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拽体】救赎·一九九七
查看: 20883|回复: 1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拽体】救赎·一九九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6-3 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今天一早,从草原来到北京。
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在北京的生活,看着北京街头黄绿相间的出租车往来穿梭,心里像回家了一样那么舒服。

昨天晚上一直在车上,抚今追昔对愁眠。有一段经历,在心里翻腾了十几年,一直沉不下去,是一九九七年我在老家河北的一段经历。
这段经历对别人也许不重要,但对我很重要——是我生活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我灵魂的一次救赎。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6-3 16:24 |只看该作者
{:soso__15522515097176715649_2:}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3 16: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8:26 编辑

很早以前,录录就问过我:王老师,你写了那么经历,为什么不写一九九七年?我想看看。
我惶恐地敷衍着:写过,收藏了。

她没说什么,我知道她没信。她说那时候我太小,还不知道那段往事的意义。
那年她才10岁。

前几天我问她:记得那时候我们有好多合影,照片呢?
她说我没有啊,我只有一张你送我的照片。
我说你翻拍了给我,作为回报,我把九七年的往事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3 16: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6:32 编辑

她果然翻拍了那张照片。

照片很陈旧了,翻拍的效果也不好。看不清眉目。

这是我九七年底回家探亲的时候,在东北辽阳家里照的。

那年,我三十四岁。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3 16:35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6-3 16:24

握手,烟云,坐好了,听四哥讲过去的往事。

后面写起来就没空回帖了。恕罪。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3 16:36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四哥接着写,话说,别人也叫我王老师,哈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3 16: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27 编辑

一,民办教师

九七年七月三日,我因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被迫离开家,去了河北。

河北沧州是我的祖籍,我的老家。父母在五十年代就迁居东北,老家还有舅舅一家人在。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3 16: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6:56 编辑

老家是个偏僻的村子,叫西镇。贫困落后,民风淳朴。

过惯了喧嚣浮华的生活,一下子来到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我很不适应。

我回老家的时候,老家刚刚经历了一场洪水,夏粮颗粒无收,洪水过后,舅舅一家正忙着种秋庄稼,人家忙了一个多月,我闲了一个多月。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3 16:52 |只看该作者
眼看到了九月中旬,表弟忙完了庄稼,带着我去表姐家。

表姐嫁到赵村,离西镇三里地。姐夫也是个普通农民。为人豪爽,在当地交了很多朋友。

我去的那天,他叫上了几个朋友陪我喝酒,其中一个是当地一所小学新来的校长,姓李,粱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3 17:01 |只看该作者
喝酒的时候,李校长讲了一件他们学校的事。

他们这所学校原来的校舍是几间破房子,被春天的那场洪水冲垮了。

香港歌星梅艳芳的祖籍是河间人,听说家乡闹洪水,梅艳芳捐了五十万,这笔钱最后就用在赵村重建校舍上了。
连盖楼再修路,五十万没够,当地电力公司又捐了二十万,学校建好了,命名为“艳芳光明中心校”,是一所小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3 1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1:09 编辑

李校长原来是陆庄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初到这个新建的小学当校长,百废待兴,但李校长既没有当校长的经验,也没有人际关系的基础。
赵村整个村子的人大部分都姓赵,往上数三代,都是亲属关系,李校长一个外来的和尚,难念经了。

全校老师里,除了一个教导主任跟李校长是同学,比较熟悉,其他领导和老师都不太待见这个新来的校长。
有两个老师甚至公开跟他作对,特别是庆华老师,跟他死缠烂打,李校长连个正常的教师会都开不成。

一气之下,李校长请示乡里之后,停止了庆华老师的工作。

因为学校老师也多数姓赵,没法以姓氏称呼,就用名字来称呼。

庆华老师是在编的教师,不上课也不少拿一分钱工资,乐得清闲,天天扛着锄头到学校溜一圈,然后下地干活去了。

李校长这下可“做了瘪子”了。

同校老师都是一堆一块的,谁都不愿意得罪庆华老师,没人接他这个班的课,甚至暗地里也都巴不得把李校长挤兑走。

连李校长的同学,教导主任国成老师都不好意思接,按照家族关系,庆华是他的叔叔。

就这样,庆华教的五年级语文课一直没人接替。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3 17: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53 编辑

