿命色彩。是的,我从心底里也渴望着旅行,渴望着走进异域的风景里,并坚定地认为那就是我的归宿。我甚至有些悲壮的想象着,自己突然失踪在路上的那一天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谷川俊太郎的一段诗句:我把欢笑喜欢过了/像穿破的鞋子/我把等待喜欢过了/像过去的偶人/是的,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嘎玛丹增,这就是我认识的你的文字!记得在路上留下路标……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42
发表于 2013-12-8 20:44 |只看该作者
好久不能静下心来读长一点的文章了,不知是周遭的繁杂还是自己内心的焦躁,只好在诗歌里寻找那份安宁,今晚读了几篇,真开心,谢谢楼主顶起的好文,真心感谢。我曾写过一篇游记,现在是真心明白了为什么都说太浅薄了,再次感谢,能读到如此棒的好文。{: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41
发表于 2013-12-8 08:37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3-12-8 02:09 |只看该作者
ding,为嘎玛丹增。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2-7-5 13:42 |只看该作者
把丹增老师和宋朝兄的贴子一起顶一下,放在一起才好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2-5-23 23:44 |只看该作者
莫冉 发表于 2012-5-23 15:28
他在这个顾县镇驻足的时间可能并不长久,但他的目力所及却扫尽了陈街陋巷、古往今来的细碎之处。
________ ...

同意莫冉的说法。{: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2-5-23 18:14 |只看该作者
嘎玛丹增 发表于 2012-5-23 12:24
再一句:此版面如此待客,让人如何不惶恐?此版如何不隽永?

嘎玛哥,要常来!{:soso_e178:}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2-5-23 18:04 |只看该作者
我小胸脯儿挺的高高儿的喊个好儿吧。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2-5-23 15:34 |只看该作者
丹增的文宋朝兄的评,需要仔细研读,能得到不少写作的精髓。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2-5-23 15:33 |只看该作者
在这种“一切都显得慢条斯理,看上去极其悠闲而恬静”的氛围里,晨曦独坐,读此文还真不是一个好消受,来来去去,竟挣不脱他看似漫不经心结成的网。
——————————————————————————————
在散文中,这种意境很不好把握,既要深入读者的内心,又要表达出一种深邃的境界,需要相当的阅历与深厚的文字功底。
唉,只有仰视的份……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2-5-23 15:29 |只看该作者
嘎玛丹增 发表于 2012-5-23 12:21
旅游规划,是我现今用于补充肠胃蠕动的职业。这个职业本身,就在伤害文化心灵。

寻找或追问,已经没有任 ...

希望看到丹增老师更多的美文{: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2-5-23 15:28 |只看该作者
他在这个顾县镇驻足的时间可能并不长久,但他的目力所及却扫尽了陈街陋巷、古往今来的细碎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细碎,是深入人心的,读者希望越细碎越好,越细碎,越能了解。

使用道具 举报

31
发表于 2012-5-23 14:1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2-5-23 23:43 编辑
嘎玛丹增 发表于 2012-5-23 12:24
再一句:此版面如此待客,让人如何不惶恐?此版如何不隽永?


欢迎嘎玛丹增常驻艺文视点!{:soso_e181:}{:soso_e160:}

历史与现实之间是存在断层的,尽管我们基于自尊心的缘故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反而折射出了我们的自大与盲目。商业利益和政治资本的追逐是在打着满足国民安居乐业的幌子进行的,这恰恰成了今天我们的国民望梅止渴的隐痛,也成了政府极力修正的暗疾。发展就一定要以牺牲历史和传统为代价吗?我以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恐怕为时已晚!但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再次欢迎嘎玛丹增的到来!我本人十分乐见在艺文看到你更多的文字。{: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5-23 12:24 |只看该作者
再一句:此版面如此待客,让人如何不惶恐?此版如何不隽永?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5-23 12:21 |只看该作者
旅游规划,是我现今用于补充肠胃蠕动的职业。这个职业本身,就在伤害文化心灵。

