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时事 六星杂谈 由食人肉的话题勾起的回忆
查看: 1034|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由食人肉的话题勾起的回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23-12-19 09:2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知音 于 2023-12-19 09:29 编辑

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民公社和生产队还健在的时候。

有一个词叫“青黄不接”,就是去年收获的粮食(黄)已经吃完了,今年新种的粮食(青)还没有成熟,这个阶段大概在农历7、8月份。

生产队收获的粮食,除了上缴公粮之外,剩下的按人口分给村民,这些粮食就是农民一年的“口粮”,那时候粮食还不能自由买卖,吃商品粮的城市居民可以凭粮本每月去粮店领粮,而农民一次分配得到的粮食要吃一年,这就要考验每个家庭的自控和支配能力了。

有点头脑的家庭,会精打细算,根据需要做到稀稠搭配、粗细搭配,农闲的时候吃两顿饭、农忙的时候吃三顿饭,再适当搭配土豆、萝卜等蔬菜,基本能都做到不挨饿,将就到新粮下来。

自控能力差的家庭就惨了,每年新粮食一分到手就开始过年一样大吃二喝,不知道节省,吃着吃着粮缸见底,开始东挪西借,倒是也饿不死,就是过的有点凄慌。

决定家里粮食够不够吃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看家里人口数和每个人的饭量。同样是家里四个孩子两个大人,按6口人分的粮食,四个女孩这家的粮食够吃,4个男孩那家肯定是不够吃的。我家孩子多,但都是女孩,再加上我母亲勤劳会算有计划,所以从小到大没挨饿,也看见有3个儿子的我叔叔从我家“借”走粮食去度日。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句话在现在这个时代只是一个比喻,在那时候确是现实。

东挪西借也吃不饱的人大有人在,有的人会去偷。其实我真正想起来的是那件事,那个家里有4个男孩的父亲,在苞米刚刚成熟还没有收获的时候去地里偷青苞米,被抓了之后,把苞米挂在脖子上在村里大街小巷游街,我们都去看热闹,我惊奇的发现那人挂在脖子上的生苞米被啃了几口,当时年纪小心里想“怎么能啃生苞米呢”?现在突然明白的,那是饿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9 09:30 |只看该作者

写的挺好,不容易呀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23-12-19 09:36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09:30
写的挺好,不容易呀

能令人产生共鸣的文字,都是好文字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23-12-19 09: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12-19 09:58 编辑

天灾人祸,中国农民的日子太苦了!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23-12-19 09: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12-19 14:37 编辑

记得有篇文章记述周总理于七十年代初陪外国友人参观延安,周总理抽空请他当年的房东吃饭,吃的是小米干饭。看着房东像三天没吃饭似的狼吞虎咽的样子,周总理很不理解。老房东看出了总理的心思,解释说,粮食不够吃,我已经好几年没有吃过干饭了。周总理听罢,扭过头去,泪流满面。他在心里问自己,这是怎么弄得,都解放二十多年了,现在农民的生活怎么还不如四几年抗日战争时期好过。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23-12-19 0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兰亭流觞 于 2023-12-19 10:08 编辑

看到一些写下乡知青的小说、文章,总是说下乡那几年多苦多苦,偶然留到农村不能回城的知青多惨多惨。不知他们想过没有,农民成年累月地在这苦难凄惨的环境里生活,有谁关心过!还不是逆来顺受吗,农民就不是人吗?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23-12-19 10:0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是的,闯关东,走西口就是家里没有吃的了,必须走一个。走出去可能有活路,在家就得等饿死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23-12-19 10:07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09:30
写的挺好,不容易呀

哈哈O(∩_∩)O,等花叶子来给你加个精华——这驴子不好好拉磨,整天就晓得啃嚼子玩~~~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23-12-19 10:11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3-12-19 09:57
看到一些写下乡知青的小说、文章,总是说下乡那几年多苦多苦,偶然留到农村不能回城的知青多惨多惨。不知他 ...

你这个观点必须点赞!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23-12-19 10:11 |只看该作者
小城又倾杯 发表于 2023-12-19 10:04
是的,闯关东,走西口就是家里没有吃的了,必须走一个。走出去可能有活路,在家就得等饿死

这些词我听过。缘由,……在慢慢接收,并消化~~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23-12-19 10:13 |只看该作者
我家孩子多,但都是女孩,再加上我母亲勤劳会算有计划,所以从小到大没挨饿,
=========
我家一直很好,我完全没有与“苦难”相关的记忆。现在想来,跟父亲拼死拼活拿命换生存和母亲精打细算密切相关,。。。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23-12-19 10:14 |只看该作者
偷青苞米,被抓了之后,把苞米挂在脖子上在村里大街小巷游街,我们都去看热闹,我惊奇的发现那人挂在脖子上的生苞米被啃了几口,当时年纪小心里想“怎么能啃生苞米呢”?现在突然明白的,那是饿的!
==========
这段把我看得,心里一梗~~~~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23-12-19 10:18 |只看该作者
东北是全国粮仓。

也有拉饥荒的。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23-12-19 10:19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9 10:11
你这个观点必须点赞!

