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三味书屋 读书笔记——浅读唐诗
查看: 17790|回复: 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浅读唐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6-3-20 2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7-7-14 16:18 编辑

浅浅解读唐诗

       最近一阶段的兴趣点在诗词,对别的小说之类的就忽视了,所以说边学边写写。姑且算解读吧。
       与其说是解读,不如说是学习。与其说是学习其中诗味,诗意,诗情,不如说是对诗词中的典故和背景更感兴趣。
       诗词有时是一字一个意思,更不说是三百首或是更多里面所含之大。穷其一生也难解其一二。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中,看赛手对诗词的信手拈来,还有台上老师补充讲说。让你沉浸在诗词营造的气氛中。
       人民警察王纪波在百人团脱颖而出,说自己能背四千多首。但是在第一首就失利而退。第二回又强势上台。以答完十题完美收宫。
       其中一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中意思很好解读,唐朝国花是牡丹,艳压群芳,自然花时候“动京城”。而点评因此老师提及白居易写:“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说明买这一丛牡丹花,竟然等于十房中等人家的一年的收入。由此,对那个时代牡丹花的奢华有了更深的了解。
       北大女博士陈更三次出场,前两场都十题答对,直攻擂主。但是在第三场第六道题中,因柳永的蝶恋花中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消得”是什么意思答错退场。我则在电视前很有自信的回答了正确答案,别无它。这几天正在看王国维从古诗中解读人生三大境界。而此正是第二境界,所以细细的看了一番。
       我想对这个“消得”是什么意思,恐怕还有许多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可是偏偏功底深厚的陈更错了。这说明人的知识面无论再怎么广,也会有遗漏。
       同样,中国社科院博士顾世宝,顾门三士(学士,硕士,博士)之一。也中途因没有对上一句诗句而下场。
       这样,我在诗词大会学到了一些关于诗词等相关知识,也同时激励自己,并给予自己信心。不要轻易否认自己,要不断坚持。不要期待“蚍蜉憾树”(出自唐朝愈《调张籍》),也不要因为庞大的知识量而吓倒。
       只要你一点点的攀爬,总有一天能“半壁见海日”(出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或是攀登高峰领略更多的美妙风光。
       而九零后大学生裘江上场时,第一题九字识别一句诗词是:“曲项向天歌”。关于这句恐怕小学生也能背诵出来的诗句,百人团中却仍是有13人答错。我在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
       每人总会有知识的死角或是遗漏,这或许同你生存的国度,或是同你注重的侧重点不同,或是由于马虎,或是过于自信,或是某一字错误等等有可能造成的。
       而这样给我写了这篇解读唐诗宋词的理由。我对诗词可以是启蒙前的水平。因为目前感兴趣而写下名曰解读,实则是学习笔记。
       我也许会把道听途说的故事掺杂里面,或是因学识的浅薄而解读失误。并且诗词又是博大精深的,牵扯甚广。我再怎么写也是沧海一粟(语出 宋·苏轼《前赤壁赋》),所以又算是抛砖引玉了。
       这有望各位才子佳人不吝赐教。及时纠正我的错误,或是帮我拓展更多的知识面,不甚感激。欢迎拍砖,只要不说脏字就可。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1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6-3-20 2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16-3-21 19:56 编辑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

       而第一境界就是指晏殊《蝶恋花》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句。晏殊他一生富贵优游,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昨夜西风”句,使固有的惨淡、凄迷气氛又增添了几分萧瑟、几分凛冽。西风方烈,碧树尽凋;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望尽”,既表明其眺望之远,也见出其凝眸之久,从时空两方面拓展了词境。但“望尽天涯路,不见天涯人”。既然如此,那就只有寄书寄意了。 “山长水阔知何处”,以无可奈何的怅问作结,给人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之感。
       王国维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中之第一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第一境界表示观望,探索,彷徨,犹豫。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蝶恋花》。意思是: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为了思念的人儿我值得如此憔悴。
       柳永,号情长。一生与妓女纠缠,死后也是由歌妓出资来安葬。曾写诗:“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很生气于是批“且添词去!”柳永于是戏称自己为“奉旨添词柳三变。”
       他仕途坎坷,就只当过柳屯田这个小官。
       这里的消得被许多译为消瘦的,实则应当是值得。这也是我上一篇中提到陈更出的错误所在。
       柳永的形容第二境界的二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著精神。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青玉案》。意思是词人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回来,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王国维此三句词做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说事业者,在经历了第一、二境界之后,才所有发现,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也说明了人生的一种态度。
       而因三种境界把三首词联系着来读,来解,对我而言也更加深刻有印象一些。(注:部分解释来自度娘)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6-3-20 22: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3 17:36 编辑