寻找或追问,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科技霸主用暴力手段切断了我们回家的道路。我们到底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没什么疑问了,自工业革命开始的弃神事实,正赶着我们前往星星抹水泥。

三匹亮瓦这字,可能属于一个人失去故乡以后的,对家园缺席的恐惧瞩望。语言对事实的遮蔽,感官对存在的遮蔽,政治对真相的遮蔽,重重遮蔽,完全反间了世界。我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虚构,在这里充当了奸细。顾县镇本身是希望变革的,惟其如此,人民的生活才能蒸蒸日上。

传统和现实,从来就是刀盾关系。

前几日,刚去过江南,同里、周庄,以及平江,还保留着一些旧的东西,但不属于遥远的嘎玛丹增。

感谢宋朝,用如许真挚犀利的文本把我放在了火塘上。火塘,是神的恩赐。

问候诸位新朋旧友!如果对嘎玛丹增这个存在距离的名字有疑义,欢迎关注即将面世的图文书籍《分开修行——在路上遇见自己》。算是广告。

难道从前比现在幸福么?天空瓦蓝,蓝得就跟谎言一样。
3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5-22 20:07 |只看该作者
金花婆婆 发表于 2012-5-21 13:30
宋朝老师引用的嘎玛丹增的文字都能读到心里去,我也喜欢你引用的那首诗歌:很久以前读过,---我把欢笑喜欢过 ...

谢谢金花婆婆!{:soso_e181:}

现将谷川俊太郎的诗奉上:

《春的临终》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先睡觉吧,小鸟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因为远处有呼唤我的东西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可以睡觉了哟 孩子们
我把悲伤喜欢过了

我把笑喜欢过了
像穿破的鞋子
我把等待也喜欢过了
像过去的偶人

打开窗 然后一句话
让我聆听是谁在大喊
是的
因为我把恼怒喜欢过了

睡吧 小鸟们
我把活着喜欢过了
早晨,我把洗脸也喜欢过了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5-22 10:26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2-5-21 22:10
这确是一种好情致,想想都觉得洒脱、惬意。然而能让我们“无拘检”者寂寥,我不能,恐怕嘎玛丹增也不能。多 ...

如此说来,晏几道竟然有几分魏晋遗风。芥末评述的精彩!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5-22 10:24 |只看该作者
芥末 发表于 2012-5-21 22:06
读归隐兄的字,一贯是不疾不徐,沉稳内敛,我道是老僧入定,只见哲味儿。但这篇字较以往略有不同,精彩的不 ...

谢谢芥末!{:soso_e181:}

关键是嘎玛丹增的文字好!我不过是讨个巧而已。{:soso_e113:}

我相信读过他文章的人,不会对他的文字无动于衷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5-21 22:10 |只看该作者
这确是一种好情致,想想都觉得洒脱、惬意。然而能让我们“无拘检”者寂寥,我不能,恐怕嘎玛丹增也不能。多数时候还是身不由己、心不由境,晏几道不也是“梦魂惯得”吗?

关于晏几道,虽有乃父遗风,但他的词不如晏殊的清新雅致、佳句多。但此人性情却大为出彩,平生不攀权贵,不肯作“进士”语,且无意于功名,是个少有的书呆子,人多负之而不恨,心中不存机巧谋略,放任自然,形骸弃于本真,散其怀抱,不理家财,致使家财散尽家人寒饥。我曾说过他大有“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的恣情和随意。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5-21 22:06 |只看该作者
读归隐兄的字,一贯是不疾不徐,沉稳内敛,我道是老僧入定,只见哲味儿。但这篇字较以往略有不同,精彩的不止老文本,还有感悟者的性灵一脉,这份性灵倒是真自然。欣赏兄台好字!!{: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5-21 13:30 |只看该作者
学习,写得真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5-21 13:30 |只看该作者
宋朝老师引用的嘎玛丹增的文字都能读到心里去,我也喜欢你引用的那首诗歌:很久以前读过,---我把欢笑喜欢过了/像穿破的鞋子/我把等待喜欢过了/像过去的偶人/是的,我把悲伤喜欢过了……我最喜欢--我把悲伤喜欢过了,这句话,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5-21 11:04 |只看该作者
归隐宋朝 发表于 2012-5-21 10:14
多谢烟云兄!

