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若谷 于 2011-1-19 08:16 编辑
再说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位没见过大山的人,初进大山深处,那个新鲜啊,爬了这座感觉还是那座高,于是就去爬那座山,坐在那山顶又看到远处更高的…… 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最后他累得精疲力竭而归。
当听到他半是炫耀半是遗憾的讲述时,我不仅哈哈一笑:要不怎么有“这山望着那山高”这句俗语。而后我悄悄又加一句:老婆也还是别人的好,当然我没有再说,但我想多数人肯定也明白是什么。世上好多的事好多的人明白,却一直在犯这种类似“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幼稚错误。
其实,想到“错误”两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打开小鼓了,因为如是说的话,我自己便成了地道的老封建,老古董,很固步自封的样子。
于是,偶尔自己跟自己也吵上几句,打上几架。
A.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人,太浮躁,总是脚不能踏实地,心不能有专一,到头来肯定一事无成,也会发现自己其实转了好大一个圈,又回到了原地。
B.那可不一定,站这座山上看到那山更高的时候,如果你不去亲自爬一爬,试一试,怎么知道它们就真的一样高呢?即便一样高,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怎么会是浮躁呢?试过起码就不会再有遗憾。
A.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可能允许你无限制地耗费在无谓的探索上,不管是事业还是爱情和婚姻上。
B.正因为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才更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尽量去探索,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天地,也就是应该是自己的那座山,当然爱情和婚姻也不例外哟。
…………
正在我自己跟自己斗得不耐烦的时候,一个似乎是突来的消息让我的思绪戛然而止。
在甘肃漳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有一些执着于文学的农民,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仅出于对文学的执着,出于急切想提高农民文化水平的心愿,以油印出杂志,已坚持了十六年,而且这个油印还是推墨的那种。
《金钟》这样一本只二十页的薄薄杂志,这样一本为农民而编写的杂志,这样一本本用手抄写,一页一页用手推墨而印出的杂志,让我一时感慨而无言。甚至感觉自己所谓的理智分析,辩证思维是多么的可笑幼稚。
“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一句话,对他们是什么含义?我竟不能再作比较。如同没见过山的人在评论山的高度的时候,这些山里人却希望根本没有大山的存在,这样他们的世界就不会如此闭塞;也如同好多的人在讨论买哪座楼更宽敞,开哪辆车更华丽的时候,他们却还在为生活奔波;更如同我们这些写作者为“讨好”编辑而咬文嚼字的时候,他们却在力求将文章写得通俗而让百姓接受,因为他们的读者是农民。
这些文学的痴儿们,在贫困的山区里将《金钟》敲响,只为将文化传承,让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的精神生活好一些。
他们的事迹曾上过中央电视台,艰辛的现状仍改观不大,他们也没有气馁,没有放弃,这样一坚持就是第十七年了。
他们的毅力与勇气,此刻,在我的心里已站成了一种高度,站成一座大山,让我仰视!
现在县里乡里支持,他们已有了电脑了并联了网,我在他们《金钟文学社》的博客里已留言推荐了几个论坛,希望他们的面前会有一片全新的天地,一片新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