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读左岸《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之《火车道边的小女孩:命运几何?》
《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作者:左岸
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
像一只跑累的小猫
大姆脚趾伸进了野花的窗户里
本想去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
不知怎么就困了。一位道工从夕阳里
钻出来的时候,隐隐约约感觉
他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
前面我在分析左岸先生的作品——《一个小女孩在火车道边睡着了》中谈到了作者巧布了两个悬念,第一个悬念是关于小女孩为什么睡在危险的铁路边上的,作者通过“本想去寻找在城里打工的妈妈/不知怎么就困了。”这两句,采用镜头回放的手法,加上内心独白,把小女孩长途跋涉的“困”与累一点一滴的在读者的视线中回放,让人顿生怜惜之情,同时巧妙的把第一个悬念的结给解开了。而关于第二个悬念——火车司机发现了铁路边睡着的小女孩,果断鸣笛,与此同时下班回家的道工听到了鸣笛信号,职业的敏感与警惕让他警觉起来,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作者手中的笔嘎然而止,让我们已经提到嗓子门口的心无论如何也放不在生命的重负。小女孩怎么样了?我们不禁要问,急切的想知道结果。但小女孩的命运结局,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表明,把它留给了读者去思考,去想象。
有些读者从道工的“耳朵被火车汽笛声咬了一下”而振振有辞的认为小女孩肯定命丧车轮了,他们认为作者用“咬”,表示一种疼痛,含蓄的写出了小女孩悲惨的结局,这样写避开血淋淋的场景,是作者的艺术修为与道德自觉。这样理解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果真如此吗?我们静下心来,仔细一分析,发现也不尽然。既然火车司机已经发现了小女孩,火车不能停下来吗?鸣笛声惊不醒小女孩吗,她醒了不会自己脱离危险吗?道工听到鸣笛,知道前方有危险情况,他会不会奋不顾身,救上小女孩一命?“在火车道边睡着了”,又不是火车道上,会不会火车最终与小女孩擦肩而过?对于小女孩的命运,我们有太多太多的猜测与想像,但生存与死亡的结局却是惟一的,小女孩的命运最终会是哪种结局呢?
让我们从长记忆吧。从整个诗歌的感情色调来看,我觉得偏于暖色,如怒放的野花、浓得化不开的夕阳,色彩上鲜艳夺目,让人感到和谐舒适,读起来心里很温暖,应该是在哄托一种喜剧的气氛。有些人可能会说,暖色调是用来反衬小女孩冰冷而悲惨的命运的,我觉得这种看法经不起推敲。因为从可爱的“猫”的形象,想他*的内心独白中,我们读到了作者的博爱之心及对人间真情至爱的呼唤,如果把这些也说成“反衬”,明显违背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善良意愿。所以就此我们可以断定,小女孩的命运一片光明。
那小女孩是如何脱离危险的呢?是靠自己?火车司机?还是道工?有的朋友可能认为前面有一个“小猫”的比喻,“猫”不光可爱,而且机警,反应敏捷,能够快速脱离危险。但是“小猫”在受到惊吓之后呢,会不会呆住了,不知所措?况且又是一只农村“小猫”,对生活和社会的经验不深。那么是火车司机果断的停了下来,让小女孩得以幸免?我觉得也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正常运行的火车停下来,是需要时间和相当长的缓冲距离的。
我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道工”救了小女孩的生命,我的看法有以下三点。一是对于“道工”作者不惜泼墨。短短七行诗歌,写道工的占了两行半,可见道工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人物来写,而是作为一个重点人物来写的。二是作者笔下“道工”的出场,是披着阳光正面出场,预示了他将在整个事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三是高度的职业敏感和职业责任,会让道工奋不顾身。“隐隐约约感觉”与“咬”很好的说明了道工的警觉性。“钻”字很有力度,正面写出了道工的强壮与有力,为救人打下伏笔。
写到这里,闭上眼睛,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幕场景: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野花恣意的怒放着,一个小女孩睡在野花上。她太困了,在铁路边上睡得太香了,不知不觉中夕阳洒满她一身。这时一列火车向她飞驰而来,拉响了笛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下班回家的道工发现了危险,拨开双腿,奔不奋不身的朝小女孩跑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