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北斗六星!·百事通·查看新帖·设为首页·手机版

北斗六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北斗六星网 六星文学 六星书房 行吟女儿国
查看: 946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吟女儿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主楼
发表于 2012-8-8 13: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
搜索本主题
行吟女儿国

一、泸沽湖

  泸沽湖湛蓝的天空,瓦蓝的水域,优美的传说,淳朴的摩梭人及其“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在我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遥远的童话。人类社会经历了多少血与火的洗礼,曲曲折折,步履蹒跚地走到现代文明的今天,却依然无法同化掉这个弱小而独特的群体的生活习性,其存在的“合理性”像一个解不开的迷,纠缠着我的思绪。 
  
  泸沽湖为川滇两省界湖,也称母亲湖。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之间,云南的面积略比四川的小一些。湖面海拔2690米,湖域面积50平方公里,最深处93米,平均深度45米,最大能见度12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淡水湖之一。湖中有5个全岛、三个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碧绿如玉,把山的故事延伸到水里。泸沽湖是由断层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仅次于抚仙湖,位居云南省第二。摩梭人称之为谢纳米,意为母海,因其形状如曲颈葫芦,故名泸沽湖。换一个角度看,整个湖泊状如马蹄,南北长而东西窄,并不妨碍她孕育着一个又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这里,一切是那么的神奇、古朴。无论是成丁礼、走婚、母系家庭、丧葬、远游的喇嘛、祭祀的达巴都是绝无仅有的。每个礼仪,每种风俗,都是一个个优美动人的故事,一支支优扬动听的歌谣,充满几分神秘,几分浪漫,几分诗情,几分画意,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泸沽湖畔居住着的摩梭人,被官方界定为纳西族人,其实,除了在服饰上与纳西族人有着某种渊源关系以外,从他们的姓名来看,更像是藏族人。在里务比岛上的里务比寺旁边立有一块石碑,碑上的名字诸如:戈阿多吉卓玛、甲次卓玛、尔青桑尼、比玛拉姆等等,均与藏族人的姓名有着惊人的相似。据说,摩梭人的先民在历史上的大迁徙中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藏区,最后迁到泸沽湖畔定居下来,信仰藏传佛教。
   
  摩梭人至今仍完整地保留着由女性当家和女性成员传宗接代的母系大家庭以及男不婚、女不嫁、婚姻双方终生各居母家的“阿夏”婚姻形态(俗称走婚)。男女成年后,男方晚上到女方家访宿,天亮前离开。女子称男子为“阿都”,男子称女子为“阿夏”,两者在摩梭人古语中皆为“亲密伴侣”。
  
  家家之主,皆为女性,其家庭成员血缘,均为母系血统。如:家庭成员中,祖辈只有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辈只有母亲,舅舅和姨母。阿夏婚姻的子女称父亲为“阿波”或“阿达”。在家里,摩梭人对母亲的爱是绝对的,是一种崇高的尊严和人格力量的升华。摩梭人由女性作为一家的主宰并崇拜女神。摩梭人的母权制家庭遗风,是当今世界罕有的“女儿国”现象。泸沽湖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人类母系文化的最后一片净土”,摩梭人的生活习俗被称之为“母系社会的活化石”。
  
  
2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顶0 踩0

沙发
发表于 2012-8-8 13: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8-8 13:42 编辑

二、蒙克与萨达拉姆


  十余年前,我魂牵梦萦地到达丽江,意欲一睹泸沽湖的丰采,可惜遇上大雨滂沱,道路堵塞,不得不忍痛割爱,一直引为憾事。今年5月,我们一行5人前往鸡足山看日出,忽然想到此去泸沽湖并不遥远,一拍即合,达成心愿。
  
      泸沽湖,从一个沙滩客栈向我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家客栈名叫“湖畔居”,我们见到的主人是兄妹六人中的三姐妹及其母亲。从她们的母亲那里,我们了解了女山母湖的传说、火塘的温暖、花楼的故事、木楞房的结构、祖母房的意义以及摩梭人一路走来的悲欢离合……尤其是,这家三姐妹中最小一个妹妹与蒙克的爱情故事,听起来像是一个童话。
  
