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论语】孔子病倒了
查看: 1522|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语】孔子病倒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5-22 19: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原文】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在论语中,仅仅生病,单用“疾”,如雍也篇“伯牛有疾”。如果“疾病”连用,表病危。“子疾病”,孔子生命危在旦夕。

忠心耿耿的子路急病乱投医,马上“请祷”,请求向天神地祇祈祷。

孔子问,“有诸”,有祈祷可治病救命这个道理吗?明知故问。他是民俗专家,怎么可能不知?

子路不知就里,说有的啊,《诔文》说向天神地祇祈祷可以长寿。

孔子接着打趣道,“丘之祷久矣”,我孔某可是天天在祈祷呢。

子路天天跟屁虫,老师有否祈祷他会不知道?如果老师真的天天在祈祷,子路还会请祷吗?可见孔子根本没祈祷过,此时这样说,无非是逗乐子路:我孔某可是天天在祈祷呢,但是人家不管啊!很有趣的一个场景。

不少后人引用了这个典故。如《世说新语》载,东晋丹阳尹刘真长临终,奄奄一息中听见击鼓祭祀,说,“勿复为烦!丘之祷久矣!”又《太平广记》载,有一年大旱,京兆尹聚众在祭祀孔子的文宣王庙前造土龙,召巫师,跳神舞,不见滴雨,唐代宗听闻,下旨劝止说,“丘之祷久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5-22 19:41 |只看该作者
很多学者的解读都在“诔”字上做文章,如李零解读说,“诔书是死后表示哀悼的文辞,它说的祷词都是死者生前的事,当时孔子还活着,子路引之,很不得体,孔子听了,很生气。”这个说法当是来源于《说文注》,上面提到“讄,施于生者以求福。诔,施于死者以作谥”,可谓有依有据。但《说文注》同时提到,“周礼六辞,郑司农注二字巳不分矣”,可见“诔”“讄”未必有别。其实,本章主旨主要是彰显孔子是无神论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5-22 19: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孔子天天祷也没用,所以唐代宗说没必要再祷了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5-22 19:44 |只看该作者
余小寒 发表于 2023-5-22 19:42
孔子天天祷也没用,所以唐代宗说没必要再祷了吗?

是的,孔子是无神论者。论语中有好几处点出这一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5-22 19: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这个有趣儿,通俗易懂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5-22 19:56 |只看该作者
前几篇我解读“道不行浮于海”和“孔子嗅山鸡”,都可以明显看出,孔子是非常幽默的人。可惜,后人给予了圣人化,以至于有如段子阿狸醉笑等人,一旦解读论语,马上就进入圣人思维,一本正经地高大上了。唉!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5-22 19:59 |只看该作者
我读论语,就如读一本小说,非常得有趣。我自己宛如身在其中一样,每个人物在我脑海中都是活的。我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的体温。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5-22 20:0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19:56
前几篇我解读“道不行浮于海”和“孔子嗅山鸡”,都可以明显看出,孔子是非常幽默的人。可惜,后人给予了圣 ...

是的,还是食人间烟火的孔子更可爱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5-22 20:0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19:59
我读论语,就如读一本小说,非常得有趣。我自己宛如身在其中一样,每个人物在我脑海中都是活的。我甚至可以 ...


感受到乐趣而不是拧巴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5-22 20:0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05
是的,还是食人间烟火的孔子更可爱

可惜世人被传统解读毒害太深而不自知。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反孔,原因不在于反对者,而是支持者的无限拔高使得孔子不接地气,满嘴说教,面目可憎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5-22 20:10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06
感受到乐趣而不是拧巴

解读前几篇时,反驳我的人,都是先入为主孔子的“应有形象”,然后不惜改字解读,为了符合自己的想象。唉~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5-22 20:1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07
可惜世人被传统解读毒害太深而不自知。之所以有那么多人反孔,原因不在于反对者,而是支持者的无限拔高使 ...

总感觉如果不那么拔高,就没有必要流传至今了似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5-22 20:1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10
解读前几篇时,反驳我的人,都是先入为主孔子的“应有形象”,然后不惜改字解读,为了符合自己的想象。唉 ...