本来这篇字应该早些时候帖出来,可越写越觉得很难理解嘎玛丹增文字的深度, ...

  宋朝兄品评一篇文字,能找来作者的其他作品来深入揣摩,仅这种治学的严谨精神就值得大家学习。真的不是客气话。写评,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特别是对自己的文字要求比较高的宋朝兄而言。这篇评真的不错,我还要一读再读!{: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5-21 10: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2-5-24 00:15 编辑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21 08:46
很喜欢宋朝兄的这篇评,透过文字,深入到作者的内心去探寻,当然比就字论字要厚重得多。不知嘎玛丹增老师 ...


多谢烟云兄!{:soso_e181:}

本来这篇字应该早些时候帖出来,可越写越觉得很难理解嘎玛丹增文字的深度,特别是那种似有似无的忧郁情绪。就去找来他的其他文章来读,这一下反倒是更加无从下笔了,因为他的思想内涵十分广博,对于人文的思考、对于宗教的思考、对于神与人的思考及对于存在与消失的思考,这些都是长久积淀和心智磨砺的结果。我想对于这样一个人物无从下笔、不敢下笔都是正常的,但我在《三匹亮瓦》后面的回复中已经不知深浅的开出了命题,所以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所以拖拉至今。{:soso_e110:}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5-21 09:58 |只看该作者
猫曈 发表于 2012-5-21 01:06
读过,想。
嘎玛哥哥读完会是什么感受?
写字,也不过是希求遇见和了解。

猫瞳,我的这篇字是基于对嘎玛丹增文字的喜欢,特别是那种氛围和情调。

现在想想倒有点诚惶诚恐了,评述一篇文字加上一些主观的理解和臆测总会有不到位的地方,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遗憾,千人千解,深浅不同呢。{: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5-21 09:52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5-20 11:24
认可这篇评析,我只是纳闷,作者怎么会有意起了貌似藏族的名字

问候暮雪!{:soso_e181:}

或许是作者比较熟悉和认可那种人文环境吧。嘎玛丹增,在不知为何意的情况下,给我一种漂泊感,当然,我指的是心灵。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5-21 09:47 |只看该作者
冷笑 发表于 2012-5-20 10:20
嘎玛丹增也久不来矣!

是啊,希望嘎玛丹增常来艺文。{:soso_e181:}

他自己的文字及他为别人写的点评都是很吸引人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5-21 08:49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文字从一个叫嘎玛丹增的笔端流出,总有些异样的感觉,我还是觉得这更像是一位江南寒儒踯躅于深墙雨巷之间,自思随想、低吟浅唱。忘情于烟雨楼台、青幽石径;俯仰于古今河汉、细数春秋。思考是有的而且深邃,这是嘎玛丹增文字的又一特色,他的思索如同他的旅行,总是走走停停,甚至有些反复。
-----------------------------------------------------------------------------------------------
  走走停停,确实是嘎玛老师文字中思考的一个特点。{: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21 08:47 |只看该作者
细品嘎玛丹增的文字,有一种置身于江南古街旧园的感觉:细腻雅致、斑驳沧桑。虽然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心理距离很遥远的笔名,但严格讲并没有康巴汉子的那种粗狂、豪迈及信马由缰,倒是无处不在的透出一种儒雅,一种诗人式的精雕细琢。
---------------------------------------------------------------------------------------
  深以为然。{: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5-21 08:46 |只看该作者
  很喜欢宋朝兄的这篇评,透过文字,深入到作者的内心去探寻,当然比就字论字要厚重得多。不知嘎玛丹增老师读了此文,作何感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