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的是说服傅先生。因为他是极为严谨的学者,只认证据。有些地方虽然只是删一两句话,但他问我们为什么删,有什么证据证明他的史料不准确,他依据的史料是有出处的,见于英文版什么书,等等。我们无法说服他。他坚持说自己必须“讨价还价”,不能丧失原则。对这182条需要删改的内容,他指出大部分可以改,但有44条不能动。我知道如果这样的分歧无法解决,就意味着作者和主审部门顶起牛了,结果可能是不能出书。
于是我找甘琦女士帮忙,希望她从中斡旋。甘琦的情商极高,善于沟通,傅高义对她印象特别好,信任有加。毕竟她对内地的舆情管理比较熟悉,又在美国留学多年,对这方面事情的理解力特别强。由她出面,问题果然迎刃而解。她给当时在世界各地旅行中的傅先生多次打越洋电话,一通电话就是一两个小时,总算说服了傅先生又接受了26条修改意见。剩下18对此做了研究,考虑到傅先生已经接受了90%以上的修改,网开一面,同意其中16条可以不再动了。
只有两条,他们认为是严重与事实不符,他们手里有确切的史料证据,证明傅先生写得不准确,所以要求这两条必须改过来。主审部门领导把我找去,说是为了避免重复送审,这次可以直接给我们“同意出版”的批件,但是要我以三联书店总编辑的名义保证,一定要说服傅高义先生改好最后两条。这样我请叶彤和傅先生沟通,无论如何都要找到新的表达方法,让双方都能接受,这大概用去了3天时间,双方来回通了多个电邮,才算把问题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