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着你的好
文/ 马成云
转眼,《诗文杂志》北京现代诗歌研讨班过去一年了,我在《相聚北京,不虚此行》一文中记述过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可遇而不可求的感慨,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给我的珍惜和回味涂上一层莫名的淡淡的,甚至是不无忧伤的色彩,因为那年的春天,我的伤口被人撒了盐只有极少数人知晓。清清楚楚记得,是文学的魅力帮我度过了那道难关,让我的思绪静静地走出怨天尤人的困惑。
参加那次研讨班的学员,绝大多数是我之前在百度、新浪或诗文论坛上就认识的老朋友,一见如故的温暖驱散了我这个南方人对于北京初春的那一丝丝凉意的敏感。尤其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置身于两个美女之间那种不愿暴露而又多多少少有点手脚无措的幸福感。
我左边的那位是来自内蒙的苍凉逐梦,她擅长于写长调,她的诗歌充满草原的辽阔气息,大气奔放而又夹杂着一种挥之不去的苍凉意蕴。她参加了研讨班举行的诗歌朗诵会,以饱满的激情把草原的雄浑与苍茫传递给我们。但她没有坚持到最后的结业典礼,就像梦一样地划过了北京的夜空。
我右边的那位来自山东,网名一大串,叫做“独上兰舟暮雪”,好是好听,也有韵味,但读起来有些麻烦,我就叫她“暮雪”,后来她在诗文杂志论坛以“暮雪”注册,给我们的互动方便了许多。
当时,我并不认识暮雪,我们坐在一起却没有说话。我想,大抵美女都是高傲的,一般不肯轻易与人言语,保持一份不可或缺的矜持也许会使她们的魅力变得更有分量。何况,她的旁边还坐着一个帅哥,不方便东拉西扯也在情理之中。其实,那位帅哥恰恰是我认识的网络活跃分子赵化鲁老师。他为人幽默,思维敏捷,关注时事,创作多产,文笔犀利,我们为彼此最初效力于诗文论坛的散文版块而惺惺相惜。正是他的引荐,我与暮雪才会相识的那么快。
畅游长城那天,我们三个人经常走到一块,边走边讨论文字的话题,自豪着——我们不被喧嚣的物欲所吞没;愉快着——我们为有一种共同的志趣而青睐;谦虚着——我们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多的指点……把我们的博客之旅与登高远望的现实心境融会贯通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春风拂面,暖意萦怀,面对历史的苍茫和景色的秀丽能不抒发各自的感喟么?我们一行中,女文友不少,这一事实提醒我去思考一个问题:女性的辛酸不能轻易地被历史的光芒所遮蔽,长城的伟大毋庸置疑,“然而/ 却在孟姜女的心头/ 打上了一个/ 永远/ 解不开的结”。
记得当时我们拍了很多的照片,用我的相机,也用他们的,可是回家后,不知怎么搞的,我和暮雪、化鲁以及我们与其他朋友在一起的照片莫名其妙地丢失了。我想,暮雪那里一定有的,就跟她商量,传几张过来看看,结果碰一鼻子灰。她说:“照片不能给你,因为我要保持神秘低调,在博客和论坛,从不发自己的照片,这是我游走网络中的一个原则”我想,事情往往就是这般的巧合,成全一个人来自一种阴差阳错,是否冥冥中注定就是要让她以一种神秘的形象坚守到最后?
那以后,我们的互动日渐频繁。一向不喜欢读诗的她也尝试着创作了一定数量的诗歌,并为我写了两次诗评。后来整理成一篇《激活内心的风景——走近马成云的诗歌》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她说她曾有几首诗是模仿我的风格所写的,让我提提意见。印象最深的一首是《记着你的好》,叙事内敛、简洁而不露声色,语言平实、浅白而注重整体意蕴,表现主题也能做到较为集中,人物性格刻画生动有趣,心理描写细腻入微。她的诗歌在诗文论坛举办的“南京大屠杀73周年祭诗歌征文比赛”中获过奖。我为她在诗歌上的进步感到高兴。
因为暮雪的长处不在诗歌而在散文。她在新华网开博两年来,博客访问量已突破两百万,创作博文600多篇(首),绝大多数是心情文字,分为“情感浪花、诊所故事、人在旅途、哲思小语、时事杂谈、诗歌涂鸦”等,诗歌只有23首。这一组数字让我们看到了如下事实:一是她的勤奋;二是她写作的兴趣和方向;三是她取得的成绩。她多次在新华网、光明网举办的比赛中获奖。2009年参加亿万网民纪录“中国一日”活动荣获全国银奖,这是国务院网络局办公室举办的活动。
尤其让我吃惊的是,她的职业与文学相去甚远,她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能够在生存的忙碌与奔波中一直坚守着这样一种看似不识时务的雅兴,非常难能可贵。我给她的留言总是忘不了鼓励几句“希望坚持下去”之类的话。其实是多余的。她的兴趣来源于她的性格和人生观的价值取向,她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达观态度,决定了她坚持下去的韧性,不信,请看看她的心得:“高山南麓小女子,悬壶济世一先生;平素白衣天使,闲暇好为文字;千山暮雪,云中谁寄锦书来;独上兰舟,一蓑烟雨任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