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毛毛 于 2012-4-12 10:21 编辑
细节中的重要 吃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是摄取营养和良好成长的保障。养成良好用餐习惯的行为习惯无疑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是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一个人有很多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和定性的,我们注重了这些细节,也抓住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契机。 春天是一年中最蓬勃和生命旺盛的时期,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孩子们更处于一年中生长发育的最快、吸收最好的成长迅速期。幼儿园在这个季节在全园适时地开展幼儿用餐习惯的培养,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比赛,确定和交流合适幼儿的用餐的行为和文明,让孩子们从小吃好、吃健康、吃营养、吃文明,并且把这样的文明落实到自觉行为习惯上。让孩子们终身受益,真正体现细节的伟大和重要。 比赛是在同年龄的孩子们中进行,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根据各个不同年龄的特点进行用餐习惯的不同要求和细节分享。体现因材施教。比如小班孩子我们更注重孩子用餐前后过程中情绪的愉快和安静。中班重点是孩子自我服务的能力,大班重点用餐行为习惯和集体观念的要求,有的放矢。各个年龄阶段重点要求都不一样,真正体现幼儿用餐习惯的逐步提高和培养。 比赛项目我们分别关注了如:餐前消毒、餐前习惯、用餐习惯、个别幼儿纠正、完成效果、饭后漱口、餐后行为习惯等7项内容。体现了保育员、教师共同参与协作合作的工作方式,也把幼儿的行为习惯放在了重点,把对肥胖儿童和体弱儿的个别培养放在考核之中,全方位地展现幼儿用餐习惯和文明。 提出问题大家在过程中对比效果,哪种方式更合适幼儿。 如:小班吃到红烧鸭腿,有的班级是先让孩子吃完素菜再来吃鸭腿,这样做得目的是针对有的孩子不爱吃素菜和不专心吃饭。芽芽班是让孩子同时进行,但个别孩子的饭粒掉的严重。大多数孩子还是能完成素菜和米饭的摄入,不受影响。同样的年龄阶段最后达成了共同共识:先让幼儿重点吃饭和素菜,等进行到一半的时候老师在给鸭腿,即解决了幼儿饭菜挑食的问题,又让孩子吃的快乐和有滋味。 在比赛过程中很欣喜地看到孩子和老师交流的融洽和老师对小年龄孩子妈妈似的亲切,比如芽芽班幼儿吃完后很习惯地把自己干净的小碗举起展现给老师看,期待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嘟嘟班幼儿在老师喂饭的时候展现的那份调皮和得意。无不深深地打动着我们。 大班孩子通过小老师活动既督促和保障了孩子漱口习惯和轻拿轻放的习惯,更锻炼了孩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为团队和小组争光的意识从细节处每天渗透。 比赛不是目的,因为孩子的用餐习惯不是在一天中养成,需要老师坚持不解的督促和孩子的每天练习,但让孩子吃好、吃健康、吃文明的意识已在全园树立,促进交流同年级孩子中好的做法和举措,共同和促进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和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