       说唐诗首选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在盛唐的成就可以说是无人可及。他俩推动盛唐诗走向巅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画了最浓郁的一笔。
       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官任左拾遗,故也称杜拾遗。诗人曾写《寄左省杜拾遗》这里就是指杜甫。做过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其为 杜工部。
       杜甫忧国忧民,心怀天下。诗中沉郁,顿挫。章法严谨。也是我现代人学写格律诗最好的范例。
       杜甫比李白小11岁,是李白的忠实粉丝。杜甫写了好几首关于李白的诗。诗中充满了对李的崇敬。
      唯一一首快诗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着听闻战胜安史叛军,国家兴盛有望的快乐心情。诗中云:“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意思是看妻子儿女哪里还有什么忧愁。我高兴的快要发狂,胡乱的收拾诗书。
      杜甫的《登高》写于他767那年,是安史之乱的第四年。但是地方军阀兴起。他依靠的严武病逝。他无奈只好离开成都草堂。其后的三年里生活极度窘困。
      在离开草堂从云安前往夔州的船上作了一首《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登高》一诗曾和崔颢诗《黄鹤楼》、李白诗《登金陵凤凰台》二首相比。崔颢的诗中结尾:“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意境指忧愁家乡。李白的诗中因结尾“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长安指代国家,是忧愁国家。所以以更大气更豪迈胜出。而三首诗中,《登高》被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可称为七言律诗第一也。
       而《燕子来舟中作》算是他的绝笔之作。写于768年,而杜甫死于770年,年仅59岁。这首诗也是“平生第一大哀诗”。
诗为: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此诗看似咏燕,实是慨叹诗人的茫茫身世。此诗是杜甫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一篇诗作,已经淡去了早些年强烈的时代和政治主题,而弥漫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
       关于杜甫之死,《旧唐书·杜甫传》载:“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有的说的饥饿暴饮暴食而死亡。也有的说是当时不舍得吃,一直放到牛肉变质才吃,结果中毒而死。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3 19:31 编辑

       如果说杜甫的诗是悲天悯人的。李白的诗则很狂放。杜甫深沉,李白浪漫。杜甫一心入世,而李一直在入世和超脱之间徘徊。但是两人都好酒,李白更甚或许。毕竟我们能从好多诗中看到李白写酒。
       李白能喝酒,在《将进酒》中“会须一饮三百杯。”还有《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以及《行路难》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襄阳歌》中“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还有《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许多都成了脍炙人口的佳句,为现代人广泛引用。
       李白喜欢月。提起月就不得不说《明月思》:“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手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26岁时在扬州旅舍为思乡而作。以白话般的语言抒发了醉人秋夜思乡之情。百读不厌,有人称之为“妙绝古今”。胡应麟:“太白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
       李白写酒时常写月,写月时总带着酒。这样的诗读着读着就醉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浪漫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少年天才,25岁仗剑出川,出蜀远游。
       写下诗《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最后两句诗的妙处在于,明明是诗人有离乡惜别的情思,而又不直说,反而采用拟人化手法,说“故乡水”对自己怀有深情,不辞劳苦。从四川一直送他到荆门外,即“万里送行舟”。采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比直抒胸臆,陈述离乡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李白长的气宇轩昂 ,得到了玉真公主的赏识。安史之乱前,李白虽然在仕途上曲曲折折,也算是接近了统治社会的上层。却对御用文人的生涯渐渐生厌,终日纵酒。尝奉诏醉中起草诏书,于是有了引足令高力士脱靴这段历史。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应永王李璘之约入幕。并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自比谢安,怂恿李璘割据称帝意图昭然。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判罪。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宣布大赦。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时年他58岁。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写下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关于李白的死的民间传说也与酒和月有关,说是醉酒到江中捉月而坠江而死。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4 11:43 编辑

