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天晴 于 2011-7-12 17:56 编辑
磕毛磕磕出臭虫来,什么人都有,这是我们东北地区的一句歇后语。用这句话形容中国人还算贴切。
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增长常年旺盛,儒、释、道、基督、穆斯林并行,生态迥异,各民族混杂,人情相悖十分复杂。上面那句歇后语很能说明问题。
我没有去过外国,但是还是看到、听到很多中外习惯大不相同的境况。
古时,谢灵运云:华民易于见理,难于受教,故闭其累学,夷人易于受教,难于见理,故闭其顿了。所以佛教到了中国就有了顿悟之说。这是我见到的最早这方面的论述。
到现代,中外交流频繁,这种说大有法铺天盖地之势。
有人说,如果找十个印度人设计一个软件,十个人会设计出大致相同一种软件,但是换成中国人来设计,那一定是十个不同的十种软件。
我们看球赛,日本和韩国的拉拉队总会穿上整齐划一的服装,举着相同的道具,喊出震耳欲聋的口号。而中国人三五成群,各自为政,自娱自乐,但不能形成合力。
中国人十三亿人口,喝茶量就是喝不过只有三千万人口的英国。看看你的周围就知道,有些人长期喝茶,有些人则一口都不喝,还有一些人,断断续续时喝时不喝,构成一个完整的食茶光谱序列来。
经济学家有他们的敏感,张五常就说,中国人也能生产出精密的设备,但是比起日本和韩国来,其成本会高很多。
锵锵三人行那个日本客座嘉宾加藤嘉一深有感慨的说:中国太大了,每天爆炸式的新闻铺天盖地,真是一个热闹的世界。
窦文涛说在凤凰做节目觉得太过紧张,想到美国轻松一下,结果觉得美国平静的让他受不了。
换一种角度再看中国。
2010年,美国商业巨子索罗斯携巨资进驻香港,他是看中了中国的热闹和机会。
2011年,投资大鳄罗杰斯重视亚洲、重视中国,进驻新加坡并让女儿从小学中文。
我所佩服的石齐平一再呼吁中国的脑矿资源,是他看到了中国人的创造能力潜力。
我还看到一篇分析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日本式的长期停滞现象,他说不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到了中国国民的发散思维的特性。他说,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集中了全世界所有人种,而且长期在一起磨合、碰撞,奇思妙想极多,所以创造力极端丰富,新产品层出不穷。中国人在思维上也是一种松散结构,也是一个创造力极端丰富的民族,所以中国人可以走出一条创新的路子来引领自己的经济发展。
我突然间想起,在运动场上,美国人也不是整齐划一。他50个州,各自为政,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在中国,形成整齐划一的合力难,但是要想成功转型也难上难。感谢上苍,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