李校长发愁了一个星期了,再找不到老师代课,学生家长快不干了,这事儿一旦反映到乡里县里,他这个校长非下岗不可。

机缘巧合,我正闲的难受呢,也不问问深浅,就向李校长毛遂自荐:我去代课吧。反正我也不是当地人,六亲不认,我只冲你李校长。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3 17: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54 编辑

李校长大喜过望,说我回去请示请示乡里,给你按照民办教师待遇处理,不出意外的话,你下个星期就可以去上课了。


那年代,河北地区的民办教师工资标准是每月人民币六十元。

我说钱我不要。我就为打发打发时间。

九月下旬,我结束了游手好闲的生活,正式成为艳芳光明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3 17: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3:01 编辑

二,普通话

星期一这天,我穿一件红色的休闲西服,拿着李校长给我的语文课本,走进了五年一班的教室。

讲的第一节课是《颐和园》。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全体同学扯着脖子用当地的河北方言齐声朗读: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大~公~园~。。。。。。

一个个摇头晃脑,哼哼呀呀,如小和尚念经一般,我忍不住笑了出来,摆手叫停。

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用普通话读课文啊?

他们也哄笑着,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我老家这个地方很闭塞,很传统,几乎没有人说方言之外的话。在外面打工的,哪个回来不小心说了句外乡话,会被长辈斥责,也会被邻居笑话:学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3 17:38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是师范出身,但我的普通话并不好,平翘舌不分,后鼻音很重,带有较重的东北腔。

但东北话跟其他地区的方言相比,比较接近普通话,我再稍加注意些,对于河北偏远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就算是普通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6-3 17:41 |只看该作者
我问:有人会用普通话读课文吗?

有几个同学举手,我先后叫了几个人,一个男生叫同欢,是班长;两个女生,一个叫晨晨,一个就是录录。

这三个人,以后就成了我在学生中的死党。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3 17:52 |只看该作者
我开始跟这些孩子打交道,他们真诚,热情的支持我这个城市里来的王老师。


那时候的农村小学,很不重视教学质量,老师们也都是糊弄着教,一边教书,一边还要顾着家里的农活,没有教学管理,没有检查,没有硬指标。

王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单调乏味的读书生活来了一丝新鲜空气。

我用我的东北普通话认真的给孩子们讲课,除了留作业,要求他们每人每天写一篇小楷。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3 18: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3:10 编辑

孩子们很接纳我。

上课的时候,同学们非常认真,没有调皮捣蛋的,没有不完成作业的。


我是学师范的,有过教学经验,知道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每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讨论课后练习题,让他们自由发言,我从中启发,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
我想尽办法让课堂变得妙趣横生,笑声不断.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得出,上我的课,他们都很兴奋,很开心。

我用全部的精力给他们上课。在孩子们眼里,我是个好老师。

我尊重他们,从来不拿他们当小孩子,不跟他们板着脸,孩子们学生成绩有好有坏,我从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

录录,晨晨,同欢为首的同学们对我很友好,很维护我,这我很明显的感觉得到,我们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尽管他们只有十岁,我仍然当他们是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6-3 18: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1:14 编辑

录录曾经问我:那时我太小,不知道我们所作的一切,对你来说,有什么意义,意味着什么?

正是由于她,他们对我的这种接纳,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升华了自己的精神境界。

当初来当这个教师,纯粹是玩心,只是为了打发自己的无聊。

但我从录录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对我的欣赏和期望,我后来所作的一切,都是被他们的这种单纯而真诚的目光鼓励着,在我的生活遭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来自孩子们的信任、欣赏和需要,让我彻底忘掉了自己的苦闷和失落,忘掉一切个人得失,我按照他们的期望,发挥了我所有的力量,完成了一次内心世界的自我救赎。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6-3 18: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1:16 编辑

三,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我的到来,让李校长如释重负,一次他找我和国成老师去他家喝酒,国成哥说:现在轮到庆华老师坐立不安了。

庆华老师原以为没人愿意趟“停课事件”这趟浑水,让李校长自食其果,最后卷铺盖滚蛋,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学校的正常秩序没有受到影响,他被彻底的晾了起来。