      蒙克,原本是内蒙古籍的一个蒙古族小青年,随父母在新疆乌鲁木齐生活。大学毕业后,父母帮他找到了一份在别人看来应该是心满意足的工作。可是,蒙克认为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瞒着父母亲,他毅然决然地丢掉了自己的“铁饭碗”,向遥远的丽江而来。从北京到长沙的火车上,天不作美,蒙克丢到了所有的行囊,身上只剩下200元,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到达昆明后,仅有80元钱,他找遍火车站打听去丽江如何走最省钱,最终吃了一碗方便面挨到丽江也是身无分文。
  
      在医院的长条凳上过夜,没有改变蒙克的决心,他不敢向家里求助,因为那样,父母会来找他并逼着他回去,让他的计划半途而废。他发誓,在丽江不混出个样子来是不会回乌鲁木齐的,对于亲人的牵挂蒙克只能暂时深深地埋在心底!打工的艰辛锻炼了蒙克坚韧的毅力,使他懂得:从零开始的人生必须用汗水来浇灌才会结出丰收的硕果。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他做了导游,渐渐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甚至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蒙克来到泸沽湖的篝火晚会上认识了漂亮的摩梭女孩萨达拉姆。
  
      一见钟情结束了他的漂泊生涯,泸沽湖成了蒙克心灵的归宿。在丽江奔波了4年之后,蒙克落脚泸沽湖已4年有余。他和萨达拉姆的热恋续写着一个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并结出了硕果——至今已有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们将自己的故事用粉笔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块小黑板上,挂在沙滩客栈“湖畔居”的大门旁边。
  
     他们之间不是靠所谓的婚姻来支撑,而是用真正的感情来维系。他们不仅将自己的故事“告示”于人,而且,还在文字的末尾盖上一方“女儿国玉玺”,见证着一个故事的真实性。让远道而来的人们透过一种幽默的意味领略到一番别样的风情。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2-8-8 13: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8-8 13:42 编辑

三、里务比岛与格姆神山


  萨达拉姆的一个姐姐叫比玛拉姆,是我们这次畅游泸沽湖的导游。她上午带我们荡舟泸沽湖,人在水中行,胜似天上游,白云从船边滑过,蓝天从脚下溜走,两位船工轻松自如的摆渡得心应手,可惜没有为我们一展歌喉,是怕惊动湖水的宁静,又还是要保持摩梭人对于远方的客人那一种特有的矜持?还来不及想出答案,船就到了湖中小岛里务比岛。
  
       登上小岛犹如步入人间仙境,一览湖光山色,心中所有的不快荡然无存。所谓境由心造,固然说的有道理;但环境能改变人的心情在这里也找到了有力的证据。岛上有一座墓塔,看上去很像缅塔,上刻云山总管生平。原来这里是泸沽湖奇人阿云山的墓地。他为摩梭人一生奋斗,创下伟业,最终能在这里归于宁静,想来是他的福分。一个人,能栖息于自己所挚爱的故土,灵魂一定是安然的。作为游客,我们当然尽可能地不去打扰他。
  
       离开小岛返还时,太阳已升得老高,湖面渐渐暖和,湖水还是那么的清凉,但我却鬼使神差地又捧了几捧湖水喝下。20多年没敢喝生水了,一喝就怕闹肚子。可是,刚入湖心的时候,看见如此纯澈甘洌的湖水,忍不住大着胆子喝了几口,一直提心吊胆怕出问题,结果上岛转了一圈下来没有反应,料定不会有事,再喝无妨。母湖的水的确养人,心中的杂念尚且能够清除,想必,再不争气的肚子也不会拒绝神的恩赐。
  
      回到岸上,比玛拉姆领着我们按顺时针方向环湖游览。一路上遇到一些摩梭人小学生向过往的车辆敬礼,害得我们车上两位70老人忍不住打开车窗挥手致意。路过里格村的时候,我们没有下车。因为我们从拉姆的嘴里得知,里格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开发后,火塘熄灭了,祖母房消失了……摩梭人的生活已经走样,我们没有必要把时间留在这里。
  
