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那些和书有关的日子
查看: 3305|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和书有关的日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5-28 18: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5-29 07:40 编辑

  那些和书有关的日子
  
  
  一
  
  
  我出生于农民世家,父母从未上过学,只靠背诵毛主席语录的经验,勉强识得几个简单的字。亲戚和邻居也大都是传统小农家庭,女的专门在家伺候老人孩子和庄稼,男的平时出去包工,夏秋农忙时回来帮着种地。
  
  小时候,家里仅有的书,是一部《毛泽东文选》,新华字典那般大小,却比它厚了足足一倍,红色胶皮封面,烫金的楷书字体,散发着陈旧而醇厚的墨香,这是父亲当兵时留下的,连同他的退伍证,一枚红五星永远包在一个红色小包裹里,放在衣柜最里面的一角。只在父亲非常有兴致的时候,才摸出来给我们兄妹一观,我们兄妹四个便紧紧围住父亲,啧啧称叹,问东问西,然而父亲很快就把它又包起来,藏到柜子里了。
  
  当时最要好的几个同学,约定一起上下学。于是吃过饭就按照固定的路线去一家一家的汇合。我家住在村子最东头,学校在村西头,我作为第一站,每一家都得串到,也因此给了我更多去发现猎取书籍的机会。等待同学的当儿,桌上炕上顺便扫视一下,若有书,必定蹭到附近,装作不经心的样子拿在手里一观,现在想来,也无非是杂七杂八的廉价通俗杂志或武侠言情小说之类,或花花绿绿的封面,或封面封底全无,页数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甚或无头无尾,内容实在是与文学不太沾边,趣味之高低也很可疑,但仍要看。那时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开口把书带回去,看到一半,暗暗作下个记号,第二天便早早的来找同学了,同学一家还没吃饭,我乐得以等待的名义继续看下去了。
  
  有一次,学校要求每人交五十斤红薯(好像是搞什么勤工俭学),我的不够,老师让回家去带,同时被要求回家的还有一个伙伴,我们两个心怀怨言,愤愤的,径直去了她家。我俩坐在月台上玩抓石子儿,你来我往玩到七八个回合的时候,一颗石子儿滚到了她屁股底下,她侧了侧身子,竟让我一下逮到隐约有几个小字的书背—儿童文学!我一下子抽出来,鼓起腮帮吹去上面的尘土,又轻轻拍了拍,
  
  兀自坐在门槛上看起来。我的童年没有白雪公主。但这本偶然得到的书里面有我最初接触到的童话故事。我仿佛突然嗅到了花香,看到了阳光,触摸到了融融月色,听到了海浪翻涌海鸥鸣叫的声音,我小小的翅膀沾上了粒粒花粉,我悠游在风里,水面,任意飘荡,飞翔……
  
  
  二
  
  
  然而家里不知怎么会有一本《隋唐演义》(上),带暗花的墨绿色的封皮,“隋唐演义”四个字潇洒的竖着排列在中间,左下方印着“褚人获著”几个字,我总是误读为者(zhe)人获的,五百多页。一经发现,我立马用牛皮纸包上书皮,写上自己的大名,以示此书有主。
  
  正值夏季麦收时节。绿树浓荫,柳条低垂,太阳使劲的向大地泼洒热量,知了嘶哑着狠命的叫。打麦场已经用勺子锄过,又经过泼水,撒麦秸,碌碡碾压几道“割场”工序,现在已经非常结实平整而干净了。这个场地是我家和大伯二伯家共用的。他们凌晨就起来去割麦子,期间陆续拉着一车一车麦捆回来卸下,一直持续到天色黑透,吃过晚饭就又紧锣密鼓的响起打麦机刺耳的轰鸣,第二天便可见高高的圆形大麦秸垛,明亮的金黄色,喧腾,柔软。漫长的中午,我常常被派去看场,于是便煞有介事的夹着《隋唐演义》去了。扯几把麦秸坐下,背靠与房顶齐高的垛,读隋末群雄反隋,瓦岗英雄造反,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拿着形形色色的兵器,说着各式各样的话,在一个五年级水平的小学生看来,是那么神奇,那么神秘。我仿佛变成了隐形人,跟着他们在书中来回穿梭,呐喊,叹息……
  
  一米之外,便是白得刺眼的阳光碎片,它铺了厚厚一地,向远处不断肆意蔓延开去。场里没有树,老态龙钟的打麦机正在发呆,麦捆就像卷好的铺盖,整齐的戳在一起,空气中弥漫着麦粒、麦秸、麦糠混合而成的香味儿,熏得人昏昏欲睡。我抽出一根色泽黄润,被粉碎的扁平的麦秸,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在这即将成为燃料的残茎里,我品出一丝粮食的甘甜。
  
  
  三
  
  我家一墙之隔就是广袤无垠的田野,而房后紧挨着的便是那条叫做孟良河的小河沟,河沟北岸延伸着更广阔的原野。盛夏时节,颗粒归仓,大地袒露了胸膛,齐脚踝的麦茬一根根,一垄垄,如新剃的平头,陇间碧绿的玉米苗已隐约可见。河岸边,草木蓊郁茂密,它们大口的吸入从大地蒸腾而起的热,释放出所有的生命力,挤占每寸可以生长延伸的空间。河水似练,轻快的清唱着,一路蜿蜒东去。
  
