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末“曹操高陵”横空出世。此消息一出,各界震惊!
中国盗墓史研究学者倪方六首开先河,公开质疑其真假,引起轩然大波。《三国大墓》分为曹魏篇、蜀汉篇、孙吴篇和外篇四个部分,深入探讨,详细分析,用最专业的研究和最直观的表述,层层剖析三国大墓真假之谜,并坚持“曹操墓”是“被出土”!
序:曹操墓到底是不是“被发现”
2009年,大家感觉最没有被代表的一次调查,就是选出“被”作为年度汉字。
听证会“被代表”,工资收入“被增长”,工作状态“被就业”,生活状况“被幸福”,心理状态“被开心”,还有“被自杀”,“被认罪”,“被捐款”,“被明白”缮此种语法看似滑稽,却也恰恰讽刺了“被时代”的荒谬、荒唐、荒诞、荒芜和无知无能、无情无义、无道无德、无耻无赖,即四荒八无。反正我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一切都处在“被”的状态。
现在,曹操墓又“被发现”了。
“被发现”的曹操墓注定要引起争议,真伪讨论不可避免,我也“被圈入”了这场讨论之中。与方六先生的相遇相识,就是因为曹操墓的“被发现”,在年前香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辩论曹操墓真伪”节目录制现场,我与方六先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黄震云先生,都是作为“反方”被请来的嘉宾,因此结缘。做完节目后,我们就分开了。年后接到方六先生从南京打来的要我为他新书《三国大墓》作序的电话,十分惊喜。惊在方六先生成书之快,求真之执着;喜在“反方”可以系统地把意见和观点充分表达出来,以正视听。
我与方六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在凤凰卫视的节目中,方六先生说:“希望曹操墓是真的,但是你要人家相信最好铁证如山,至少也要做到证据确凿。”我也是这个观点,我支持方六先生。西高穴墓葬的主人究竟是不是曹操,并不是研讨会上讨论出来的,也不是考古圈内的权威说是就是的,所谓的考古学认定凭的是干货,不能有一点水分。
在既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情况下,西高穴墓葬主人的身份只能存疑。急急忙忙下结论,如同急急忙忙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曹操墓发现一样,都是有悖于考古本质和学术精神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实践是需要时间的,“真的迟早都是真的”。考古是查验历史,校对真相,更须谨慎和细心!不只在曹操墓上要这样,以后在孙权墓、刘备墓等所有墓葬的考古认定上,都应该持这样的态度。
个人认为,曹操墓急急忙忙“被发现”,掺杂了许多地方利益、圈子利益、学术利益。发展地方经济不能靠“皇帝”,考古水平和学术地位的高低也不是看是否挖到了“名人墓”,是否评上了“新发现”。曹操死了近一千八百年,想利用他和他的墓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学术影响,本身就是很龌龊的事,靠挖死人的墓、古人的墓、前辈的墓来发展,既不是科学的发展观,更不是高尚的伦理观。
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都出了大问题的今天,公众普遍质疑安阳曹操墓的真伪,也说明学术界公信力在下降。当学术和学人自身丧失独立性,为地位诱惑,被金钱收买,沦为权力的奴仆、地方需要的工具,那是一件很可悲,也很可怕的事情。现在包括考古界在内,存在这样一种学术现象:“抬头向前看,低头向钱看,只有向钱看,才能向前看”,“谁请专家,专家就替谁说话”,“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专业权威和社会问责应该统一,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每一个自由和负责任的公民必须具有良知和常识。
佛教名山九华山上有一副对联,叫“非名山不留仙住,是真佛只说家常”。方六先生这本书写得很有意思,把严肃的学术争论当新闻故事来讲述,字里行间露出的都是非学术腔调的家常话,这才是真正地给读者写书的态度,一流的专家学者就是要让老百姓、非专业人员都能听懂自己说的话,看上自己写的书。
相信读者在觉得方六先生这本书可读耐读,有趣有货的同时,也会用良知作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西高穴墓葬的“考古学认定”是否存在问题,曹操墓到底是不是“被发现”!
周孝正
2010年3月20日
(作者系着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