     想尽快一览无余的心情催促我们,匆匆忙忙登上屹立在永宁坝子东北方的格姆神山远眺泸沽湖。格姆神山拔地而起,魏巍壮美,从南边看上去像一头雄狮,又称狮子山。在摩梭人的心目中,她是主管情爱、生育的女神格姆的化身。在没有理智作向导的年代,神的意志就是人的向往。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说,摩梭人也不例外。她们传说中的女神不仅美貌出众,而且多才多艺,能吹悦耳的笛,能唱动听的歌,能跳优美的舞……摩梭人格外崇拜她,每年的7月25日便是祭祀女神的盛大节日。
 
     因此,人们编织了许多优美的歌谣礼赞她。登上山去,怀着虔诚的心情参观了女神洞之后,看见泸沽湖四周新修的公路和远处正在扩建的修路工程,心中生出许多感慨:人类“最后一个母性王国”面临着现代文明的残酷侵蚀,摩梭人的生活将别无选择地被打扰,开发的价值能弥补眼睁睁地看着一种文化的消失吗?!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8-8 13:2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8-8 13:44 编辑

四、杨二车娜姆



  从格姆神山上下来,一个摩梭女孩闯荡世界的心路历程缓解了我们沉重的心情。观光的步伐尚未停下,拉姆带着我们来到杨二车娜姆家的木楞房前。可惜,几经叫唤始终无人开门。房前贴着娜姆的几张照片和简介都是曾经已了解的情况。新的发现是,她最近在丽江开了一个花房,正忙于张罗相关事宜,可能连家人都赶过去帮忙了。
  

     杨二车娜姆是一个走路看天的女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幻想。她说,“大雁飞来,我想飞走。”“生活对我充满太多的诱惑,而我,只想要最好的一种。”因此,我们也没有奢望一定能在泸沽湖畔见到她,只是听说她最近“走回女儿国”,想去碰碰运气而已。因为她的经历始终像一个离奇的传说深深地吸引着我。
  

      1983年,13岁的杨二车娜姆只身一人带着7个鸡蛋和当手镯的140元钱,在原始森林中风餐露宿7天7夜,走出泸沽湖,来到上海,考入上海音乐学院;1989年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1990年8月去美国;1991年在意大利做模特;1992年遍游欧洲;1993年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地讲学、演出;1995年开始从事时装生意,参加好莱坞电影演出并为其配唱歌曲。2003年,其自传体小说《离开母亲湖》轰动美国,并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之后她又出版了《走回女儿国》《中国红遇见挪威蓝》《你也可以》《七年之痒•中国红别了挪威蓝》等著作。她用自己的歌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天质的聪明征服了泸沽湖以外的世界,让世界对这片神奇的土地睁大了眼睛。
  

      娜姆在摩梭人眼里,是城市人甚至是外国人;在城市人眼里,她是少数民族;在西方的视觉中,她是东方人。她走出女儿国,不知疲倦地走了半个世界。她说,“我没有阳光,寻找阳光;我有了阳光,就一定灿烂。”她是一个集自尊、自信、狡黠、性感、执拗为一体的女人,是一个夸张、渲染的女人,甚至还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天下不爱的女人,她出生在瓦蓝湖水和嫩粉桃花的境遇中,是一个无法复制的女人。
  

      娜姆有窈窕的身材、披肩的长发,人是长得并不算很漂亮的那种,但她有嘹亮的歌喉、敏锐的资质和闯荡世界的勇气。“女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听听她的格言就知道她的坚韧和自信。她那种认准方向不放弃努力的执着,连须眉也得礼让三分。娜姆当初三十一次来来回回从上海到北京找工作,人人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可她让这件事变成了现实。她最经典的感慨是:“生活就是这样,你不爱它,它也不会疼你!”
  

