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1-11-16 17:51 编辑
等到凌晨两点,终于等来一米幸福的修改稿,我看了两遍,本来想去睡觉了,不料一米幸福童鞋贴了修改稿,自己去睡觉了,却给俺留个作业:明天早上来看醉笑的批改。。。。。
把好为人师滔滔不绝的醉笑,整得表情很痛苦。
还是写几句吧,免得一米幸福早上来了,一看啥也没说,怪失望滴。
但恐怕我说完你更失望,呵呵。
选材集中了,结构理顺了,沿着哑妹的所见所闻展开情节,视角统一了,线索清晰了,这是修改稿的成绩。
继续挑毛病的话,可能是大伙批得狠了,作者改的急了,感觉有些拘谨,没放开。我一直在提醒作者:别为了上杂志而修改稿子,相由心生,作者有了压力,有了框框,文字上就着了相。
一,矫枉过正,紧了。
小说的布局谋篇跟写字画画的道理是相通的,讲究的是“疏处可以跑马,密处不使透风”这样才好看,如果画的满满的,看上去不是一团漆黑了么。再比如拍武打片,也不能从头到尾都是打斗场面啊,中间谈个恋爱,来段主题歌,让观众喘口气,接着再打。
修改稿要容纳原稿的完整故事,又限制字数,作者没有注意情节的节奏感和详略布局,情节压的太紧,没了空间,读来感觉有些局促。
如果只调整结构顺序,对原稿的字句不做大的修改,应该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如果一定要压缩篇幅的话,可以把笔墨的重点放在“家庭会议”和“父亲的信”上面,一个是系扣子,一个是解扣子,把一些次要情节一笔带过,比如父亲的包工活那段,还有哑妹,伍洋的身世,都可以简写,让情节进展的一张一弛,故事有起有落,读起来是不是就舒服些?
二,叙述语言上,文字风格跟原稿有点变化,可能受了天问修改稿的影响,也因为压缩的缘故,书面语多了。原稿中的朴素风格淡了,画面感模糊了,而这两点,是原稿最吸引人的地方,修稿稿没有完全保持这种原滋原味,有刻意润色的痕迹了,还多少有点天问的书生气。
风格即人,一米幸福就应该用一米幸福的语言来写一米幸福的故事,你是你,他是他。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
醉笑以为:作为表现农村风土人情的小说,就应该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平直口语来叙述故事,文字越朴实越有味道,因为方言是最具表现力的。
三,人物语言与人物的性格,身份贴的不够紧。原稿也有这个问题,只是前面重点谈选材和结构,我没提这个。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中,塑造人物是最重要的,而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应该符合人物的身份,性别,年龄,又要有这个人物自己的个性特征。这个必须给写出来。
如果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不分男女老少,东南西北,一概说普通话,且文采飞扬,好像个个都受过高等教育,既不真实,也不生动。
本篇小说的环境背景是南方农村,人物是普通农民,那就应该让人物的语言,对话和内心独白,体现出这些特征,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他们是谁,是什么文化程度,什么身份,什么性格,人物就鲜活起来了。
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让你笔下的人物说他们自己的话。
这位名人叫醉笑。
本篇小说中的人物,父亲顺伯是一家之主,六十多岁,没读过几年书,又是个敦厚朴实的农民;女儿哑妹三岁就半哑,应该没什么文化,但善良聪明;两个哥哥应该读过几年书,出去打工也见过些世面,这些人物的语言应该是有区别的,在“家庭会议”这个重要环节中,作者正应该通过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把人物写活,但没有写出来。
还有父亲的那封信,信的内容,文笔,是表现父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把全篇推向高潮的绝好机会,但本篇文中的那封信,至少是个高中生的水平,这既不符合环境背景,也不符合人物的特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生命。
我跟小梦聊读书时,不止一次的说过:文字上升为语言艺术,就是要为内容寻求最完美的形式。
再丰富的材料,再深刻的主题,再精巧的构思,最终,要靠语言来表现,一篇文章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作者的文字水平。
关于文学作品的语言,福楼拜在信中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
某一现象,只能用一种方式表达,只能用一个名词来概括,只能用一个形容词来表现,只能用一个动词使他生动起来,作家的责任就是:以超人的努力寻求这唯一的词语。
建议:先把这个稿子放一放,冷处理,过几天再慢慢的改。写小说不是着急的事,期待一米幸福用超人的努力,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好小说。
连续两个通宵的好为人师滔滔不绝,醉笑也快成超人了。
如果一米幸福能原谅醉笑尖刻而挑剔的品评,醉笑再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回知道我为什么不写小说了么?
写那玩意太费劲了。呵呵。 |
-
2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