       还是回来说下初唐,从古律到律体,沈佺期,宋之问二人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了重要的贡献。
       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云: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曰“沈宋”。
        悟出积极的平仄规律,又由原来只讲求一句一联的音节、协调发展到全篇平仄的粘对,以及中间二联必须上下句属对,从而形成完整的律诗。使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
       中唐独孤及《皇甫公集序》说:“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志铭序》更指出:“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体之变极焉”。
       他们是唐代的宫廷诗人,诗主要是为了应制奉和而作。二人当时齐名,风格相近。被世人合称“沈宋”。
       应制诗是指在古代封建王朝时期臣僚奉皇帝所作的诗歌,一般都是一些歌颂类的诗歌。
       宋之问诗写的很好,文才横溢,可是人品却很低下。卖友求荣,为诗杀了亲外甥。
      神龙元年(705)正月,被贬为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但他贪恋往日的富贵荣华,第二年又偷偷逃回洛阳,躲在朋友张仲之家。当时是武三思当权,张仲之与朋友密谋诛杀武三思,宋之问告密,张仲之被杀。他却因此擢任鸿胪主簿。宋之问卖友求荣,“深为义士所讥”,“天下丑其行”。
      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是个有才情的年轻诗人,他的《白头吟》中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佳句。据《唐才子传》讲宋之问看到这句很是喜欢,“知其未传于人,肯求之,许而竟不与。之问怒其诳己,使奴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时未及三十,人悉怜之。” ,被后人称做“因诗杀人”。
      沈佺期一生主要生活在官中,武皇当政其间,官运亨通。他656年出生于河南省相州府内黄县,上元元年(674年)中进士,时年18岁。他40岁以前做的是中等官吏,但很得宠,40岁以后做的是高官,他受宠30多年,这在古代官场是少见的。
     二人写诗长时期不高下。有一次,唐中宗李显组织的昆明池宴会。唐中宗让与会的群臣作诗会庆。交稿的有一百多人,唐中宗让上官婉儿做评判。上官婉儿坐在高高的彩楼上,对诗海选。淘汰下的就直接扔掉。诗稿像雪花一样从楼下纷纷飘落。最后就只剩下沈佺期和宋之问。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凌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蓂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沉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
       晦日:夏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不标明月份,即指正月三十日。昆明池:建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位于长安西南。池址附近有石雕人像一对,东牵牛,西织女。是汉武帝练水师的地方。石鲸:石雕的鲸鱼。“池中有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每至雷雨,常鸣吼,鬣尾皆动。”(《三辅黄图·池沼》。牛,昆明池东西各有牛郎织女的雕像,便昆明池像天河一样。槎佛:一次一次地从旁边过。蓂:传说中帝尧时的一种瑞草,亦称“历荚”月朔始生一荚,月半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镐饮周文乐:西周初年的京城,在长安西南,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在这里大宴群臣。而汾歌汉武才:指武帝刘彻率群臣泛游于汾水这上做《秋风辞》助兴。最后一句说不用担心明月会隐没,即使它隐没了,自然会有夜明珠为我们带来光明。这里夜明珠是指圣上。汉武帝曾救过一条大鱼,后来在昆明池旁边得天一双夜明珠,是大鱼报恩献给他的。
                                       沈佺期: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
                        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双星移旧石,孤月隐残灰。
                       战鹢逢时去,恩鱼望幸来。山花缇绮绕,堤柳幔城开。
                       思逸横汾唱,欢留宴镐杯。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
       沈佺的诗也用了这几个典故,但全诗只有昆明池没有提晦日,其实已经可区别高下。尾联的用《论语》“朽木不可雕也”句意。表示自谦:我现在在应制作诗,好比雕刻朽木,看到别人的佳作,自愧不如。这两句已经离开了题目,硬凑来做结束,不如宋之问的结句。
      上官婉儿的评语是“二诗文笔相当,但沈诗结尾辞气已竭;而宋诗结句陡然健举,若飞鸟奋翼直上,气势犹在”。众人包括沈都心服口服。宋之问夺冠。
       在武皇后期,二人都被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颠簸生活,历练人生。二人的诗都得以升华,诗风也都有所改变。相对于宫廷诗的空洞华丽,应制唱和的诗句有了真情实感,悲凉真挚。比如沈佺期的《杂诗》(三首)、《早发昌平岛》、《夜宿七盘岭》、《答魑魅》等。宋的《祭禹庙文》、《祭杨盈川文》、《度大庾岭》、《渡汉江》等等。
       所以说流放对个人来讲是痛苦的生命体验。对诗歌创作却是一个艺术拓展时期。宋人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里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方回也说,“迁客流人之作,唐诗中多有之”。柳长白所写的《柳亭诗话》里称赞沈佺期的流放诗是“笑啼悲愤,一泻无馀,盛唐巨手”。