     离开娜姆家时,我对导游拉姆说,你们泸沽湖的女孩真了不起!拉姆摇摇头。那意思,是不了解此事还是觉得事情不真实,抑或是对一个13岁的小女孩7天7夜独自走出原始森林的难以置信呢?我没有追问。对于我来说,了解泸沽湖是从了解杨二车娜姆开始的。2005年,我就读过她的一本书《你也可以》,这次从泸沽湖回来又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再一次领略到杨二车娜姆与常规生活套路较劲的风采:家乡偏僻但引领时尚,文化不高但著作等身,皮肤黝黑但光泽发亮……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8-8 13:2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8-8 13:47 编辑

五、走婚桥


  泸沽湖最大的亮点是母系大家庭,“走婚”。走婚始终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远方的游客,让那些充满好奇人们产生一种漫无边际的幻想。而幻想世界有时比哲人的阐述更为精辟,因为不是所有的生活都能被语言说破,所以才会有真真假假虚虚幻幻的神游情思,在雾与梦的网络中显现出一些真实的影子。
  

     我们的旅游行程到达草海时,拉姆建议我们一定要从草海中的“走婚桥”上走过去,切身感受一下走婚的激动与艰辛。
  

     走婚是摩梭人一种非常独特的婚姻形式,一直以来成为家庭婚姻领域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局外人解不开的一个谜团。所以,诗人于坚说,作为外地人,永远只能是局外人,别想轻松愉快地进入那里。
  

      走婚,指的是“男不娶妻,女不嫁人”,双方保持情侣关系的“阿夏婚姻”。建立这种婚姻关系的男女,各居母亲家,男子只是夜晚到阿夏家借宿,清晨返回母亲家参加生产生活。有了孩子之后,就不用再爬窗子,可以堂而皇之地从大门里进去找阿夏。其所生子女属于女方的家庭成员,姓氏随母,由女方家抚养。生父无抚养义务,只是礼节性地让他的姐姐妹妹带点生活用品去看看孩子。生父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没有母亲和舅舅深厚,有的甚至形同路人。所谓“知其母,不知其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知道父亲是谁,而是指在感情上的认知或认同。
  

      在青年时期,尽管男女婚姻选择较为频繁,但也不能同时结交两个,只能跟一个终止了阿夏关系后,才能与另一个结交。到了中年以后,渐趋稳定,但也不是就终身固定。双方结合自愿,离异自由,一旦感情破裂,男方不再登门拜访或者女方不再开门接纳便可解除阿夏关系,另找自己的意中人,各自没有相互怨恨和嫉妒,他人也无非议。
  


      这种婚姻关系规避了法律、神权、族权、金钱、财产、地位以及孩子的干扰,完全以感情为基础,是爱的自由表现,情的自然流露,因此,从未产生过情杀、决斗,更不会牵涉到家庭社会纠纷。爱就爱得纯粹、爱得彻底、爱的痛快、爱得真实……放开心灵去做,不需要遮遮掩掩、躲躲闪闪,更不别耍手段、玩阴谋。
  

       而作为社会的人,顾忌太多,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按社会模式而不是按心理感受去体验。该爱的不敢爱、不能爱,不该爱的又不得不去爱,需要爱时得不到爱,可以爱时已无能为力。这种痛苦衍生了一部又一部爱的悲剧,让多少痴男怨女以泪洗面,这是理智的审慎代替情感碰撞的结果。所以,钱钟书先生才会在《围城》里道出现代婚姻的苦衷: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画家黄永玉说过,“婚姻娶妻是买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更是直击婚姻的痛处。
  
