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真不忍读,竟如此琐琐
查看: 67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不忍读,竟如此琐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2-6-2 08: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前几天随手临屏写宝钗,写孝道,今欲复制保存起来,谁知辞气琐琐不忍闻。


惭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2-6-2 08:45 |只看该作者





万话开口难。开口的调门拿不准,说话就废掉一大半。所以说相声评书的要有一段定场诗,弹琴唱歌的要有一个很长的过门,都是先把气息调匀,找准说话的腔调。文章的起笔,知堂做得最好,迅哥儿的《灯下漫笔》也不遑多让:下笔千言,一字万金,好像一直都在写废话,又好像一个字都不能改动——文章气息拿捏得很有分寸。

《红楼梦》也是一样。120回,回回好似在重写,好像一直在拿捏,一直在临歧路而哭。《红楼梦》前80回光是开头就明写好几次:第一回,林黛玉出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次又一次开头,一次又一次拉近镜头,表明《红楼梦》其实一直都是未完稿。故事一步一步地朝前发展,然后作者一步三回头修改刚刚写完的前几回。这种循环往复造成文章自指,自我镜像,自我陷落。

《红楼梦》人物也如此,一方面是要按照故事情节朝前走下去,一方面又得回过头来为自己找一个走下去的充足理由。这种叙事造成一种感觉:人物形象一方面好像是随机开放的,不知会走到哪里;一方面又好像命运是注定的,早已规定结局。每个人都在狗咬尾巴,团团转,难自拔。

因此,谈论任何一个红楼里的人,包括谈宝钗,就遇到一个迷宫。明明是在谈这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回头却发现是她自己的镜中影子,而且仅仅是多个镜像中的一个,于是迷惑哪一个才是真的。

走出这个迷宫就需要一根线。先把线头固定在一个基准点上,接下去每走一步,线就成为记号,标记着走过的路是真实,不必反复回头,最后才能走出迷宫。

具体到谈宝钗,线是什么线?线头拴在什么基点上呢?基点选不准,如果把线头拴在风头上,风随心动,一会儿就乱调。为了找准基点,先朝前看看:

80回以后,黛玉逝,宝玉遁,《红楼梦》以谁的视角继续写下去呢?按照前80回的草蛇灰线可以推定:宝钗,香菱,妙玉,甚至宝玉还俗回归。后四十回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经这三四个人的眼。

再回头看看宝钗的所做所为:都知道的事儿,不赘。

那么结论很明显:宝钗的准点只有一个,唯一的原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色。

《红楼梦》里面的王家。王熙凤显然是法家,王熙凤不识字,从小到大耳染目濡父辈的家风。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偶尔眼一瞪是法家霹雳手段。大观园外的王子腾,那些做派更加证实王家是法家作派。

贾家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面还是道家。贾家大房炼丹自不必多言,政姥爷那套表面上是儒家,像孔子及其门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颇有春风明月之感,其实道家。贾宝玉无事忙,美其名曰容物,曰爱人,又称意淫,然则是道家的逍遥游。

薛家,商人。习惯性的见风使舵,依附权门好做生意。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做官不成则会想着当读书人或曰儒,最次也得做个儒商。《金瓶梅》里西门大官人发财后也要捐个官,家里也要摆设得很儒雅,虽然明眼望去都是赝品。薛家其实是从宝钗父亲这一代才发家起来的,岂料薛蟠不争气,宝钗就寄托了父亲的理想,一心一意作个读书人的门面。

读书人的底色是不能急就的。宝钗从小读儒家书,处处最儒行儒言,张口闭口都是朱子道学口吻。黛玉和宝玉却不喜欢谈儒家,不喜欢上贾代儒的私塾。宝玉以为四书之外皆可废。对于四书,政老爷宝玉当然还有黛玉的读法是"尊德性",表面上看去是明朝以来的儒家心学,骨子里却半是道家半释家。宝钗的路子是"道问学",是奔科举求功名的。宝玉与钗玉在心性上有其根本差异,骨子里是道不同,底色不同。