2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4 20:19 编辑

如果说唐诗是诗歌的高峰,那么盛唐就是这座高峰的顶点。盛唐百花齐放,群星辉映。涌现了一大批诗人。50年间驰骋在诗坛上除了有“大李杜”、还有“王、李、高、岑”、还有“王、孟”。

这里不做一一阐述。说说“王、孟”,即王维和孟浩然的诗作和故事。他俩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后人评说唐诗三分天下,李白占一“仙”,杜甫占一分“圣”,而王维占一分“禅”,人称“诗佛”。 苏轼云: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擅画人物、丛竹、山水。还是音乐天才。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17岁即写下《九月九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关于登高插茱萸习俗,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父母因大瘟疫病死。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一日,费长房告之,九月九日,瘟魔将至。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避免染瘟疫。第二天汝河河水泛滥成灾。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空山”不空,原来是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

而陶渊明(魏晋)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句最能代表空心的意境。后一句也是王维这首诗后一句的写照。

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光三叠》至今听起来荡气回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

王维的少有的几首边塞风格诗其中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在这短短的四句中作者就用了“细柳营”和“射雕处”两个典故:细柳营是汉代的名将周亚夫驻兵的地方,这里用丝柳营来暗示将军具有名将的风采;射雕处“《北史》载斛律光尝于洹桥校猎,曾用角弓射中大雕。”这里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表现将军的身手十分的矫捷,武艺十分的高强。 

清人沈德潜评此诗:“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唐诗别裁》)

王维早期有大抱负,后因政治无常逐渐消沉下去。四十多岁,在蓝田辋川别墅(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写着陶冶情操的诗句。

 

浩然的人生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最终死在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的一生如此平淡。

孟浩然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想假,知间世所稀”。诗意一般是解释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据说孟四十多岁时,王维正在朝为尚书右丞的高官。孟去拜见他,希望得引见。但他却找错了对象,王维生怕皇帝一见孟会疏远他。表面大捧之,实际抑制他的仕途路。

一次,孟浩然正在王维处谈诗论道。唐玄宗李隆基忽然来了,孟浩然是布衣不能面圣,于是躲在床底下。唐玄宗看到桌上有诗笺,便随手拿起来看。这诗正是孟浩然所写的《岁暮归南山》,诗云:北阙休上书,南山归赦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唐玄宗看了“不才明主弃”这一句不大高兴,对王维说:“这人岂有此理,他自己不来找我,怎么可以说我弃他呢!”维如借此替他的朋友吹嘘一下,孟或许能平步青云,然王维却不肯为,孟浩然仕途无缘了。

孟临走的时候写了这首留别诗,此诗的口气,对王维有极明显的谴责,“当路谁相假”是说王维不肯引荐,“知音世所稀“自然说得更明白了。可见王维抑制孟浩然,给孟造成的 伤害。 所以此知音未必就是指王维。

孟给张九龄做了首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楼。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九龄从宰相的官位上被贬到荆州。欣赏孟浩然的诗,请他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孟非常高兴,写下这首境界雄壮的诗。

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这时张九龄,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想趁此干一番事业。只是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浩然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在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中写出来的。

孟浩然所做的诗中传诵最广的是《春晓》这首诗,乍看不过是叹息春天的花朵容易凋谢,有一片淡淡的惜春之情。但细一想,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暗示在社会的风雨声中,青春容易消逝吗?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一想起这首诗,人们总是能想起许多失落的惆怅,其实诗的意蕴远不止这些。

他不因情造景,也不光是借景抒情。他的诗营造出来的背景,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

例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声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等等。

古代文人隐居山水的很多,原因种种。但是总体来看,主动归隐的还是少数,大部分都是被隐居,比如孟浩然因仕途不如意只能如此。而像陶渊明本性爱丘山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31 22:17 编辑