  所以,杨二车娜姆认为,她对婚礼过程始终没有什么激动感。觉得如果真爱,大可不必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沉重地宣誓。还不如她那样,干脆来个国际走婚,干净利落,谁也不欠谁的。爱情的日子里,每一天要小心培养……并不是戒指的大小、婚礼的排场和誓言的沉重可以维系的。誓言不代表“永远”,即使永远,又有多远?女人需要的是更像爱情的爱情,它只属于应该的两个人,无需旁人佐证,自己心知就好。女人在没有誓言的爱情中,被真正地爱着,脸上所散发出来的光彩,才是令人心醉的。她与挪威王子那段长达6年的恋情,走得非常稳,原因也许正是她们压根儿未曾有过山盟海誓。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基法特说过:“一个人一生中,大约有六、七次迷恋,一、两次的真爱,一般人在婚前平均谈过八次恋爱,婚后还有一次半。”所以娜姆说,忘不了就要学会放得下。等待的女人是最美丽、最可爱、最有胆识输得起的,更是有情有义的,比如:邓丽君、张爱玲、三毛、玛丽莲•梦露,她们是情感世界的佼佼者,令人敬佩。不论自己经受怎样的情感波折,始终要坚信“我是活给自己看的。”这就是摩梭女孩的情感独白。揭开神秘的面纱,撕去岁月的蒙尘,跨过生活的牵绊,抖露出来的便是鲜活的情感。
  

      不然,历史的风云变幻莫测,淘沙的大浪汹涌澎湃,为何始终没有将摩梭人的走婚习俗淘汰出局,甚至于连文革那样的狂风暴雨对它也无能为力,这绝非偶然。其本身就有符合人性的要素存在,它不仅仅是在特定环境中较理想的婚姻形式,甚至是未来婚姻家庭的启示和初级发展模式;因为其自身充满生命力,人们才会乐意接受它。
  

      当然,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走婚习俗就十全十美,它也存在着自身的难题。一个在路上赶,一个在家里等,有情趣也有苦衷。相爱的人不能长相厮守,一夜幽会是那么的短暂,天亮之前必须离开,是怎样的难以割舍……而无论如何,只能等待又一个夕阳西下才能开始新的启程,这来来往往的艰辛,个中滋味不言自明。尽管,摩梭人在宽阔的草海上架起了走婚桥,缩短了男人们奔波的行程,但始终无法改变热恋中人心如刀绞的别离。
  

      我们一行从走婚桥上走过时,望着茫茫草海在微风中起伏跌宕,我的心情也随之荡漾:在摩梭人的生活中,贯穿着一种生命意识,活在尘世间,就要尽情地享受人生的乐事,不能虚度光阴。它透露出生命的内涵、人生的真谛,既是与世无争、自给自足的心态,又是生命无常、达观待之的心理,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顺其自然地过,不需要超过生命负荷的欲望,可以说这是一种大彻大悟的观念,足以令人平静地咀嚼。
  

     于我而言,在体会摩梭人生命哲学意味的时候,始终没有忘记思索:走婚的男人们去时的脚步与回来时的相比,速度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比例?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2-8-8 13:2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暮雪 于 2012-8-8 13:47 编辑

六、落水村



  过了走婚桥,继续往前,我们围着泸沽湖绕了一周回到起点——落水村。看见田地里种植的庄稼只有青稞、洋芋、玉米等却没有水稻,便产生疑惑。拉姆告诉我,她们这里的土地不保水,无法种植水稻——不然,怎么叫“落水村”?也许,这是一个玩笑,但开得蛮有幽默感。后来,我反应过来了——水稻在接近3000米海拔的地方是种不了的。
  

      落水村位于泸沽湖西岸,是宁蒗县到永宁乡的第一个村落,有75户人家,家家渔船,户户客栈,每一家都有一个非常大的院落容纳母系大家庭的生活。一条石板路由北而南环湖延伸,弯曲而别有韵致,可以通过车辆。湖边的垂柳阿娜多姿,迎风招展,把滇西北红土高原上这个摩梭人的村庄装点得像夕阳中的新娘。
  

     在各家各户的木楞房里坐着就可以尽情地欣赏湖光山色,可以侃氏族的流源,讲善恶的角逐,谈人生的悲欢,唱英雄的陨落,像是祈祷也是布道。在这个世界上,有沉沦的痛苦,也就有不肯泯灭的憧憬;有蛮荒小道上独自唱着小调安慰寂寞时光的少女;也就有用尽一生的情爱浸润红土地的野花;还有夕阳中满载而归的渔舟;不能不令人感到岁月的而深邃有如此丰富的内涵。
  