  早上,当我还在睡梦中,就听到房顶“轰隆轰隆”的响声,是父亲又在摊开麦子了。晾晒麦子,是夏收时节的收尾工作,直接关系到储存的质量和年限。麦子要晾干,要达到一咬就蹦开的程度;抓一把洒在麦堆上,有清脆的哗哗声,而非沉闷的噗噗声;晾晒地点以水泥房顶最宜,干净;不伤麦种;下雨后,太阳一晃立马干燥如初;还可就地装囤。每天早上摊开薄薄一层的一房麦子,傍晚扫起,连续三四个好天气便可装囤,再从院子里吊几袋上来,开始又一轮的晾晒。如此大约一月之久。长长的中午,难以入眠,我便带上书包,爬着那架斑驳皲裂而又黑黢黢吱扭扭的梯子上房了,因房后有一棵环抱粗的杨树,房上便有了一小片浓厚的荫凉,铺开席子,坐着,趴着,仰着,或写或读,麦粒在脚下漫开,麦香在中空氤氲,蝉声也销匿了,四周一片静寂,只有树叶闪动,只有风从脸颊丝丝拂过。
  
  得了如此清净凉爽的所在,以后每每放学回家,就会带着书笔本子等上房,
  
  完成作业之余,更多的是在日记本上涂抹稚拙的文字。眺望远山,眺望田野中日渐拔高的玉米,聆听流水淙淙,鸟鸣啾啾,仰看湛湛蓝天,悠悠白云,青春的烦恼,莫名的情绪躁动,全都了然无痕了。
  
  直到母亲站在院子当中,或是寻我到了房后,喊着我的小名,我才起身回应,掸落一身隐居的碎片,重回世俗的生活。
  
  
  四
  
  
  那年,我以绝对的高分升入涿州师范学校。父亲又一次摸出他的小包裹,他一层一层的打开,像往常一样,我们兄妹四个又是一番问东问西,啧啧称叹,父亲仍然是很自得的样子,然而最终却没有把《毛泽东文选》放进包裹里。父亲把这本有着鲜红胶皮封面的厚厚的书塞到我手里,然后面向哥哥和两个妹妹说,这本书以后就归小敏了。哥哥便耸了耸肩,两个妹妹则一幅眼馋的模样。
  
  踩着夏季的余温,我独自来到了这个城市求学。
  
  每逢周六,我都要和舍友结伴去南大街的新华书店一逛。中途需经过一条叫做“公益街”的狭窄胡同,两边各色小吃店鳞列,遥望店里面,是排列整齐的铺着雪白台布的餐桌.外面则当街架起炉灶,或是刚出炉的甜的咸的锅贴,或是浓郁香甜的面茶,或是在沸锅中翻腾的清真豆腐,亦或是摞的老高的笼屉…均冒着香喷喷的热气,直接引诱我们的味觉。我捏着口袋里的几张一元钞票,挽着舍友的胳膊急急穿过,出得路口,眼前豁然一亮,是宽阔的南大街了,把捏着钱的手从裤兜里掏出来,手心已是汗涔涔的了。钱,还在。
  
  到得书店,直奔“文学”主题书架,凭记忆寻找上一周翻看过的那一本。找不到,便颓丧好久,所幸好书数不胜数,只是不能与上一次的接上头,有些遗憾.如果竟然那书还静静的躺在原处无人问津,那自然欢喜激动万分,一颗浮躁的心瞬间得到了最好的抚慰,心情也由在街上沾染的喧哗庸俗渐趋归于平和纯净。我们各站定一个位置,很快便沉浸其中。书店开架售书,人头攒动。前者给了我们零距离选书的自由,后者帮我们打掩护,给予我们“蹭书”的方便,林海音女士称此举为“窃读”。一本三百多页的书,花上一半天就能看到一半多,用上两周时间,足以把书“窃读”成功。不过这只适合情节性故事性强的“快餐书”,若是经典人物的经典之作,匆匆浏览一遍便觉很不过瘾。如果碰巧这样的书够薄,掂量着自己这个月不致挨饿,也许会买之而后快,但即使是最薄如我曾奢望过的戴望舒先生的诗集《残花的泪》,也还要八元,所以大部分只能过过眼瘾手瘾而不能真正据为己有。
  
  
  五
  
  
  但书店门口的街边,却有一个移动书摊。破旧三轮车上都是过期杂志、各个企事业单位图书馆以及个人淘汰的旧书,价格从五角到五元不等,按书的大小厚薄码的整整齐齐,书背一律朝上,书名赫然可见。抽几本来看,有发黄的被岁月熏染过的痕迹,扉页上或有单位、个人图章,或者有个人签名,有的还题写着惠赠某某,落款某年某月某日。随手一翻,偶见字里行间圈点勾画和批注之痕,已有氤氲的迹象,这是岁月留下的独特笔法。
  