中唐时期,诗歌以“新乐府运动”为代表,走向多元化。出现不同的流派。著名诗人有“元白”、“刘柳”、“韩孟”、“郊岛”等。

传白居易十六岁赶时作《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 文学主张是: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

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童子解吟”“胡儿能唱”都在告诉你,白的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能懂。

而《长恨歌》和《琵琶行》则是白居易著名的长篇感伤诗。《长恨歌》是806年有感于唐朝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而作。《琵琶行》是816年白被贬后抒发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此外《卖炭翁》这首描写百姓生活疾苦的诗更是被人万口传诵。

其中《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琵琶行》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等语句优美自然,生动自然,广为人知。

白居易的青梅竹马玩伴湘灵,同时也是他的初恋。二人经过17年的相处,八年的相恋。却因他母亲的门户之见最终成了爱情悲剧。不相见却难忘,《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等都是白居易为了怀念湘灵而作。这段悲剧的爱情为写下《长恨歌》打下基础。

白居易在804年任校书郎时曾春游于洛阳,晚年就长期住在洛阳。白留下的三千多首诗中就有八百多首是写洛阳的。如《洛城东花下作》中的“记得归诗章,花多属洛阳”。《柳枝词八首》中的“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844年,白73岁,还到洛阳东南部的赵村写下《游赵村杏花》,846年,白辞世,他遗嘱“不归下王圭,葬于香山如满之侧”,想永远与洛阳山水为伴。在白居易的诗中,我们更加了解洛阳的美。正如唐代诗人徐凝在诗中写的“今到白氏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白居易和元稹是交情深厚,白居易自己说是“金石胶漆,未足为喻”(《祭元微之》)。他们之间,曾经有“千里神交,若合符契”的奇迹发生。

本事诗•征异第五》记载,元稹为御史,奉派到梓潼(在今天四川江油一带)办案。白居易在京城,跟一班名流游览慈恩寺(大雁塔),于花下小酌。

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寄给元稹的诗: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巧的是,元稹当时正好走到梁州褒城,同一时间寄出了一首《梦游》诗: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梦中所见,完全符合白居易的生活情形!

元稹早于白居易十六年去世,  居易于是做了两首悼亡诗:  
八月凉风吹白幕,寝门廊下哭微之。  妻孥朋友来相吊,唯道皇天无所知!  
文章卓荦生无敌,风骨英灵殁有神。  哭送咸阳北原上,可能随例作灰尘?(《哭微之二首》)  

可是关于元稹,算是文人人口碑极差的一样。他仗着帅气和才气骗取不少少女。流传千古的《莺莺传》据说是元稹的自叙传。

      这样一个人品不佳,风流荒唐的才子却为妻子韦丛写出好多感人的诗篇。包括《遣悲怀三首》、《春遣怀八首》、《离思五首》。 

其中《离思》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诗中说经历了与韦丛的那场爱恋,心里再也泛不起爱的波澜,除了韦丛再也没有那位女子能打动诗人。这不是婚前的信誓旦旦,而是在妻子去世之后的内心告白,读来给人以特别的震撼。

元稹是继西晋潘岳之后又一个大力写作悼亡诗的诗人。在《元稹集》第九卷中,他的伤悼诗有四十八首,而写给韦丛的诗就有三十三首之多。可见他对这对结发妻子的深厚感情。可是实际上是韦丛死后不久就和比他大11岁的四大才女之一薛涛来了一场爱恋。这让许多人怀疑是矫情之作。这也许是同当时的时代环境和风气有关。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4-2 20:34 编辑

说起刘禹锡,恐怕我们脑海中马上会想起两首诗。

一是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

《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紫陌是指乡间小路,红尘是马车跑起来扬起来的灰尘。刘郎是指刘禹锡本人。这里说观里那么多的桃树都是我走后才摘起来的,借此讽刺那些了不起的新贵,都是我排挤后新提拔起来的罢了。

因上首诗刺痛了当权者,他和柳宗元等再度被贬,柳被派为柳州刺史,刘则为连洲刺史。等十四年后又被召回,于是又作《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里讲,先前那些辛勤种桃的道士如今那里去了呢?前次因看题诗而被贬出长安的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啊!

