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境转载
关于阅读的最早记忆,来自于童年时代的老屋,屋子不大,两间土坯房,毛草毡脊,屋内阴暗潮湿,且拥挤,烟火气息浓重,不易阅读。
父亲在土房后墙开一窗子,可通往一个幽静的去处,暂且叫它后园,后园静寂悠远,园中种植一片杨树,留长大后翻盖房屋所用,树木已成林,有碗口粗细,树与树之间间隔疏朗,可散步或游戏其间,林旁种有菜畦,田垄清洁整齐,菜叶青绿无虫,亦无秕草欺压。
晨曦初露,熹微的阳光从树叶间撒落下来,微风轻拂,斑驳的树影婆娑闪动,沙沙似春蚕噬桑,雨打窗纱,有朗朗的读书声随风飘来,声音出自在村中小学当教师的姐姐,一个乡间书香门第的女子,每天都要到后园的林子里读书,备课,日复一日,已成习惯。在乡村,这是怎样的一道特殊景致。
每次都要跟在姐姐的后面,像个跟屁虫,到园中的林子里,寻一荫凉处,找一矮树桩,模拟木櫈,安安静静地坐在上面,不出任何声音,全神地谛听,姐姐宛若在课堂上,心平静气地诵读课文,悠扬的韵律,清越的音质,磁石一般摄住魂魄,幼稚的心灵在全神贯注地接受一次次文字的洗礼,那时觉得姐姐比天上的仙女还要美丽,仰慕姐姐的满腹才情。
亲情在熟稔的声音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童年的聆听给成长增添了更多幻想,比音乐带来的舒缓还妙不可言。除父母以外,姐姐是我的第一任老师,后园是我一个人奢侈的课堂,童年被姐姐的诵读带来了唯美的深刻记忆!
读书完毕,姐姐要到井院去汲水,做饭浇园。井是村子里公用的,就在后园的不远处,在井院边,同一个村中的汲水男子,与姐姐相遇间,总要带着笑容和姐姐闲聊两句,不问家长里短,只是简单的问候,在他眼里,会读到同样的仰慕之情,直到我家搬出村子,他也没有机会向姐姐说出心里想说的话语,这一定与姐姐的学识有关。
阅读的境界是洁静的,一个凡夫俗子怎敢轻易去打扰去冒犯这神圣的区域,书的高处使他自叹弗如,退避三舍。高贵的爱情需要才情来支持,知识的力量足以使凡俗的目光暗淡下去,无法进入深邃处阅读。
赵君茹,一位充满诗意的名字,我中学时代的女教师,在人生众多的导师中,能随着时光荏苒而记忆不褪色的,一定有她过人之处,这次又是沾了阅读的光!
教室里一片寂静,语文老师面容白皙,一幅眼镜平添几分儒雅娴淑,纤细的手指夹于书页之间,踱着缓慢的步子,此时阅读这个词汇已经不太贴切,应该称之为朗读,抑扬顿挫的声音响彻耳畔,绕梁不止,课文诵读完毕,余下的时间,她还要为学生们补充些课本里学不到的东西,就是那个时候,我们更加了解了宋词,唐诗以外,宋词更适应于朗读,平仄分明,韵律在长句短句之间跌宕起伏,如山涧溪流。
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啊!让人如痴如醉,老师的朗读已经渐入佳境,我们洗耳恭听,那清悦的音质时而高昂时而低沉,一首宋词在她的娓娓吐纳之间趋于至臻至美的意境之中。那时,我爱上了柳永的《雨霖铃》,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江城子》、《赤壁怀古》。几乎李清照的所有作品。
悲苦、忧伤、衰婉、豪迈、大气,几乎被宋词囊括其中,包揽无遗。后来,我扔掉了当时校园最流行的全部汪国真的手抄诗稿。扔掉了一本子小家子气的油腻情感诗文!这应该感谢中学时代的一个爱词的年轻女教师。
长大后觉得,但凡爱词的女子,都有一种脱俗的质丽,谁若娶到一位爱词的女子为妻,一定会终生幸福,那是上世修来的福分,那个时候,我爱上了年轻的语文女教师,不是为了爱情,只是爱上了她扣人心弦的朗读!
阅读应入无人之境,我尝试过对唐诗的阅读,但总觉得里面缺少了什么,不尽兴,不过瘾,唐诗虽然诗意深远,朗朗上口,情致正酣却已接近尾声,唐诗受句式拘束,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适合教授孩童。宋词不同,宋词是大人的玩艺儿。宋词更接近于散文,句子放开,转折有秩,你完全可以在苏轼的《江城子》中读出泪水,更可在《赤壁怀古》中读出霸气来,你也可以在岳飞的《满江红》中读出豪壮,更可以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读出些许愁绪来,但决不会读出悲观,只有或浓或淡的忧伤和思念在汩汩地流淌------
后来的环境越来越不适于朗读,在这快节奏的今天,看到一个人在朗读一首宋词无疑看到一人傻子在胡言乱语,余下来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默读,默读一样可以进入一种佳境,即使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也无人会对你品头论足,依然可以进入无人之境去感受文字带给你心灵的抚摸!
夜晚可以使浮躁的心绪平静下来,尘埃落定,幽雅的书房里,最好是点上一盏烛灯,学着古人,手持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或沏清茶一杯,浊酒一碗,消遣于世虑江山之外,等酒力醒,茶烟歇,迎素月,登上竹楼,静静地思索人生的真谛,此乃阅读之大境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