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四大卫视热播的新版《三国演义》曾成为争论的焦点,各方评论之中夹杂着不少质疑之声。而貂蝉,历史之中典型的“红颜祸水”,一直是新旧两版《三国演义》中着力刻画的人物。新版《三国演义》不仅给了貂蝉完整的命运,还把她塑造成了一位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女子。只是陈好饰演的貂蝉一登场,便引发了大量争议,而矛头直指陈好的扮相。
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貂蝉的相貌描写是:“年方二八(16岁),色伎俱佳”、“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对于这位传说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观众们寄予了很高的期待,但是当陈好一身粗布衣裙、涂着厚厚的白粉以路人的姿态出场时,着实让观众们失望不已,她的“朴素亮相”被评价为“只惊不艳”。
在化妆和服装造型上陈好的貂蝉扮相确实是有点儿返璞归真,面部只打了粉底,衣服也不是很显身材,布料厚重,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轻纱。陈好在回应此事时,说这是造型老师根据剧情与还原年代的要求设计的。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东汉末年的故事。在服饰上,曲裾深衣,是汉代女子的常服。《后汉书》记:贵妇入庙助蚕之服“皆深衣制”。这种装束衣身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处缝一根绸带,将腰部裹起,呈现出女性凹凸有致的线条美。衣袖分为宽窄两式,袖口镶边。无论穿几层衣服,每层领子都必须露在外面,衣服可多达三层以上,称为“三重衣”。衣服长可及地,行走时袅袅婷婷,婀娜多姿,不会露出鞋子。剧中,陈好所着的棉布衣裳正是这种衣身通紧窄的深衣,服装虽不似其他古装戏般华丽,但注重细节,较好的还原了历史。
新版《三国演义》虽然是男人戏,但也不乏浪漫唯美的片段。陈好饰演的貂蝉在大雪纷飞中起舞,长袖灵动飘飞如行云流水,令人惊艳,女性的柔美和妖娆在急旋曼转之中一一展现,恰如其分的诠释出了古代美人的神韵。据说,服装造型师特地精心设计出10米长的水袖、高腰封以勾勒出貂蝉飘逸的身形。汉代的舞蹈服的设计理念是长袖、束腰、轻逸,力求将女子的体态之美展露无遗。舞服中最重要的设计是长袖,它是舞女传情达意必不可少的载体。长箫一吹,胡琴一奏,长长的水袖翻飞起舞,衣袂飘飘之中,尽显女子的娇柔妩媚。可见,造型师在服饰方面下足了功夫。
汉代妇女以梳高髻为美,挽髻流行并盛行于东汉,头发上的饰品经历了由少到多,由朴素到繁杂的转变。此外,汉代妇女习惯于在发髻盘成以后在髻后垂一束头发,名“垂髾”或“分髾”,也就是史书中所说的“撮发为髻,散垂馀髾于其后。”贵妇还常在头上插步摇和珠翠花钗,平民女子则是“荆钗布裙”。东汉末年刘桢在其《鲁都赋》中描述女子的首饰:“插曜日之珍笄,珥明月之珠珰”。汉代崇尚儒学,等级制度森严,女子的服饰也严格的遵循这一原则。貂蝉入宫之前是宰相府中的侍女,理应素衣装扮,浓妆艳抹反倒不合时宜,因此陈好朴素的出场并不为过。之后,陈好也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变换着造型,演绎着一代美女的坎坷情路。无论是奢华绮丽的舞蹈服装、结婚时的华服还是平日清丽脱俗的装束,镜头中的陈好都光彩照人,力求还原史书上真实的貂蝉。
“女为悦己者容”,女子习惯于为男人费劲心思的梳妆打扮。在汉代,妇女敷施粉黛也已成为风气。汉代人十分推祟白如凝脂,光滑细腻的肌肤。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汉代女歌俑,面敷白粉,这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展示。眉和唇的修饰对于汉代女子而言是不容忽视的,流传下来的汉代字画中的女子无不是描画着细长的眉毛,一点朱唇娇艳欲滴。陈好版貂蝉面妆上敷一层细腻的白色粉末,恰恰迎合了当时人们对面如凝脂之美的追求。而剧中陈好清秀的面容、漂亮的眉式、鲜艳的红唇,也反映了汉代女子的妆容时尚。
貂蝉,一位被文人由笔墨堆砌出来的绝代佳人,花容如何,无从考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对美女貂蝉的想象,但是陈好的貂蝉恰恰不大合大家的口味,我们并不能妄言对错与否。其实扮相不过是个载体,故事里自有一个乾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