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在城市生活久了,抑或骨子里就是乡野村夫的缘故,对于繁华热闹的都市生活不但没有喜欢上,反倒愈加厌烦起来。
比如此刻,窗外传来经久不息的嘈杂之声,无论是来自马路上的还是工地上的,声声入耳也声声刺耳,让人心烦意乱,更叫人无处闪躲。
实际上,对于工地一样的都市,对于无处不在的噪音,多少有些麻木了。不是不听,而是听力已经锻炼到迟钝的境界,任你多大分贝,反正充耳不闻,愿咋咋的。
屈指细算,从2002年离开遥远而安静的加格达奇,我到省会城市工作和生活已快11整年。从哈尔滨到沈阳,变幻的只是地点,不变的却是工地一样的都市,到哪里都嘈杂一片。
记得刚到哈尔滨时,为了省钱,更因为没钱,我和妻儿在铁路边上买了一套小房子。入住的头一个月,面对呼啸而过的火车和巨大的摩擦声,几乎每晚都要醒来好几次。正当我担心会不会因此患上神经衰弱时,那些来自铁道线的噪音却渐渐“小”了起来,直到再也“听不见”。
不得不说,人类的适应能力是强大的,再恶劣的环境也能坚强地生存下去。而这,或许也可以用“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来做注解吧。
对于我这个来自巴渝山区的农家子弟来说,在都市生存没有问题,但要提升到非常适应和离不开都市生活的程度,显然不太可能。
如果说都市生活一无是处,或许有些虚伪。相对于农村的偏远和小城市的闭塞,大都市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但这依然无法阻挡我对都市嘈杂的厌烦和对乡村安静的向往。
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扩张的城市规模,几乎让中国的每一座城市都变成了大工地。事实上,无论身处哪座城市,我们都要面对没完没了的拆迁新建、反反复复的规划调整、无限膨胀的城区范围,给出行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不仅如此,官方为了献礼,企业为了效益,民工为了收入,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极为常见,半夜施工的也大有人在。于是出现这样的景象:白天被工地的噪音包围,晚上被工地的噪音袭扰,耳朵成天被超分贝的声音入侵。
如此这般,清静何在?好心情何来?对都市的热爱又从何说起?
生活在城市这个大工地,拥有一份淡定的心境难上加难。尤其是心烦意乱的时候,那些来自工地的噪音足以让心情更糟。
这就是工地一样的大都市——这里阳光迷离、空气污浊,这里人声鼎沸、满耳喧哗,这里海纳百川、你争我抢,这里藏污纳垢、尔虞我诈。
生活在城市这个大工地,需要包容而不是苛求,需要遗忘而不是铭记,需要充耳不闻而不是耳聪目明。
或许,都市就是用来拼搏和生存的,而不是用来生活和愉悦的。
|
-
1
查看全部评分
-
|