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拽体】救赎·一九九七
查看: 20878|回复: 1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拽体】救赎·一九九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6-3 16: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今天一早,从草原来到北京。
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在北京的生活,看着北京街头黄绿相间的出租车往来穿梭,心里像回家了一样那么舒服。

昨天晚上一直在车上,抚今追昔对愁眠。有一段经历,在心里翻腾了十几年,一直沉不下去,是一九九七年我在老家河北的一段经历。
这段经历对别人也许不重要,但对我很重要——是我生活道路的一个转折,也是我灵魂的一次救赎。


6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6-3 16:24 |只看该作者
{:soso__15522515097176715649_2:}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6-3 16:2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8:26 编辑

很早以前,录录就问过我:王老师,你写了那么经历,为什么不写一九九七年?我想看看。
我惶恐地敷衍着:写过,收藏了。

她没说什么,我知道她没信。她说那时候我太小,还不知道那段往事的意义。
那年她才10岁。

前几天我问她:记得那时候我们有好多合影,照片呢?
她说我没有啊,我只有一张你送我的照片。
我说你翻拍了给我,作为回报,我把九七年的往事写了。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6-3 16: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6:32 编辑

她果然翻拍了那张照片。

照片很陈旧了,翻拍的效果也不好。看不清眉目。

这是我九七年底回家探亲的时候,在东北辽阳家里照的。

那年,我三十四岁。



附件: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6-3 16:35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6-3 16:24

握手,烟云,坐好了,听四哥讲过去的往事。

后面写起来就没空回帖了。恕罪。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6-3 16:36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四哥接着写,话说,别人也叫我王老师,哈哈。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6-3 17: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53 编辑

李校长发愁了一个星期了,再找不到老师代课,学生家长快不干了,这事儿一旦反映到乡里县里,他这个校长非下岗不可。

机缘巧合,我正闲的难受呢,也不问问深浅,就向李校长毛遂自荐:我去代课吧。反正我也不是当地人,六亲不认,我只冲你李校长。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6-7 15:42 |只看该作者
真实而快乐的一段岁月,可能是不经意的开始,却完成了相互的救赎。而心灵中这一段记忆也将是梦中也会笑得自豪的理由……
问候四哥!{: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6-7 15:45 |只看该作者
竹林静听 发表于 2012-6-7 15:42
真实而快乐的一段岁月,可能是不经意的开始,却完成了相互的救赎。而心灵中这一段记忆也将是梦中也会笑得自 ...

生命因此而不再空虚。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6-3 16: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27 编辑

一,民办教师

九七年七月三日,我因为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被迫离开家,去了河北。

河北沧州是我的祖籍,我的老家。父母在五十年代就迁居东北,老家还有舅舅一家人在。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6-3 21:45 |只看该作者
我这打开超级慢,打开半天也只见半个帖子
还一脚把我踢出去了,变成散户了
醉笑你老笨了,发个好友邀请,让大家呼啦啦一起汹涌而来。
顺便气气冷笑。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6-3 17:3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3:01 编辑

二,普通话

星期一这天,我穿一件红色的休闲西服,拿着李校长给我的语文课本,走进了五年一班的教室。

讲的第一节课是《颐和园》。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全体同学扯着脖子用当地的河北方言齐声朗读:

北~京~的~颐~和~园~是~一~个~大~公~园~。。。。。。

一个个摇头晃脑,哼哼呀呀,如小和尚念经一般,我忍不住笑了出来,摆手叫停。

我问他们:你们怎么不用普通话读课文啊?