  车旁已有两三个挑书的,我们也饶有兴致的看着,翻着。然而卖书的戴了一顶鸭舌帽,坐在一个小马扎上,捧了书,低头兀自看自己的,对前来捧场的人不闻不问,毫不在意,当有人举着书说要付钱时,他才抬一下头,站一下身。我只记得他长得高而瘦,约摸五十来岁的年纪,具体模样,仿佛我永远也没看清楚过。在这里,我曾多次买过五角的《读者》,《青年文摘》和《少年文艺》,曾买过2元的《郭沫若诗集》,三元的《围城》和《荆棘鸟》,有一次花的最多,当时他那里有多本《儿童文学》,见我对每本都爱不释手,无从取舍,他破例主动降价给我,我得了好处,问还有没有,都要了他的,他便又抻出一个大木箱子,打开,里面杂七杂八的堆满了杂志旧书,我们把里面所有的《儿童文学》挑出来,共三十二本,最后我竟以十元价格全部买走。这三十二本书,我一直单独装在一个包里。哥哥曾看过,两个妹妹曾看过,现在,我的孩子也已经看过不知多少遍,小侄女和外甥女也很喜欢。一晃快二十年了,这些书一本也没丢,一本也没损坏,每当我教育孩子要爱读书,爱惜书,总要把这个情节反复讲了一遍又一遍。
  
  后来,我曾到过涿州,并曾步行到南大街。那天一直在下雪,雪花密实而锋利,地上积了厚厚一层,风紧贴路面,妄图吹卷起所遇到的一切,两侧店铺大部分关门了,行人寥寥无几,偶有汽车卷扬起雪尘疾驰而过。然而我多少次念叨过的移动书摊竟仍在驻守,还是那辆破旧的三轮车,那么老态龙钟,却又感觉从未变老,还是那清矍的老者,戴着鸭舌帽,穿着军大衣,在支起的大伞下,兀自安静的看书。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仿佛那真实而又无比朴素的青春就在手边,就在嗫嚅的喉间。
  
  那天,我们攀谈了许久。老者对我的到来和惊讶毫不意外。他轻描淡写的说,很多人会在多年之后造访他这个不起眼的小书摊。是啊,不问姓名,不知居所,不晓职业,不明秉性,却因书而结缘,因书而拥有美丽甘甜的回忆。就像一坛窖藏地底的酒,至真至醇,未启封,香息已萦回不绝,我们甘愿于其中沉醉不知归路;它又像一条从高山缓缓渗出的小溪,喜与句读为伴,乐与平仄为侣,不拒细流,汇纳成川,日夜滋润不断扩散的年轮,流淌在岁月深深浅浅的足迹里。
  
4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5-29 03:01 |只看该作者
拜读好文,莫小敬上。学习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5-29 07:41 |只看该作者
喜欢书,是这辈子最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愿意涂写的基础,问好寒天{: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5-29 08:16 |只看该作者
莫小 发表于 2012-5-29 03:01
拜读好文,莫小敬上。学习了……

问好莫小,感谢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5-29 08:16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5-29 07:41
喜欢书,是这辈子最好的生活习惯,也是愿意涂写的基础,问好寒天

感谢暮雪斑斑点评鼓励,上茶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5-29 11:26 |只看该作者
真好,这字,拜读{: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5-29 11:35 |只看该作者
好书之人,多半多愁善感。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5-29 14:09 |只看该作者
  先欢迎下霜冷寒天!{:soso_e160:}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5-29 14:14 |只看该作者
  行文流畅,张驰有度。难得的是如此长文,将对书的渴望、痴爱写得生动自然,主题不散;结尾亦收得干脆利落,颇有余音!好字!{: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5-29 14:14 |只看该作者
  行文流畅,张驰有度。难得的是如此长文,将对书的渴望、痴爱写得生动自然,主题不散;结尾亦收得干脆利落,颇有余音!好字!{:soso_e179:}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5-29 15:20 |只看该作者
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因为熟悉,所以对这文字倍感亲切。问好楼主。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5-29 16:18 |只看该作者
这文,将人带回了记忆深处,忆起那些跟书相关的人与事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5-31 08:43 |只看该作者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12-5-29 14:14
行文流畅,张驰有度。难得的是如此长文,将对书的渴望、痴爱写得生动自然,主题不散;结尾亦收得干脆利落 ...

感谢斑斑来评,还请多多指点呢~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5-31 08:43 |只看该作者
老树昏鸦 发表于 2012-5-29 15:20
很熟悉的生活经历,因为熟悉,所以对这文字倍感亲切。问好楼主。

问好,也喜欢你的文章!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5-31 08:44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5-29 16:18
这文,将人带回了记忆深处,忆起那些跟书相关的人与事

问好斑斑,感谢来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5-31 20:11 |只看该作者
那些与书有关的日子,总是充满着温馨,暖暖的感动。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6-4 16:36 |只看该作者
欣赏精彩,问好朋友。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6-10 08:31 |只看该作者
感谢徐风和煮酒斑斑来读,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6-10 08:31 |只看该作者
感谢徐风和煮酒斑斑来读,问好!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