其实那时候下乡知青的生活远比真正的农民好的多,不说国家还对他们有一些照顾;他们本身是城市人,家里有粮票、有钱,过段时间可以到乡镇上买点好吃的解解馋,离家近的还可以定期回家吃顿好饭。这些条件农民都不具备,只能成年累月的苦熬。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23-12-19 13:03 |只看该作者
兰亭流觞 发表于 2023-12-19 09:57
看到一些写下乡知青的小说、文章,总是说下乡那几年多苦多苦,偶然留到农村不能回城的知青多惨多惨。不知他 ...



后来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制,粮食市场也放开了,早就没有人挨饿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23-12-19 13:05 |只看该作者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2-19 10:14
偷青苞米,被抓了之后,把苞米挂在脖子上在村里大街小巷游街,我们都去看热闹,我惊奇的发现那人挂在脖子上 ...



主要是想起这段,才写了前面的那些铺垫。

公理力的帖子让我联想到这个,神奇吧。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23-12-19 13:11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13:05
主要是想起这段,才写了前面的那些铺垫。

公理力的帖子让我联想到这个,神奇吧。

嗯。就是共情。饥荒年代,绝境时候,要怎么选择呢?活着,就是最大的困难。。。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23-12-19 13:13 |只看该作者
标题太吓人了
主文不错。。知音的文字流畅质朴,娓娓道来,直抵人心,我喜欢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23-12-19 14:38 |只看该作者
南天牧云 发表于 2023-12-19 13:13
标题太吓人了
主文不错。。知音的文字流畅质朴,娓娓道来,直抵人心,我喜欢



我就记得上初一的时候语文老师说过的:写文章就是把话说明白

可倒好,误人子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23-12-19 14:4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全国人民在饥饿中亢奋并恐惧着
那个时代的缩影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23-12-19 14:43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9 14:41
全国人民在饥饿中亢奋并恐惧着
那个时代的缩影



我把小时候的记忆都写出来,应该是一部长篇巨著。
可惜写不出来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23-12-19 14:5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看过一张六十年代的照片,具体是哪个省忘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笑咪咪站在自己家房前,身边一口大锅,锅里煮着一个坐立姿势的孩子,他自己的儿子
照片下的解说,全家人饿死只剩父子俩,父亲决定吃了自己的儿子,村里的邻居闻到肉味然后报了警,警察赶到后拍下了这张照片,这个男人解释,反正孩子马上就要饿死了,自己先吃一顿饱饭,所以照片中的他露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23-12-19 14:51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2-19 14:54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14:43
我把小时候的记忆都写出来,应该是一部长篇巨著。
可惜写不出来

那也应该写,总有一天可以发表出来
文字的力量不在于语言优美,在于真实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23-12-19 14:59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9 14:50
看过一张六十年代的照片,具体是哪个省忘了,一个骨瘦如柴的男人笑咪咪站在自己家房前,身边一口大锅,锅里 ...



如果有这张照片,那可能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23-12-19 15:02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14:59
如果有这张照片,那可能是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

想想办案民警是什么感受?他们是负责阻止饥民逃荒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23-12-19 15:06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9 15:02
想想办案民警是什么感受?他们是负责阻止饥民逃荒的人



我们村有个老太太家里穷常年吃高粱米饭,最后大便干燥----死了。

现在想,大集体的时候,为什么还有穷有富呢?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23-12-19 15:15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2-19 15:19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15:06
我们村有个老太太家里穷常年吃高粱米饭,最后大便干燥----死了。

现在想,大集体的时候,为什么还 ...

那个年代哪有富人啊?全是穷人,人均GDP全世界倒第一
当时的中国人只有始终能吃饱,偶尔饿,一直饿偶尔很饿,一直很饿以及饿死这几种情况
公有制,只有领导家里能有点所谓的个人财富,孩子也穿补丁衣,大部分人家里只有炕桌凳被褥电灯手电筒,而农村甚至不通电

那时是中国历史上最贫穷的年代,大概只有诸葛亮治理蜀国时期可以与之媲美,连大夫杨仪家里都经常揭不开锅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23-12-19 15:30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9 15:15
那个年代哪有富人啊?全是穷人,人均GDP全世界倒第一
当时的中国人只有始终能吃饱,偶尔饿,一直饿偶尔很 ...



懒一点的农民,家里房子失修可能漏雨,还有墙漏风的,还有下雨天一面山墙倒塌的。

幸运的是我摊上了勤劳的父母,没有冻着饿着。虽然衣服是小的捡大的穿,经常不合体不好看,但是保暖还是够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23-12-19 15:34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3-12-19 15:37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3-12-19 15:30
懒一点的农民,家里房子失修可能漏雨,还有墙漏风的,还有下雨天一面山墙倒塌的。

幸运的是我摊上 ...

那个年代,勤劳只能维持不破败,不能致富
计划经济不能刺激财富增长,普通家庭的所谓好日子全是嘴里省出来的,天天吃饱饭,下半月就没饭吃,所以只能天天吃半饱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23-12-19 15:53 |只看该作者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12-19 15:34
那个年代,勤劳只能维持不破败,不能致富
计划经济不能刺激财富增长,普通家庭的所谓好日子全是嘴里省出 ...



就是穿鞋不露出脚后跟,根本没有袜子。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