而这两回被贬总共二十四年,人生怎么多少个二十四年呢?好在刘的意志强大,生活态度积极,没有在困境中被打倒,反而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越战越勇。而他的敌人,他的对手已经一个个死去。

刘禹锡22岁同柳宗元一同中榜进士,史称“刘柳”。二次被贬后,刘一开始被贬为播洲刺史。播洲比柳洲更偏远更荒凉,并且刘还需要伺假八十老母,柳得知大哭,愿请换。后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刺史。

对这种行为,韩愈十分赞赏,认为:“士穷乃见节义”。

患难见真情,刘柳有着深厚的友谊。在离别时二人互相赠诗也可看出。在衡阳分别时,柳宗元于离别的船上作《重别梦得》,感慨万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临舍翁。

刘禹锡内心亦是同样悲苦,却在酬答对柳宗元只是进行劝解与宽慰:弱冠同怀长者忧,临歧回想尽悠悠。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后来刘禹锡获知好友柳宗元的病故,顷刻间便泪如雨下。

柳和刘同样遭遇二次被贬。刘最终回到长安,可是柳却没有等到最后的胜利。长期的贬谪,生活的困苦和精神上的折磨,柳最终死时只有47岁,客死柳州任上

柳死后,刘禹锡花毕生精力,整理柳的遗作,并出资进刊行。可以说没有刘禹锡,我们就看不到柳的美文,无法被人所传唱。

对于刘的诗文,最熟悉的就是《陋室铭》了,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 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

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写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这是赠四位共患难同样被贬而天各一方的朋友,抒写思念朋友而难以见面之意,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

柳宗元的的诗《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愤慨不平之意。这也是他临死前所作。可惜没有等待回到长安的诏书就离世。

在刘柳身上,除了他们的文章,友情。另外就是刘禹锡的坚韧的生活态度,这让刘禹锡最终回到长安,并且一直活到70岁。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庄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刘禹锡去世后,自居易描述他与刘禹锡的友情:“四海齐名白与刘”。陈寅恪先生也曾说到:“乐天一生之诗友,前半期为元微之,后半期则为刘梦得。”

韩愈和柳宗元并称“韩柳”,曾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并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贾岛与韩愈的交情,是从帮助贾岛斟酌诗句开始的。

贾岛写了两句诗,“鸟栖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推”是“敲”,斟酌不定地做着推和敲的动作,一头撞到刑部侍郎韩愈的轿前。韩愈没有怪罪他,还帮他确定为“僧敲月下门”。这就是有名的“推敲”典故的由来。

贾岛的诗大多清奇凄苦,“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对他的最好概括。

公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崇奉佛教达到鼎盛面对皇帝、百官、百姓疯狂痴迷、愚蠢的礼佛之举。韩他忍无可忍,呈上了《论佛骨表》。结果差点被斩首,幸好有裴度等人说情才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愤走兰关,,遇到了本族侄孙韩湘,是特意陪同他去潮州。韩写下了著名的《左迁至兰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兰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道出英雄失路之悲。贾岛正为着韩愈心鸣不平,看到这首诗,过往今来的诗情、友情,一齐涌上心头,激动的心情难以自已。

同样写下了撼心动肺的《寄韩荆州愈》: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月明初上浪西楼。”

在这首诗中,贾岛表达了与韩愈非同寻常的交契,流露出深情的眷念和神往,并表示愿陪挚友直到天南潮水头。人虽远隔,心却相连,特别是末联: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言外之意,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将会大白于天下。

看诗中深情,看诗中历史。而写诗的诗人们的一生中的经历,友情,意向等则用不同的诗歌来演译着。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6-3-20 22: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4-10 22:09 编辑

晚唐时期,国力每况愈下,再不复往日的盛况。诗歌为时代阴影笼罩。有的作品低回委婉。如:“小李杜”;有的率直无所顾忌如杜荀鹤,聂夷中。有的用诗歌抨击黑暗,如皮日休。有的消沉了,如韩偓。

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要说“小李杜”。李商隐的爱情诗深情缠绵,笼罩着一种朦胧幽约的感觉。李杜的诗则把历史和现实融合在一起。俩人的诗给晚唐的诗添了浓浓的最后一笔。