     来泸沽湖游玩的人们,十有八九为好奇心所驱使,甚至对于摩梭人的走婚习俗想当然地理解为漫无边际的自由——没有任何规则可行。其实,到了这里才知道,“没有方圆,不成规矩”是所有民族的共同心理。摩梭人的走婚与当今婚姻制度的区别在于有没有领结婚证和有没有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而共同之处,也是最实质性的地方是,必须在一段感情结束之后才可以开始另一段感情,并非随心所欲的同时“走婚”——只是解除阿夏关系的方式不被外在的东西所困扰,更纯粹、更人性化些。
  

     这个村庄最大的亮点除了在一块刻有“中国泸沽湖”的石头旁边看里务比岛的日出距离最近之外,参观摩梭人民俗博物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看点。一位摩梭女孩很专业地为我们讲解了摩梭人的历史变迁、宗教信仰、祖母房、花楼、走婚、服饰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笼罩在摩梭人生活中的面纱被一层层地揭开。
  

     摩梭人信奉达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达巴,为生者解除痛苦;喇嘛为死者超度亡灵。两者追求的都是心灵的静谧,所以它们选择了泸沽湖。静,是泸沽湖的主旋律,只有聆听才能接近,才能融入泸沽湖的心,在和平之气中,聆听心智对生命的体悟,聆听自然宇宙的奥妙是一桩何等惬意的事情。在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生与死,爱与恨,欢乐与哀怨,悲壮与渺小,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2-8-8 13:2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心月 于 2012-8-8 23:35 编辑

七、花楼


  民俗博物馆的最后一个看点是花楼。花楼就是摩梭女孩举行了“成丁礼”之后的宿舍。宿舍里引人注目的那道不大不小的窗,总是那么的整齐划一。从这里,金钱进不来,彩礼进不来,名誉地位进不来……它,只为一个字开启——情!
  摩梭女孩的情就装在花楼里,她们别无选择地用尽一生来等待。等待,是甜蜜的,有时也是寂寞难挨的,而比等待更痛苦的则是天亮前没有余地的别离,无论怎样的如胶似漆都将被摩梭人古老的习俗暂时斩断。所以,一曲《花楼恋歌》才会唱得温暖中有忧伤,缠绵中有割舍,挽留中有叮嘱……如泣如诉,荡气回肠。
  

     摩梭谚语云:汤里没盐不好喝,生活里没有歌声不好过。一个崇尚歌唱的群体,她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绝不会选择用沉默来表达,她们的歌喉是为自己的生活准备的。泸沽湖山美水美人更美,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将生命的热度归于内心的平静。这种平静恰恰需要用一种独特的歌声来表达。所以,篝火晚会是摩梭姑娘小伙们不能缺席的现场。在这个母性的国度里,载歌载舞的习俗源远流长。一经踏上这片热土,游人无不为那悠扬的“阿哈巴拉”所动容,无不为那婉转的笛声所动心,无不为那巨龙滚动般的甲搓所诱惑。
  

      第一次听《花楼恋歌》就被那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温暖的情调、缠绵悱恻的抒情所吸引。尽管歌词听的不太准确,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歌曲的体会和对角色的理解。刚刚听时,其中的两个地方不太明白,有一句歌词“人是妈妈来相爱”,觉得不好理解;后来有人听成“人是慢慢来相爱”,只是勉强说得过去;直到从泸沽湖回来后上网一查,才知道是“人世茫茫难相爱”,不觉暗自好笑。另一句是“玛达米”,当时忘了问问拉姆是什么意思。虽然,后来也从网上知晓“玛达米”在摩梭语中是“喜欢你,思念你,祝福你”的意思;但总觉得这是一个不该忽略的提问。
  

     再者,歌词当中有两个地方用了“温暖”一词,似觉重复,若能将后面一个“温暖”改成“温柔”,也许会增色不少。加之,押ou韵,头——走——柔——愁,会使韵律变得更加和谐、优美、动听。
  

     离开泸沽湖时,一曲摩梭情歌《花楼恋歌》也随我回到家,并走进我的QQ空间,不论是妙子版的,还是龚玥版的,只要唱起来,我的心思就会飞出书房,又回到梦幻般的女儿国。因此,计划明年再去一趟,希望成行!
  
