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淡淡一片云 于 2010-11-8 08:02 编辑
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经得起岁月洗磨,而历久弥新的。例如,当我在某个论坛里偶然读到的这篇20多年前小小说《越来越短的故事》,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构思巧妙。
整篇小说的结构被作者故意弄成五句、四句、三句、二句、一句,到最后电话号码也成了54321,人的姓名也按照赵钱孙李周百家姓的顺序。
全文五段,算上标点符号共300字左右。没有使用其它任何一种描写的手法,只是通过单一的人物的语言去塑造人物的形象,使“看人下菜碟”的心态神情隐隐出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展开想象的翅膀。
找局长,共回答五句话,语气透着热情,如“我马上就去叫....”,谦恭,如“请您稍等片刻....这是我应该的.....",又想万一这位给局长打电话的人日后在局长面前提到他。表扬他说你们单位那位小陈真不错之类的话也不至于混淆弄错。所以就提醒对方“我姓陈,对,耳东陈,是小陈不是老陈,因为这办公室里还有一位老陈。”
找美女,答语共四句,语气依然透着热情,应该还有对电话那端的感激,毕竟得到一次接近美女的机会:“好,你等着,我上楼去看她在不在。”,还给自己寻到了下一次的可能“等她回来我告诉她给你打电话好吗?”而“你贵姓?在哪工作?”,说明有些人对那些打电话找漂亮女孩子的人的身份特别感兴趣,喜欢摸人家的底,兴许他自己就对钱小美想入非非,也说不准。
找地位平等且无升值空间的同事,共答三句,语气平板冷漠,不咸不淡“找大老孙?他出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找低于自己,但也许还有潜力的年轻人,共答两句,不浪费一点口舌,但留有余地:“他在隔壁办公,你再拨54321”
找无权无势无地位的看门人,共一句,语气冷漠不耐,可能还伴着拧起的眉头、摔下的话筒......
一个人,寥寥几句话,我们就仿佛看到了他的肖像、动作、心理,这个人物就在我们眼前活灵活现地谄媚地微笑着、谦恭地询问着、热情地上蹿下跳着、漠然地应付着、不耐地拒绝着……人性的展现、世态的炎凉,尽在电话这头与那头的对话中。
即使现在电话手机已经普及,小说的场景已经不再,但小说折射出来的世情冷暖依然随处可见。这样的作品,经过了时间的洗练,依旧掩不住熠熠生辉,这就是小说的生命力。
越来越短的故事(小小说)
四维俱张
A
“喂,哪里?”
“找赵局长?好,请您稍等片刻,我马上就去叫。”
“喂,赵局长不在,开会去了,上午大概回不来,您有什么急事?需要我转告吗?”
“没关系,这是我应该的!我呀?我姓陈,对,耳东陈,是小陈不是老陈,因为这办公室里还有一位老陈。”
“对,对,再见!”
B
“喂,哪里?”
“你找谁?三楼打字员钱小美?好,你等着,我上楼去看她在不在。”
“喂,钱小美不在。你贵姓?在哪工作?等她回来我告诉她给你打电话好吗?”
“没什么,不麻烦!”
C
“喂,哪里?”
“找大老孙?他出去了。”
“什么时候回来?不知道!”
D
“喂,哪里?”
“找小李呀?他在隔壁办公,你再拨54321”
E
“喂,找谁?看门的老周头?不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