杜牧字牧之,生于诗书之家,唐代宰相杜佑之孙。杜牧不仅人如其诗,个性张扬,长相也俊朗。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评价杜牧说:“杜牧之门第既高(出身好),神颖复隽(英俊又聪明),感慨时事,条画率中机宜(有远见卓识),居然具宰相作略。”可惜杜牧有相才,而无相器,生不逢时在江河日下的晚唐。

杜牧号樊川居士,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

杜牧的一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想杜牧的这首诗来。这首诗的高妙之处就是最后的留白。让读者自己添补入杏花村以后的会发生的事情。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里的白云的用典则是南北朝梁武帝邀请当时的医学家、文字家、思相家,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时,陶弘景写了一首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来说明他此时隐居的心性和乐趣。以后就用白云指代隐居的地方。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这首诗写出了杜牧的风流。他的风流同他的才气一样,传之于世。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传说他与女妓生子杜荀鹤,也成为一名诗人。

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

另一个与歌女有关的故事是,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

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杜牧,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里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对国家命运关怀和忧虑。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由两个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这首诗是杜牧前期正是忧国忧民时写出有现实意义的诗篇之一。

《晚晴》:“深居府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一生受牛李党之争而不得志。他的老师是令狐楚是牛党。他的岳父却是李党的王茂元。因为被牛党认为是背叛。而当牛党掌权时,他成了牺牲品。而这首则在中元年三月,他跟随郑亚(桂林观察史)当幕僚。

这其间他心情比较轻松,所以才有了幽草遇晚晴,越鸟归干巢这种轻松明亮的调子。

李商隐的言情诗最有特点也最能代表其风格。

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其中三四句大家尤为熟悉。

还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前四句广为流传。并被谱成歌曲。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里庄生句就是指典有一天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而望帝用典是相传蜀帝杜宇,号望帝,死后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五六句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

这首诗的注解有一些争议。有的是认为是思念锦瑟,有的认为是悼亡诗。但是其中哀悼早逝却是真实。

他的一生也因这首诗而在最高潮处最烟花灿烂。李商隐只活了45岁,真是“死于岁月催人老,一切都是惘然!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6-3-21 07:26 |只看该作者
给月光屏加油!

整文史,最耗人,哥深有体会。

然进境最快。

月光屏整完这个系列,就会有收获,有变化。

就会打开眼界,“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6-3-21 07:27 |只看该作者
哥也喜欢整文史,且来指手画脚一番。说错了莫怪。

大家都在学习嘛。呵呵。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6-3-21 07:29 |只看该作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

------------------------------------------------------------------------------------------------------

《人间词话》。

月光屏是打五笔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6-3-21 07: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3-21 08:28 编辑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0 22:0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
而第一境界就是指晏殊《蝶 ...

王国维在阐述“三境界”的时候,借用了这三句词的意境。
与原作者和原词的整体意境关联不大。
王国维自己也说“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6-3-21 08: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6-3-21 09:35 编辑

他仕途坎坷,就只当过柳屯田这个小官。
========================
这句话合理的表述是:他仕途坎坷,只任过屯田员外郎这种闲职。
柳屯田不是官职,是后人对柳永的一个称呼。
我们的先人称呼别人时,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最尊重对方的是称呼对方的“字”,你读《人家词话》,王国维提到前朝词人,称呼的大都是“字”,我们不知道词人名字中的字,一时还不知道“永叔,美成,圣俞”在说谁,是吧。近代,电影中常闻蒋介石称李宗仁“德邻”,称毛泽东叫“润之先生”。建国后,起名也没有“字”了,也没有这种习惯了。


还有就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官职或者任职的地点,是一种称呼的惯例。如杜甫称“杜工部”,王昌龄称“王江宁”,柳宗元称“柳柳州”。

还有姓氏加“号”和“别号”的,如李易安,李青莲,文文山。
八十年代,央视在春节前曾经征集对联,上联是:文文山文山为文文传世
征下联。
最好的下联应该是:柳柳州柳州种柳柳成荫。

柳永曾任工部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屯田制就是部队在不打仗的时候组织种地,以兵养兵的体制,始于东汉末年曹操,曹操派到匈奴接蔡文姬归汉的使臣董祀,就是屯田都尉。后来历代都有屯田司掌管全国的屯田政令,屯田员外郎到了宋代,已经是个闲的不能再闲的闲官。因为唐以后,屯田都由地方行政部门组织,工部屯田司有名无实。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3-21 08:11 |只看该作者
哥说多了吧,呵呵。

