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完美遁逃 于 2011-4-1 16:14 编辑
(一)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愿上帝赐予我一颗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这两者的智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从物质方面,人们普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至于其中的是否均衡合理,我们不在此探讨.当拜金欲和浮躁气息日渐盛行时,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错综复杂和五彩缤纷中有平静的心,就不会迷失方向!.
有平静的心,才能有清醒的头脑,理性地去面对和接受那些必须接受的事物,尽管可能是违心的不情愿的!此时理性要代替固执和一意孤行,切忌感情用事!
当机遇到来时,要有勇气去捕捉\去改变,需要胆量勇气和智慧,才能改变取得成功!即使事物具有可改变性,也需要付出努力!
有了平静的心,有了改变不良状态的勇气,还要区分你的努力有无价值和可行性,这个智慧也是必要的!不要做无用功!
(二 )
网络世界的的确确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广阔环境,在这里可以看到许多真正的好东西,而平时由于人们必须带着各种各样的面具,这些发自灵魂深处的 瑰宝是难得一见的.我也深感这里是个心灵交流的区域,更是个学习的大课堂.偶然看见一个网友写的一首诗:
""寒衣冷月暗灯光,清寂更深叩矮墙,有心不闻窗外事,无奈夜色透心凉!""不知为什么,我很喜欢这首诗,尽管看过后心里充满了苍凉和凝重!也许,它和我内心里潜抑着的主宰抑郁的那根弦发生了共振现象?我反复审视自己,同时也坦诚和网友商量:善待自己,寻找快乐!我总感觉陶渊明从不愤世疾俗,也无心境悲凉;他的心理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有诗为证:"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其实,人生在世快乐与否关键是自我体验,客观上顺利与挫折总是并行的,所谓曲径通幽才是意境,万事如意只是祝愿;直到尽头自然曲,曲至妙处即成园!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心中若无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我们把调子调到最低程度来认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睡去醒来皆一样;真也是假,假也是真,真真假假何须分?------
让我们把人生当作一道风景,把快乐当作一种心境,在生活的急流中,勇敢地扬起风帆,让生命的航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三)
先哲说过: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一个人生活在世,必然要经受多种多样的压力和挫折。太史公曰: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意者十之一二。他那时就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日常生活中的许许多多事情都会成为心理压力的来源。如爱情、婚姻、家庭、工作、职业、健康、社会竞争,甚至生活中的某一偶然事件。问题是你如何看待,从哪种角度去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即使是坏事,能不能不后悔,能不能放得下。
传说有一老僧和小僧过河,遇一女子求助。老僧毅然背起女子到达彼岸。回至庙宇,小僧困惑不解问曰:“师父!您一直说男女授受不亲,今日怎么背起陌生女子?”老僧答曰:“别人有难相求,力所能及怎能不助?我过河后就放下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放不下呢?”
有些人生活中就是因为放不下,把成就、地位、荣誉、声望、财富,这些看似美丽的光环,不能恰如其分地放到适度位置,最终成为沉重的心理包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负面因素不能放得下更易成为心理压力。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比如单相思,明知是一相情愿,是虚无缥缈,是浮光掠影,是海市蜃楼,可是对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却像扎下了根,在脑子里驱之不掉,挥之不去。由于其性质的非现实特性,注定必然在矛盾的痛苦中自我折磨、自我煎熬!
《红楼梦》中贾府私塾先生之孙贾瑞一相情愿地深深迷恋着执掌贾府实际权柄的贵妇人王熙凤。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品貌、才能可谓天壤之别,但贾瑞就是在情感上放不下。当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时,疯道士及时送来了“风月宝鉴”。此道士可谓心理治疗的大师,他采用了行为治疗中的“厌恶疗法”-----让患者务必反复观看“风月宝鉴”骷髅的一面,万万不能观看貌若天仙的王熙凤令人骨酥消魂微笑的“风月宝鉴”镜的另一面。
如果贾瑞能正确接受治疗,反复观看骷髅,在脑海和心灵中形成“强化表象”,就可以逐渐淡化王熙凤的形象,从而使自己从迷恋的情网中解脱出来!可惜由于他心理素质和性格的缺陷,在至关重要的关头难以接受正确的治疗,仅仅贪图一时的视觉愉悦,不愿看令人厌恶的骷髅,结果跌入万丈深渊,在被自己迷恋和崇拜偶像设下的狠毒圈套中悲哀地死去!
这个贾瑞犯了两个错误:首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瑞身为清贫草民,却迷恋面似桃花心似刀的权利欲极强的贵妇人,显然缺乏自知之明。其次,他在关键时刻不能接受正确治疗,该放下时放不下。
“风月宝鉴”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它确实是人们情感生活的“宝鉴”,甚至是人们整个生活的“宝鉴”!
|
-
4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