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如许 于 2011-5-14 20:03 编辑
古罗马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克·奥勒留所著的《沉思录》里有这么一段话:如果一个人对宇宙中产生的事物有一种感觉和较深的洞察力,那些作为其结果出现的事物在他看来就几乎都是以某种引起快乐的方式安排的。所以,他在观察真正的野兽的张开的下颚时,并不比看画家和雕刻家所模仿的少一些快乐,他能在一个老年人那里看到某种成熟和合宜,能以纯净的眼光打量年青人的魅力和可爱。很多这样的事情都要出现,它们并不使每个人愉悦,而是使真正熟稔自然及其作品的人愉悦。
这一段话,哲味儿很浓,不单说明了快乐愉悦来自于我们内心,更来自于深刻的认识和有条不紊的内心思想体系的睿智安排,来自于心态的端正和无私博爱的胸怀,来自于丰富的知识感悟和人生经验。快乐无处不在。快乐产生的根源也不仅仅是感官刺激和潜意识里的知觉,它还存在于豁达的人生观,和对自然信仰与敬畏的感情里。 感官刺激和潜意识里的感觉、知觉,决定快乐的层次和基调,最容易体现在物质基础上。吃穿住行琐碎的用度,可了自己的心意,有满足感和幸福感就很快乐。有赏心悦目的美人美景,绕梁三日的音乐丰盈我们的视觉听觉,我们也会感到快乐,这些都是感官上的快乐,借助于外物声色获得甘之如饴的快乐,它还没有直指内心,快乐是短暂的,不能够持久。因此我们常常在获得快乐不久就会遭遇失落的驱逐,快乐瞬间落荒而逃。 快乐不能够持久,那么就需要避免快乐对应的悲苦情结,也算是一种积极的态势。一个“快乐来自于本心”似乎太笼统,心生万象,可五味杂陈,快乐不可能永远僭越其他感觉占据心灵,因为人世沧桑春色三分二已空去,快乐毕竟只是一种感觉。许多事情遭遇了求索和抗争的过程无法借助于别人可以救赎,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是最无法触摸最瞬息万变的一汪泉眼,它想润泽就润泽,它想干涸就干涸,它是世相万般的主宰。故而,一颗健康的心,快乐的心想当然也会使这个世界美丽一些,和平一些,主观上眼里万朵莲花,实际是心生悲悯,万般菩提。这需要借助于成熟的心态,和对生活有一双洞察的眼睛,能够看穿本质,以一颗柔韧的心,悲悯的情怀观察万事万物,获得超脱。 健康的心需要呵护和滋润,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用付出来获得肯定,既能够眼界开阔增长智识,去芜存菁,又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人生的途中不能实现大我,有足够的财力物力造福一方,那么,就去实现小我吧。小我也可以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获得快乐。俯拾即是的公益事业,鸡零狗碎的家常生活,都可以赋予自己无边的快乐,只要肯动手肯帮忙。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如果能够善待生活,修身齐家,将快乐的外延扩展开,便是实现了小我。快乐纵然不那么凸显,但也是充实的温暖的。 说到底,我们竭力追求的只是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只有避免消极的情绪,才会谓之为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