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四十年走别国四百年的路,常以为荣与傲。社会生态却只破不立,从人文关怀角度讲,中国人四十年时间破坏上千年的社会生态文明。比如说孝道与契约。
孝道,是一种不立文字的自然法,是一种自发秩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一家人祖孙数代都吃着一口井的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所以人人从俗,到年龄就结婚,结婚以后生孩子,生几个也是自然而然。孩子生下来,家穷就穷养,家富就娇惯些,也都是顺着自然来。孩子有出息,则父母有光彩;孩子没出息,父母也面对,也接受,也还是把日子顺着过下去。
契约,是文字表达出来的个人独立意识。工业化以来,国内与世界贸易兴起,人的流动性增加,拿了工资可以随时流动到下一家签新的契约。契约,是实证法,是人定法。
孝道是自然法体系,契约属于实证法系。
在自然法里,人人遵从自发秩序。自发秩序里的生活是一步一步地走来的。上一步对也好错也罢,下一步都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这就是生活。
这样式的生活不分对错,只讲顺逆。把日子过顺就是孝悌,孝父母,爱兄弟姐妹。长长远远的眼界里,每一件事情都要分对错,即使再正确,日子过不顺。
孝是一种行动,要顺生。孝顺最好是默而顺之;次之则在表达出不同意见后把事情做顺;或者什么都不说,逆着意思直接把事情做顺;最差的是在口头上逆而犟,不顺着做,逆着也不做,这就是不孝顺。
契约则根本上是一个纸面上的意思。只要字面意思不对,哪怕有一点瑕疵,挑出来就可以撕毁契约。契约虽然能付诸行动,然而实际上它不是行动,它是且仅仅是字面意思表达。人们于是爱讲对错,而且优先挑错。对错的标准是顺不顺自己的意思。孝道也讲顺,看顺不顺整个家的意思。
契约的意思表达若有不顺或者错误,则契约可以不予执行,在执行中也可以撕毁,执行完毕还可以宣布无效。契约里的生活可以选择,可以逃避,可以强加。自然法里的生活一步也不能省略。
契约精神的基础是个人主义,孝道则是大家庭本位。契约精神里天然含有孝道的妥协之道。如果没有孝顺之意,契约精神也达不成实际行动。就是说为了顺利实行契约,有时候字面上有瑕疵也可以忍受,这就像孝顺一样,即使发现有错误仍然要想办法过顺日子。
这妥协,是短期利益向长远利益的过渡。契约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契约各方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在此大前提下,签一份互相妥协相对平等的契约,实现暂时均衡的秩序,完成彼此接受的利益分配。孝,则是天生存在父母的无偿付出,然后再讲利益,讲覆盖每一个人的家庭长远利益。孝道里的利益之长远,不但是终身的,甚至是几代人的。
孝道,也可以多学习契约精神。契约要求明确的口头或者字面表达,这是值得借鉴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积累起来的,郁郁不得志,闷闷不乐,积累成矛盾。
父母有问题,可以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大前提是不要试图去改变父母,只是告诉他们某件具体的事情有不同说法,更有不同做法。大大方方说出来,然后把事情做好。说白了吧,生活中要自问:
别人发火,自己能不能憋住?
自己有不同意见,能不能得体地说出来?
遇到事情,自己能不能参与进来一起做?
这三个问号,与别人无关,止于自己的心。孝顺归根到底就是自身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