他们也哄笑着,说老师就是这么教的。

我老家这个地方很闭塞,很传统,几乎没有人说方言之外的话。在外面打工的,哪个回来不小心说了句外乡话,会被长辈斥责,也会被邻居笑话:学侉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6-3 17:38 |只看该作者
我虽然是师范出身,但我的普通话并不好,平翘舌不分,后鼻音很重,带有较重的东北腔。

但东北话跟其他地区的方言相比,比较接近普通话,我再稍加注意些,对于河北偏远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就算是普通话了。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6-7 20:57 |只看该作者
哎妈呀,太厉害了,拽体1997啊~~~

容慢慢细看!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6-4 10:58 |只看该作者
梦飘零 发表于 2012-6-4 09:55
加上去吧,呵呵。

恩。
{: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6-4 11:3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4 11:57 编辑

操场中间,有个水泥墩,上面一根高高的旗杆。

我说校长,怎么不挂个国旗?校长说没顾过来呢,再说也太麻烦,因为升国旗好像有好多讲究,搞不好要出问题的。

下午我又召集几个死党密谋,说我们准备搞升旗仪式,红叶说王老师你花样真多。

我们仔细研究了升旗仪式的每个细节,开始为升旗仪式做准备和练习。

国旗,广播喇叭,国歌录音带,学校就有;
给旗杆上安上绳子,绳子上按照国旗的尺寸在相对的位置上安装两个挂钩。
从学生里挑四名体貌端正,品学兼优的学生做棋手,两男两女,白衣蓝裤红领巾,每人牵着国旗的一角,从教学楼里走出来,走到旗杆下。
国旗的高度要始终保持在胸前的位置,前面稍低一些。走路速度不能太快。
红叶个子高,负责挂国旗。
丑丑负责升国旗,确保在一首国歌播放结束的同时,不早不晚刚好把国旗升到旗杆的最高处,然后把旗绳固定在旗杆底部。

我领着他们起早贪黑的练了一个星期,一遍一遍的走,一遍一遍的升旗,在挂钩和固定旗绳的细节上反复琢磨,确保挂紧。
第二个星期 ,我说咱彩排一次。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3 17:01 |只看该作者
喝酒的时候,李校长讲了一件他们学校的事。

他们这所学校原来的校舍是几间破房子,被春天的那场洪水冲垮了。

香港歌星梅艳芳的祖籍是河间人,听说家乡闹洪水,梅艳芳捐了五十万,这笔钱最后就用在赵村重建校舍上了。
连盖楼再修路,五十万没够,当地电力公司又捐了二十万,学校建好了,命名为“艳芳光明中心校”,是一所小学。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3 17:2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21:09 编辑

李校长原来是陆庄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初到这个新建的小学当校长,百废待兴,但李校长既没有当校长的经验,也没有人际关系的基础。
赵村整个村子的人大部分都姓赵,往上数三代,都是亲属关系,李校长一个外来的和尚,难念经了。

全校老师里,除了一个教导主任跟李校长是同学,比较熟悉,其他领导和老师都不太待见这个新来的校长。
有两个老师甚至公开跟他作对,特别是庆华老师,跟他死缠烂打,李校长连个正常的教师会都开不成。

一气之下,李校长请示乡里之后,停止了庆华老师的工作。

因为学校老师也多数姓赵,没法以姓氏称呼,就用名字来称呼。

庆华老师是在编的教师,不上课也不少拿一分钱工资,乐得清闲,天天扛着锄头到学校溜一圈,然后下地干活去了。

李校长这下可“做了瘪子”了。

同校老师都是一堆一块的,谁都不愿意得罪庆华老师,没人接他这个班的课,甚至暗地里也都巴不得把李校长挤兑走。

连李校长的同学,教导主任国成老师都不好意思接,按照家族关系,庆华是他的叔叔。

就这样,庆华教的五年级语文课一直没人接替。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6-4 12:03 |只看该作者
这天下午,校长召集全体师生到操场集合。

这一集合,发现一个问题:学生不会站排。

老师都站在教学楼门口,挤成一小堆;全校七百多名学生在操场上挤成一大堆。

升旗仪式结束,老师学生一哄而散。

这哪是升旗啊,这是赶集。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6-3 17:2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7:54 编辑

李校长大喜过望,说我回去请示请示乡里,给你按照民办教师待遇处理,不出意外的话,你下个星期就可以去上课了。


那年代,河北地区的民办教师工资标准是每月人民币六十元。

我说钱我不要。我就为打发打发时间。

九月下旬,我结束了游手好闲的生活,正式成为艳芳光明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6-4 12:25 |只看该作者
我开始一个班一个班的操练学生站队,行距间距。

