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江中牡丹 于 2010-5-9 20:10 编辑
| | 汉代文景盛世我们知道史称三盛世之先,他们为以后的汉武帝的威风和图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当中有一个人不得不说,那就是晁错。
晁错是学法律的,后来因为皇家需要就去学文学了(儒学)。得以以儒身晋身为帝王之家,太子之师。也就是后来让其显贵的景帝。太子以他为“智囊”。可见是多么的看重晁错。
晁错的才干是很的文帝的赏识,可以说皇帝就是把他留给自己儿子的谋臣。同样也历练着他。对于他提出的:“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史记·晁错列传】心里还是认同的,不过景帝认为时机不成熟。
文帝死了,景帝继位,晁错急急呼呼的想着实现自己理想中的抱负。他按照自己所想施行着新的法令,不顾他人利益和反对,以至于和群臣闹的十分的不和。当然晁错的性格和得宠决定了行事方式。
“错为人峭直刻深。”——【史记·晁错列传】这就是那时人对晁错的评价。也就是说晁错为人:严峻,刚直,苛刻。你看不会婉转处事。估计和他学法律有关系,以及年少得志也大有关系,他可是儒学尚书的继承和传续者,皇家唯一认可的人。
文帝在世时告诉他削藩时机不到,得,晁错他在景帝刚刚上位,不管三七二十一,立即提出让皇帝削藩诸侯王的权利。他的父亲远来劝说无效,自己回家弄死自己了(你看逼死了家人)。等到景帝听了他的建议,刚刚朝议施行,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七王之乱”。(你看逼迫诸侯王造反了,有的诸侯王不一定想造反呀)这时候,年轻的景帝和晁错慌了,召集重臣商议。由于群臣对晁错不待见,同时记恨他逼死丞相申屠嘉。晁错侍宠和申屠嘉而斗最后“丞相遂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你看晁错这家伙,逼死了父亲,逼死了丞相,逼反了刘氏吴楚七王,这还不算,他还想让汉景帝御驾亲征,带兵平乱。这不是明白着还想逼死皇帝吗!他让皇帝去前线打仗,自己驻守皇城。得,安全留给自己,前线风险让皇帝承担,有这样的臣子么?你说皇帝能不有想法呀?要我说,你晁错自己带兵征伐,让你最大的倚靠景帝做你的后勤部长,军事参谋,胜了是你的功劳,败了皇帝不会怪你呀。或者你陪王伴架呀。胆小再不行,让皇帝另派干将呀。不知道晁错他怎么想的。呜呼。
皇帝也不想冒险呀,于是景帝召集重臣商议对策,晁错那些过去的政敌得到借口和机会跳出来了(如袁昂),说皇帝呀晁错居心不良,你看提出他蹲在家里,要你老人家去前线打仗,晁错居心何在?而且那些诸侯王提出要“清君侧”,也就是晁错这个居心叵测的小人,只要你杀了晁错,他们就不会有反叛的理由了。景帝一听,立即腰斩了晁错。汉景帝还不错,让晁错死了还穿着朝服,为国而死呀。
事件后来怎样?乱起依旧,于是汉景帝御驾亲征平定七王之乱,平定后同时借势削藩诸侯的政权,集权于中央,实现了心中所盼。为他儿子汉武帝清除了一道大障碍。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这是古人对晁错的评定。
要我说,晁错往大处无私说就是一个想:汉室尊安强大。往他自己私下想的就是要:谋名青史。可惜性格决定了他的结局,如他名字——错了。
汉代无私而又自私遭横死的家伙——晁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