尤其是段教授,还改语序,还加情景,嘿嘿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5-22 20:13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11
总感觉如果不那么拔高,就没有必要流传至今了似的

他们这种媚雅媚高的心态,骨子里是真正的媚俗!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5-22 20:17 |只看该作者
俗要俗得接地气,而不要飘了。就如我为什么老扒皮麻子?就是因为他本就俗物(无非高了别人一二点段位而已),却装什么高冷。其实,看文字只是看表面,透过文字表面,看到文字背后的情绪和逻辑,才能真正看透此人的本质。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5-22 20:1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13
他们这种媚雅媚高的心态,骨子里是真正的媚俗!


榆园、小徐、阿狸正在来揍你的路上…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5-22 20:18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孔子也有权利享受生活的乐趣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5-22 20:2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17
榆园、小徐、阿狸正在来揍你的路上…

哈哈哈,他们揍我,就如水滴鸭背,抖抖就没了,永远揍不了我疼。他们扒皮的功夫,花拳绣腿,永远不如我扒皮麻子,一刀一个窟窿。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5-22 20:2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18
孔子也有权利享受生活的乐趣

孔子让前人给读死了。我希望自己读出一个有体温有趣的孔子,我也相信我自己做到了。解读论语,难点不在文字,而是文字背后的当时情绪、价值取向、逻辑思维等等。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5-22 20:30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21
哈哈哈,他们揍我,就如水滴鸭背,抖抖就没了,永远揍不了我疼。他们扒皮的功夫,花拳绣腿,永远不如我扒 ...

我在论坛,虽然讨厌我的人很多,但我很少主动与人为敌,就是因为怕自己的扒皮刀太利,伤了人,不好。记得前年伤了红袖一个女版友,说人家是庵堂里的交际花,结果我被群起攻之。说到底,论坛是假面舞会,我不合适玩论坛。之所以偶然还来蹦跶,是为了印证自己的受辱功夫,能否被辱而不动心动气。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5-22 20:3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19:41
很多学者的解读都在“诔”字上做文章,如李零解读说,“诔书是死后表示哀悼的文辞,它说的祷词都是死者生前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才是重点对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5-22 20:37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5-22 20:36
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才是重点对不?

对的对的才知道,阁下是梁兄?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5-22 20:37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24
孔子让前人给读死了。我希望自己读出一个有体温有趣的孔子,我也相信我自己做到了。解读论语,难点不在文 ...

现在小学生盛行学论语,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好老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5-22 20:4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37
现在小学生盛行学论语,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好老师

不解,只背,到一定情境自会冒出,怕的就是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5-22 20:4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5-22 20:41
不解,只背,到一定情境自会冒出,怕的就是解。

那还行,可不能乱解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5-22 20:44 |只看该作者
唯圣贤能解圣贤。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5-22 20:4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19:56
前几篇我解读“道不行浮于海”和“孔子嗅山鸡”,都可以明显看出,孔子是非常幽默的人。可惜,后人给予了圣 ...

有点。记得徐公和醉笑嘲讽你,说孔子带了炊具上山。当时忙乱没空,就放下了。
即使解得另类,那个嘲讽也不是充足的否定理由。孔子今天说了,弟子会错意下次捉了鸡来煮,又有何不可。
语录体本就择其大要,为求喻理而简洁,何况还受当时词汇限制,省略无关细节太正常了。
他俩死守着至圣先师牌位不放,过于严肃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5-22 20:44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5-22 20:37
现在小学生盛行学论语,不知道能不能碰到好老师

以前崇尚神化孔子(如朱熹钱穆),现在流行矮化孔子(如李零之流),平实讲解论语的,几乎不见。哪些搞国学讲学的,基本都是量贩式贩卖,东拼西凑。讲起来很苦涩,儒家核心是“仁”,但是,“仁”为何物,几千年以来还没有人讲清楚,都是拿“仁”当做一个框,什么都往里装。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5-22 20:46 |只看该作者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5-22 20:44
有点。记得徐公和醉笑嘲讽你,说孔子带了炊具上山。当时忙乱没空,就放下了。
即使解得另类,那个嘲讽也 ...

当时我给醉老师有一个回复,可惜他没有回我:

醉老师认为,孔子他们背着锅碗瓢盆赶路很可笑。可笑吗?那可是他们常态。他们周游列国,路上一走就十天半个月,甚至几个月,吃饭怎么办?上馆子吗?用现代人生活经验解读古人生活常态,醉老师天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5-22 20:4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临窗独饮 发表于 2023-5-22 20:37
对的对的才知道,阁下是梁兄?


临窗兄串门少,所以才知道。
丑人多作怪,那就是说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