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味道及其他
这段时间在医院呆久了,总是闻到一种“来苏儿”的味道,其实这种味道我真的不陌生,可以说从小就是在这种味道和环境下长大的。闻的久了,习惯成自然,也没觉得什么不好。但是,告别这种味道后的几十年,再持续的闻这种味道,就有点不太适应。
医院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医生们个个穿着白大褂,有的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有的则是把听诊器揣在白大衣的口袋里。护士们则不然,一个个都用大口罩把自己的脸都遮盖的严严实实,好像生怕让人认出庐山真面目。其实不然,病房里的医生多数时候属于动口不动手的谦谦君子,而护士们则不然,她们必然要事必躬亲。在这种肿瘤病房,接触的是各色的肿瘤患者,必要的提放措施也是必然。况且据我所知,那些化疗的药品据说毒性非常之大,她们在操作的时候无不小心翼翼。
在陪护亲人的这段日子里,在肿瘤的病房里,看着许多遭受各种癌症折磨的人们,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慨,在疾病面前,人的抗争和努力代价实在太大了。有一天我翻阅IPAD上收藏的索尔仁尼琴的《癌症楼》,感觉作者笔下的阴郁和无奈,透着一种不尽然的绝望和死亡的气息。尽管,这本书作者的本意是在借着文学作品,对苏联时期的冷血和残酷的批判,但是,读这样的书总是不会让人有一种好心情的。
今天有点空闲的时间, 我坐了几站车,跑到了SM购物广场五楼,哪里有一个我特别钟爱的去处,那就是台湾书籍连锁店“光合作用书屋”。说实话,过去在厦门的日子里我流连在这里的时间很多,简言之,就是喜欢这种文化的氛围。
看过了国内的“新华书店”,走进“光合作用书屋”,总会感觉道丝丝温馨。那种涓涓的文化暖流会不经意的在你心上悄然流过。二三百平米的书屋里人不算少,但是却安静的出奇,很多人都站在书架或者书桌前,翻阅着各种书籍。更有甚者,有人干脆席地而坐,捧着一本书读到酣境,有人甚至干脆一边看一边摘抄。更有甚者我今天还看到一位,一边看还一面用数码相机拍照,这种现象如果是在新华书店之类的地方,你很快就会被店员扫地出门。而这里则不然,店员们好像没看到这一切,只是安静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书屋的深处有一个十几平方的咖啡角。你如果买了超过一百元的书,就会送你一杯咖啡,然后你可以很随意的坐在咖啡角里,慢慢品着咖啡的味道,也慢慢品着书的味道。光线看起来不是很亮,但是,读书足够了。而且,还有轻曼的音乐,柔柔的响起。于是,咖啡的味道和书的味道或许就在这种气氛之中,悄然沁入心扉。当然,你也可以化几块钱买一杯咖啡,在这里消磨一个下午的时光。
我曾经很多次说过,厦门这座小城市,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和格调的城市。它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张扬,那种文雅,那种灵秀,那种安逸,那种平和是你在别的城市里很少能感受到的。
在厦门好像“光合作用书屋”有三五家的样子,大部分我都去过,风格上都是一样的,装修毫无奢华可言,但是在朴素之中透着雅致,在简单之中散着文化,这就是独具匠心了。因为只有不到两小时的空闲,所以,我只能循着自己的习惯一路走过去。好书太多了,好书读不完,只能咽着口水悻悻走过。
我特别喜欢三联社出版物,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三联出版社在它的路程上,为中国古文化典籍,或者是现当代思想做出的巨大贡献是不容置疑的。更重要的是三联出版社的作品,大都很精到,并不奢华,看起来很平实,内容却非常值得一读。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包子好吃不在褶子上”了。
看了一套三联出版社的新品,是有关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方面的,精装本,价格都是半百,说实话书价太高了,但是,我还是说服了书店的员工,撕掉了封模,看了其中的一本。我一直对书店把书用塑料封模包装起来这种做法有非议,你可以包装,但是你起码要留出样书,否则读者如何选?不成让读者就看看封面就决定吗?
用了半小时转了一圈,总觉得不买点什么好想对不住谁,于是选了一本《新周刊》的最新这一期,买了一个很“大话西游”的笔记本,准备给朋友的女儿。
出来的时候,怎么就嗅到了一阵阵蛋糕的香气,原来是楼下的蛋糕店的香气飘了上来。心中暗自思忖: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是不是可以一举多得呢?
2011年3月12日星期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