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般若山人 于 2012-4-29 21:30 编辑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庄子·秋水篇》。文字的格局是一个与度量胸襟有关的一种风度。格局的兼收并蓄广大博采,才体现了思想、智慧、道义的无可穷尽,以及对人生对世界对自然,态度上的一种孜孜以求的天然热爱。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没有任何既有认知的局限与制约,纵横恣肆,随心所欲,不滞于物,是旷达放逸深不可测的好文字。文字的生命除了在于创造,更在于认知。而思想境界的高下决定了认知的宽度和深度,也就决定了文字格局的广狭与丰富与否。
文字的格局不是孤立的格局,是人生智慧的外延,是思想内省的具象,是道义弘张的体验。
要做到文字格局的境界跃迁,其实不能究究于炼词造句体裁形式。有的人以为,只要多写,则文字自然会写得很好,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文字的目的是要表现。失去了对内在的修养,忽视性灵底蕴体现的作品,写得再多,那也只是工匠的制作,并不能具有艺术的魅力。
文字格局的美质与涵义更需要一些文字之外的意象。艺术、宗教、哲学、社会、历史、人情、自然等等都是可以吸取而且必须有些吸取和借鉴,并在文字里不着痕迹地体现出对这些的感悟,那我们可以说,这个文字的格局是好的。
格局的博大在于突破和兼容。如果在认知上面分了派别和意见,那或就落了下乘。集合了各种矛盾对立却又于矛盾中将对立完美和谐地融合,那当然在格局的体现上显得别有天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世间文字多端,诸家修为,各有所长,名山大川若潜其间,龙象巨灵若隐其中......要想完全融会贯通,综纳诸门,那是谈何容易?实际上,也没这个必要。格局的广阔在于平和的心智和开通的性灵,不论是谁,说的对的我就接受和学习,不对的我就反对和批评,就这样简单。
至于强求正邪,必分善恶,苦辩是非,拘泥于斤斤计较,因人废言,被程式化而束缚,不能独立地表达自己心灵上情感的撞击,精神上的追求,那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样的格局是因袭和孱弱的。有的人写字,腔调和语气从来没有变化过,体现的内容和思想也并不丰富而百变,那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对自己文字风格的坚持,但作为文字的格局其实那是受限制的,受束缚的。
文字的格局也不一定需要在某一文某一事甚或某一时间段必须体现出来,但从长期来看,一个人文字的格局还是要视野开阔些好,思维闳深些好,精神自由些好,心灵丰富些好,气度宽容些好......
不随波逐流又虚怀若谷,不夸饰描摹又游刃有馀,不囿于己见又独立坚持,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桃李不言而下自成蹊,这种明察通达的文字那自然是格局的上品。以墨为戏,的是小道,然而却能以自娱,以替思,以补心,以寄情,以慰意,以皈宗,以洗心,以乐志,以养神,以求朋,以修学,以讲道,以明德......所以,加强些自己的学问修养,多看看他山的顽石,拓展些自己文字的格局,未尝不是件有益的事。
霁月在天云已远,一笑无拘碍。某只是姑妄言之,诸君自己的格局示象,当然有自己的方便说法,未敢随意释证,只呈于诸君榻前,聊供一玩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