一见到这些,哥就兴奋。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6-3-21 09: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1 09:26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7:27
哥也喜欢整文史,且来指手画脚一番。说错了莫怪。

大家都在学习嘛。呵呵。


我就是看了你关于古代爱情诗的解读,才想起整理我的学习诗词笔记,如果没有人来比划,我放上来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6-3-21 09:30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1 09:24
我就是看了你关于古代爱情诗的解读,才想起整理我的学习诗词笔记,如果没有人来比划,我放上 ...

好,一起比划吧。

我也先把别的放一放,把那十首解读了。

其实没继续解读其余的七首,除了懒惰,还有个借口是我觉得选这十首不是很经典。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6-3-21 09:3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8:11
哥说多了吧,呵呵。

一见到这些,哥就兴奋。

你兴奋,我才能解更多的惑。话一点也不多,而且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不是一个很谦虚的人,有一就说一,有二不会藏着掖着。我对诗词就是学前班的水平。我想我边整理再加上你及时的纠正和完善或能达到小学生水平也说不准。献朵花,一天好心情。喝口茶,润润喉,我继续写你继续评。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3-21 09:35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9:30
好,一起比划吧。

我也先把别的放一放,把那十首解读了。

其实我现在也是心怀不安。这诗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无法更全面的来解读,于是我想只有慢慢积累吧。这样我的解读也是学到哪写到哪。尽量内容丰富些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6-3-21 09:36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7:32
王国维在阐述“三境界”的时候,借用了这三句词的意境。
与原作者和原词的整体意境关联不大。
王国维自 ...

是的,我因之与之联系是我为了更好的能一下子记住这三首词的引子。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6-3-21 09:37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7:2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先经过三种境界。“

---------------------- ...

拼音不准,我只好打五笔,可是经常犯错误,已经改正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6-3-21 09:39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8:10
他仕途坎坷,就只当过柳屯田这个小官。
========================
这句话合理的表述是:他仕途坎坷,只任 ...


恩,这个就需要尽多的了解这个古人的字,号,以免见名不识人~~这样知道具体故事,就有趣的多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6-3-21 09:41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1 09:35
其实我现在也是心怀不安。这诗词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无法更全面的来解读,于是我想只有慢慢积 ...

学海无涯,书山有路。

开始起步就好。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6-3-21 09:42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1 09:31
你兴奋,我才能解更多的惑。话一点也不多,而且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不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


争取一起小学毕业。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6-3-21 09:44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1 09:31
你兴奋,我才能解更多的惑。话一点也不多,而且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我不是一个很谦虚的人, ...

献朵花,一天好心情。喝口茶,润润喉,我继续写你继续评。
===========================================


谢谢,互相学习。


你继续吧。我会一直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6-3-21 09:50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9:42
争取一起小学毕业。

你不能太谦虚。虽然“满招损,谦受益”但是不要过分谦虚,就不实了。你应当说你来帮助我小学毕业。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6-3-21 09:51 |只看该作者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9:44
献朵花,一天好心情。喝口茶,润润喉,我继续写你继续评。
...

好的,我的阅读笔记是手写在笔记本上,乱七八糟的。这整理起来还需要静下来花点时间。我尽快。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6-3-21 09:57 |只看该作者
月光屏 发表于 2016-3-21 09:51
好的,我的阅读笔记是手写在笔记本上,乱七八糟的。这整理起来还需要静下来花点时间。我尽快。

真写过袄?

哥从走出校门就再没手写过读书笔记。后来上网才开始写,也是电脑打字。

月光屏同学读书还是很认真滴。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6-3-21 09: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月光屏 于 2016-3-21 10:01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6-3-21 09:57
真写过袄?

哥从走出校门就再没手写过读书笔记。后来上网才开始写,也是电脑打字。


我是怕忘记,所以一般会写一些.笔记里要么过于繁杂,要么有头无尾.所以在电脑整理还得再重新添充.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6-3-21 20:10 |只看该作者
应当是富贵帮我重新编辑了,非常感谢,我是无奈了。怎么不会编辑呢。我写的时候 明明每段有空格的。一贴上去就那样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