  附:《花楼恋歌》
  
  阿哥哟
  阿哥哟
  月亮才到西山头
  你何须慌慌地走
  阿哥哟
  阿哥哟
  月亮才到西山头
  你何须慌慌地走
  火塘是这样的温暖
  玛达米
  我是这样的温暖
  玛达米
  人生茫茫难相爱
  相爱就该到永久
  阿哥
  阿哥
  你离开阿妹走他乡
  只有忧愁哟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2-8-8 15:32 |只看该作者
这篇马老师已经发表在《边疆文学》杂志,也算是老师的代表作品之一,祝贺并期待老师再出佳作{: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2-8-8 16:56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先问马老师好!文容细读。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8-8 19:56 |只看该作者
两年前的文字和歌曲,如今读来听来,依然深醉!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8-8 20:24 |只看该作者
问候马兄,拜读佳作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8-8 22:09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8-8 19:56
两年前的文字和歌曲,如今读来听来,依然深醉!

心月,把那首《花满楼》贴上吧,我整不出,这曲子马老师空间里有的,你偷过来{:soso_e120:}不行,让孤鸿找舞老师贴上这曲就好了{:soso_e113:}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8-8 22:59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8-8 22:09
心月,把那首《花满楼》贴上吧,我整不出,这曲子马老师空间里有的,你偷过来不行,让孤鸿找 ...

《花满楼》?是《花楼恋歌》吗?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2-8-8 23:18 |只看该作者
找了个视频放上来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2-8-10 08:50 |只看该作者
心月 发表于 2012-8-8 23:18
找了个视频放上来

心月,辛苦{:soso_e163:}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2-8-10 18:16 |只看该作者
说起泸沽湖,让我想到了很有争议的杨二车娜姆。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2-8-10 18:17 |只看该作者
暮雪 发表于 2012-8-8 13:22
四、杨二车娜姆

一个很有意思的女子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2-8-10 18:17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这组游记,超级给力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2-8-11 21:23 |只看该作者
拜读!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2-8-14 20:32 |只看该作者
超然来读,问候老师!{: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2-9-11 15:39 |只看该作者
厚重历史的沉积总令人感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12-11-26 12:16 |只看该作者
拜读。原始的世外桃源被快节奏的现代氛围慢慢地所吞噬、演变,念古难留。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13-3-7 06:54 |只看该作者
《花楼恋歌》  动听温暖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13-3-7 06:57 |只看该作者
走婚也许是更人性化的婚姻,让爱说话。作为社会属性的人,又怎么能?爱,岂能轻言?这辈子遇到真爱,难,而这样的情感,一辈子也只有二三次而已。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13-3-7 06:57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2-9-11 16:03
跟着老师的脚步,来到向往已久的泸沽湖。

姐姐来过没有?很向往{: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13-3-20 14:27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3-7 11:39
没,什么时候咱们一起去?

云南欢迎你~~~~~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13-5-26 16:00 |只看该作者
原来老师来论坛一年多了,还是因为春天的那个赛事,时间过得好快,又是一年...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3-5-26 16:07 |只看该作者
桂子 发表于 2013-3-7 11:39
没,什么时候咱们一起去?


那天和姐一起去云南转转,云南的大理、西双版纳,是雪最向往的地方{:soso_e112:}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3-6-3 09:29 |只看该作者
我去了泸沽湖,不是去“疗伤”,更不是去寻“一米阳光”,爱那片神秘的地方!谢谢马老师详细介绍!美丽的云之南,还有多少神秘的故事、美丽的传说?!{:soso_e18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北斗六星文学网所有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言论,本站不对其内容承负任何责任。

Copyright ©2011 bdlxbbs.cn All Right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平平安安
TO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