读书读到意气平处,人人平等。即使端着架子,板着个脸,底色还是人人平等。政老爷到了宝玉面前就唬起脸,真到外面做官时却宁愿自己倒贴钱也不坏自己的本色。"道问学"的宝钗读书偏枯,而且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女孩子家最受影响的还是家风,最是父兄的商人套路润物细无声。宝钗做事,最不显山不露水的毕竟还是商人气质,非常投机取巧,金钏儿投井,柳湘莲入道门,既已无用,立即放下,难见丝毫温情。

庄子和老子都笑话儒家,说他们作伪。荀子反过来说,伪就是人为,也是为人,是人就必须作伪,不伪不成人,"化性起伪"之谓也。一个孩子生下来,生活中不知不觉学会说话,这已经是 起伪。  真人不言,信言不美,言者不智,只要说话,就难免被老庄视为作伪,而儒家则认定"作伪"与"化伪"是一个移风化俗的文化过程。按照儒家文化看,宝钗的言行举止也不是装,也不是伪,只是不醇,器狭。

宝钗,小器哉。

读出宝钗的小器,始入红楼。宝钗的小器,关键是看她如何与小人即其家奴打交道。薛家家风导致宝钗的眼睛向上,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人,底层人民不是她的菜。宝钗与奴才打交道的方式最能体现她的小器。袭人就是一个小号宝钗,心里一心一意替主·子分忧。宝钗对袭人"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她们之间此时有共同的假想情敌黛玉,所以情意投合起来。宝钗与宝玉成婚,正是贾家家境大衰,于是宝钗"好歹留下麝月"。麝月不过"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宝钗不留袭人而用麝月,那是因为宝钗最懂袭人的"志量",是以婚前敬爱婚后猜忌。宝钗在袭人之去留上也仍然是"小惠全大体",很多人看见她"全大体"之高,未见其"小惠"之卑耳。宝钗之不醇之器狭,举此一端。

宝钗大婚,此后必有家务琐事纠缠不休如夏金桂也者。王熙凤对小人恩威并施偏之于严,所以得小人毒手如马道婆以针魇之。黛玉远小人则得怨谤。黛玉其实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习性,但是偏偏给人一种刻薄的印象,舆论起于小人之口,为害仅及乎黛玉一人之身。宝钗对小人常行小惠,小人则不逊,荣耀归宝钗一人而殃及整个贾府,小惠害大体,必然之势焉。

儒家重义,然则利在其中矣。儒家讲读书,尊德性,然则禄在其中矣。宝钗读书还没有读到孟子何必曰利的境界,好行小惠,未婚时可以守身,婚后难以守家。宝钗为什么能嫁给宝玉?难道真如书里写得那么草率,权宜之策么?显然不是。婚事是双方门当户对的仪式,岂能一拍脑袋瓜子就定下来的。表面上是王夫人与王熙凤操办婚事,背地里没有写的是四大家族互通声气的,贾家抄家,薛家使钱,王家出力,作为回报,宝钗嫁给宝玉,黛玉出局。元春也不得不钟意宝钗。贾母与贾政自然看好黛玉,论的是性情。王夫人看好宝钗,论的是事情。宝钗与宝玉合婚于家势已衰之际,婚后宝钗好行小惠而乏力,口惠而实不至,于是贾家必然鸡飞狗跳鸡鸣狗盗。

贾家之衰,从黛玉伤寒之夜起就已经注定。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在藏为肺,在体为皮毛,在志为忧。忧伤肺。"回想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多愁善感,积愁伤肺。然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苦生心,变动在忧。"由此可见,黛玉的病应该是心病,性情之忧。与心相关的情状是"在音为徵,在声为笑",有黛玉的场合总是笑声不断,这是正常。黛玉的诗有很健壮的气息,能听出来她并不是天生体弱。所以黛玉病应该是在她妈妈故世后忧愁成疾,父亡,加重;搬到姥姥家,天天想自己的家,病没有见好。

还没有完呢,《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西方白色,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黛玉身体本来不利索,又不幸背部受风寒。什么时候伤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黛玉跟湘云深更半夜联诗作对,不知不觉中加重病疾,转成不治。大观园的这次聚会是欢乐的高潮,也是悲剧的转折。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黛玉既病,则有贾家改革家法而裁员;宝钗既婚,好行小惠而失礼,失礼而后乱,良有以也。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2-6-2 08:46 |只看该作者