庆华老师坐不住了,去了趟乡里,没几天,乡里负责教育的主任亲自到学校来找李校长,说庆华老师想恢复工作,并做了保证,以后不再捣李校长的乱,好好教课。

李校长反客为主,卖起关子来了:哎呀,这个不好办啊,我好不容易把王老师请来,替我们堵了抢眼,不能就这样叫人家走吧?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6-3 19:07 |只看该作者
认真倾听四哥的故事。要记得按时吃饭哦。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6-3 19:11 |只看该作者
中午,主任请客,代表乡教委热烈欢迎王老师义务支援家乡教育,学校领导作陪。

我知道主任醉翁之意不在酒,于是我向主任提议叫上庆华老师。

席间,我提出让庆华回来上课,恢复学校的正常秩序,而我本来就是来凑热闹的。

主任对校长说你们不是有个老教师身体不好么?叫她休息吧,让王老师替她上课。


就这样,我做了个顺水人情,化解了李校长和清华老师的对立。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6-3 19:23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我给录录他们上最后一课。

这节课几乎没讲什么,我把他们的作业亲手发给每个学生,然后告诉他们:从明天起,由庆华老师继续给你们讲语文。

录录问:王老师你要走了吗?

我知道孩子们有点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他们。

我说我不走,我还在这个学校。一时场面有点乱,我也有点乱。

忽然手足无措。事先没有想到我也会这么慌乱。

急中生智,我说今天最后一节课,我教你们唱一首歌吧。

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歌词: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
清晨来到树下读书
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
也照在身旁这棵小树。。。。。。

这是我在上学的时候经常听并很喜欢的《校园的早晨》。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6-3 19: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3:21 编辑

我一句一句的教他们唱。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我们一起唱着:

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
和我同享阳光雨露
让我们记住着美好时光,
直到长成参天大树

。。。。。。

我们一遍一遍的唱着这首歌,直到下课,离开教室时,我看到录录他们都趴在书桌上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6-3 19:46 |只看该作者
四,少先队辅导员。

我只教了录录他们二十多天,就到四年级教语文了。

教录录他们的时候,我给他们班级画了墙报报头。

这个学校的黑板既不是玻璃的,也不是木头的,更不是现在的白板,只是墙上凸起一公分的一块长方形的水泥墙面,刷了墨。

每个教室的前后都有两块黑板,我在后面的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幅少先队队旗。

换了班级之后,我又给四年级这个班也画了墙报报头,一本打开的书,一瓶墨水,瓶口插着一支笔。
下面写上“学习园地”。

后来别的班级的老师让我给他们也画个墙报报头,我陆续把全校十几个班所有的教室里都画个墙报报头。

我画过青松,长城,鲜花,彩带,节日的灯笼,彩色的气球,五花八门。

我还在教师办公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双钩,写了八个巨大的颜体字: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我其实并不会画画,书法也写的不好。还有后来做的很多事 ,连我自己都莫名其妙,我自己并不知道我会这么多东西。但做那些事的时候,有如神助。

精神救赎的力量如此强大,可以让一个人超越自己。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6-3 19:54 |只看该作者
画得最多的还是少先队队旗。

对小学生来说,那是最美的一幅画。

我找来几个死党,录录,晨晨,同欢,还有国成老师的儿子,六年级的丑丑,我表姐家前邻的儿子,也在学校读六年级的红叶,还有我后来教的四年级的欢欢,一帮孩子,跟他们商量:

我们组建个少先队吧。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6-3 19:5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0:07 编辑

九七年,好像整个乡的小学也没有成立少先队的。

孩子们只在课本里,电视里看到过少先队。

大家一致叫好。七嘴八舌议论一回,简单研究了个方案,我开始动手。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6-3 20:03 |只看该作者
抗议咋不发在散文版{:soso_e123:}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6-3 20:07 |只看该作者
我去集市上卖了一大捆红布,一块白布,一块黄布。

回来用照着书上的样子,把黄布剪成两个星星火炬的图案,让我表姐用缝纫机轧在红布上,把红布剪掉一角,用白布做个套,插上竹竿,一面少先队旗就做好了。

剩下的红布,我用缝纫机夜以继日的赶制,做了一百五十多个红领巾。

我很小就会用缝纫机。只是好多年不用了,活做的不是那么精致,所以少先队旗我自己没敢做。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6-3 20:10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6-3 20:03
抗议咋不发在散文版

为什么要发在散文?

给个理由先?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