再操练他们如何在散会后,在进行曲中按班级顺序列队走回教学楼。

又操练了一个星期。上午练升旗,下午练列队,白天还要上课,晚上还要批作业。

忙坏了我。

我在表姐家,过着清苦的单身生活。

学校给我这个代课老师的每月六十块钱工资,我一大部分捐给我教的班里一个贫困生做学费和书费,其余的在校长手里存着,我分文不取。
我自己掏腰包搞各种活动。

这可能是我一生中,生活最简单,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我活的最充实,最快乐, 活的最有价值的时候。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6-4 11:21 |只看该作者
五,升旗仪式

成立少先队后不久,有天上午,李校长跟我在学校的操场上边散步边聊天。

学校的院子原来是农田,只在大门到教学楼之间修了一条柏油路,操场上还是一道道的垄沟。校长说准备组织学生平整一下操场,再在四周种上一排树。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2-6-3 16:4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醉笑陪君三千场 于 2012-6-3 16:56 编辑

老家是个偏僻的村子,叫西镇。贫困落后,民风淳朴。

过惯了喧嚣浮华的生活,一下子来到这样一个新的环境,我很不适应。

我回老家的时候,老家刚刚经历了一场洪水,夏粮颗粒无收,洪水过后,舅舅一家正忙着种秋庄稼,人家忙了一个多月,我闲了一个多月。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2-6-3 16:52 |只看该作者
眼看到了九月中旬,表弟忙完了庄稼,带着我去表姐家。

表姐嫁到赵村,离西镇三里地。姐夫也是个普通农民。为人豪爽,在当地交了很多朋友。

我去的那天,他叫上了几个朋友陪我喝酒,其中一个是当地一所小学新来的校长,姓李,粱庄人。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2-6-3 20:53 |只看该作者

选了个良辰吉日,我们学校破天荒的成立了少先队,这些班干部就是第一批少先队员。

我成为少先队第一任辅导员。

看到孩子们系上红领巾,带上臂章,那么庄严的表情,那么自豪的眼神,那一刻,非常感人。

我还规定,其他同学想加入少先队,要写申请书,要经过少先中队考核和班主任老师参考意见通过,再由少先大队予以批准。

从此,学校组织任何活动都以少先队的名义,孩子们变得无比听话。

录录他们班有个学生叫东占,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头胖两圈,很顽皮,学习不好。

有一天放学,我走到大门口,看见他在门口等着我,我拉着他一起走,他低着头红着脸说:王老师,我学习不好,可以加入少先队不?

我说可以。学习成绩可以慢慢来,只要你今年比去年有进步就行;但守纪律方面,不能慢慢改,我看你表现,到期末放假,只要你不违反纪律,开学你就可以加入少先队。

从那以后,这小子天天早来晚走,扫地檫黑板,可积极了。

没等到放假 ,我就亲手给他戴上了红领巾。

那天他哭了。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2-6-3 21:16 |只看该作者
梦飘零 发表于 2012-6-3 19:07
认真倾听四哥的故事。要记得按时吃饭哦。

已经过了吃饭时间了。

这就吃饭。

写字可以废寝忘食的。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2-6-3 20:30 |只看该作者
我把这些人召集起来,教他们唱《少先队队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
爱祖国爱人民
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2-6-3 20:28 |只看该作者
然后,我让各个班主任老师都配齐班干部。
原来每个班都有几个班干部,但文齐武不齐的,这回我要求完全按照少先队的编制配备。
每班按座位分四个小队,每个小队选出一名小队长,佩一道杠的臂章;
每班选出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生活委员等五名班干部组成少先中队,佩两道杠的臂章;最后由各班主任老师推荐,选拔了五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组成少先大队,佩三道杠的臂章。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6-3 20:14 |只看该作者
剩下的红布条,白布边儿,我找个纸箱剪成小小的长方形,用白布包起来,再用缝纫机骑上红布条条,做了一百多个少先队臂章。
三道杠两道杠那玩意。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6-3 20:03 |只看该作者
抗议咋不发在散文版{:soso_e12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