中国经济四十年走别国四百年的路,常以为荣与傲。社会生态却只破不立,从人文关怀角度讲,中国人四十年时间破坏上千年的社会生态文明。比如说孝道与契约。

孝道,是一种不立文字的自然法,是一种自发秩序。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中,一家人祖孙数代都吃着一口井的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的,所以人人从俗,到年龄就结婚,结婚以后生孩子,生几个也是自然而然。孩子生下来,家穷就穷养,家富就娇惯些,也都是顺着自然来。孩子有出息,则父母有光彩;孩子没出息,父母也面对,也接受,也还是把日子顺着过下去。

契约,是文字表达出来的个人独立意识。工业化以来,国内与世界贸易兴起,人的流动性增加,拿了工资可以随时流动到下一家签新的契约。契约,是实证法,是人定法。


孝道是自然法体系,契约属于实证法系。


在自然法里,人人遵从自发秩序。自发秩序里的生活是一步一步地走来的。上一步对也好错也罢,下一步都不得不面对,不得不接受,这就是生活。


这样式的生活不分对错,只讲顺逆。把日子过顺就是孝悌,孝父母,爱兄弟姐妹。长长远远的眼界里,每一件事情都要分对错,即使再正确,日子过不顺。


孝是一种行动,要顺生。孝顺最好是默而顺之;次之则在表达出不同意见后把事情做顺;或者什么都不说,逆着意思直接把事情做顺;最差的是在口头上逆而犟,不顺着做,逆着也不做,这就是不孝顺。


契约则根本上是一个纸面上的意思。只要字面意思不对,哪怕有一点瑕疵,挑出来就可以撕毁契约。契约虽然能付诸行动,然而实际上它不是行动,它是且仅仅是字面意思表达。人们于是爱讲对错,而且优先挑错。对错的标准是顺不顺自己的意思。孝道也讲顺,看顺不顺整个家的意思。


契约的意思表达若有不顺或者错误,则契约可以不予执行,在执行中也可以撕毁,执行完毕还可以宣布无效。契约里的生活可以选择,可以逃避,可以强加。自然法里的生活一步也不能省略。


契约精神的基础是个人主义,孝道则是大家庭本位。契约精神里天然含有孝道的妥协之道。如果没有孝顺之意,契约精神也达不成实际行动。就是说为了顺利实行契约,有时候字面上有瑕疵也可以忍受,这就像孝顺一样,即使发现有错误仍然要想办法过顺日子。


这妥协,是短期利益向长远利益的过渡。契约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契约各方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在此大前提下,签一份互相妥协相对平等的契约,实现暂时均衡的秩序,完成彼此接受的利益分配。孝,则是天生存在父母的无偿付出,然后再讲利益,讲覆盖每一个人的家庭长远利益。孝道里的利益之长远,不但是终身的,甚至是几代人的。

孝道,也可以多学习契约精神。契约要求明确的口头或者字面表达,这是值得借鉴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积累起来的,郁郁不得志,闷闷不乐,积累成矛盾。

父母有问题,可以大大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来,大前提是不要试图去改变父母,只是告诉他们某件具体的事情有不同说法,更有不同做法。大大方方说出来,然后把事情做好。说白了吧,生活中要自问:

别人发火,自己能不能憋住?

自己有不同意见,能不能得体地说出来?

遇到事情,自己能不能参与进来一起做?

这三个问号,与别人无关,止于自己的心。孝顺归根到底就是自身的事情。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2-6-2 08:48 |只看该作者





边复制边改,难有大起色。

谁有功夫时请也再給提些议论。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2-6-2 08:59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6-2 08:46
中国经济四十年走别国四百年的路,常以为荣与傲。社会生态却只破不立,从人文关怀角度讲, ...

醒世咏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2-6-2 09:12 |只看该作者

铁证:你拍马屁!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2-6-2 09:27 |只看该作者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6-2 09:12
铁证:你拍马屁!



庄主好眼力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2-6-2 10:28 |只看该作者

禁止互动!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2-6-2 10:35 |只看该作者
宝钗是个势利眼,俗不可耐。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2-6-2 12:01 |只看该作者





宝钗給抹上这么一把灰,雪粉竟然没有异议么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2-6-2 12:2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有时间再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